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凝聚力极强的新桂系集团,为何顷刻间瓦解?只蒋介石因有高人指点
userphoto

2023.05.20 江西

关注

1928年10月10日,凭借领导二次北伐之功,蒋介石出任国民政府委员会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

加上此前获得的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

蒋此时在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内,是毫无疑问的一号人物。

不过,站在权力顶峰的老蒋,这时候的处境却十分尴尬。

1928年,国民政府高层集体出席孙中山奉安大典

虽然他是党政军一把手,但割据地方的冯玉祥、阎锡山和桂系并不服他。

张学良控制的东北,蒋更是鞭长莫及。

蒋介石一直认为“国家只能有一个领袖”。坚持主张“削藩”。

如此一来,国民党内的新军阀混战便不可避免。

那么,老蒋要先对付谁呢?

起初,他决定无区别攻击。

为此,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国军编遣会议,只讨论一个话题:裁军!

裁军会议上,蒋大义凛然的说:现在仗也打完了,国内一片和谐,为了减轻百姓负担,我们都裁军吧。

裁军没有问题,问题是怎么裁。

谁都希望裁别人的,自己不裁或少裁。

我们来看看各方实力。

截止1928年底,蒋介石第一集团军有55万人,冯玉祥第二集团军有42万人左右,阎锡山第三集团军有24万人,李宗仁第四集团军在30万人上下。

如果单挑,蒋介石强于任何一方。

但如果冯、阎、李联合反蒋,力量将远超蒋介石。

南京编遣会议合影

作为会议组织者,蒋首先表态,他的方案是将全国分为12个军区,各区按比例编遣,蒋、冯、阎、李各占1个军区,其余8个军区由中央控制。

最终的目的是把全国300多个师,200多万人(含东北军和西南军阀),裁撤一大半,只保留50个师,每师1.5万人,总计80万军队。

蒋这个方案,吃相太难看。

他操控中央,实际控制着9个军区,摆明了是把其他三家当猴耍。

随后,冯玉祥、阎锡山各自提出新方案。

冯的方案是一、二集团军各保留12个师,三、四集团军各保留8个师。其他部队编8个师,归中央直辖。

阎的方案是一、二集团军各保留10个师,三、四集团军各保留8个师。其余各省部队编6~8个师,另编6~8个师由中央直辖。

相对来说,阎锡山的方案更利于蒋,但老蒋野心很大,不满足于此。

冯、蒋、阎

后来,在蒋介石的协调下,编遣会议最终通过了《国民革命军编遣进行程序大纲》。

这份最终方案如下:

原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各集团军总司令部、海军总司令部、政治分会一律撤销。各部队只能在原地驻扎,非经编遣委员会的命令,各部无权自行调动与任免军宫。

蒋、冯、阎、李各设一个编遣区,东北一个编遣区,川康滇黔一个编遣区。

此外,中央直属部队由编遣委员会派人缩编。

各部缩编后,全国步兵为65个师,骑兵为8个旅,炮兵为16个团,工兵为8个团,总计兵额80万人,军费以财政收入的40%为限。

理论上,各编遣区留下的部队,都是11个师左右。

这个方案看起来很公平,四巨头平起平坐。

然而,蒋代表中央,他可以操作中央直属部队,实际掌握了22个师。

见吃了大亏,冯玉祥心中气愤难平,遂不辞而别,连夜乘坐专列返回郑州。

冯玉祥走后,阎锡山也找借口遛了,只剩李宗仁留在南京望风。

对军阀而言,军队就是命根子。

所以,虽然会议开了,最终方案也通过了。

但冯、阎、李对裁军方案均是采取消极抵制态度——老子不裁军,你老蒋能奈我何?

