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麒麟合创】源,众里寻她千百度——东莞文化发现之旅走进茶山南社(十七)

源,众里寻她千百度

——东莞文化发现之旅走进茶山南社(十七)

作者:巨野子木   醉红颜


鸟瞰南社西方村,宗族之源在哪里?






    第七问:南社村西坊尚有百岁祠为何人而建?果真有一百岁的高寿吗?据说南社谢氏在重庆有分枝是真的吗?据南村村民反映村中多长寿者,族谱中记载吗?



走进百岁祠,沾一身长寿、吉祥




     南社古宗祠的寻访之旅仍然在继续中,我们向西门方向行走,来到西门塘前的百岁祠,百岁祠在蓝天白云格外抢眼,屋脊上中间为“二龙戏珠”的灰塑,两端为红色的灰塑夔纹,两只倒立的鳌鱼将游客的视线引向浩渺的天际,垂脊上各装一尊彩色的瓷狮,镇守着南社族人的安宁。祠堂前的仅有数十公分宽的小小抱厦,但整个立面非常朴素大方,四条红粉石条与数层的红石基础构成红色的架框,水磨青砖墙体与红石格外和谐。



       2008年初来南社时,尚记得百岁祠正在修复中,“百岁祠”牌匾和“祖泽传百岁,宗德衍千秋”对联,那么这座百岁祠是为何人且因何事而建的呢?


2008拍摄到修复中的百岁祠









     百岁祠是为南社谢氏十一世祖谢爱简而建。据《南社谢氏族谱》载:谢哲,字一思,号爱简,十世祖简斋公第三子,生于嘉靖二十年辛丑岁(1541年),卒于崇桢十二年戊寅岁(1638年),享年97。另据《南社谢氏族谱?第四派云林祖房世系图便览》第54页介绍,谢哲属第四派宗支,“简斋子曰怀简、曰少简、曰爱简”,爱简即谢哲也。


《南社谢氏族谱》第41页载十一世谢哲





     明崇祯年间,邑令汪运光题请建坊,原名爱简公祠,因爱简寿近一百岁,故名百岁祠。百岁祠始建于明朝崇祯文皇帝十一年(1637年),面积195.3平方。


      清朝同治十一至十二年(1872-1873年),本乡祸起萧墙,同族相戈,嫌隙复萌,邑侯辱临,官兵蹂躏,祝融一炬,实属堪怜。雕梁毁于飞灰,祠宇化为焦土。


      光绪三年(1877年)由卄一世孙进士谢遇熊,带头倡议重建。由当时谢兆荣兄弟,与谢信重不惜重金支持,集资时银780多两重建,终因资金不足,舍弃前进原有的牌坊。



光绪三年,南社进士谢遇熊带头倡议重建百岁祠





    乾隆五十九年甲寅岁(1794年)百岁祠重修;2006年又进行一次修复,从而使这座古老的宗祠完好地展示在世人的面前。


    踏上四级红石台阶,举步入内,中门悬有对联“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绕行,院内两侧为廊屋,与二进主厅共同围成一方天井,红石铺地,颇喜庆。


天井,让百岁祠变得亮堂了起来



     正厅高悬“福荫堂”木牌匾,下有神龛,新作,没有摆放先人牌位。方砖铺地,整个祠堂内干干净净。唯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祠堂内石柱或廊柱上悬挂的麒麟舞的麒麟头和舞狮的狮子头,色彩斑斓,栩栩如生,使人望之生畏,幸好全部用塑料袋包扎着。我们期待节日时能够一睹麒麟舞或狮舞的表演,将精彩的瞬间拍摄下来,供大家欣赏。

百岁坊出百岁寿星,福荫堂福荫子孙



崭新的狮头守护着这座五百多年的百岁祠





南社是一座麒麟与醒狮文化相包容的古村落


轻轻掀开罩着麒麟的塑料膜,原来麒麟的后脑还有三个角!



