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棣靖难之役(三):苦战灵璧,一战而定成败
夹河、藳城之战后,建文帝听从谋臣方孝孺之建议,假贬齐泰、黄子澄出京募兵,借与朱棣谈判之机拖延时间,并懈怠其军心;同时下令辽东等军攻燕军后方,以图成夹攻之势。1400年五月,南军诸将盛庸、吴杰、平安等分兵骚扰燕军粮道,朱棣遣使责问,建文帝将使者下狱(一说诛杀),和谈破裂。
燕军南下
朱棣大怒,决定以牙还牙也袭击南军梁道,遂令部将李远率兵六千,换穿南军甲胄,从济宁南下;六月十五日,燕军瞒过南军耳目到达沛县,成功焚烧大量南军粮船,南军损失粮草数百万石,京师大震,德州陷入窘境。
眼见战事不利,方孝孺再出反间计,利用朱高炽(朱棣长子)和朱高煦(朱棣次子)的矛盾,先写一封信给留守北平的朱高炽,令其归顺朝廷,许以燕王之位;然后派人告诉朱棣和随军的朱高煦“世子密通朝廷”,想以此迫使燕军北还。但朱高炽得到信后,根本没有拆开,反将朝廷使者连人带信一起送往朱棣处。反间计就此失败。
此时的燕军,虽然屡战屡胜,但因兵力不足,始终无法巩固并扩大胜果,往往不得不放弃新取之地,仅能据有北平、保定、永平三个郡。1401年冬,朱棣深感南军兵多势众,旷日持久,攻防俱难,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决定直接率兵南下,临江一决,如胜则直趋京师。这一方案得到众将支持,
十二月,燕军出征;至次年正月,兵至馆陶渡河,然后长驱直入,相继攻陷东阿、东平、汶县、沛县,兵锋已达徐州。建文帝命魏国公徐辉祖率兵救援,同时命平安等进兵济宁,盛庸进兵淮上。二月,燕军击败徐州之出战南军,徐州被迫闭城死守。
灵壁之战
徐州坚守不出,朱棣遂不再理会,继续南下。三月初一,燕军进逼宿州;三月初九,抵达涡河(今安徽蚌埠市怀远县以北)。南军大将平安见到燕军一路南下,带兵来追,但在淝河遭遇朱棣所设伏兵袭击,只得退回宿州。三月二十三日,朱棣遣将截断南军粮道,南军各部来援,双方互有胜负。
四月十四日,燕军进达小河(今安徽境内之濉河),搭浮桥。次日,平安等领军夺桥,双方隔河对峙。数日后,南军粮尽,朱棣决定偷袭。夜半,燕军渡河绕至敌后准备发动袭击,恰值徐辉祖援兵正好赶到,双方战于齐眉山(今安徽省宿州市灵壁县西南三十里),南军大胜。
战事不利,再加之不适应气候及环境,燕军陷入窘境。四月二十三日,燕军众将要求北返,择地休整,朱棣不同意,说“欲北还者左,不欲者右”,结果大部分人都站于左侧,朱棣大怒。大将朱能强力支持朱棣,言“汉高祖十战九不胜,卒有天下”,遂坚定了燕军之决心。这时,建文帝听到传闻说燕军已兵败,即以“京师不可无良将”为由,召回徐辉祖,南军前线兵力锐减,燕军所面临的压力大为缓解。
四月二十五日,南军平安所部准备在灵壁挖掘深沟高垒,以为长久对抗燕军之计。由于粮道被燕军阻碍,平安亲自率兵六万护卫粮草。四月二十七日,朱棣率精锐突袭平安,将其军一分为二,南军被迫出兵救援,朱高煦率伏兵袭击大败之。
无法保证粮道安全,南军缺粮的问题就一直无法得到真正的解决,平安等将决定一起突围至淮河岸边获取给养,相约号令为三声炮响。四月二十九日,燕军攻打灵壁墙垒,进攻信号也恰好是三声炮响。于是,南军以为是己方号炮,纷纷选择突围,燕军趁势进攻,慌乱无措之下,南军全军覆没,灵壁之战就这样以一种意外的方式结束了。
此战,燕军生擒南军三十七员战将、一百五十位朝廷大臣,降者不计其数。灵壁之战可以说是彻底击溃了南军主力,此后燕军在长江以北再也没有遇到过像样的抵抗。
渡江进京
灵璧之战后,燕军向东南方向直线前进。五月初七下泗州,朱棣拜谒祖陵。盛庸在淮河设下防线阻碍燕军渡河,朱棣在尝试取道淮安、凤阳受阻后,遣朱能、丘福率士兵千余人绕道上游乘渔船渡河,五月初九从后方突袭盛庸,盛庸无备败走。燕军遂克盱眙。五月十一日,燕军向扬州方向前进,五月十七日,到达天长,随后扬州不战而降,继之高邮再降。五月二十二日,建文帝遣庆成郡主(朱棣的堂姐)与朱棣谈判,表示愿意割地求和。朱棣以“此奸臣欲姑缓我,以俟远方之兵耳”对之,郡主无言以对遂返。
