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资本的产生、影响及未来——读杨照著《<资本论>的读法: 资本及其创造的现代世界》

资本主义是在15、16世纪出现,18世纪形成,经19世纪的发展和扩散,延续至今。马克思特别准确地描述了资本主义的特殊性,即“资本主宰人类社会”。

一、资本的产生

(一)工业化

依照马克思的概念,资本和工业化密不可分。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开始工业化,机器替代了人工。生产者没有足够财力拥有昂贵的机器,使生产者和生产工具分离。对机器的建造又促使货币的积累和投资,进而形成最初的工业资本。

有钱人拥有了机器,就可以雇佣他人来操作。这些自身不具备生产工具的人,通过贩卖自己的劳动力来换取生活,马克思将其称为“劳动者”或者“劳工”。

(二)分工细化

除了工业化之外,我们不能忽略分工制度。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念:集体组织创造财富最有效的方法是分工,甚至不需要生产技术上的改变。分工是将生产的程序切分开来,并尽量简单化。每一个人只负责和专精其中的一段工作,再将各个阶段连接在一起就能提高效率,创造出生产力上惊人的突破。这种生产组织上的分工合作模式,就是后来的工厂制度。

二、资本的影响

货币原来是一种合理计算价值的工具,目的是方便交易。然而,随着交易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货币量达到一定程度,地位也越来越高。从货币脱化而出的资本,反而通过主宰交易系统,进而主宰了牵涉在交易系统中的所有人。

(一)对人的影响

1. 变得庸俗

工厂和机器本来是工具,是工人用来生产的。但在工业资本的制度下,工具变成了主人。

为了价值的最大化,资本主义就必然破坏了劳动者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一切可能性。于是就让劳工不思考,不去追求生命的意义,变得粗鄙庸俗。

2. 地位下降

在资本介入之后,生产的过程和性质必然会发生变化,资本家收割了所有光荣与财富。接下来就必然造成工人劳动价值的下降,也就必定会影响工人的社会地位,劳动尊严也会随之下降。

3. 金钱至上

一旦太依赖金钱量化的帮助,人们对于那些没有价格的事物,就无从去评断其重要性。因为不能够被标价,就不能够买卖,无价的事物也就变成了没有价值,更不要说珍惜了。

资本的出现,使人们堕落到用金钱涵盖一切价值,金钱则从交易计算的工具晋升成一切事物的主宰,原来的主人反而成为服务资本的奴仆了。

(二)对经济的影响

资本对经济的影响,可以覆盖需求、生产、借贷、投资等方面。

1. 创造需求

以往是有需求在先,之后才创造出供给。现在为了将商品的利益最大化,各种需求都可以被创造出来。二战中的美国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本身并没有遭到袭击,却刺激和扩大军工生产,为战后的美国带来空前的繁荣。

2. 生产过剩

在资本主义的生产中,产品实质上和它的需求者断绝了直接关系。为了应付预期的销售或需求,这个系统就必然会出现生产过剩的恶性循环。在创造需求的过程当中,生产出了更多东西,而这些东西永远都有一部分是滞销品,比如手机和成衣。

一家手机工厂假想每卖出1部手机,就必须要生产1.7部手机,其中0.7部手机假定必然被浪费,而最后的手机售价已经包含了这些浪费的成本。同样道理,成衣企业为了要售出1件衣服,刺激顾客更频繁地进入商店购买衣服,他们可能需要生产3倍甚至5倍的产品。

3. 借贷扩大

从商品完成到售出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产生了高度的不确定性,资本也以存货的方式被卡住了,马克思将其称为资本停滞。在资金冻结的情况下,只好以借贷来换取时间,制造了更多资本变成信用、赚取利息的机会。

