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历史上最被低估的帝王

所谓“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刘秀和他的云台28将就是典型代表。

刘秀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书生造反最终登上皇位的帝王。

而且刘秀不是一般的书生,他是书生中的太学生。

想成为太学生可不容易,你不但要熟读经典,更要在地方上有一定人望。

因为当时采用的是察举制,能被推荐到太学的至少也得是当地的道德楷模。

而刘秀终其一生都始终保持着一个“好学生”的形象。

按照《四书》《五经》的标准考核,他治国理政的成绩那他几乎可以得满分。

按照《孙子兵法》的标准,考核他带兵打仗的成绩他几乎还是可以得满分。

哪怕按儒家标准考核他的私德他依然还是满分。

这样的人实在是太没有话题了,没有人吹也没有人骂,自然红不了。

刘秀不但现在存在感不高,即便是在古时候他的存在感也不高。

哪怕就是在东汉末年,曹植评价刘秀团队,都直言云台二十八将没有什么亮点,比刘邦的张良陈平差远了。

这可是东汉人评价本朝“太祖”,在本朝都不受追捧在别人的朝代也就可想而知了。

但是诸葛亮曾经评价过曹植对刘秀的评价,简单说就是一句话“你不懂”。

其实对于曹植来说,刘秀确实是他难望其项背的存在,不论在政治还是军事上曹植比刘秀都差着维度呢,看不懂也很正常。

反倒是作为级别相近的诸葛亮能看懂刘秀,他对刘秀的评价可谓一针见血,总结成一句话就叫“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西汉时候有个人家里的烟囱结构有问题,柴火放得离炉子又近,明白人看了就建议他改造一下烟囱并且把柴火堆远一点。

结果这个人比较懒也没什么风险意识就没管这茬,没过多久果不其然房子失火了。

有人跑过来帮忙救火头发都烧焦了脑门也熏黑了,他很感激人家事后请客酬谢把这位奉为上宾而却没有请那位给他提建议预防失火的人。

诸葛亮说刘秀就是“曲突徙薪”的那种人,所谓“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说的就是刘秀了。

刘秀打仗是彻底贯彻了《孙子兵法》中的策略,“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

可以说刘秀是中国历史上建立“统一战线”的标杆,该怀柔怀柔,该联姻联姻。

但凡能用其他方式解决那就坚决不动用无力,始终坚持用最小的代价解决当前最棘手的问题。

刘秀有个哥哥叫刘縯,经常自比于高祖刘邦喜欢结交好强。

而刘秀每天只是读书种田,被刘縯嘲笑,说他是刘邦那个老实哥哥刘喜。

最初起兵刘縯很激进,刘秀却很淡定,看不清形势就按兵不动,只有等到天下乱局已成才决定起兵。

刘縯为人不那么靠谱,他起兵的时候刘氏宗族都不是很愿意跟着他造反。

但是等大家看到刘秀也起兵了,就觉得你看刘秀这种“好学生”都造反了,看来真的是不造反不行了,于是便纷纷响应起来。

所以你看,这就是人品的重要性。

不久绿林军拥立了另一位宗室刘玄号为更始帝,刘縯及南阳刘氏宗族虽然对此事极为不满,但是因为自身实力弱小所以不得不委曲求全寄人篱下。

结果抱团取暖却变成了树大招风,因为当时绿林军已经是最大的一股起义军力量,所以被王莽盯上派了40万重兵围剿号称百万。

此时绿林军主力正在围攻宛城,宛城城内虽已断粮但却仍在坚守,一时半会儿还没办法拿下。

而王莽军新军先头部队从洛阳南下,在颍川郡又汇合了其他部队共10万人,急行军两三天就抵达了昆阳城下,昆阳城内守军却不足1万。

守军站在城头都能望见新军的大部队以及辎重连绵不绝,那感觉应该就是“黑云压城城欲摧”。

任谁见到这种阵势心里都会惊慌失措吧,所以当时众将领的想法就是分包袱走人作鸟兽散,大家各跑各的自求多福。

唯独刘秀还保持着冷静,他给大家分析局势得出结论“合兵尚能取胜,分散势难保全”。

当时刘秀在绿林军中其实没什么地位,为了坚定众人决心他只能使用激将法,一语道破天机,说你们这些人想跑,无非就是没出息,想守着自己那点财产和老婆罢了。

众人听了果然大怒,便问刘秀的计策,刘秀让他们在城中坚守自己带十三骑外出寻找援军,然后里应外合前后夹击,标榜史册的昆阳之战就此拉开序幕。

起初新军攻势很猛,昼夜不停放箭,城中百姓出门打水都要顶着门板以防中箭,守将坚持不住一度向新军乞降。

但是新军认为破城指日可待不允许投降,为什么不允许投降呢?

