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陪伴孩子成长

如何陪伴孩子成长

how to accompany children to grow up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

只不过意味着,

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

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

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

母亲的心

终于到了周末,这一周,真的是各种担心。担心孩子拔了甲脚趾会不会感染;担心这冷的天还穿着凉鞋脚会不会冷;担心走路不方便没法去食堂带的干粮太少会不会饿肚子;担心带的两种药会不会忘了喝从而影响脚的恢复;担心这段时间又是感冒又是生理期又是脚疼会不会很难受……

太多的担心,老母亲的心啊,是一刻都放不下,寝食难安,下了晚自习就想打电话,可是又打不通,就算打通了话还没说完就因为熄灯而被挂断。说我给她买的吃的太少了,快十一点还想着在网上给她买吃的快递到学校,甚至擅作主张收件人写了孩子的语文老师。

可是,第二天许老师微信回复我说自热饭不能带进校园,是违规的。安慰我说不要太担心,孩子也需要适当地向前迈一步,有时候适当放手,孩子或许可以给我们带来惊喜。

是啊,是我多虑了吧,有些问题总需要自己去面对去解决,是我低估了孩子面对生活的能力。她可以独自一人去医务室换药,也记得按时吃药。虽然跟我说换药太疼了,可是到了换药的时候还是会去换,忍受着疼痛,没有丝毫的矫情。

当在学校门口,看着女儿面带微笑地出现在我面前,牵挂了一周的心放了下来。看,她不是好好的吗?突然觉得,女儿长大了,没有我的呵护,在困难的日子里,她也可以照顾好自己。

女儿让我跟许老师说,不用给她带吃的了,她可以去食堂买的吃。真的是要谢谢许老师,非常暖心有爱的老师,一方面给女儿各种关心,另一方面,也告诉我女儿的情况劝慰我不要担心。

晚上,跟女儿聊天,聊到许老师曾对学生说过的话,说大家上了初中,可能就会忘了小学老师,而到了高中,也有可能会把初中的老师忘了。我问女儿,以后初中毕业了,过了很久,你会忘了许老师吗?她说不会。

是啊,我也相信她不会。虽然,以女儿的性格,或许她不会表达什么,也不会在过年过节的时候给老师送去问候,但她会记在心里,她会记得老师的好。

当睡下后,我想了很多。对于孩子的成长,作为父母,该怎样去陪伴呢?

终于到了周末,这一周,真的是各种担心。担心孩子拔了甲脚趾会不会感染;担心这冷的天还穿着凉鞋脚会不会冷;担心走路不方便没法去食堂带的干粮太少会不会饿肚子;担心带的两种药会不会忘了喝从而影响脚的恢复;担心这段时间又是感冒又是生理期又是脚疼会不会很难受……

太多的担心,老母亲的心啊,是一刻都放不下,寝食难安,下了晚自习就想打电话,可是又打不通,就算打通了话还没说完就因为熄灯而被挂断。说我给她买的吃的太少了,快十一点还想着在网上给她买吃的快递到学校,甚至擅作主张收件人写了孩子的语文老师。

可是,第二天许老师微信回复我说自热饭不能带进校园,是违规的。安慰我说不要太担心,孩子也需要适当地向前迈一步,有时候适当放手,孩子或许可以给我们带来惊喜。

是啊,是我多虑了吧,有些问题总需要自己去面对去解决,是我低估了孩子面对生活的能力。她可以独自一人去医务室换药,也记得按时吃药。虽然跟我说换药太疼了,可是到了换药的时候还是会去换,忍受着疼痛,没有丝毫的矫情。

当在学校门口,看着女儿面带微笑地出现在我面前,牵挂了一周的心放了下来。看,她不是好好的吗?突然觉得,女儿长大了,没有我的呵护,在困难的日子里,她也可以照顾好自己。

晚上,跟女儿聊天,聊到许老师曾对学生说过的话,说大家上了初中,可能就会忘了小学老师,而到了高中,也有可能会把初中的老师忘了。我问女儿,以后初中毕业了,过了很久,你会忘了许老师吗?她说不会。

是啊,我也相信她不会。虽然,以女儿的性格,或许她不会表达什么,但她会记在心里,她会记得老师的好。

当睡下后,我想了很多。对于孩子的成长,作为父母,该怎样去陪伴呢?