资本还未真正实现它的利润,就已经附加上了利息。由此可见,有资本就会产生复杂的债务,资本的运作本质上就是一种复杂的债务关系。

4. 刺激投机

资本主义信仰最核心的部分,就是相信货币的自我增值。钱应该具备增生钱的作用,这是根深蒂固于所有人心中的想法,同时却是资本主义信仰所给予的一种错误观念。

随着社会、经济对资本的需求越来越高,资本能得到的利息也就越来越高。而投资的可能性越高,利息所得和劳动所得之间的差距就越来越大。这意味着,越来越多人将不愿劳动,转而依靠投资获利。这种人越来越多,金融市场也不断扩张,我们对劳动价值的追求也就越来越低,连带造成劳动力贬值,进一步刺激劳动者人数的下降。

越来越少的人劳动,却有越来越多人想分享劳动所得。当一个社会失去了劳动的价值增生,劳动价值的所有系统也就随之瓦解。因此,马克思预言资本主义无法维系。

三、资本的未来

资本的未来到底如何,不妨以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为例来分析。

(一)投机盛行

之所以会爆发全球金融危机,最重要的导火线就是来自以美国为核心的先进工业国的资本所产生的危机。

凭借过剩劳动力的优势,中国提高了生产效率,又降低了生产成本,变成了“世界工厂”。美国及其他工业国家开始失去竞争优势,愿意把钱投资在生产上的人变得越来越少。所以,资本市场上的利息越来越低,甚至到后来变成了负利率。

这场风暴的核心是美国的房地产业。因为房地产可以消耗大量的资金,而且可以快速回收进而产生利润。

在预期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消费贷款进入房地产,相对应的,更多人因而买得起房子。于是需求被创造出来,创造出来的需求去追逐原来的供给,于是又更进一步促使房价上涨。房价上涨,银行就可以提供更多房贷给更多人去买房,因此形成一个循环的效果。

银行也很欢迎高房价,因为这样可以放出更多的贷款。而且贷款以房地产的价值作为抵押,预期房地产的未来价值将比现在更高,所以银行很愿意借钱。房价猛涨之下,连付不起利息的人都可以获得次级房贷,人们于是不愿意工作,蜂拥着去炒房获利。

以市场经济学的视角看,这些投资活动的供应与需求都很合理。有人有买房子的需求,就有人盖房子、卖房子来满足需求。有人在买房子的过程中有借贷需求,于是银行就提供了资金的供给。供给与需求的变化衍生了房价的涨跌,以及金融商品或者是房贷的升降。

(二)生产不足

在马克思的理论中,这些资金的活动都不涉及生产,极不合理。炒作房地产完全没有创造出新的价值,而房地产的价格却一直飙涨,势必会产生不健康的排挤作用。这些资金都投入在非生产性的投机行为上,就必然使得生产领域的投资不足。依照原始马克思经济学的理论,生产领域投资不足,没有劳动所产生的真实价值增生,经济就非崩溃不可。

(三)泡沫破灭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说受到的批评很多,作者将其稍做修正:在一个有活力的经济体系里,由劳动产生的价值增生必须要占相当比例,而不仅是靠转手交易。

这种交易只涉及价格,而没有本质上的价值增长。若无劳动力产生的新价值作为基础,需求必然空洞。就像美国的房地产市场,炒房看似繁荣,一旦膨胀到一定程度,必然变成泡沫,最终也一定会破灭。

(四)中国的“保8”

面对美国的金融危机,中国采取了“保8”的经济对策,即维持中国经济的高增长率,以弥补美元所带来的损失。

“保8”最重要的策略就是将保住更多人的就业,从而使中国的经济维持至少8%的年增长率。中国经济在劳动力生产上的增长,一方面保住中国的经济,另一方面实质上也保住了美元、美国经济,以及全世界金融。

中国的做法就是用马克思的观念,回归资本投资在生产上的用途,用生产的扩张来制造实质的经济成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卖不出去的0.7部手机庞大的浪费如今,几...
《资本论》的理论体系和主要内容
第二十三章 利息与企业主收入
《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
《资本论》学习(上)
萨伊定律和凯恩斯定律,对与错?(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