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唐名将录之二 李𪟝(上)

《隋唐演义》中,瓦岗军有一位半仙式的军师,名叫徐茂公,他的原型就是唐初名将李勣

李勣(594-669年),原名徐世勣,字懋功,高祖赐姓李,后又因避太宗讳,故称李勣。平生驰骋疆场数十年,历战阵无数,鲜有败绩,封英国公,是可与卫国公李靖并称的大唐名将。

(《兴唐传》《隋唐演义》等文艺作品,虽然很多内容都有历史依据,但将历史上地地道道的武将李𪟝演绎成道士装束的军师形象,是想像力爆棚的结果)

瓦岗英雄

徐世勣原为曹州离狐(今山东东明)人,隋末迁居到滑州卫南县(治今河南滑县东)。李勣家是当地富豪,“多童仆,积粟数千钟”,他与其父徐盖都是乐善好施之人。隋炀帝大业(605-618年)末年,天下大乱,各地义军纷起。徐世勣十七岁时就近参加了翟让的瓦岗寨(今河南滑县瓦岗寨乡),开始了军旅生涯。

(瓦岗英雄故事,是《隋唐演义》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历史上不少大唐名将,如李𪟝、秦琼、程咬金、牛进达等,均出自瓦岗军)

瓦岗军起初就是一股盗匪式武装,经常侵扰乡里。徐世𪟝对翟让说:“此地是您及我的家乡,很多熟人,不便劫掠。宋、郑两州靠近运河,往来商旅、官船很多,到那儿去劫掠,足以应付开支。”翟让采纳了他的建议,所获甚丰,于是扩充队伍达一万余人,兵势大振。

(图中被戳翻在地的就是张须陀。张须陀,隋朝最后的猛将,爱兵如子。大海寺之战,他本已杀出重围,但为救部下又折身返回,如此四次,最后被杀。死后,部下”尽夜号哭,数日不止“)

当时,李密参加杨玄感起兵,失败后投奔瓦岗军,建议翟让先取荥阳(今河南荥阳)。荥阳西面是虎牢关(荥阳治所),再向西则是隋朝大粮仓洛口仓,隋炀帝自然不能坐视,便派大将张须陀为荥阳通守,率两万隋军镇压瓦岗军。张须陀乃隋末猛将,曾平定多地叛乱,翟让见其来势汹汹,想要避其锋芒,被李密、徐世勣劝阻。瓦岗军在荥阳以北大海寺设伏,徐世𪟝等领军与张须陀大战,将其斩杀,隋军大败。

(上图和下图是洛口仓遗址。洛口仓也叫兴洛仓,位于今河南巩义河洛镇七里铺村以东黄土岭上,兴建于隋大业二年(606年),把经大运河运来的粮食囤积于此。当时洛口仓城周围二十余里,有3000粮窖,每窖藏粮8000石,共可储粮2400万石,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这样的粮仓隋朝还有多处(如后文将提到的黎阳仓),可见隋炀帝手笔之大

李密出自关陇集团的世家大族,袭父爵蒲山公,其人也颇有见地,投到瓦岗军后,打了几次胜仗,一时间声望鹊起。徐世勣与王伯当一起劝说翟让奉李密为主,翟让也自觉不如,于是禅位。李密成为瓦岗军首领,自称魏公,封翟让为司徒,徐世𪟝为右武候大将军。

隋炀帝再令王世充讨伐瓦岗军,徐世勣多次设奇谋,在洛水两岸大败隋军,李密因此进封他为东海郡公。当时河南、山东发水灾,饥民遍野,饿殍满地。隋炀帝命人开黎阳仓(今河南浚县东二里大伾山北赈济百姓,但当时隋朝行政系统已乱,官员赈灾不周,故依旧每天有很多人饿死。

(隋末唐初,中国仍是一个门阀社会。李密之所以人望很高,一半要归于出身,其曾祖李弼是西魏八个柱国大将军之一,后成为北周太师,魏国公,李密本人袭爵蒲山郡公。这种出身是杀人亡命的翟让完全不能比的,也可能是李𪟝等人劝翟让禅位的隐密原因)

徐世勣向李密进言:“天下所以大乱,是因为百姓没饭吃。如果我们攻陷黎阳国仓,手里有粮就可招募饥民,当能成就一番大事。”于是李密于大业十三年(617年)二月,将五千人马交徐世𪟝等人率领渡过洛河,成功袭取隋朝国仓之一的黎阳仓,然后开仓募兵,仅十余日,便招得二十多万人。

不久,瓦岗军发生内讧。李密被人挑唆,担心翟让威胁其权力地位,于十一月设了一场鸿门宴。他在宴会上将翟让带来的人大都支开,然后拿出一张弓请翟让观看,乘翟让试弓之时,令人从背后将其砍杀,在场的徐世𪟝急忙走出,也被砍了一刀,伤得不轻,若不是王伯当喝止士兵,日后大唐就少一员功勋卓著的名将。

虽然是连环画,但此节内容与《资治通鉴》记载高度一致)