1954年东莞清溪铁松“江厦堂”貔貅舞

1983年石潭铺麒麟队





    一转身,堂上对联映入眼帘“列祖有诒谋仕者读农者耕根基在南社,后人当效法父而慈子而孝枝叶绽涪陵”。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南社谢在祖辈农耕社会里,一直致力于耕田种稻谷,巩固根基,并督促谢氏子孙走读书求取功名。而这个对联中还透露出一个信息,爱简公次子定居征订。





    据《南社谢氏族谱》P48载:“哲子应时、应运。应时子福、玒、球;应运子琯、珦、瑗、璟”;P55载:“爱简子长凤岐、次青莲。”故可知,谢哲次子谢氏十二世祖谢应运,字开崧,号青莲。明朝天启七年(1627年)丁卯岁贡生。江西省吉安府万安县儒学训导,四川重庆司教。



《南社谢氏族谱》第54页载爱简为简斋第三子爱简




    《南社村志》载:十二世祖谢应运,字文倩,又字开崧,青莲是其别号。少沉静好学,为新安诸生,试辄冠军。岁贡生,任四川重庆府司教。

    以岁贡游京师。时同邑园长王公,乃公高友也。是岁捷南宫与番禺慕莪梁公,同出于香山大学士象刚何先生之门。

     梁公曰:“谢君胸罗武库,笔若涌泉,宜留之中秘,以展其奇,不宜外补一毡,使屈于短驭也。”因梁为道意,公亦欲少见其技。但念父近期頣,不欲无离子舍,欲得梓里一毡,以便省觐,遂授万州司训。

    时同官语,吾侪冷官粮食野蔌,悉取诸市,且有放剥之例,所获可给薪票。公笑曰:“吾职在训士,正欲与多士严义利之辩,岂竟此锱铢哉。”

    后补重庆府司教。及抵蜀日,以国家大事课多士。士风丕识者,以文翁比之。值邦都令缺,当事欲藉公摄篆,稍展其骥足。公辞曰:“吾职训士耳,百里非吾事也,敢越俎哉。”复檄署宁远,力辞如初,文声称誉,洋溢三巴。


夜幕下的百岁祠如一位翘首待归人的长者





故摘录青莲先生几首诗词,共赏之。



其一:庆陵重修落成恭述


自狩苍梧北斗寒,九京王气在衣冠。

攀髯号月光馋满,泣雨回春泪未干。

日汗寝园惭汉署,时从玉瓒肃周官。

观成上谒来游地,葱郁千秋古木攒。


其二:雁宇

上林秋色数雁来,属国能无片系回。

天半露垂飞白帖,云中日丽汗青才。

过池影落斜临蚪,度岭椷题半是梅。

猎碣籀开高十鼓,争传衡岳羽仪廻。

华轮久矣不相亲,海国遥瞻拔国身。

关外自能神石路,胸中元是隘阳春。

千秋日月开明昼,一曲关山静塞尘。

搔首天南惊织奏,勒名端在见麒麟。


其三:吴门秋怀


天涯何处未归人,六载吴门梦襄身。

浮世未知谁是主,秋云遥对雁为宾。

乾坤双鬂凋黄叶,风雨千家怨白苹。

最爱南垟数竿竹,青青长伴宰官贫。

千里云庶望已终,闲来愁坐漫书空。

他乡涕涙黄花襄,故国松揪白露中。

古堞月明鸟怨夜,虚堂人静不吟风。

秋深暗抱泉鱼泣,天地茫茫恨未穷。



其四:中秋对月书怀


离家何许日,四见月光圆。

时序忽易去,行人还在船。

冻凝漕岸没,烟瞑戌楼悬。

却忆诸儿女,灯前语未阑。



    后因道梗不克归,卒后墓葬于重庆市涪陵区之眠獐咀(现已开发为工业区)在四川省颇有盛名,故学者皆称其为青莲先生。在那里已繁衍孕育一枝谢姓房派。


    建国前夕,谢应运后裔涪陵,有位商人在石龙经商,受其族人委托,每年春节元宵,都送一对红灯笼来祖藉百岁祠祝贺张挂,灯笼上书“四川重庆府儒学正堂”九个字。二十世纪初,有一女子在南社一间工厂工作,曾在其祖父叮嘱下认亲,可惜当时不重视,未有留下地址。


        200310月,其后裔谢耀波,曾亲自到四川、重庆、涪陵寻找其支派下落,失去联洛资料,无果而归。如有知情者,欢迎联系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村委谢书记或古建筑管理所谢所长。



第八问:南社究竟有多少座明代祠堂?哪些值得游客一定要欣赏?

