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商周小国史——倗国

倗国是西周时期的一个封国,该国在文献中几乎没有任何记载,直到2004年在山西绛县发现了倗国墓地,其中出土了大量文物,文物上带有很多关于倗国的信息,这才让大众稍稍了解这个神秘的小国。

倗国族源

倗国是赤狄的一支,媿姓倗氏,早期生活在黄河周围,之后南迁到晋南地域。其中,赤狄与白狄同出鬼方,鬼方是商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部落或者早期国家一种联合城邦制国,古人给这种城邦式联合体一种名称——方国。比如图中的土方,人方,犬方,还有汾方(就是周部的前身)。

部落是以血缘为核心的联合体,其最终形态是一城一邦式的古国。而想要发展成多城多邦式的方国,就需要联合其它血缘的部落,组成一种联合体,此联合体虽然还是以“血缘”为主要关系,但因纳入了其它部落,其运行规则逐渐由“血缘关系”转向“地域关系”。

商朝更是在方国之上组织出“方国联盟”,比如商朝后期的三公——九侯(鬼侯)、鄂侯、西伯侯,就是商朝联盟中其它三个比较大的方国。

不过在商朝中后期,鬼方与商的联盟破裂,商朝授权周部对鬼方等部族进行打击。

“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二十翟王。”

“太丁二年,周人伐燕京之戎,周师大败 ”

“太丁四年,周人伐余无之戎,克之,周王季命为殷牧师”

“太丁七年,周人伐始呼之戎,克之 ”

“太丁十一年,周伐翳徒戎,捷其三大夫”

“ 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 ” 

“ 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

以上这些征伐均是在商朝的授意下,周部对鬼方西戎进行的大规模战争,其中有胜有负。

周部边扩大地盘边收降鬼方等部,实力越来越大,使得商朝有了警觉。《竹书纪年》记;文丁杀季历,即商王杀死周文王的父亲,就是商王朝对周部的限制。

周部在扩张势力中,部分鬼方等部投靠了周部,其中就包括倗国。

倗国封国

周初期的分封一共有两次,第一次是在武王伐纣之后,第二次是在周公东征之后,这两次分封形成了西周时代主要的封国。

这些封国主要分四类;其一是周王室同姓姬姓;其二是异姓功臣,如齐国;其三是先圣王后代,舜的后裔陈国、夏的后裔杞国甚至包括商的后裔宋国,分封这些后代主要是为了收拢人心,特别是宋国。

其四是地方强大的方国,如楚国,这类封国距离太远,实力又强大,周王室基本对它无任何办法,只能承认其现有地位,给楚国一个子爵。

倗国既不是姬姓的同姓诸侯,也不是先代圣王后代,只有可能是异姓功臣或商代既有封国,或者兼而有之。

倗国是媿姓的赤狄,并且在商代就已相当活跃,且属于鬼方联盟,因此倗国极有可能是一个被商朝承认的封国,只不过倗国选择了鬼方反叛商朝,在周部的攻击中,又投靠了周部。

又在武王伐纣前,周文王已经开始准备了,《史记·周本纪》记载:“(虞芮之讼)明年,伐犬戎。明年,伐密须。明年,败耆国。……明年,伐邘。明年,伐崇侯虎。而作丰邑,自岐下而徙都丰。”其中密须国在今甘肃灵台西南在其西侧。耆国在今山西长治西南,邘国在今山西沁县西北,这是周文王为周武王伐商打通向东的通道,而倗国恰好位于山西的南部。

可以想象,倗国作为武王东征中的带路党,立下很大的功劳。又相较于其他商代既有的国族,倗国由于较早归附并且立功,由此取得更高的地位。

周代商后,对投靠周朝的“北狄”进行过一次分封——“分唐叔以大路,密须之鼓,阙巩,沽洗,怀姓九宗,职官五正。”

这里的“唐叔”指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它被封到山西境内的“唐国”,也就是后来的晋国,一部分北狄被周王分封给“唐国(晋国)”,作为唐叔虞家臣,这部分人就是“职官五正”,世任晋国的贵族。