因为敌人一旦投降他们就没有理由屠城抢劫战利品了嘛,这就是典型的贪小便宜吃大亏的行为。

结果城内军民被断了退路反而齐心协力困兽犹斗,这一来新军到最后也没能攻破昆阳。

而此时刘秀正在临近州郡寻找援军,各地的绿林军将领跟昆阳城的将领一个德性,就想看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以求自保。

刘秀问他们昆阳城池坚固尚且受不住的话你们觉得自己这些小城能守得住吗?

众将听了也觉得有理,于是同意与刘秀共同救援昆阳。

刘秀总共凑了1万多人,自己亲率1千精兵做先锋。

为了鼓舞士气他宣称宛城已破,围攻宛城的十万绿林军不日也将到达昆阳战场,于是士气大振。

刘秀又亲帅敢死队反复冲击新军,数战数胜,昆阳城内守军备受鼓舞,新军则开始陷入恐慌。

眼前这一万人的昆阳尚且打不下,万一人家十万人来了可怎么打?

于是士气开始低落下去。

要说刘秀从小读书种地应该是没有什么武艺的,这个时候带头冲锋估计也是拼了。

其他将领看了都很惊讶,说刘秀平时见到小股部队都谨慎得要命,没想到现在遇到几十倍于己的大军却如此骁勇,于是纷纷受到鼓舞以一当十。

他们可能不知道,刘秀心里想的是毕竟胜败在此一举,不放手一搏无非也是一死,此时不拼更待何时呢?

他一生谨慎这可能是唯一一次被逼无奈的涉险了。

随后刘秀又带领三千勇士迂回至新军后方,企图直击新军大营。

新军主将虽已察觉但却犯了轻敌的大忌,他自己只挑选了1万人迎击刘秀勒令其他队伍原地待命,不得擅动。

新军由于王莽初登帝位军心不稳,所以只好在内部强调军纪。

不强调军纪也不行,军队随时可能倒戈,以至于新军的军纪已经严到了变态的地步。

没有命令哪怕是情况所迫也不允许你擅自行动,否则就是违抗军令没准是要掉脑袋的。

再加上新军很多将领本就是骑墙派,他们只是想保全自己,根本不想为王莽卖命,于是既然有军令不得擅自行动那他们还真就做到了见死不救。

眼见主将被击溃斩杀上千人,几十万人就是站在原地看着始终一动不动,这在战争史上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奇观了。

主将部队溃散导致新军失去指挥立即乱作一团,大多数人本来就是被临时抓壮丁不情不愿过来打仗的,一看情势不对马上作鸟兽散,几十万人瞬间崩溃。

这一战新朝主力损失殆尽,逃回长安的仅有千余人,昆阳之战引发了连锁效应全国上下纷纷起兵反新,新朝已经摇摇欲坠,几个月后绿林军攻占长安,王莽被杀,新朝戛然而止。

按理说刘縯攻克宛城和刘秀昆阳大捷都是大功应该论功行赏,但更始帝却对二人起了疑心,在他人的劝说下杀了刘縯。

而刘秀因为向来低调而且当时权力不大所以并未受到牵连。

这时就可以看出刘秀理性到可怕的一面了,虽然兄长被杀但他仍然保持着一如既往的低调,甚至不为兄长服丧,一切如故。

这样一来反而让更始帝心生愧疚,觉得自己是冤枉了刘秀,你看人家立了那么大功劳自己连提都不提,自己是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于是为了补偿刘秀还给刘秀升官封侯,可是他不知道的是刘秀一个人独处时不碰酒肉,枕边常有泪痕。

刘秀是在隐忍,他懂得“外其身而身存”的道理。

不过也有一个好消息,那就是这段时间刘秀终于迎娶了“娶妻当娶阴丽华”的那位阴丽华。

阴氏是南阳豪门,刘秀与阴丽华的联姻也为他进一步争取到了南阳豪族的支持。

由于刘秀表现得实在恭顺,以至于当他提出出抚河北时更始帝也不好拒绝,加之冯异献计买通权臣,最后终于如愿以偿逃脱牢笼。

河北局势更加纷乱,刘秀一度萌生退意,好在昆阳一战以及之后的谦恭形象为刘秀树立了良好的个人品牌,他得到了渔阳上谷两郡豪族的支持。

尤其是上谷太守耿况之子耿弇,这位应该就是战争史上发明围点打援战法的人。

正是凭借耿弇和他的万骑精锐,在真定王刘杨的配合下刘秀横扫河北。

为了与真定王刘杨加深合作,刘秀隆重的迎娶了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以现在人的眼光看这可能是刘秀一生少有的污点吧,毕竟那时距离迎娶阴丽华还不到一年。