六月初一,燕军准备从浦子口渡江,但遇到了盛庸顽强抵抗。燕军战事不利,朱棣打算议和北还。此时,朱高煦引兵来援,朱棣以储君之位激励之,朱高煦率众死战,击败盛庸。随后,南军之水军降燕,燕军遂于六月初三自瓜洲渡江,并再次击败退守此地的盛庸。六月初六,燕军至镇江,守将率城投降。六月初八,燕军驻扎于龙潭(今南京东约三十公里),朝廷大震。建文帝召方孝孺问计,方孝孺表示城中尚有二十万兵,应坚守待援;即使真战败,国君为社稷而死,是理所应当的;同时可以再派大臣、在京诸王前往谈判以拖延时间。于是,六月初九,建文帝再派李景隆等前往与朱棣谈判,朱棣表示“割地无名”只要奸臣;六月初十,再遣谷王朱橞、安王朱楹等前往谈判,仍无果。六月十二日,外出募兵的大臣们仍未返回,建文帝只得派在京诸王和武臣们守卫各门。
1402年七十三日,燕军抵达金陵,左都督徐增寿(徐达次子)谋作内应之事败露,被建文帝亲自诛杀;而守卫金川门(位于南京城西北面)的朱橞和李景隆望见朱棣旗帜,遂开门迎降。朱棣进入京城,文武百官纷纷跪迎道旁,在群臣的拥戴下登基为帝,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
靖难之役虽然结束,与此相关的历史却在发展。朱棣进京后,宫中起火,建文帝下落不明。有的说建文帝于宫中自焚而死;有的说建文帝由地道出亡,落发为僧,云游天下,传说他于正统朝入居宫中,寿年而终;又有一说建文帝逃至东南亚,郑和下西洋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寻找建文帝。建文帝的真正下落已不可确考,成为明史上的一大悬案。
为何蒙古缺席
靖难之役持续四年之久,但奇怪的是,明朝的死敌蒙元在此期间却并无动静,原因有三:
其一,经明朝三十多年打击,北元势力大不如前。自1370年起,朱元璋就持续以北元残余为目标进行北伐,一直到1396年止。结果就是从中原逃到蒙古的北元政权被彻底打残,不仅武装力量被摧毁了,连人口、牲畜也被明朝掳掠无数,此时已无力南下。
其二,北元同样陷入内耗,有过之而无不及。靖难之役整整持续了四年,也是明帝国防御最为薄弱的四年。北元势力本可以借此机会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可是事与愿违,在明帝国最为艰难的四年中,北元却陷入了更加混乱的内耗之中,自顾不暇,更无心恢复元室江山了。1399年,布里亚特·乌格齐杀死了北元大汗额勒伯克。此时的北元早已名存实亡,权臣当道,蒙古黄金家族的后裔成了傀儡。1402年,布里亚特·乌格齐又将大汗孛儿只斤·坤帖木儿杀害。明朝内部斗争最激烈的四年,恰恰是元室内耗最厉害的四年。
其三,明朝北疆实力仍不容小觑。靖难之时,虽然明朝陷入内斗,但并不意味着明朝失去了边防。无论是南京的朱允炆,还是北方的朱棣都关注着蒙古人的一举一动,蒙古即便不内耗,想要插足明朝北疆也绝非易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明朱棣已是强弩之末,但为何建文帝还是丧失最后翻盘机会?
燕军南下,江山易主,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终于结束了
明代的宗室--自寻死路的汉王朱高煦
(22)将门虎子,靖难忠臣——徐达长子徐辉祖的壮烈人生
灵璧之战,燕军绝地翻盘生擒平安;朱棣:我也不知道怎么赢的
一场阴差阳错的胜利:靖难之役开始前,没人猜到朱棣会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