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羿射九日:在“神”和“话”之外

神话是先古人类对大自然、对宇宙的整体性思考,是人们揭示生活、解释生命的一种积极尝试。入选统编本二年级下册的《羿射九日》是一篇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全文7个自然段,500 多字,情节离奇,想象神奇,可读性强。这是教材中第一次向学生呈现的神话,讲述了英雄后羿在大地干旱、民不聊生时,挺身而出,历尽千辛万苦,射掉九日,大地获得重生的故事。在进行这则神话故事教学时,发现很多老师的教学重心,也就是教学的落脚点聚焦在两个方面,我形象地称之为教学这篇神话故事的“神”和“话”,“神”指品读故事中“神奇”的地方,“话”指在课堂练习讲出这个故事,这刚好也是与书后的两道习题相契合:“你觉得故事里哪些内容很神奇?和同学交流”“根据表格里的内容,讲一讲这个故事。” 老师们突出这样的两个教学重点无可非议,在课堂中感受到故事内容的神奇,初步认识神话故事,并练习讲一讲这则故事,在帮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和积累的同时,也让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有一个形象的感知。而具体到这篇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抓住“神”和“话”,在教学中指向也非常明确,请看——

在《羿射九日》中故事内容中的“神奇”随处可见:扶桑枝头的十个太阳轮流值日;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空中炙烤大地,“禾苗被晒枯了,土地被烤焦了,江河里的水快要蒸干了,连地上的沙石好像都要熔化了”;羿射下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土地渐渐滋润起来,花草树木渐渐繁茂起来,江河奔腾欢唱,大地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大地万物前后的这些巨大变化等都令人觉得神奇。当然,羿有神箭,有神弓,能够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这本身也充满神奇。可以说,这些故事中的神奇之处,构成曲折的故事情节,学生读起来兴趣盎然。抓住“神奇”做文章,从不同角度发现故事中的神奇之处,能够帮助学生鲜明地感受到神话故事浓郁的奇幻色彩,触摸到神话故事内在的、具有自由浪漫的精神内核,从而初步形成对于神话特点的直观感知。而抓住“话”来进行语言实践,则是立足于神话是叙事性文章,情节生动离奇,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特点。讲一讲故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在讲述过程中学会关注语言的特点和情感色彩,既进行语言积累,也为三年级向学生提出的“复述”要求打好基础,是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长线安排。《羿射九日》有明晰的起因、经过、结果,故事的推进感强烈,课后习题中的表格,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已经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因此,教学中根据故事的基本结构,在整体感知情节的前提下,借助文后表格,尝试将故事主要内容讲一讲,把故事讲得有条理,这样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故事的内涵,也是学生很好的语言实践。所以说,在教学这篇故事时,紧扣“神”和“话”,突出教学重点,是符合这一文本教学的规律的,但是,笔者所要指出的是,在进行这篇神话教学时,我们除了关注“神”和“话”这两个方面之外,还应该注意到以下方面,才能更加彰显神话这一文本的学习价值。

比如,神话故事里的主要人物形象都是鲜明的,有的善良有加,有的疾恶如仇,有的英勇不屈,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神勇无比,具有超过常人的能力。这也表达了先民对能够征服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英雄人物的向往和仰慕。而“羿射九日”中的“羿”正是这样的一位人物。他决心为了帮助们脱离苦海,“翻过九十九座高山,跨过九十九条大河”,夸张的数字体现羿的不辞辛苦;羿射日时的几个动作:“登、搭、拉、射”等,表现了他的神勇和神力;在最后一个太阳躲进大海,世界一片黑暗时,羿又决定留下这个太阳为人间万物造福,这表现了他的智慧和善良。所以说,这篇故事突出羿这一英勇无畏的人物形象,需要我们结合文中关键的词句细节加以品味,让这一人物形象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这是我们在教学这篇神话故事时,要加以聚焦的教学点之一。

再如,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这篇课文所在的单元语文要素就是: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因而在教学中,老师要创设恰当的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合理想象。如果在课堂中没有想象的加入,很难品出故事的精彩和神韵。像太阳炙烤着大地这一情节描写,让学生结合图画,细心观察,围绕“炙烤”一词想象,联系书中“晒枯”“烤焦”“蒸干”“融化”等词语,进行想象描述,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神话中讲述的百姓生活的艰难,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而天空只有一个太阳,面对大地上的勃勃生机,羿的又会想些什么?这其实是让学生发现人物美好的内心世界,进一步感受人物的形象之美。教学中对想象的关注是对语文单元要素的落实,也是用好神话这一文本资源,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另外,“羿射九日”这则神话故事在《山海经》《淮南子》《天问》等中均有记载,也是源于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一方面,汉砖上或古建筑上的故事雕刻,古籍中相关的故事语段以及古诗词中与这一故事相关的诗句的链接,帮助学生找到这一神话故事的源头,是在潜移默化中让神话这一优秀文化得到传承与发扬。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本文的学习,推荐彩绘版的《山海经》,书中《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最有代表性的神话故事,一定会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兴趣,走进神话故事的世界。而这样的群文阅读,是对神话课堂教学时空的拓展,也是立足文本,实现对学生民族文化基因的养护。

   充分用好《羿身九日》这一故事,在“神”和“话”之外,以上的教学指向,难道不同样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吗?当然,面对二年级的学生,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侧重和整合,需要我们的教学智慧,更需要我们对于神话教学要点的把握和自觉。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神话故事对于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真正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学手记|《羿射九日》第二课时教学手记(附作业设计)
《羿射九日》创新设计——统编本教材解读第1019篇
《羿射九日》教学设计
25《羿射九日》(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老白讲历史故事】上古篇之羿射九日。羿是...
《羿射九日》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