    南社古村落至今仍存近十余座明代祠堂,保护较完好者我们按照建筑时间顺序大致排列如下:


    明朝正德年间建一座:十五年庚辰岁(1520年)的谢氏宗祠之聚顺堂;


    明朝嘉靖年间建两座:二十六年丁未岁(1547年)的始祖故居祠之卜斯堂(老东园公祠)、三十四年已卯岁(1555年)的谢氏大宗祠之崇恩堂;


    明朝万历年间建四座:二十年壬辰岁(1592年)百岁坊之仁寿堂、二十三年乙未岁(1595年)的社田百岁翁祠、三十八年庚戌(1610年)晚翠公祠的仰徽堂、四十五年丁已岁(1617年)晚节公祠之敬爱堂;


    明朝崇桢年间建一座:崇桢十一年丁丑岁(1637年)百岁祠之福荫堂;


    其他明代祠堂尚有六座,或已倒塌,或后重建,已失原貌。如,弘治十五年壬戌岁(1502年)修建的伦学堂公祠之伦学堂、弘治十七年甲子岁(1504年)修建的黄辉祖公祠之黄辉堂、正德四年已巳岁(1509年)修建的桃源公祠万历二十六年戊戌岁(1598年)修建的南海堂公祠之南海堂、万历三十五年丁未岁(1607年)修建的建德堂公祠之建德堂、天启六年丙寅岁(1626年)修建的蟠龙公祠等。


    今天我们专门走访明代建筑之一的谢氏宗祠。


    穿过巍峨的西门,经任天公祠、百岁祠、简斋公祠,过古榕绿荫下的庆丰桥,来至百岁塘南岸的谢氏宗祠。


1-2013年3月4日,专访谢氏宗祠




    据《南社村志》载:谢氏宗祠建于明朝正德武宗皇帝十五年(1520年),三开间,两进一天井,面积121.6平方。


    驻足门外,但见谢氏宗祠牌匾高悬,其落款为1995年。方知这座距今493年的明代建筑饱经四百余年的风风雨雨和朝代的更迭,竟然神奇地保存至今,仅仅于1995年进行第一次维修,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反观当今诸多建筑、桥涵新修不久即出现断裂、坍塌现象,严重者出现人员伤亡事故,不能不令人感慨万端。


    谢氏宗祠廊下有一块“茶山镇廉政教育基地”的牌匾,不知可有此意?


谢氏宗祠正门牌匾、对联



    祠堂正门对联“屏枕春山望罗浮如视秀岭而发千枝枝枝挺劲,门迎西水横之海以绕东江源流万派派派澄清”,可以让我们体会到祠堂座南朝北,背靠春山岭,远望罗浮山,叠绿重翠,而门前一池碧水涣涣,犹如青罗带绕其祠行过,昼夜不息,恰似谢氏百子千孙,渊源流长。


1雕花的木抬梁



    祠堂廊下麻石铺地,青砖墙体,红石墙裙,却也巍然壮观,月粱上抬梁和檐板雕花肯定是重修时所刻,虽色彩艳丽,却终究掩不住粗糙。


    举步入内,中门对联“万忆子孙分两派,东南兄弟旧同胞”让人生发疑问,谢氏宗祠为何人而建?
门外贴有一个通知:“西祖于公历十月廿八日中午一时在西祖家祠集中祭祖。西祖启 2012.10.27。”

谢氏宗祠廊下祭祖告示



    这个西祖为何人呢?


    据《南社谢氏族谱》载:谢西圃,号文华,又号孔善,生于明弘历癸丑岁(1493),卒于万历二年(1574年)。又据《南社谢氏族谱》载:第九世祖谢文华,又名西圃,长子彦富,次子彦贵,是谓之两枝派。

《南社谢氏族谱》内揭示两派本为同源




    西圃实与东园(文卓)、南庄(次子继文凖),实际上此三人均谢竤儿子,东园为长子,南庄为次子,西圃为三子,其中次子南庄过继给谢端(云峰),从根本上讲他们则是同胞亲兄弟,原则上都是一家人。


    普普通通的一幅对联竟然潜藏如此秘密,非仔细梳理,断难得其本!

1谢氏宗祠聚顺堂




    过天井,来至正堂——聚顺堂。堂上有一神龛,供奉谢西圃一房先人神位。神龛上绘有麒麟吐玉书和麒麟引凤的图案,观其画面一般,推测为新作无疑。


    神龛两侧麻石柱上悬有对联“谢氏祠之金炉不息千年火,聚顺堂下玉盏长明万载灯”,暗寓谢氏聚顺堂千年万载祭祀祖先之香火不断,繁荣长盛,灯光齐明,百世其昌。


1走进谢氏宗祠回望天井上方天空



    立于堂下,反观头进青瓦绿当,船脊飞挑,彩鳌倒悬,却也凝聚一片祥和之气,又暗自佩服南社谢氏宗族的团结和精明,故而创造如今之业绩。


    从谢氏宗祠出来,顺百岁塘边小路,透过柳丝千万,对岸樵谷公祠、百岁坊、西楼、照南公祠倒映水中,宛若蓬莱仙境,这时想起了卞之琳的《断章》中的诗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装饰了别人的梦”,可谓恰到好处,妙趣横生。