2

如何陪伴孩子成长






首先,做好自己,同行的路上,成为孩子最好的榜样。

作为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也必须让自己成长,成为孩子的榜样。从孩子出生,父母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思想观念、言谈举止,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甚至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我们常说,子不教父之过,你希望孩子有教养,首先自己得有教养,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得自己努力去做那样的人。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你在打麻将,在玩游戏,孩子心里会怎么想呢?总喜欢在孩子耳边唠叨要好好学习,可是,如果自己都做不好,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孩子呢?最好的教育不是说教,而是用行动去引导去感染。

善良的父母,养不出无情的孩子。乐观阳光的孩子一定有积极向上的父母。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给孩子向上的力量,成为孩子崇拜的对象,给孩子最有说服力的引导,这是父母给孩子最智慧的陪伴。

其次,不要过于溺爱孩子,把孩子养成温室里的花朵;不要过于关注成绩,而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我们时常在网上看到青少年自杀的新闻,追究其原因,大多都是一些小事,比如考试没考好,被老师批评,被家长打了,不让玩游戏等等,孩子为什么如此脆弱?我想,可能是因为家长对孩子过于呵护宠溺,什么事情都顺着孩子,生怕孩子受一点点委屈,把他们养成了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一点的风吹雨打。

漫漫人生路,有阳光,也会有风雨,孩子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我们的庇护之下。要给他们爱的温暖,但,也要给他们磨练的机会,能够承受风雨的洗礼,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更加健康的成长,坚强而勇敢,长成参天大树。

而相对于生活上的无微不至,在学习上,我们的家长又是步步紧逼,一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将成绩看的比什么都重要。两个极端更是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溺爱让孩子脆弱,学习的高要求又时常会让孩子承受压力与打击,由此带来的后果是无法面对困难,失去信心,逃避学习。甚至导致抑郁,以自杀的方式寻求解脱,这是非常可怕的。

现在这个社会,学习固然重要,可是,身心的健康才是一个孩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的优势,学会接纳孩子的缺点,肯定孩子的闪光点,多鼓励,给孩子信心,千万不能单纯的以分数来评判一个孩子是否优秀。我从来没有因为孩子没考好而批评过她,反而会给她开导安慰。对于成绩,只要孩子尽力了就好。

成才先成人,人的成长应该放在首位。乐观的性格,高尚的品质,健康的身心,生活的能力,这难道不是一个孩子成长路上最需要培养的吗?这样的孩子,就算考试成绩不怎么样,但,未来的发展一定不会太差。

所以,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作为家长更应该关注孩子身心的发展,这,是最理智的陪伴。


再次,放下长辈的架子,做孩子的朋友,学会聆听,平等交流。

不溺爱,但也不要过于严厉,用父母的身份去压制孩子,命令孩子。这样的陪伴,不会给孩子带来快乐,只会让孩子紧张。要么变得胆小怯懦,要么会变得倔犟叛逆,不管是哪一种,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轻松的,和谐的,平等的。是父母,但更多时候,要学会做孩子的朋友,除了谈学习,也可以聊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比如ta的朋友,ta的喜好,ta的理想目标,甚至可以聊聊青春时期懵懂的情感,聆听孩子的心声。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入地走进孩子内心,进行无障碍的交流,完全的了解孩子,及时地发现孩子的问题,更好的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女儿有位同学,每天都会给她妈妈打电话,什么事都会跟她妈妈说,所以,遇到什么问题也可以得到妈妈及时的开解,性格也非常的开朗阳光,学习也非常主动积极。这就是好的亲子关系带来的良性反应。这样的陪伴对孩子来说如沐春风,如拥暖阳,是孩子最想要的最舒服的陪伴。


另外,适当的放手,给予孩子更多的信任与自由。

成长需要磨练,需要空间。试想,因为不相信有些事情孩子可以自己去面对去解决,而是用你所谓的爱的怀抱,把孩子箍得紧紧的,用你爱的双手替孩子把什么事情都做的好好的,不给孩子点点自由的空间,她怎么长大呢?