另一部分“北狄”直接封为诸侯国,比如倗国,霸国等等。

倗国政治地位

倗国政治地位高,具体表现在二方面;其一是与倗国联姻方,大多是姬姓家族核心人物;其二,倗国人物还有周王室担任大臣的。

与倗国联姻的主要有毕氏、成氏、芮氏、周王室、晋国等等。

在横水倗国墓中出土了不少青铜器,上面有许多铭文,其中器物中有“毕媿、成媿”等文字,其中的毕氏是西周同姓同时也是重要功臣毕公高的后代,毕公的地位仅次于周公。

《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即位,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修文王绪业。……周公旦把大钺,毕公把小钺,以夹武王。”

周公拿大钺,毕公拿小钺,中间站着周武王

而成氏中的成叔武是周武王的兄弟,《史记·管蔡世家》记载:“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其长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发,……次曰成叔武……”其中成叔武的封国在山东濮县。

芮氏的芮国虽不是姬姓国,但投靠周朝较早,虽在周文王前,芮国已投靠了周朝,《史记·周本纪》记载:“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于是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苪国在周文王时已投靠了周朝。

《文献通考》中载:“武王时,巢伯来朝,芮伯作《旅巢命》”。可知芮氏忆在周朝内任职,再加上周厉王时期,史料还记载了芮氏的芮良夫劝诫周厉王之事,《史记·周本纪》记载:“厉王即位三十年,好利,近荣夷公。大夫芮良夫谏厉王……。”就已说明芮氏或者说芮国在周朝的地位非同一般。

另外就是倗国与周王室联姻,主要体现出土的铭文中有;

内(芮)白(伯)稽首敢乍(作)王姊盉其眔倗白(伯)邁(万)年用郷(享)王逆侜。”

铭文大意是芮伯送给王姊和倗伯以庆贺两人结婚,而稽首则表明极高的敬意。

还有望簋铭文上写有;

“唯王十又三年,六月初吉戊戌。王在周康宫新宫。旦,王格大室即立。宰倗父右。望入门,立中廷,北乡。王呼史年册令望:死辞毕王家。赐女赤市,丝。用事。望拜稽首,对扬天子丕显休。用作朕皇祖伯甲父宝簋。其万年,子子孙孙永保用。”

大意是;共王十三年六月戊戌,周共王在祭祀康王的新宫。早上周共王站在大室中,宰倗父站在右侧,望进入宫门,立在中廷,面朝北。周共王叫史官年册立望:至死才算完成王室的事务。赐给你赤市,丝。仪式完成后,望向周王行稽首礼。为了纪念这件事制作了这个簋,希望子子孙孙永远保存使用。

其中的宰倗父即是倗国人物,且在周朝做了“”这一官职。

晋国灭倗国

西周时期,因倗国与周王室特殊的关系,倗国一直过的比较好,但从东周开始,倗国就遇到麻烦了。

首先是周王室东迁了,且周王室威望大大降低;其次是晋国发生变故。

唐国是唐叔的封国,到其子晋侯燮在位时,就改唐为晋了。而晋国比较能折腾,喜欢迁都,且迁到那里,就把新都城改称“”。

唐叔之子燮父改唐为晋,即今之太原市。四世至成侯,南徙曲沃,今山西省闻喜县东。又五世至穆侯,复迁于绛,绛即翼。”

晋国进入东周时期,发生政变“典沃代翼”,小宗取代大宗成了晋君,自此后晋国开始了疯狂的扩张,晋武公(曲沃武公)和晋献公时期,晋国在晋南一带大规模扩张,倗国也应当在此时被晋国灭亡。

倗国灭亡时间应该在公元前 658 年前。当时虞国在倗国的南面,晋国在倗国的北面,此时晋国需要借虞国的路,说明晋国已经和虞国成为邻国,倗国应该不存在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朝诸侯国选6
“桐叶封弟”与晋国的来历
阐释丨绛县横水西周墓地考古发现与研究述论
山西鄂地
新新成语故事--碧血丹心
历代诸侯王9春秋的诸侯国虢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