蒋介石其实也明白,想仅凭一纸协议就让地方军头就范,未免太天真。

既然政治手段无法解决问题,那只能武力解决了。

但舞刀弄枪并非老蒋的强项。

一旦撕破脸,打起来了,他那三脚猫的功夫显然打不过冯玉祥和李宗仁。

不过,就在蒋介石犯难的时候,一个人的出现,影响了历史走势。

这个人叫杨永泰。

杨永泰

杨永泰,广东高州人,早年积极支持君主立宪,后来对孙中山的革命学说产生兴趣,遂加入国民党,投身革命运动。

论资历,杨永泰也算是国民党的元老。

但由于其早年立场不坚定,总是在重大关头左右摇摆。令国民党人十分反感,比如胡汉民就不待见他。

因而,杨永泰在很长时间里,都是国民党的边缘人物,一身才华无处施展。

1927年,随着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席卷全国,国民党高层也大洗牌。杨永泰感觉自己的机会来了。

于是在这年8月,他向李宗仁、白崇禧上了一份万言书,陈述他对中国时局的看法和对现时政治的主张,表达了要跻身政坛的强烈愿望。

李宗仁、白崇禧看完这份万言书后,肯定了杨永泰的才华,但又对他的人品十分鄙视。

李、白二人认为:一个早年的投机分子,政治上靠不住,再有才华也不能用!

刚要出山便遭到冷遇,杨永泰自此对桂系怀恨在心。

后来,不甘心的杨永泰通过熊式辉的关系,与前外交部长黄郛搭上了线。

有一天,蒋介石在与黄郛闲谈时,痛感自己幕中人才匮乏,尤其缺乏运筹帷幄的“谋士”。

希望黄郛给他推荐一些人才。

黄郛见状,当即对蒋说:“我倒是认识一个胸罗经纶,吾之不及,足以佐治的人才。”

这一幕,像极了《三国演义》中的“徐庶走马荐诸葛”。

留学日本的黄郭(左)与蒋介石

黄郛是大才,他推荐的人,自然也不是等闲之辈。

不久后,蒋介石召见了杨永泰。

两人一见面,杨就抛出一记民国版的“隆中对”:以军事方法对付桂系,用经­济手段瓦解冯玉祥,以政治方法解决阎锡山,以外交方法拉拢张学良。

杨永泰通过观察发现,桂系虽然在北伐期间战功卓著,占据着广西、两湖、津沪。

但桂系的弱点显而易见。那就是战线长达千里,首尾难以兼顾,最适合军事打击。

冯玉祥的特点是人多,部队战斗力也较强,敢于拼命。但弱点也很明显,太穷了。

正所谓人穷志短,如果采取金钱收买冯部将领,辅以武力打击,冯玉祥必定崩溃。

至于阎锡山,虽然他的实力最弱。但山西的地势易守难攻,加之阎锡山又经营多年,想要渗透晋绥军,十分困难。

不能打,又难以收买,那不如暂时许以高官厚禄,稳住阎锡山。等收拾了桂系和冯玉祥后,再回过头对付阎锡山!

张学良远在关外,安抚即可,不用管他。

蒋介石听完杨永泰的方案,茅塞顿开,激动的热泪盈眶,称杨为“当代卧龙”,拜为军师,从此言听计从,完全依计行事。

确定了方案,接下来就是落实。

正当大家以为老蒋要先拿实力最强的冯玉祥开刀时,蒋却把矛头对准了桂系。

为什么要先对付桂系呢?

两方面原因:

一是旧怨。李宗仁、白崇禧曾经逼迫老蒋下野。蒋复出后,没有立即报复桂系,不等于他不想报这一箭之仇。

二是新恨。

当时的桂系,白崇禧以第四集团军前敌总指挥、北平政治分会委员的身份坐镇天津;

黄绍竑以广西省主席、第15军军长身份,驻守老巢广西;

