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社会观察——河南的唯一突围之路,教育革命!
userphoto

2022.08.18 河南

关注

ID:内审师修行与实战

作为河南人,无论河南被谁黑,被谁污,甚至河南人的自嘲自弃,也无法抹灭我们心底里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河南人责骂河南或嫌弃故土,那也是“爱之深,责之切!”

最近看到“央视批评郑州龙子湖大学城”的话题再次火热!

虽然基本上是河南人的自怨自艾,外省之人就算不“冷嘲热讽”,也多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作为河南土生土长的学子,亦如梗在喉,不吐不快!

一、茫然四顾,一座座高山压顶,河南哪有突围之路?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的基调永远不会变,指望依靠农业来振兴,世界上没有先例!

尤其是在“一口人只有一亩三分地”的情况下(我们队里一口人只有一亩地),那更只是一场梦!

1.如果想成政治经济大省?

北有京圈,东有沪浙,南有广深武汉,西有西安、重庆,大市场的蛋糕早就瓜分完了!

再加上国家的统一大市场政策,缺少了地方保护就意味着你不可能再有本土企业能够突围,高新技术都被这些前沿机构或企业掌握,我们哪有机会?

2.军事呢?

一马平川的大平原,攻无可攻,退无可守,缺少西部的战略纵深,也缺少沿海地带的对外防线,不可能有军工产业、航天航海产业和其他战略基建。

算来算去,河南只能从文化教育方面突围了。

3.文化突围呢?

虽然河南卫视出台了几档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文化节目,引人注目,但想要实现文艺复兴的盛况,有可能吗?

除了河南,哪里没有文化古都?再说,文化产业能养活几个人?

4.也有人说河南四通八达,适合商贸!

呵呵,线上交易如此发达的时代,你还想“中间商赚差价”?

在可预见的将来,过于商业化和市场开放,也只会沦为外部大企业的倾销之地!

5.什么叫突围?

本文所说突围,是指中原振兴,民生振兴。

不要继续跟在别人屁股后面摇旗呐喊,而是要有自己的声音!

不要沦为只有劳动力输出、低端产品输出和产品倾销之地!

河南人民也不要只能拿着微薄的收入,却支付着高昂的生活成本!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文明起源之地!

中原祖地,当兴!

就如同一个人一样,你四肢末节练的再好,肌肉再健美,若是脏腑虚弱,你是永远不可能成为强者的。

中华崛起,亦当如是!

但是,河南很难指望国家政策的倾斜,能获得公平对待就是万幸了,更不能指望国内顶尖科技或企业的偏爱。

只有自强!

二、唯一的出路:教育

河南最不缺什么?人呐!

有人还怕什么?

有人就有劳动力,有人就有智力,有人就有科技,有人就有市场,有人就有发展动力!

为什么我们有着庞大的人口基数,但一直都是低端劳动力的输出者,就算出了高端人才也会被吸走?

我们河南人傻吗?智商低吗?

恰恰相反,任何一个省的高考竞争,都没有河南考生的残酷,庞大的人口基数自然诞生出一定比例的优秀人才!

只是,大多时候,我们养不成人才,也留不住人才!

说到根儿上,是因为我们没能把人口优势转化为智力优势。

无法转化的最大瓶颈就是:教育!

可能很多人会说:谁都知道教育重要,人家经济实力强的省份也知道啊?你怎么突围?

很简单:孤注一掷的气势,谁都比不了!人口底子,谁也比不了!

所以,教育才是唯一的希望。

三、机会

为什么要从教育突围?

3大原因:

1.应试教育固有的瓶颈:创新能力不足,造就了千篇一律的“无能秀才”!

2.教育体制,用人做事,有很大的革新空间,敌不动我先动就是优势;

3.人口迁徙带来的机会:北人南迁、西人东迁的人口流动大势,名校也会慢慢迁移的;

4.庞大的人口基数,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思想、技术交流畅通无阻!

四、几条建议,道长且艰

虽然知道能够实施的可能性不足亿万分之一,但还是不吐不快!