1隔百岁祠可观对岸风景如画

百岁塘边柳丝披拂




    过孟俦公祠,跨四通桥,经谢氏大宗祠、云野公祠、新东园公祠、应洛公祠,至晚节公祠——南社明代祠堂之一。


1晚节公祠侧照



    晚节公祠首进立面保存较好,两侧垂脊各有一狮蹲踞其上,颇显威仪,墀头上龙首红石雕极为生动,翻江倒海,见首不见尾,可算南社石雕中的精品之一。


1晚节公祠镂雕的红粉石墀头做工精细1


11晚节公祠镂雕的红粉石墀头做工精细2




    麻石月梁上的抬梁人物雕刻生动,举手投足,音容笑貌,宛如眼前,呼之欲出,虽为自然旧色,却一点不伤其美,让人喜欢有嘉。

1晚节公祠木雕1


1晚节公祠木雕2



    廊下彩绘颇有古意,画面均为中国山水大写意,意境开阔,皲染得当,层次分明,画中人物居于水榭阁台之中,或捧卷而读,或凭窗而吟,或围炉煮酒,或三五知己论诗填词……尽得人生之趣,生活之旨,天色之味。

晚节公祠保存完好




    晚节公祠正门对联“传统七世,派衍千枝”引起我们注意,却一时不得其解,幸好对联旁有一木牌“晚节公祠简介”。


1晚节公祠简介



        晚节公祠建于明万历45年丁巳岁(1617年),维修于清乾隆41年(1776年),重修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甲申年(2004年)。通面深22.5米,通面宽11.75米,面积364.4平方。

       谢晚节,号松臻。生于明永乐17年(1419年),卒于弘治9年(1492年),享年74岁。生一子谢云峰。24岁业旅卒于金陵。由侄孙谢南庄继嗣,尔后子孙昌盛,成为南社村一大族。

        祠堂先为门厅,第一进两旁廊屋夹替中央天井,第二进为正厅。抬梁与穿斗混合梁架结构。再过天井,第三进为祀厅。没有神龛,分层安放祖先牌位,供奉祭祀。


1晚节公祠天井气象




     晚节公祠的简介更勾起我们浏览之兴,遂迈步入内,中门紧闭,由左侧廊屋而入,可观第一、二进之间的天井,高处绿瓦四围,天只见方,院内草木葱茏,睡莲若星,葳蕤其间,大有气象。



1晚节公祠敬爱堂




    敬爱堂牌匾高悬,石柱、木柱鼎立,雕梁画栋,蔚为大观,可窥谢氏家族财力之一斑。厅中亦有几幅对联,描述兴家立业之艰苦,盼望后人能倍加珍惜。


    转入三进天井,这儿的空间较窄小,但结构依然完备。这儿照理为祀堂,堂上高悬南庄牌匾,下为安放先祖神位的神龛。这是为何呢?可能细心的朋友在“晚节公祠简介”中已经有所了解,不过,这儿还是需要再梳理一下,以免误会。


1晚节公祠三进为南庄神位



    晚节公祠前门匾“晚节公祠”,后堂匾“南庄”公祠。因谢晚节子谢云峰,在南京病逝,无子。由八世祖谢樵谷之第二子谢南庄继嗣。故前为晚节后为南庄。


    祀堂柱上悬有对联两幅。


    其一为“沧桑八百载堪赞团结和谐坚强如馨石,繁衍千枝派广植根深蒂固挻立若青松”。南社自立村以来,经受八百年风霜雨露,已扎根稳固,村民齐心合力,固结和谐,像馨石那样坚固推不可破。挻立像青松,万古长青,繁衍后代。老如松柏,幼若芝兰。


    其一为“承祖命一脉源同俎豆簪缨济济缘德泽,继后嗣连枝并蒂花繁叶茂毓毓冠情谊”,谢氏九世祖谢南庄,遵从祖父晚翠公之命,继嗣谢云峰,虽分两房派,但实则是一脉相连。后世香火供祀不断。兄弟手足之情,百子千孙,不忘先辈恩典,福德代代绵长。



乾隆四十一年重修晚节公祠碑



    祀堂中有乾隆四十一年重修祠堂的碑刻一棺,颇为珍贵。祀堂檐下檐板刻有暗八仙等图案,观其材质,似为原物。天井内倒扣一红石碓,上立一陶罐,特欣赏这一组合。



晚节公祠首进“二龙戏珠”灰塑





    折身至二进敬爱堂,可见首进屋脊灰塑“二龙戏珠”,气势如虹,两端彩色夔纹上鳌鱼雄立,将生硬的建筑装饰得富有层次和变化,耐人寻味,这或许是建筑的另一层次吧!