这样的陪伴,不仅不是爱,反而是一种伤害,让孩子完全没有了自我。最后,当有一天离开了父母的呵护,大多会出现两种情况:要么成为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废物,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成天活在失去自我的痛苦中;要么报复式地去寻找自由,成为一只脱缰的野马,放纵自己,再也没有人可以拉回来。不管最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对孩子甚至整个家庭来说,都是一种悲剧。

我们总担心孩子不能够好好管理自己,可是,就我所看到的例子,越是被家长信任的孩子越是自律。比如女儿班上有位同学,妥妥的学霸,学习对她来说,从来不需要父母强制要求,甚至寒暑假在家,需要完成什么作业,父母也不怎么过问,自己每天看群里消息,按要求完成作业。我想,正是因为被充分信任,反而更清楚自己需要做什么,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因为不是被迫去学习,反而让学习变得更快乐更有效率。

所以,与其一边紧紧地拽着孩子,一边又使劲地推着孩子走,让孩子烦躁,养成惰性,还不如给孩子信任,让孩子拥有自己的思想,引导孩子建立自己的目标,激发孩子的内驱力,从而让孩子主动地去追求心中的梦想。这样才是正确又温暖的陪伴,才可以让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最后,不要以所谓的“为你好”来安排孩子的人生。

不管是影视作品里还是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父母替孩子安排人生的例子,从小时候安排你穿什么衣服,到大一点,安排你上什么补习班,再到高考时填什么志愿,大学毕业后找什么工作,甚至恋爱婚姻,都要横加干涉,不管孩子喜不喜欢。若是反抗,就声泪俱下地说“妈妈是为你好啊”。

可是,那是孩子自己的人生啊,难道不是应该由他们自己做决定吗?

正在热播的《女心理师》里的,蒋静妈妈是一个“爱女成凤”的典型,但这种爱又是病态的,将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女儿身上,用爱的名义去捆绑孩子,安排女儿的人生,导致女儿心理出现问题,母女俩都深陷痛苦的漩涡。

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可是,该怎样去爱呢?真正的爱是理解,是尊重,是信任,是放手。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可以随意支配。孩子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有自己的人生。作为父母,可以当参谋提建议,但没有替孩子安排人生的权利。哪怕孩子会走弯路,会碰壁,会跌倒,那又怎么样呢?人生就是经历,经历才会成长。走自己的路,才是自己的人生。

陪伴陪伴,你只是陪伴者,认清自己的位置,将孩子的人生还给孩子自己,这是最清醒的陪伴。










所以,我认为父母对孩子的陪伴,除了小时候生活上的照顾,更多的是以榜样的力量,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导师的角色引导孩子拥有正确的三观,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帮他们解决一些人生路上的困惑;以朋友的角色与他们并肩同行,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除此之外,要充分地相信孩子,不强行安排孩子的人生,给他们一定的自由空间,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属于自己的人生。

不要总是把他们当作三岁的小孩,什么都不放心,什么都要管。其实,在不知不觉中,你眼中的孩子,已经长大了。当有一天,你甚至会发现,孩子已经不需要你的陪伴,你的叮咛都成了唠叨,过多的关心,都会被嫌弃。

正如作家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的: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是啊,羽翼丰满的小鸟会独自飞翔,那个一天天长大的孩子也会离开走向你看不到的远方。如果,你希望孩子未来的路可以走得更加的顺利,那么,如今在还可以陪伴的时候,就放开手,教他怎么走,而不是一直牵着孩子的手,拉着他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好的陪伴就是如此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篇感动千万父母的文章,转给离别在即的高考父母
孩子上大学了,母亲从此成为孤单的旅人
背 影
录取通知书也是一张别离票
放手
每个平庸的孩子背后,都有不成器的父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