1.降低老师薪资,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

不是因为不“尊师重道”,而是不能让教师行业成为“升官发财”、“小资生活”的支撑。

薪资待遇低了,只有穷苦人家的孩子,只有真正热爱教育的人,才愿意教书育人,但一定要解决住房问题。

看看现在,高薪(真正的工作时薪)之下,养得都是些什么人?

全他妈是一帮靠裙带关系进去的,根本不关心教育,只关心舒服、稳定和往上爬!

教育不像其他衙门,就算有贪官也只是一时的损失,教育则是万年基业!

现下,在学校里,已经很难找到真正热爱教育的人了,就算有,也只在那些在最底层岗位上默默付出的一线教师。

那些所谓的年级长、主任、校长、名师之流,有几位是为了教学?全他妈在赚取政治资本。

历朝历代被人们歌颂的老师品德,当代还有吗?人们还愿意歌颂吗?

低薪资,高荣誉才是教师应该拥有的,而不是舒适、稳定、悠闲、小资和垫脚石。

一些砖家、叫兽们,天天要求提升老师待遇,是因为老师待遇差吗?是因为优秀老师稀少吗?

恰恰相反,有教师资格、有职业道德,又热爱教育的人,数不胜数,只不过他们进不了体制而已!

进去的,正好是背景,有言论权的。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资格

不带课的老师,或只带一点儿课的老师,全部剔除出教育系统!

严格限制学校后勤人员人数,看看现在,后勤服务的人数比一线教师要多得多,且本来是服务于教师的后勤人员,在学校里全是老爷,因为他们后台足够硬,一群教育系统的驻虫!

全面提升一线教师在学校的话语权,不教书的教职工,都他妈的靠边站!

全面改革教师评优、职称评审:什么优质课,什么优秀讲师,现在基本是在“做秀”或者向上爬所用。

现实中的教师基本上可分成两类:

1)没关系没背景的,被人一群缺少实践经验之人指导着和管理着;

2)有关系的,一心一意在评名师、评优秀,在积攒政治资本,一门心思往上爬。

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只有一个职能:教书育人。

全面推广以“课时”、“成绩”和“学生评价”为核心的考评体系。

其他的考评(市省评优、优质课、经验培训、领导打分、同事打分、课外实践等)都是扯淡!

再加一条:教师不得从政,意思就是不能从教育行业内提拔政府官员(教育局也不行,相关职能下发给一线教师),掐断那群功利之徒的后门。

3.实施“唯一从业制”:禁止裙带关系,禁止走后门

教师资格必须上下查三代,有一代人在做公务员,或在事业单位任职,取消成为教师的资格。

为了减轻改革阻力,现有教师可以不以此条件剔除。

为了减轻改革压力,其他类型的编制人员也不采取唯一制,可以保证大局稳定(已是积重难返),其实也是妥协,原则所有的公职人员都可以采用唯一制!

估计有人会喷:书香书第才能出好老师。

全是扯淡!教二代中的垃圾更多!

我们前期只针对教育行业施实“唯一制”,给权贵们留点其他领域的发挥空间,这样才可能会减少一点阻力吧(成人的世界,就是充满了妥协)。

最大原因:集中精力办一件事,才有可能办好!火力分散了就没威力了!

4.整治乱像

比如:明明分片的校区,总有关系户进来,这些很好查的,一查一个准,查一批裁一批,正好清理驻虫。

无论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都是一条条利益输送链!

信息化如此发达的时代,这些东西好查!

难的是“人”,难得是“关系网”,千古流弊!

哎,只能严厉整治!

也不要指望能够全部禁止,裁判们都是参赛选手,你能指望全部公平?

说归说,人家的口号其实比小编喊得更响亮,就是没动作。

人家体系内的明白人,体系内的解决方案,比之小编的末流水平更要高大上得多,只不过要么装傻充愣,要么嘴上君子!

5.高等教育,大力引进高校

像河南龙子湖大学城,就算天天被央视批斗,也要搞!

如果把河南比作中国,其他地域都当成外国,我们学习和效仿对象就是:中国的发展之路!

走河南特色的发展道路,让其他人说去吧!

最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只靠内部已有的院校,要花大力气把东北、西北、北方有名的大学,能引进的全部引进到河南,成立分校或兼并,要钱给钱,要地给地!

