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商周时期 · 青铜器类型
青铜器类型·商周时期





鼎分为三足的圆鼎和四足的方鼎两类,又可分有盖的和无盖的两种,是我国古代一些地方用以烹煮肉和存放肉类的器具,是古代最重要的青铜器种类之一。“鼎”被后世认为是所有青铜器中最能代表至高无上权力的器物。




鬲(lì)

的用途与鼎相似,主要是用作烹煮的炊器。《说文解字》中记载:鬲是“鼎属也”。青铜鬲所烹煮的食物应该有两种,一是肉类,可以由东周随葬陶鬲中发现豚骨推测得知;二是谷物。鬲也有很多种类,比如袋足鬲、分裆鬲、联裆鬲。




甗(yǎn)

yǎn为中国古代一种炊器,功能相当于现在蒸锅。最初为陶制,后逐渐演变为青铜制品,广泛流行于商代至战国时期。其上部为甑zèng,下部为鬲,是两者结合的一种蒸食器。鬲有三足,足间可以烧火加温。甑zèng底有穿孔的箅bì和鬲之间分隔,鬲内盛水。





青铜敦为盛食器和礼器,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根据周代礼仪的规定,敦是专门盛黍、稷、稻、粱等粮食作物制成品的盛食具。由鼎、簋guǐ的形制给合发展而成。基本造型为圆腹、双环耳,三足或圈足,窄盖。器身常饰有环带纹等。





青铜豆,礼器的一种。造型类似高足盘,上部呈圆盘状,盘下有柄,柄下有圈足,作为礼器与鼎、簋guǐ、豆、簠、笾biān、鼎、铏xíng、盨、罍léi、爵等配套使用。古代贵族或君王在举行祭祀、宴飨xiǎng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中使用的器物,专门盛放腌菜、肉酱等调味品。
商周时,豆多浅腹,粗柄,无耳,无盖。春秋战国时豆的形制较多,有浅盘、深盘、长柄、短柄、附耳、环耳等各种形状,上有盖可仰置盛放食物,亦有方形的豆。使用时,豆也常以偶数出现,按尊卑长幼,亦有数量多少之分。




簋(guǐ)

簋,圆侈口,卷沿,四兽耳附长珥下垂,腹深,腹壁近直,高圈足有宽边。西周早期的典范之作,相当于今天的碗,是商周时期的盛饭工具。文献中说是用来盛黍稷稻粱的器皿,容量为一升或二升。
青铜簋出现在商代早期,但数量较少,商晚期逐渐增加。商周时期,簋是重要的礼器。特别是在西周时代,它和列鼎制度一样,在祭祀和宴飨xiǎng时以偶数组合与奇数的列鼎配合使用。据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出土的簋也是以偶数为多。 




簠(fǔ)

青铜簠是先秦时期主要的青铜礼器之一,一度与鼎、豆等重要礼器放在一起成为铜器组合之一,在青铜礼器组合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西周早期开始出现,进入春秋之际而大盛,战国之际开始衰落,到了秦汉时期完全绝迹。其用途与簋guǐ相仿,属于食器。因在祭祀时用于盛稻粱,故称“祭祀盛粱器具”。





青铜爵,饮酒器和礼器。流行于夏商周时期,作用相当于酒杯。圆腹,也有个别方腹,一侧的口部前端有流(倒酒的流槽),后部有尖状尾,流与口之间有立柱,腹部一旁有鋬pàn(把手),下有三个锥状长足。西周后期,爵逐渐消失。





青铜角,饮酒器。流行于夏商周时期。是下级官吏及平民使用之物,出土数量很少。器物造型与爵相似,不同之处是口沿无柱,流变形成与爵尾相同的尖形角状。多有盖,有的盖做成禽鸟展翅飞翔状,非常美观。商代和西周早期的角有盖。西周中期以后,角便不复存在。




斝(jiǎ)

jiǎ是古代先民用于温酒的酒器,也被用作礼器,通常用青铜铸造。商汤王打败夏桀之后,定为御用的酒杯,诸侯则用角。
jiǎ的基本造型为侈口,口沿有柱,宽身,下有长足。斝的形制较多,器身有圆形、方形两种,有的有盖,有的无盖;口沿上有一柱或二柱,柱有蘑菇形、鸟形等不同形式;腹有直筒状、鼓腹状及下腹作分档袋状几种;有的是扁平素面,有的用兽头装饰;底有平底、圆底;足有三足、四足、锥状空足、锥状实足、柱形足等。





尊,今作樽zūn青铜铸造,是商周时代的一种大中型盛酒器。尊的形制圈足,圆腹或方腹,长颈,敞口,口径较大。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时期,春秋后期已经少见。较著名的有四羊方尊。




觚(gū)

古代饮酒器,大致相当于后世的酒杯。长身、侈口、细腰、圈足。口和底部都呈喇叭状。主要盛行于商和西周初期。商代前期的觚较商代后期和西周的粗短一些。




觯(zhì)

zhì,始见于商中期,通行至西周早期,之后罕见。敞口,或有盖,束颈,鼓腹较深,腹径略大于口径或与口径接近,下有较高的圈足。通高多在10-20厘米之间。 觯zhì为宋人所命名。




