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毛主席这幅未露过面墨迹,透出信息颠覆我们认知

李奕明

先看一幅我们见到过的墨迹:

对!就是毛主席1955年春夏之交在杭州写的《五律.看山》:“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热来寻扇子,冷去对佳人。一片飘飖下,欢迎有晚鹰。”

再来看一幅你没有见过的墨迹:

这幅墨迹,不仅书写不一样,里面的诗句也有很大差别。“飞凤亭边树”变成“飞凤亭上看”,

“桃花岭上风”变成“桃花岭上闻”,后面4句变化更大:“冷来寻扇子,热去喝东风,韬光庵边树,一片是苍鹰。”

北高峰位于杭州市郊西湖边上、灵隐寺北边,附近有飞凤亭、桃花岭、扇子岭、美人峰等名胜,在灵隐寺右之半山上还有韬光庵。毛主席把这些景点都写进诗中,“扇子”指扇子岭,“佳人”指美人峰。

把前后两幅作品一比较,连普通人都能看出一些问题。首先,从诗的内容上看,后边这幅作品的文采不及前边的那副,且有的句子令人费解,如“冷来寻扇子,热去喝东风”,“冷”为什么要寻扇子?“热”怎么“喝东风”?这个“喝”字也太俗了些。毛主席怎么可能写出这样的句子?再从书法墨迹上看,这两幅作品的艺术水准不在一个档次,后边这幅写得比较拘谨,且多处涂改;前边的那幅写得气韵流畅,挥洒自如。

只有一种可能,后边的这幅是草稿。毛主席在攀登北高峰时,到过或者看到许多景点,回来时有感而发要写诗,他要把他看到的这些景点都写进诗里,构思的时候,顾不得用词是否准确有文采,先填进诗里,搭个框架。之后他又反复推敲,不断修改,这才有了公开发表的这首《五律.看山》。书法也应如此,待词定稿后,他便一挥而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毛主席写诗批评警卫工作脱离群众
毛主席在杭州作的诗幽默风趣
五律·看山
毛泽东《五律·看山》鉴赏
五律·看山(1955年)--中国共产党新闻
杭州一望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