    晚节公祠自开放以来,鲜有人关注,这次小游其中,倍感精致如此,尤其注重细节,可谓无一处不讲究,无一不细腻,单单说祠堂的石础都是各有特色,极富变化。


1晚节公祠首进鳌鱼1


1首进鳌鱼2




    纵观整座建筑,无论是用料,亦或是石雕、木刻、灰塑,甚至是青砖、绿瓦,均为南社保存如此完好的建筑中不可多得的一座。假以时日,晚节公祠定当引起更多热爱岭南建筑文化的朋友的更多关注。(未完待续)

从庆丰桥上透过榕枝间空隙看百岁祠

谢氏宗祠倒映在青波之上

浮在水光山色间的晚节公祠



温馨提示


     【麒麟合创】系列皆为原创作品,转载请与作者联系,谢谢!


相关链接:





1、南社,小楼深巷的千年画轴——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一)http://bbs.sun0769.com/viewthread.php?bfid=30&tid=1100957&extra=page%3D1

2、南社,小楼深巷的千年画轴——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二)http://bbs.sun0769.com/viewthread.php?bfid=30&tid=1102921&extra=page%3D1

3、 解秘南社千年古村——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三)http://bbs.sun0769.com/viewthread.php?bfid=30&tid=1104925&extra=page%3D1

4、  南社明代遗存古围墙(上)——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四)http://bbs.sun0769.com/viewthread.php?bfid=30&tid=1107477&extra=page%3D1

5、第三章 南社明代遗存古围墙(下)——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四)http://bbs.sun0769.com/viewthread.php?bfid=30&tid=1108468&extra=page%3D1

6、第四章 晴耕雨读的书香南社(上)——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五)[url=http://bbs.sun0769.com/viewthread.php?bfid=30&tid=1110238&extra=page%3D1]http://bbs.sun0769.com/viewthread.php?bfid=30&tid=1110238&extra=page%3D1[/url]


7、第四章 晴耕雨读的书香南社(下)——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五)http://bbs.sun0769.com/viewthread.php?bfid=30&tid=1112015&extra=page%3D1
8、第五章 暗藏玄机的深巷古井(二)——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七)http://bbs.sun0769.com/viewthread.php?bfid=30&tid=1116885&extra=page%3D1


9、 第五章 暗藏玄机的深巷古井(三)——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八)http://bbs.sun0769.com/viewthread.php?bfid=30&tid=1120157&extra=page%3D1

10、第五章 暗藏玄机的深巷古井(四)——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九)http://bbs.sun0769.com/viewthread.php?bfid=30&tid=1121688&extra=page%3D1

11、第五章 暗藏玄机的深巷古井(五)——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十)
http://bbs.sun0769.com/viewthread.php?bfid=30&tid=1123507&extra=page%3D1


12、第六章 南社庙宇,扑朔迷离的文化信仰——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十一)http://bbs.sun0769.com/viewthread.php?bfid=30&tid=1125130&extra=page%3D1


13、游南社庙宇,听民间传说——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十二)http://bbs.sun0769.com/viewthread.php?bfid=30&tid=1126730&extra=page%3D1

14、武帝庙,折射崇文尚武的精神——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十三)http://bbs.sun0769.com/viewthread.php?bfid=30&tid=1128506&extra=page%3D2

15、第七章 以血缘为纽带的南社宗祠文化——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十四)http://bbs.sun0769.com/viewthread.php?bfid=30&tid=1130288&extra=page%3D1


16、岭南建筑经典之作——谢氏大宗祠——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十五)
http://bbs.sun0769.com/viewthread.php?bfid=30&tid=1132857&extra=page%3D1

17、百岁坊,东莞唯一的坊祠合一建筑——东莞文化发现之旅走进茶山南社(十六)
http://bbs.sun0769.com/viewthread.php?bfid=30&tid=1135149&extra=page%3D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胜探幽◆之南社篇
中华民居•视野 ‖ 南社村:穿越时光的岭南故园
给活人立牌位,还供奉先祖配偶, 这座大祠堂的族人为何有独特之举
南社明清古村,29座宗祠供奉着同一个祖先
王杰雄:祠堂之魂 诗画园林|游记
宗祠大梁写什么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