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军事战略以地理为基础---读《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之二

二,军事战略以地理为基础

在天时、地利、人和中,真正能够进入战略的只有地利。所谓天时,更多是战术层面把握的稍纵即逝的机会,而人和也并非是可以客观衡量的标准。本书就是以地理为基础考察军事战略,寻找其中规律性的因素,也使读者更加理解中国历史与现实的演化和逻辑。

1,首都的选址

首都的选择对于一个王朝政权的稳固兴衰相当重要,以下选取几个典型的帝都进行分析。

(1)长安

长安是秦、汉、唐的帝都,地处兼具了形胜和富饶的关中平原。

关中平原的北面有北山山系和陕北高原,西面是六盘山和陇山,南面是秦岭,东面是崤山和黄河。它在函谷关(潼关)、武关、大散关和萧关的保护下,易守难攻,是成就帝业的基地。如果同时拥有了关中、汉中和四川,就有了从上游统一全国的资本。

但随着中原及长江下游地区这两个粮仓的开发,关中地区已经不再具有经济上的优势。到了唐代,关中就已无法靠自身的生产来满足长安这个国际大都市的粮食需求。在安史之乱时,叛军就切断中原通往关中的粮道,造成了首都的粮食恐慌。

隋炀帝看到了长安的这一缺点,在更靠近全国粮仓的洛阳和扬州设立新的中心城市,并修建运河将各个行政中心连接在一起。然而从江南向长安长途运粮极其不易,时间漫长,形成了巨大的统治成本。

由此可见,作为首善之地,首都必须更靠近经济中心,而长安已经不再适合这个角色。

(2)洛阳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处于洛阳盆地,拥有东部无与伦比的战略地位。

洛阳盆地的四面皆山,崤山、伏牛山、嵩山环绕着西、南、东三个方向,北面邙山之外就是黄河,伊水、洛水穿盆地而过。在洛阳的周围有八个关口将它与其他地域分开,可凭险据守。洛阳本身也是个富裕肥沃之地,又有地理交通的便利,通过黄河和洛水方便输入中原的粮食。

由于洛阳平原比长安平原小,使用更少的兵力就可以防卫。同时,它比关中更靠近富裕的东部,使得洛阳成了乱世时期最佳的战略要地。

宋代以后,由于北方游牧民族成了中国最大的威胁,洛阳的地位被北京取代。

(3)开封

自战国的魏国开始,开封就一直是一个重要而非战略性的城市。直到唐代末期,后梁开国时,太祖朱温将其做节度使的封地汴州(开封)作为首都。之后,后周和北宋也定都于此。宋太祖他本想迁都到洛阳,最终选长安为都城。但由于他的早逝,首都开封就未曾发生改变。

开封虽然富裕,但无险可守。不管从北、南、西方,都可以轻易地到达开封,这导致了魏国后期的孱弱。北宋也是如此,而且面临更糟的形势。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契丹占有了北京和山西北方的重要战略地,随时可以进军中原。

为了保卫首都,宋代在河北的各个城市堆积了大量的冗兵,结果是吃垮了财政和经济。

像开封这种难以防守的四战之地,本不适合作为首都,历史的偶然必然导致悲剧的结果。

类似的,项羽选择徐州,隋炀帝选择扬州作为都城,也是同样的结局。

(4)北京

北宋的策略失误到了明代被弥补,明成祖将首都选在了最具有防守优势的北京。

自古以来,北京的威胁大都来自北方和西方的游牧区域。在燕山和太行山的保护下,北京面向北方,易守难攻。

北京虽可防御北方的攻击,却无力抵御来自南方的叛乱。而且北京与天津之间一马平川,缺乏战略防守的有利地形。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西方人就从北京东南方的天津登陆,攻入了北京。

(3)南京 

南京是除了南宋之外,历代南方王朝的首选都城。

南京面向长江,三面皆山,是南方不可多得的都城选项。

但南京的地理劣势在于纵深不足,一旦敌人渡过长江,南京就很难守住。而且,要守住长江和南京,必须守住淮河。南京的左右拱卫是镇江和马鞍山,一般进攻南京是从这两个地方渡过长江。淮海战役失败后,国民政府丢失了淮河,已经注定无法坚守长江了。