虽然在历史上,河南错失了很多机会(官老爷们总有自己的考量),但一定要把握住当下!

错过了这个人口迁徙时代,就又错过了最后的教育资源重新配置时机。

也希望管教育的领导们不要像过去的那些人一样,只把河南当台阶和工具,最起码把台阶弄成大理石的吧,可以用的久一些!

6.高校的教师资格

全面取消以“论文”水平论高低;

全面取消传统的用人制度,取消论资排辈,这是创新人才成长和留下来的最大阻碍。

让极少数会科研的人就去专心搞科研,不要背负教书任务;

让那些长年没有科研成果,又没有实践经验的,只会抄袭论文的“叫兽们”,早点滚蛋。

高等教育的老师,必须从“实践”中来。

全面推行:从社会上征集“大学教师”,让有学历背景、有实践经验、有教育欲望的人才,到大学里任教!

真正的导师都是“知行合一”之人,必须有知识,有教育经历,又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过的人。

可以流动性任教,保证思想活跃,不要靠稳定和养老来吸引人才!

总之,要把社会上的先进经验引进校园,把社会前沿的东西引进校园,不闭门造车。

可以引进知名企业家,他们是投资学校和学生社会实践的扭带,但不能太多。

重点是引进实业中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这些人必须是本领域的实务精英。

所有学科,都需要结合实业教学,没有社会实践经验的教师,根本没有教育权!

学校所教的学问,全部以实践为基础,以理论为线条来学习,甚至可以自编教材和实习课程。

学校教的东西,一定要出了校门就能用,而不是毕业后仍旧“百无一用是书生”,想工作还得从头学起!

全面开展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统一的教学方式!

基于实用,还要创立一些社会上需求的或前沿的科目,不要只教传统学科。

7.校企结合:创新优势

看看现在的大学生,不是在泡妞就是在玩游戏,哪有几个用心学习的?

大好年华啊!

除了理论学习外,应该要求所有学生必须有实习经验。

从大一就开始,哪怕免费工作也要去实验室,去公司、去工厂、甚至去农村实习,毕业必须有实践学分。

学校不能单单教学,要全面与企业合作,包括用工、科研,实践、甚至开拓市场等。

要知道一个人思想最活跃,最有创新意识的时期,就是上大学的那几年:

1)没有太多生活上的压力,可专注创新;

2)体力、智力达到最顶盛时期;

3)大学是人才交流最频繁,思想火花最多的地方;

4)实践与理论结合最容易的阶段。

创新可以是市场方面、可以是管理方法、可以是技术提升,也可以前沿科技等等。

这么大的一个智力资源,全部在游戏和男女关系上浪费了,属实可惜。

必须从体制上来改革。

另外,河南高校,无论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还是理论型人才的,全部“易进难出”,给河南学子留足门票。

但要想拿到毕业证,必须是人才!

所有学校,一半毕业证,一半肄业证。

8.核心

说了这么多,核心就两个:义务教育讲公平,高等教育讲实用。

这个实用可不只是指“干活”,核心是科研和创新。

让思想活跃的学生加入到创新队伍中来。

有了科研人才,有了创新思潮,还怕高科技企业不来?还怕研发中心不来?还怕走不到时代流潮的前沿?

9.妄想,理想主义?

改革的艰辛,绝对不是轻飘飘的几段文字所能描述的。

连小编自己都觉得过度妄想、过度理想主义了!

就如同,每位网民都有自己的看法、想法,都有“结果正确”的建议,但实施起来,可行性真心没有多少,小编之妄语亦是如此!

此举,真要是有人做成了,那绝对是圣人出世!我大河南又一圣人出!

希望有更多的人看到、想到,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呼吁!

毕竟,真要改革,其难度不亚于一场旷日持久的伟大革命,因为面对的利益群体太庞大了,不会比一只小蚂蚁搬走喜马拉雅山容易!

虽然最终可能只是一个梦,但是:

“梦,还是要做的!”

请多多关注转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的精神突围和智慧教育
“人人持证”的“技能河南”如何发力提质?省政协委员张林“支招”凤凰网河南
教师的精神突围和智慧教育——校本培训(三)
向前是唯一的选择
检验教育成败的唯一标准
教师不是教育工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