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曲和谐的田园牧歌

文图/本报记者宋炜 通讯员李宁 郭旭

靖边,地处北方少数民族游牧文化与中原汉族农耕文化的交融地带,养羊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水草丰美,土宜畜牧、牛马衔尾、羊群塞道”,到“风吹草低见牛羊”、“卧马草地”,再到“马岭以北,大河以南,未之有也”,边塞诗人和历史名人口中的靖边,从来都是水草肥美的好地方。

但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由于长期乱垦滥伐,过渡放牧等原因,自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畜牧业发展每况愈下,养殖量长期在自然的极限负载量上徘徊不前,养殖效益低,羊子养殖长期处于家庭副业地位。

进入21世纪后,靖边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羊产业的发展,把羊产业确定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特别是“十二五”期间,靖边县将“羊、薯、菜”确定为农业农村发展的三大主导产业,畜牧部门将以羊产业为主的畜牧业“五大体系”建设列为中心工作。一分耕耘一份收获,经过不懈的努力,靖边县羊产业成绩斐然。农业部“全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把该县列为全国重点绒山羊生产优势区;省畜牧兽医局把该县列为全省陕北白绒山羊标准化养殖示范县;榆林市“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把该县列为全市绒山羊和肉羊生产重点县;“靖边羊肉”也因其肉质细嫩、肥瘦相间、高蛋白、低脂肪、无膻味、香味浓郁、风味独特等特点,被誉为“肉中之参”,于2015年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

1、关键词: 大

投资大 规模大 效益好

靖边现代羊产业发展到现在,“大”字被赋予了至少三层意思,即政府投资大、产业规模大、经济效益好。

2004年以来,靖边县除县本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羊产业发展,重点支持规模化养羊示范场区、示范户、良繁体系建设和农民养殖贷款贴息等外,也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向上级业务部门争取专项资金,用于羊产业发展。仅“十二五”期间,中、省、市、县财政累计投入羊业建设资金近8000万元,较“十一五”期间增长了50%以上。累计建成10万只养羊大乡镇9个、万只养羊行政村56个,扶持发展养羊专业合作社10个,培育丰程实业、天夏养殖等标准化农牧养殖示范场9个,发展家庭适度规模养羊农户8000余户,建设标准化圈舍13000多个、青贮窖4000多个。

按照全市畜牧工作的统一部署,到2015年末,我市将要建成包括靖边在内的5个百万养羊大县区。而据统计,2012年,靖边全县养羊数量就已突破200万只,成为全省养羊大县。到2014年底,全县羊子存栏达到145.4万只,饲养量更是高达231.7万只,较“十一五”末增长40%;生产羊绒435吨,羊毛770吨,分别较“十一五”末增长55.4%、96%。

饲养量的增大和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以羊产业为主体的畜牧业实现产值17.2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81%,占农业总产值的52%以上,对农民人均收入的贡献率达30%以上。

2、关键词: 标准

设施化 良种化 规范化 制度化 无害化

以保温、防雨、草棚、机具等功能齐备为主要标志的养殖设施化;以选用高产优质高效畜禽良种,品种来源清楚、检疫合格为内容的畜禽良种化;以饲草、饲料合理搭配和禁忌药品坚决禁止为基本要求的饲养规范化;在防疫设施完善,科学实施畜禽疫病综合防控措施,对病死畜禽实行无害化处理的原则下推行的防疫制度化;以畜禽粪便的无害处理和合理利用为目标的粪便处理无害化。这“五化”是现代畜牧业发展中标准化养殖的基本内容,也是靖边县在羊产业发展中始终遵循和大力推广的模式。

从2002年以来,按照上级要求,靖边县全面实行封山禁牧、舍饲养羊的新模式,县畜牧部门整合中、省、市、县项目资金,积极开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创建,以规模化促进标准化,以标准化提升规模化,采取政府补贴与群众自筹相结合的办法,将标准化圈舍改造和现代化养殖设施配套实施,提高了饲草利用率和养殖效益,引导广大群众向羊子养殖集约化、标准化、适度规模化发展。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引导,截至目前,靖边县已经初步形成了以黄蒿界镇为核心区的陕北白绒山羊繁育基地、以镇靖镇为中心的羊子育肥示范基地和以东坑镇为中心的肉羊养殖基地,形成了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全县羊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的新格局,全县畜禽标准化规模舍饲养殖率达到了50%以上,比“十一五”末提高了20%。

3、关键词: 科技

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靖边羊能够在近20年间实现从黑到白、从以羊肉销售为主要收入渠道到现在的绒、肉并重,与科学技术的普及、应用、提高密不可分。

靖边县先后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榆林学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开展饲草打捆、揉丝、粉碎、青贮等加工利用技术的研发、示范推广及应用培训。全县累计推广饲草加工机具1万多台,指导培训农民2万多人次;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胚胎移植、同期发情人工授精等羊子繁育技术推广及应用培训,累计胚胎移植萨福克肉羊良种羊8000多例、陕北白绒山羊良种羊3000多例,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杂交配种萨福克、杜泊等肉羊1万多只,通过实施人工授精,一只优秀公羊在一个繁殖季节里可配300—500只母羊,有的可达1000只以上,扩大了优质种羊的推广利用面,对羊群的遗传改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关键词: 良种