义宁二年(618年)二月,瓦岗军将领王德仁反叛。五月,徐世𪟝将其击败。

武德元年(618年)三月,隋朝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发动政变,于江都(今江苏扬州)弑杀隋炀帝。隋朝太府卿、东都留守元文都得知后,在洛阳拥立杨侗,是为隋恭帝,封李密为太尉、魏国公,李𪟝为右武候大将军,令其讨伐宇文化及。李𪟝驻守在黎阳仓,宇文化及率军前来猛烈围攻,情形十分危急。徐世勣从城中向外挖地道偷潜出城,李密也亲率五百骑兵支援,两军里应外合,宇文化及大败而去。

(隋炀帝,一位饱受争议的帝王)

效命李唐

武德元年(618年),李密在偃师(今河南洛阳偃师)大败于王世充,便想去黎阳找徐世𪟝,又担心当初杀翟让时,徐世𪟝也差点被杀,如今战败再去找他,可能靠不住。于是去了河阳(今河南孟州西),收拢王伯当等一些旧部归顺了唐朝。李密原来占据了东到大海,南到长江,西到汝州(今河南汝州),北到相州(今河南安阳)的广大地盘,此时都暂归徐世勣接管,他对长史郭孝恪说:“魏公已归顺大唐,这里的人口土地,原都属魏公所有,如今我若将其献出,就是乘主公失败,自己邀功谋利,以求富贵,我耻于如此行事,应由魏公交予朝廷。“

(《兴唐传》中的神箭手王伯当。王伯当随李密一起投奔瓦岗军,又一起归唐。李密叛唐时,王伯当苦劝未果,决定与李密共存亡。后两人被唐军伏击,一起战死)

于是徐世𪟝派郭孝恪到长安如实将州县军民户口交给李密,由其自行献于朝廷。郭孝恪到了朝廷,高祖听说徐世勣未写奏表,感觉奇怪,便询问原故。郭孝恪奏明徐世勣本意,高祖对此十分欣赏,说:“徐世勣感主人之恩,不居其功,真乃纯臣。”下诏授他为黎阳总管、上柱国,封莱国公,赐姓李。不久,又改封曹国公,赐予土地五十顷,上等宅第一所,封他的父亲李盖为济阴王,李盖坚辞不受,故改封舒国公,授散骑常侍、陵州刺史。又命令李世𪟝总领河南、山东的军队抵抗王世充。

后李密反叛朝廷被杀,高祖派人将其首级送到黎阳,并告之李密反叛之事。李世勣听完后,向北拜伏恸哭,上表请求收葬李密,高祖下诏将李密尸体交给李世𪟝。于是李世勣穿上丧服,和李密旧部一起,以君臣之礼将他安葬在黎山之南,丧期结束才脱下缞绖。朝野均称赞李世勣重情重义。

武德二年(619年)十月,割据河北的窦建德进攻相州,唐朝山东道安抚大使、淮安王李神通兵败,逃到黎阳。窦建德接着攻陷黎阳,将李神通、魏征、同安公主,以及李世勣的父亲李盖全部俘获。李世𪟝原本已率数百骑兵渡河撤离,得知父亲被俘,几天后又返回投降。窦建德将李盖带在军中当作人质,任命李世勣为左骁卫将军,镇守黎阳。

(魏征,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谏臣,没有之一。但人们也许不知道,他早年追随李密上了瓦岗寨,李𪟝第一次归唐,是他写信相劝的结果)

李世勣本不愿投降窦建德,故一心想伺机离去,重归唐朝,但又担心对父亲不利。他与郭孝恪私下商议后,决定暂留窦建德处,取得信任后再见机行事。不久后,李世𪟝击败王世充所部,攻陷城池,将俘虏和战利品都献给窦建德,窦建德因此对他很亲近。李世𪟝便乘机说服窦建德攻取曹、戴两州,意图待他到了河南,便偷袭他的营地,将其杀死,找回父亲后回归唐朝。但不巧,窦建德妻子生产,故窦建德本人迟迟未动,只是先派大将曹旦先行进兵,令李世𪟝带三千兵马与之会合。

(淮安王李神通墓志,1937年出土于陕西三原,这种龟形墓志极为罕见。李神通,高祖李渊堂弟,被戏称为“打仗打不赢,升官升不停”。他在聊城错失收降宇文化及之良机,当窦建德攻来时,又一路败逃至黎阳。墓志说他“累致克捷”,实乃溢美之词)

窦建德相州守将李文相一向与李世𪟝关系很好,也有杀窦建德然后归唐之心,在母亲的催促下,于武德三年(620年)正月起事。他先以请客喝酒为由杀了曹旦手下二十余员裨将,又乘用船运曹旦部下三百人从河北到河南之机,对这三百人进行袭杀。可惜其中一人游水走脱,事情泄漏,于是曹旦严加戒备。而李文相起事后才派人通知李世𪟝,李世𪟝见曹旦已有防备,只得与郭孝恪带着几十名亲信逃奔长安,第二次归降了唐朝。

窦建德手下大臣请诛杀李盖,窦建德却予以赦免,说:“李世𪟝乃唐朝大臣,为我所俘,却仍不忘唐朝,是忠臣。他的父亲有什么罪过?”