随着军事装备和技术的发展,从长江上游顺流而下以及从南部和东部均可以攻击南京。如此,长江天堑已越来越难以抵御北方的进攻,南京也必然不再是一个理想的首都了。 

2,军事地理

(1)北方统一南方

在中国历史上,北方常常扫平南方,完成统一。这根本上的原因是中国的南方虽然很富裕,但由于人口的缺乏、战略纵深的不足,仍然不足以与北方抗衡。

而北方的地理特征形成了有利的战略纵深,洛阳和长安均有关口可据守,还可在山西居高临下打击入侵者。

这就造成南北统一全国在难易程度上的明显不同。北方进攻南方时,只要攻克了南京,战争就算结束;而南方进攻北方时,即便占领了华北平原、洛阳和长安,战争也只是刚刚开始。

不管是南北朝人还是蒙古人,都是依据北方在战略地理上的优越性,完成了对南方的并吞。直到近代,热兵器的普及、机械化的使用,才有可能改变南方的命运。但即便如此,可能仍然无法改变南北在战略地理上的优劣状况。

(2)南方的机会

南方也不是毫无机会。明朝就完成了历史上唯一一次从南到北的统一,当然,这并不是靠自身的强大,而是趁蒙古政权内部的分崩离析之机而已。

历史上北伐的一些尝试也证明南方也可以有所作为。

广州和珠江三角洲一直缺乏军事地理的重要性,屡次遭受北方的侵略。但卢循首创了借助广州向北进攻的探索,为以后的军事行动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卢循之后,陈朝开创者陈霸先、唐代末年的黄巢,以及北洋政府时期的孙中山,都有过成功从广州北伐的经历。

(3)地理的变化

军事战略以地理为基础来制定,而地理并不总是千年不变的。地理本身的巨大变化,也将给军事行动带来极大的影响。

在汉初以前,古汉水流经陈仓故道,可以溯水而上直抵陈仓。但汉初武都大地震后,汉水不再流经陈仓道,断绝水路后的陈仓道军事运力比韩信时代大打折扣。因此,诸葛亮北伐时,不选择走陈仓,而是出祁山道。并且祁山道相对平坦,可以依托西汉水向陇西运粮。

如今的江苏是大平原,但在一千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却是难以通行的湖沼,并不利于行军。在山脉和沼泽之间,南阳、襄阳、荆州,就共同构成了进攻中原的最好跳板。

明清之际,有一条狭窄的通道连接着沈阳地区与北京,即辽西走廊。在更遥远的古代,这里曾是海边的烂泥地。唐宋时期,随着海退,人们开始利用这条通道。到了明代,这里已经形成了坚实的土地,成了连接关内外最重要的通道。

进入四川的通道,原来只有一条。在不断的尝试和开发下,以及出现了多条和不同方向的入川通道。

在不同水系之间的运河开凿后,区域之间的进军和运输的范围变大。灵渠是秦代开凿的人工河,连接了湘江与漓江,成为沟通湖南与广西的连接点。由于水路运输载重量大,成了军事要道。

(4)海权时代

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探索和征服,不断有新的地理发现和地域发展,军事策略也随之调整。

西方人到来之前,中国的战争战略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掌握陆地地形,依据地理条件来进行防御或者攻击;第二,注重战略,不注重武器的发展。

西方人从海上发起进攻,并利用坚船利炮获得速胜,颠覆了中国的传统战略,宣布了海权时代的到来。

自此,海洋已不再是屏障,反而成了最危险的所在,敌人可以从海岸的任何地方实施打击。清末的主战场已经从秦岭、太行山这些地理要素转移到了广州、天津、大连这些海滨地区。

而一旦武器再次获得了均势,并注重了海防,以往的经验仍然适用于未来的战争中。

清朝之后的陆地战争就又回到了旧的地理限制之中。日本人由海上侵略中国,占据了华北、华东和华南的平原地区,却一直无法取得中国军队据守的西部高山地区,故始终无法完全征服中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中国历朝历代的首都都在北方?
历代王朝选择都城的秘密,为什么唐后几无政权在长安、洛阳建都?
中国历史上五大都城定位的政治地理因素
从“首都”角度分析:北宋军事为何强干弱枝?
为何新中国定都北京
从首都的选址,看一个国家的“取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