良种羊覆盖率达到85%以上

品种改良是提高畜牧业效益和生产力的关键所在。靖边县委、县政府以及畜牧部门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千方百计改良羊子品种,并取得较大突破。

目前,靖边县良种羊覆盖率达到85%以上,位居全省全市前列。建成陕北白绒山羊良种扩繁场2个、陕北白绒山羊育种示范村3个,累计鉴定登记陕北白绒山羊良种羊4万多只,组建良种繁育核心群200多个,推广优良种公羊2万多只,使白绒山羊个体平均产绒量由250克提高到450克。陕北白绒山羊产羔由过去一年一产逐步提升到两年三产。产羔率由85%提高到140%。绵羊方面,从1995年起,引进萨福克、杜泊羊、道赛特、小尾寒羊等国内外肉羊品种,并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羊子同期发情、人工授精及胚胎移植技术。目前,全县良种绵羊存栏1000多只,全县肉用绵羊存栏达10万多只。

5、关键词: 疾控

强制免疫实现应免尽免

“疫病风险远大于市场风险”,疾病防治能力的高低在羊产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靖边县羊子强制免疫目前已实现了应免尽免,群免密度常年保持在90%以上,免疫挂表率达到100%,抗体检验合格率常年保持在75%以上。防疫工作考核成绩始终保持在全市前两名。

靖边县畜牧部门不断探索和完善疫病防控机制,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监管、依法防控,形成了以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中心、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为依托、村级防疫员为基础的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和疫情监测体系,根据职责,层层细化量化工作任务,将防疫工作落实到场、到户、到人,切实做好以口蹄疫、布病和小反刍兽疫等强制免疫病种为重点的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工作,认真开展布病抽检和流行病学调查。

同时,靖边县不断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将冷链延伸到村一级,配备了必要的防护设施、设备,加强人员防护,提高了防疫员工作积极性。特别是2014年羊子小反刍兽疫疫情波及周边多个地区,对该县羊产业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该县各部门、单位协同作战,不断强化隔离、封锁、强免、牛羊贩运人监管等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在严峻的疫情形势下确保了全县无疫情发生。

6、关键词: 培训

基础技术很多养殖户掌握得非常娴熟

9月7日下午13点左右,冒着绵绵细雨,靖边县黄蒿界镇兽医站的工作人员,正在该镇贺阳畔村防疫员的配合下,为村里的养殖户贺玉平家所养的羊子接种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的疫苗。“这一针应该是皮下注射吧,你好像没打对位置啊。”贺玉平对防疫人员的一次操作提出了异议。

“现在这些基础技术很多养殖户自己都掌握得非常娴熟,所以能很准确地指出问题所在。”靖边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副站长朱向卿说。

而养殖户对于羊子养殖各个环节的了解和熟悉,与靖边县从未放松对新型养殖职业农民的培训工作密不可分。

按照“科教兴牧、人才强牧”的战略要求,靖边县畜牧部门启动实施新型养殖职业农民培训塑造工程,通过职业农民培训塑造工程、科技下乡等,不断加强人工授精、饲养管理、饲草加工利用和疫病防控等养殖技术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养殖户经营理念,培育新型经营主体。2012年以来,累计培训养羊职业农民500人;举办羊子人工授精技术培训班5期,培训配种人员100人;举办标准化养殖培训班10期,培训人员500人次。基本上每10户养羊户中就有一户接受过职业农民培训。在全县范围内培养起了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养殖职业农民队伍,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更为现代羊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7、关键词: 平衡

生态要保护,腰包也要保障

“民以食为天,羊以草为本”,饲草是羊产业的基础,直接影响着羊产业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对羊产业发展来说,从保护、扭转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所制定的封山禁牧政策无疑是“堵”。那么又该如何“疏”,使得在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的同时,老百姓的腰包也得到保障呢?

靖边县根据县域内不同生态和立地条件,依据“适地适草”原则,引进并推广种植了紫花苜蓿、甜高粱、青贮玉米草等优质高产牧草品种,建立牧草良种基地。到2014年底,全县累计人工种草保留面积达120万亩,可供舍饲养殖300万只羊子。同时,该县畜牧部门积极推广饲草加工利用技术,提高饲草利用率。2012年以来,在镇靖、小河、席麻湾、王渠则、杨桥畔、东坑、宁条梁、海则滩开展秸秆打捆、揉丝、粉碎、青贮、氨化技术,探索羊子饲料配方,提高了饲草利用率。现已建成饲草加工示范点6个,年可加工草粉50多万吨,为全县羊产业发展建立了一个安全的保障体系。

十多年风雨历程,十多年上下求索,十多年持续发展。如今,满山的绿色,整齐的羊舍,标准化的生产方式,还有那养殖致富后一张张掩饰不住喜悦的笑脸,已成为靖边农村一曲和谐的田园牧歌,一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亮丽风景线!但靖边畜牧人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继续推动畜牧业成为富民强县的基石所需的决心和信心,也是本次展示会上要让所有人都看到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北省“十四五”肉羊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哈密地区畜牧系统赴江苏海安县考察养羊业
发展种草养畜 增加农民收入
羊产业扶贫案例分享--重庆巫山县打造支柱产业 助推扶贫攻坚
[转帖]皇竹草的种植技术及养羊经济价值 生物链养殖技交流系统 蝇蛆养殖 蚯蚓养殖 豚鼠养殖
从“三羊”到“三化”——又一养羊大县擦亮“羊”字招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