卣(yǒu)

yǒu,一种盛酒器,主要流行于商代及西周时期。商代铜卣多呈现扁圆体,少数存在圆体卣、筒形卣和方卣。卣作为一种盛酒的礼器,在饮酒成风的商代非常常见。周朝时期因吸取殷商灭国的教训,以酒为戒,卣的数量也随之减少。




觥(gōng)

青铜觥gōng是商代晚期中较为独特的作品,器形和纹饰都很别致的盛酒器。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椭圆形或方形器身,圈足或四足,带盖,盖做成有角的兽头或长鼻上卷的象头状。有的觥gōng全器做成动物状,头、背为盖,身为腹,四腿做足。




彝(yí)

青铜彝是盛行于商代中期至西周中早期的盛酒器,其形制大都是方形的器身和方形的圈足。彝一般有盖,盖的样子类似中国古建筑里的庑殿顶。
“彝”是先秦时期是所有青铜祭仪礼器的共称。宋代,金石学家开始用“彝”来称呼这种方形的酒器。1941年容庚先生在《殷周青铜器通论》中将“彝”用于指代今天我们所知的青铜彝。




盉(hé)

青铜盉是古代盛酒或水的器皿,形状多样,一般是深腹、有盖、前有流、三足或四足。商周盉多后有执鋬pàn,或在盉口下两侧置贯耳,而春秋战国时期盉上多设提梁,即所谓提粱盉。




匜(yí)

,中国先秦时代礼器之一,用于沃盥guàn之礼,为客人洗手所用。周朝,沃盥guàn之礼所用水器由盘、盉组合变为盘、匜组合。匜最早出现于西周中期后段,流行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其形制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瓢,前有流,后有鋬pàn。匜yí的底部常铸有三足、四足,底部平缓一些的无足。





青铜盘是商代重要而常见的铜器。段玉裁在《说文解字》的注中说“承盘者,承水器也”。青铜盘是水器,常与匜yí搭配使用,用匜yí往手上浇水,盘放在手下面承接洗过手的弃水。






柉禁 89.9×46.4×18.1cm,32.2kg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禁,青铜器之王,是西周礼器中极为罕见的一种。禁是一种大型青铜器,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铜,在铜器稀缺的年代,要铸造这样体量的青铜禁只能是国家行为。现今已知存世的青铜禁,一共只有6件,一件在美国纽约大都会,一件在日本大阪,一件在天津博物馆,一件在淅川河南省博物馆,一件湖北省博物馆,一件在陕西省博物馆。
《仪礼·士冠礼》注:“名之为禁者,因为酒戒也。” 铜禁是西周礼器,作于周武王灭商之后,周天子只赐予周王室同姓的诸侯王及三公,殷商时期没有禁器。周公旦以周成王之命作《尚书·酒诰》,告诫初封殷故都朝歌的康叔封,只有在祭祀时才可以饮酒且不能喝醉。




鸟尊

鸟尊作为一种宗教器物通常被用于祭祀活动,认为能与神灵沟通,是吉祥和幸福的象征。

西周晋侯鸟尊曾被供奉于晋国太庙之中,是晋侯宗庙祭祀的礼器,通过它确定了西周时期晋国的国都和世系,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山西博物院的“镇院之宝”。西周晋侯鸟尊整体造型为伫立回首的凤鸟形,凤尾下弯成一象首,与双腿形成三点支撑。






青铜壶一般壶形体较小,整器呈椭圆形,垂腹,圈足,盖顶有捉手。青铜壶是历史上使用时间较长的酒器类型,从商代沿用至汉代甚至更晚。




罍(léi)

léi是中国古代大型盛酒器和礼器。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体量略小于彝,罍léi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罍出现于商代晚期,而圆形罍在商代和周代初期都有。从商到周,罍的形式逐渐由瘦高转为矮粗,繁缛的图案渐少,变得素雅。




(yú)

盂的用途有两种。一为水器,《韩非子》:为人君者,犹盂也,民犹水也。盂方则水方,盂圆则水圆。二为盛饭器,大徐本《说文解字》:盂,饭器也。按此说法,盂和guǐ前者是饭桶,后者是饭碗。青铜器自名为“盂”者较多,铭文内容常为“宝盂”、“尊盂”、“宝尊盂”等。
 盂的器型一般横截面为圆形,敞口,口沿较宽且外侈,方唇,深腹,腹壁斜直,近底部时圆曲内收,平底,圈足。多数盂的高度在40厘米以上,口径多在55厘米以上。





器型参考【中国艺术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图文并茂·手把手教你认识中国青铜器
甲骨文上的辉煌(七)--商青铜器器型赏析
博物馆里的生僻字
商代青铜酒器方罍鉴赏
青铜时代——青铜酒器大全
古代酒器名称及中国古代酒器介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