李宗仁以武汉政治分会主席、第四集团军总司令身份留在南京,遥控两湖。

此外,上海市长也是桂系的人。

桂系势力从镇南关绵延到山海关,用“一字长蛇阵”把蒋介石压在了东南一隅。对蒋的威胁最大。

而冯玉祥、阎锡山的地盘离东南较远,暂时威胁不到老蒋。

所以,蒋介石决定先拿桂系开刀。

1929年2月,蒋秘密运送大批军火给湖南省主席鲁涤平,同时命令鲁涤平,一旦中央与桂系发生变故,必须切断湖北桂系军队与两广间的联络。

很快,蒋密运军火的消息被依附桂系的第三十五军军长何键查知。

何键火速报告给第十九军军长胡宗铎。

前面说了,李宗仁留在南京望风,而武汉这头实际是由桂系的三个军长胡宗铎、夏威、陶钧负责。

胡与夏威、陶钧商议后,决定先下手为强。

便在没跟李宗仁和白崇禧打招呼的情况下,赶走了鲁涤平。这就是民国著名的“湘变”。

蒋介石召集冯、阎、李开编遣会议时,早有决议:“不得以政治分会名义,任免该特定区域内之人员;非经编遣委员会的命令,不得调动军队”。

现在胡宗铎那帮人搞掉鲁涤平,明目张胆违反中央决议。

并且,中央任命的省长被地方军队赶走了,这事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蔑视中央权威,赤裸裸的造反行为。

作为桂系老大的李宗仁难辞其咎。

李宗仁在南京的得知此事后,大呼不妙,立马跑路到了上海。

见李宗仁有难,远在冀东的白崇禧找来十几个火车头,打算率十万大军沿津浦路南下。

此时,蒋介石还没做好动武准备,便只得先冷处理。

他让何健暂代湖南省主席,同时命令广东省主席李济深前往武汉调查情况。

国府那么多人,为什么偏偏让李济深去调查呢?

这其实是蒋介石有意为之。

李济深是广西人,与桂系关系较好。

如果蒋桂爆发战争,十多万粤军有极大可能支持桂系。

粤桂联手,这对蒋介石极为不利。

所以,蒋需要找个由头把李济深调离广东。

不久后,蒋介石以调查“湘案”为由,招李济深到南京开会。

李宗仁劝李济深别去,蒋以人格担保,表示真的就是开会,没别的意思。

李济深认为老蒋是国家领袖,不至于那么下作吧?就还是去了。

结果刚到南京,李就遭到逮捕,被软禁在了小汤山。

为了切断广东对桂系的支持,老蒋不要人格了。

软禁李济深后,蒋介石派孙科到广东安抚粤军。

经过一番金钱收买,粤军将领陈济棠、陈铭枢等人公开倒向蒋介石,并驱逐驻粤桂军,粤桂联盟就此解体。

随着李宗仁出逃,李济深被捕,白崇禧就成了蒋介石的下一个针对目标。

当时,白崇禧正筹划带兵南下。

但不想,计划还没落实,他的十万大军就集体哗变了。

怎么回事呢?

事情是这样的。

二次北伐期间。白崇禧带了十万部队到华北。这其中很多都是“桂唐战争”后,桂系收编的唐生智旧部。

收编杂牌军,绝对是技术活。

就像今天的大公司兼并小公司,要想稳定人心,必须要靠安抚手段,绝不能以大欺小,否则人心涣散。

白崇禧这个人,打仗一流,但搞管理,不入流。

他对待新加入的杂牌军,很不客气,经常随意撤换指挥官,提拔桂系出身的人,搞得杂牌军人人自危,不知道哪天就被裁员了。

蒋介石与白崇禧正好相反。打仗不入流,搞管理是高手。

见白崇禧对部队的掌控浮于表面,蒋果断出手,先停发了白部军饷,随后又派人从日本请回唐生智,并给了唐生智一笔巨款,让他联络旧部。

虽然唐生智与蒋介石也有矛盾,但他和桂系仇恨更大。

现在报仇的机会来了,唐生智也管不了那么多,先弄死白崇禧再说。

白崇禧那头,由于军饷停发,底下的杂牌军顿时浮躁了起来。

唐生智瞅准机会,一手挥舞着钞票,一手打感情牌。表示:之前的事,我既往不咎。你们只要听我指挥,军饷一分不少,所有人都官复原职。

这个诱惑太大了。在唐生智的招揽下,本来对白崇禧就极其不满的杂牌军立马调转枪口。

白崇禧见状,连夜在天津坐船出逃。

幸亏他跑的快,因为蒋曾特意对唐生智交代:“务将该逆搜出,解京究办!”

