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原地名探究——洛水安宁——洛宁
【开篇语】关于地名的探究一直是我的兴趣,用了大半年的时间,终于梳理完了山东省的地名。其间,有过反复,有过彷徨,有过喜悦,有过沮丧,但还是坚持了下来。之于我来说,是一个学习历史和地理的过程,通过对地名的认识抑或是重新认识,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其中有故事、有情怀,有山川,有河流,更多的是神州大地上先民们栉风沐雨,薪火相传;筚路蓝缕,玉汝于成的奋斗历程。

洛宁地图

【地名由来】

洛宁原名永宁,唐武德元年(618年),唐军在李世民率领下在熊耳县(今洛宁)大败王世充的军队,在这里筑城,取名永固城(今城关镇老城),改熊耳县为永宁县,永宁即永远安宁之意。后世因之。

熊耳县因熊耳山而得名。

熊耳山,为秦岭东段规模较大的山脉之一,位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界岭。熊耳山西起卢氏县,向东北绵延至伊川县折而向东,南接伏牛山系,北邻崤山,主峰全宝山(在洛宁县境内)海拔2103.2米,花果山(在宜阳县境内)海拔1831.8米,鹰嘴山(在嵩县境内)海拔 1859.6米。

熊耳山

熊耳山是隋末唐初的枭雄、首领的殒身之处。根据《》记载,李密在洛阳后,败于,与、等部将一起投降了唐朝。唐高祖封李密为紫金光禄大夫。后来,李密担心唐高祖猜忌他,便趁着唐高祖派他去招降旧部之时,率王伯当等人再度反叛。行至桃林,李密占领了县城,并派人联络旧部,请他前来增援。然而援军未到,驻守在熊州的唐军将领和便率军前来征讨。李密不敌唐军,败逃至熊耳山,中了盛彦师的埋伏,被射杀于乱军中。王伯当也同时被杀。

民国3年(1914年),永宁县改名洛宁县。改名的原因是,永宁靠近洛河,洛河连年泛滥,改名'洛宁'是希望洛河安宁之意

洛神

洛河,古称雒水,黄河右岸重要支流。因河南境内的伊河为重要支流,亦称伊洛河,即上古时期河洛地区的洛水。南洛河为洛河在水文上的名称。源出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西南与蓝田县、临渭区交界的箭峪岭侧木岔沟,流经陕西省东南部及河南省西北部,在河南省巩义市注入黄河。河道全长447公里,陕西境内河长129.8公里,河南境长366公里。流域总面积18881平方公里。

洛河

洛水水患历史悠久,据卷十五·载:'昔黄帝之时,天大雾三日,帝游之上,见大鱼,煞五牲以醮之,天乃甚雨,七日七夜,鱼流始得图书,今是也。'这是传说的中国最早的一次暴雨洪水记载。
而《旧唐书》也记载了洛水的一次泛滥:贞观十一年七月一日,…洛水暴涨,漂六百余家.…十三日,诏曰:'暴雨为灾,…诸司供进(进奉财物),悉令减省.凡所力役,量事停废.遭水之家,赐帛有差.'…九月黄河泛滥,…太宗幸白马坂以观之。

如此任性的一条大河,在造福于民的同时也时常荼毒生灵,所以'洛水安宁'也成了周遭百姓历来的愿望,永宁改成洛宁也在情理之中。

洛宁风光

有一种说法说永宁县改名是因为和四川永宁道重名,此种说法也有一定道理。四川永宁曾历经永宁卫——永宁县——永宁州等几个名字,管辖范围也有反复,但在1913年已经更改为,并一直沿用至今。而永宁道则设立于1914年,恰好于河南永宁县改洛宁县是同一年发生,此种可能也是存在的。

西子湖

洛宁县地处豫西山区,洛河中上游,隶属十三朝古都洛阳市,全县总面积2306平方公里,辖10镇8乡,388个行政村,5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9万人。地貌总体呈'七山二塬一分川',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林业县。
洛宁是河洛文化发祥地,境内有标志中华文明渊源的'洛出书处'、'仓颉造字台'、'伶伦制管'等众多历史文化遗存,是中华文明之源、文字之源、音乐之源。洛宁山清水秀,林木覆盖率达59%,生态环境十分良好,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4A景区神灵寨,楼梯山狩猎场,全宝山森林公园,蓄水量13亿立方米的故县西子湖等自然生态景观风光宜人。洛宁是世界纬度最高的淡竹原产地,现有原生态古竹林1万余亩,素有'北国竹乡'之美誉。

【历史沿革】

洛宁县域秦为宜阳、卢氏两县辖地,汉至晋属宜阳、渑池、卢氏三县管辖。

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在今洛宁北境陕县东境置崤县,治所冶垆,属司州恒农郡。同年在今洛宁北中部置南渑池县,治所蠡城,属恒农郡。

北魏延昌二年(513年),在今洛宁西境置南陕县,治所长水城,属司州恒农郡。同年在洛河以南置金门县,治所金门城,属宜阳郡。

东魏天平初年(534年)置金门郡,治所金门县城,属阳州,领金门、南渑池、南陕、卢氏四县。

兴和年间(539~542年),崤县属义州恒农郡,南渑池、金门属义州宜阳郡。

西魏大统三年(537年),在今洛宁东境,宜阳西境置北宜阳县,治所黄垆,属义州宜阳郡。废帝元年(552年),南陕县更名长渊县,属义州弘农郡。次年改北宜阳县为熊耳县。

北周明帝二年(558年),置崤郡,领陕中、北陕、崤三县。周武帝保定五年(565年),在同轨城(今杨坡乡城头村)置同轨郡,属东京,领熊耳、渑池两县。

后周改南渑池县为昌洛县,隋又改为洛水县。

隋开皇二年(582年),废宜阳、同轨二郡,熊耳县改属河南郡,徙治所于同轨城。大业初年(605年),废崤、洛水二县入熊耳。

唐武德元年(618年),熊耳县更名永宁县,徙治所于永固城(今城关镇老城)。长渊县更名长水县。

元至正三年(1266年),长水、永宁合县,称永宁县,治所永固城。属河南府。

明、清时,永宁县属河南府。

民国二年(1913年),永宁县改为洛宁县,属河洛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属豫西行政长官公署。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陕州十一督察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元月,中共在旧县村成立洛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属豫西二专区。日寇侵占期间,中共洛宁抗日民主政府在西山地,国民党县政府流亡故县村,日伪县政府盘踞县城,三方对峙之势持续到当年8月日军投降。

1947年,洛宁解放,分洛南、洛北二县,洛南县属豫西三专署,洛北县属太岳五专署。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洛南、洛北合县,仍称洛宁县,属陕州专署。1952年,属洛阳专署。1986年,属洛阳市。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洛宁
河南省1个县,县名1300年不变,后因与四川“永宁道”重名而改名
崤山熊耳伏牛三山考
古称崤地,洛水出书,洛宁山清水秀,凤翼山森林公园游客众多
河图洛书出处揭秘(上)]
洛阳宜阳:候鸟翩翩洛水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