随后刘秀斩杀了更始帝派来监视他的幽州牧,与更始政权彻底决裂,又发幽州精骑迫降了数十万铜马农民军,声势日隆被称为“铜马帝”。

随后刘秀派兵攻打洛阳,在得到获胜消息后诸将开始劝进,但被刘秀拒绝。

因为此时战事激烈,登基称帝这种形式主义并不是刘秀所需要的。

但是这个头一旦开启就无法终止,之后就是一波接着一波的劝进。

其实这个时候对于刘秀来说皇帝这个称号对自己根本无所谓,能够取得天下皇位自然跑不了,取得不了天下当这么几天虚名皇帝又有什么用呢?

所以他始终在拒绝称帝,直到耿纯给出了一个他无法拒绝的理由,为什么诸将急于劝进?

因为他们就是想趁着打天下自己还有用的时候,封侯拜相把好处捞足嘛。

如果这个时候你不称帝封赏恐怕士气都会受到影响,这个理由说服了刘秀,于是他登基称帝,此时距离他起兵仅仅过去3年。

随后刘秀调遣吴汉等围困守洛阳的朱鲔。

这位朱鲔就是当年劝说更始帝诛杀刘縯的那位。

他以为刘秀不会放过他所以坚守数月不降,刘秀在进攻无果之后,再一次表现出了他的胸襟说“举大事者不忌小怨”。

向朱鲔保证如果投降决不清算,朱鲔遂降,刘秀履行诺言,封其为平狄将军扶沟侯,随后刘秀进驻并定都洛阳。

刘秀连朱鲔这样的杀兄之仇都可以不计前嫌,消息传开后在收取关中、平复陇西、攻略川蜀的一些列战争中最后都是以受降告终,虽然有惨烈的战事,但却并没有杀降之举。

刘秀作为一名深受儒家熏陶的好学生天然的存着一颗仁者之心,他似乎是坚决抵制杀人的。

即便统一天下手握生杀大权之后仍然十分谨慎的运用权力,他封了300多为列侯,几乎全部功臣都得以善终。

甚至很多当初的敌人或者仇人都是在他的治下寿终正寝,这份胸怀不能不让人为之动容。

刘秀不但善待功臣而且爱惜民力,对西域、匈奴、西南夷均采用怀柔政策,能不打则不打。

用他的话说就是“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人不自保,而复欲远事边外乎!不如息民。”

所以光武一朝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所以才有了光武中兴以及接下来的明章盛世。

刘秀在统一战争中“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这其中就包括了地方豪强,但是和平时期,这些豪强开始了土地兼并以至于民不了生。

刘秀是负责人的,自己挖的坑自己填。

他开始丈量土地抑制豪强,这引起了豪强的强烈反弹,于是各地盗匪并起。

面对这种挑衅刘秀仍然保持着冷静,他采取以盗治盗的手段,并将为首的豪族迁走,使之失去造反的土壤。

同时又赐予田地做到仁至义尽让他们心中甚至怨恨不起来,于是丈量土地得以实施,土地兼并得到抑制。

刘秀这位好学生自然不会落下教育,他登基第一件事就是兴太学。

应该算是最为母校增光添彩的学生了吧。

同时他对谶纬之学提出了改革,指出了要站在人的角度来解释图谶,这不就是《周易》的人文精神嘛,如此看来他这个学生是真的把儒家经典读透了。

▼点击下方卡片 每晚6点准时推送

在临死前他在遗诏中说:

“我无益于百姓,后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务必俭省。刺史、二千石长吏都不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员或通过驿传邮寄唁函吊唁。”

这位中国历史上的仁君典范享年六十二岁。

他晚年废了郭皇后,立阴丽华为后,不知道这是不是兑现了他对她当初的承诺。

他们的儿子刘庄被立为太子,他子承父志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盛世——明章之治。

对于刘秀你可以说他并没有做什么,但是人家却拿到了最好的结果,恐怕这就是老子所言“外其身而身存,后其身而身先”吧。

反正收藏你也不看,点个“在看”意思下得了……


结合三十年实践经验,对《道德经》进行逐字逐句地深入解读,全书20万字,已更新完毕。
▼点击下方卡片订阅 每晚6点准时推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魂入东汉】光武帝刘秀,史上最完美的帝王?
刘秀近乎完美,为何在历史中存在感不高?
刘秀的成名作:不用阴谋诡计,用8000人硬磕40万人
昆阳之战,兵力悬殊太大,刘秀为什么能获胜?
华夏之基石秦汉王朝(三十九)光武封神之战
汉朝之谜:昆阳大战,刘秀如何大破新莽“百万虎狼之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