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追寻课堂的光亮

——读张小兵老师《在有光的课堂上》

著名特级教师吴非在张小兵老师的新书《在有光的课堂上》的序言中写道:“有意义的人生,是和生命的责任紧密联系的。像小兵一样,很多教师既是为了职业理想,也是为了自己的快乐而工作。他们在照亮学生一小段路的时候,也照亮了自己的世界。”确实,张小兵老师通过课堂培强学生的思辨意识,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关注世界,培育学生正确的学习观,让课堂不止于“语文”,他说,学生的幸福在哪里?在有光的课堂上。读完他以二十年的教育经历与思考撰写的这本书,给我最深的体会是,作为一名老师,我们的每一节课,是与学生生命的一次相遇,是师生彼此之间的一次成全,我们每一个教育者,要努力追寻课堂的“光亮”。

法国诗人保尔·艾吕尔在诗中写道:“凭着一个词儿的力量,我重新开始我的生活,我生到世上来就为了认识你,为了呼唤你——自由。”自由是一个可以抽象出无数个定义的词语,也是一个可以幻化出千万个画面和场景的动人词语。教育的理想境界,就是让人渴望并拥有自由。在课堂上,学生在自己创编的《自由》诗里,表达他们所向往的自由在梧桐翠绿的树叶上,在湖面的薄冰上,在运动场的塑胶跑道上,在草木繁荣的诗集上,学生以接龙的方式朗读着自己的自由诗篇,他们目光所及的地方,也正是老师该去的地方。学生憧憬的自由在哪里,老师的教学重心就应该在哪里。正因如此,张小兵认为,课堂的教学内容可以不精彩,但教师设计的教学流程要让学生进入思维的空间,获得“跳一跳,够得着”“一步一个台阶”的思维爬升感,学生从来都是“主人”,而不是“看客”,教师也不能是“麦霸”,求的不是“扎根”讲台,而是回到学生中去,把自己当成学生,和他们共同成长。在课堂中,要让好奇心在学生的眼眸中闪光,需要足以诱发课堂学习的“知识”,这样的知识,对学生而言,是以前全没有看见过的,或者是未能深入了解的,还应是奇怪的,超越学生之前一般想象的。这要求教师比学生更善于学习,更有学习的耐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保持恒久的好奇心。让学生以学习主人的好奇心走进每一节课,这样的课会是自由的,也会是轻松愉悦并走向未来的。

课堂最重要的是激活,这样的课堂需要有思考的空间,“一眼望到底”将陷入“激而不活”的尴尬。例如学生的写作思维,必须以练就一双发现的眼睛为第一目标,只要找准问题的“爆发点”,学生便“有话说”,“说好话”也就简单多了。一次,张小兵上班路上,等红绿灯时抽空看起了书。这时,一个尖细的声音从耳边响起“喂,同志!走路不要看书!”抬头看见一个老者正盯着他。老者脸型瘦长,活像一个雷公,只不过看上去更善良,又略带偏执,手里拎着一个手提袋,上面写着“同学五十年”。当天的语文课上,张小兵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字:“喂,同志!走路不要看书!”说这话的时候,他拎着一个手提袋,上面写着“同学五十年”。然后,要求学生们一起往下想。每个学生都发言踊跃,各种奇思妙想瞬间涌出,这是将生活中的见闻搬进了课堂,借此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另一次,小兵老师为四年级的一个班级学生上课,他选择了“好玩的汉字”,第一个环节是补写汉字:“一只手套不见了,另一只手套()了,不知藏在袋里好,还是戴在手上好”,原文是一个“哭”字,表现的是两只手套相互依靠的深情。而学生的填写,有“老”,爷爷奶奶原来是一对温暖的手套,奶奶去世后,爷爷忽然老了许多;“灰”,一只手套不见了,人们将另一只扔在角落,落上了灰;“愁”,因为寻找不到自己的伙伴,这只手套整天愁容满面……虽然没有写“哭”,但每一个字都有“”不一样的表达效果。第二个环节是给汉字摆造型,将一组偏旁的汉字摆成某一造型,表现一种特定的情绪。其中有学生用“火”字旁的汉字组成金字塔的造型,表现自己内心的压力。第三个环节是汉字玩转生活,发挥想象,给学校跳高运动场地做一个宣传标语,只能出现“跳”和“高”两个汉字,可以根据需要变化这两个字出现的数量、顺序,以及字体、字号等。可以说,每一个环节都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空间,激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课堂也就成就了不一样的精彩。

陈平原教授说:“如果你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好长时间没读书,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时候,你就必须知道,你已经堕落了。不是说书本身特了不起,而是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你没有完全认同于这个现和现实,你还有不满,你还有追求,你还在奋斗,你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另一种生活方式。”所以,张小兵认为,如果学生眼里只有单篇文章,没有由此及彼的生阅读,没有形成阅读的经验,阅读教学就注定是一场徒劳之举。将学生带入阅读的世界,教师责无旁贷,且必须有为,“在全国上下倡导创新的今天,我们的阅读教学其实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读起来’才是硬道理。”需要永远记住的是,老师给学生带来的绝不只是一棵树,还有一片书的“森林”。他与同事们一起,选编中外名篇读本,开设文学阅读选修课,组织“追寻有意义的教育”系列讲座,适时推出“阅读导师制”,让学生能够找到一个又一个阅读的领路人。而这一个过程中,成长的不仅是学生,老师同样也得到书籍的滋养。老师站在讲台上,背后有着奔腾的江河,浩浩荡荡,永不停息。这正是书籍的力量,也是改变学生人生的力量。一名学生毕业后,给张小兵老师的留言是:“不读书,总以为自己是天才;读了书,才知道自己有多无知。谢谢老师将我领进书的殿堂。”而张小兵却认为,他并没有领,只是告诉学生“那儿有一座殿堂”。

自由,激活,积淀,真正的教师必定是一盏不灭的灯,让每一堂课拥有了特别的“光亮”,让学生在一节又一节课堂学习“光亮”的沐浴中,也能成为“有光”的人,成为快乐和幸福的人。我想,这是张小兵老师一直的追求,也是他的这本《在有光的课堂上》所带给我们的最深的启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给新教师的20条贴心建议
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对“专心”的思考
假如我是差生
“三不”课堂,令人迷茫!
精彩动人的三下乡之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