(宇文化及,鲜卑人,隋末群雄之一。曾是隋炀帝右屯卫将军,618年发动江都政变,弑杀隋炀帝。后又自立为帝,国号许,619年被窦建德擒杀)

战群雄

李世𪟝第二次归唐后的第一件功绩,就是东征西战,讨伐各地的割据势力。

武德三年(620年)四月,李世𪟝随秦王李世民大败宋金刚。

武德三 年(公元620),李世勣跟随李世民讨伐王世充。十月,王世充管州总管杨庆降唐,李世𪟝受命据守管州(治今河南郑州管城区)。王世充太子王玄应听说后,便领兵来攻管州,被李世𪟝击退。

李世𪟝让郭孝恪写信劝降王世充荥州刺史魏陆,魏陆擒了王世充的四员将领,举城归降。

阳城令王雄率诸城堡降唐,李世民令李世𪟝率兵接应。

(隋末唐初群雄图。当时先后有近百股地方割据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是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最“热闹”的一次)

武德四年(621年)二月三十日,王世充郑州(今河南郑州)司兵沈悦派人向李世𪟝请降。李世𪟝派左卫将军王君廓引军于夜间攻城,由沈悦作为内应,一举夺下虎牢关,活捉了州刺史、荆王王行本及其长史戴胄。李世𪟝取得虎牢关,为唐军日后取得虎牢关大捷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立下大功。

(虎牢关大战,李世民攻破窦建德十万大军,随之迫降王世充,立下旷世奇功,班师后被授予天策上将,有了挑战太子李建成的资本)

五月,唐军取得虎牢关大捷,活捉了窦建德,随后又迫降了王世充。七月,班师回朝。李世民受封为天策上将,又身着金甲,齐王李元吉、李世勣等二十五名将领从其后,铁骑万匹,甲士三万,至太庙报捷。李世勣之父李盖也安然无恙回到长安,李渊非常高兴,诏命恢复李盖的官爵。

高祖将窦建德斩首,将王世充流放。但杀窦建德引起他的旧部强烈不满,他们拥立刘黑闼为首,在漳南(治今河北故城东北)起兵反唐,徐圆朗在兖州起兵响应。

(影视剧中的夏王窦建德形象。窦建德出身平民,为人有正义感,奉己甚俭而待人宽厚,深得部下人心,因此他在长安被斩杀后,高雅贤等一些旧部非常愤慨,推刘黑闼为首起兵反唐)

十二月,刘黑闼将兵数万进逼黎州(今河南浚县)总管李世𪟝驻屯的宗城(今河北广宗),李世勣兵少,于是放弃宗城,退往洺州(治今河北永年区广府镇),被刘黑闼追上击破,唐军步卒五千人被杀,李世勣仅以身免。同月,高祖命秦王李世民为帅征伐刘黑闼。

武德五年(622年)三月十一日,李世𪟝带兵逼近刘黑闼军营,当日刘黑闼在营中举行盛大宴会,其猛将左仆射高雅贤趁酒醉,单枪匹马来追李世𪟝,被李世𪟝部将刺下马来,高雅贤的随从赶来将其扶回,未到营地即伤重而死。三月二六日,唐军在洺水大败刘黑闼,迫其逃入突厥,在突厥的支持下继续反唐,后被太子李建成扫平。

(洺水之战示意图,此战李世民打得至为艰苦,是一场惨胜)

四月,李世𪟝又随李世民伐徐圆朗。七月,唐军攻下十余城,声震淮泗,李世民认为可以很快平定徐圆朗,留下李𪟝、李神通等人继续讨伐,自己班师回朝。李世𪟝累功至左监门大将军。

武德六年(624),辅公祏在丹阳(今江苏南京)反叛。高祖诏命齐州总管李世勣受赵郡王李孝恭、岭南安抚大使李靖节制,兵出淮泗讨伐反叛的辅公祏。次年三月,李世勣率领步兵一万渡过淮水,攻取了叛军占据的寿阳(今安徽寿春)。辅公祏派大将冯惠亮和陈正通各统帅水陆两师以拒官军,陈正通领步骑二万驻守青林山(今安徽当涂东南),冯惠亮统率水师驻守博望山(今安徽当涂西南长江滨),又用锁链连接大战船,横亘长江沿岸,在长江西岸构筑却月城,以阻挡唐军。各路唐军一起发动攻势,击破叛军水陆两营,李世勣率军攻破长江西岸的却月城。冯惠亮、陈正通逃走,在吴郡(今苏州)先后被俘。辅公祏弃丹阳夜逃,李世勣穷追不舍,狼狈不堪的辅公祏逃至武康(今浙江德清)时被百姓擒获,送到丹阳后被枭首示众,江南就此平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八路反王大起义,天命最终归父子齐上阵的唐王李渊
国兆文化——历史朝代人物精编之隋朝
风起于青萍之末:隋朝的那些大小起义评点
隋末农民大起义和隋朝灭亡
一代名相魏征,原来是唐朝最大的间谍!
千古明君—唐太宗李世民(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