后来白崇禧乘坐的日本船只经过上海时,老蒋还发布密令:“如日轮抗拒检查准以击沉”。

如此命令,这是明摆了是不打算留活口。

大战在即,李宗仁躲在上海,李济深被软禁在南京,白崇禧跑路,原本的桂系“铁三角”,仅剩一个黄绍竑在苦苦维持。这仗还怎么打?

1929年3月26日,蒋介石以中央名义,免去李宗仁、白崇禧以及李济深的本兼各职,开除党籍,同时宣布予以武力讨伐桂系。

“蒋桂战争”全面爆发。

战争期间,蒋介石继续双拳出击,一面军事打击,一面派人到香港迎请原桂系大将,与李、白、黄有矛盾的俞作柏回广西主持大局。

在新桂系中,俞作柏是四号人物,资历极深。

但由于他有前科,曾经怂恿黄绍竑做掉李宗仁,遭致白崇禧的记恨。

因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俞作柏都无法融入“铁三角”,李、白、黄三人也从来没有真正信任他。

事业不顺,俞作柏难免会发些牢骚。

1927年4月,蒋介石下令“清党”,得到李宗仁、白崇禧支持。

俞作柏习惯性的讲牢骚话,同情工农运动,结果惹了大祸。

听说“铁三角”要干掉自己,俞作柏闻风而逃,跑到了香港。

之后两年,俞作柏在香港做寓公。他曾经的部下李明瑞、杨腾辉也受到影响,长期得不到升迁,只能在夏威的第七军中担任师长。

老蒋觉得这是趁虚而入的大好时机,便派人对俞作柏开出价码:只要你能策动李明瑞等部反正,就任命你为广西省主席。

俞作柏早就想找“铁三角”报仇,现在又能返乡执掌大权,当即便同意。

4月初,在俞作柏的暗地联络下,李明瑞、杨腾辉临阵倒戈。

李、杨两部是桂系中的绝对主力,他俩拥护中央,撤出防线,胡宗铎和陶钧指挥的第十八军和第十九军顿时人心涣散,不战自溃。蒋军兵不血刃拿下两湖地区。

1926年3月,桂系杀出广西,用了三年时间打出一片基业。

结果还不到两个月,就被老谋深算的蒋介石打回了原型。

得知两湖丢了,李宗仁、白崇禧火速赶回广西,与黄绍竑会和。

“铁三角”都是能人,当然不肯束手就擒。

一时间,三人便以广西残存的兵力,再加上前来投奔的粤军张发奎残部,决心与蒋军死磕到底。

见桂系负隅顽抗,老蒋调集自己嫡系,再加上粤军陈济棠部、滇军卢汉部,以及临阵倒戈的湘军何键部,分几路杀奔广西,决定一举灭了桂系。

这一战,粤桂联军四万,蒋系联军十多万,兵力悬殊太大。

因此没打多久,战斗就变成一边倒之势。

5月,感觉荡平桂系只是时间问题,蒋开始将打击重心转移到冯玉祥身上。

蒋盯上冯后,前线战事便由何健和陈济棠负责。

6月,李明瑞、杨腾辉两个师经海运,悄悄在广东登陆,突然出现在战场上,趁虚夺取梧州,兵锋直指南宁。

这一变故,成为压垮桂系的最后一根稻草。

“铁三角”见大势已去,只好分别下野出逃。

其中,李宗仁前往香港,白崇禧逃入越南。

1929年3月爆发的蒋桂战争,是北伐战争之后的第一场新军阀混战。

在这场战争中,蒋介石虽然打垮了新桂系,却留下了许多隐患。

比如俞作柏、李明瑞就不服蒋,这导致几个月后,蒋桂战争再次爆发。

而李、白、黄则趁虚而入,重新夺回了广西的控制权。

桂系暂时倒下后,冯玉祥感受到兔死狐悲,决定拼命反抗。

新一轮的军阀混战即将展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29年蒋桂战争始末:北伐之后新军阀混战首秀
吞并与被吞并——略述国民革命军“一体化”的进程
新桂系和蒋介石的恩怨由来(三)
蒋介石和陈诚:新军阀刀兵再动 土木系军中崛起
为啥会发生中原大战?
中原大战:蒋介石为何能“一打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