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西南联合大学是当时的世界一流大学?——读许渊冲著《许渊冲西南联大日记》

西南联合大学是抗日战争时期由清华、北大、南开组成的一所特别的大学。杨振宁曾说过:“我那时在西南联大本科所学到的东西及后来两年硕士所学到的东西,比起同时美国最好的大学,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什么西南联合大学能成为当时的世界一流大学?从《许渊冲西南联大日记》中,我们也许可以找到答案。

一、许渊冲简介

许渊冲,著名的翻译家,出版近100本译作,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他于1938年10月考取了西南联大外文系,学号是“联203”。

这本《许渊冲西南联大日记》主要记录了许渊冲在西南联大的四年学习生活,也包括对童年成长的自述以及2008年对之前日记的补记。

(一)好胜

在许渊冲幼年时,照顾他的舅奶子对他百依百顺。哪怕是许渊冲做错了事,舅奶子也总护着他。这也许从小就养成了许渊冲不认错的习惯。

小学老师批改作文时,没看清他写的字,扣了些许分数。许渊冲竟然不依不饶,一定要老师纠正,惹得老师大怒,打了他两个耳光。虽然许渊冲在日记里称,“以后不管自己是对是错,受到批评也不敢争辩了。”其实,后来和他人争辩高下的事情并没有减少。许渊冲自视甚高,时常与同学比较高下,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玩扑克、打乒乓球。连老师批改的作业、编译的作品,他都要点评一二,甚至“觉得可以取法的地方不多,可以批评的地方不少。”有一次,为了一点小事,他冲军训教官发脾气,被罚周末禁止外出。

不过有一点还是肯听他父亲的话,就是不加入任何党派。他的姐夫思想“左倾”,在蒋介石清党期间,被迫逃到上海租界,从此郁郁不得志。因此,许父时常教育儿子:“党派这个东西是加入不得的,因为党尚黑嘛”。(“党”字的繁体写法,是上面一个“尚”字,下面一个“黑”字。)之后,许渊冲在西南联大自学俄文,而且成绩优秀,就有进步组织想拉他加入。而许渊冲学俄文只是为了读俄国的文学名著,毫无政治意图,婉拒了邀请,这不能不说有父亲提前打预防针之效。多年以后,很多参加组织的人被打成了右派,反不如他这个自由派作出了成绩。

(二)直率

日记原本是个人的私密记录,不知道何时却成为流传后世的谆谆教诲,标榜个人清誉的不朽杰作。于是,名人日记里的假大空,人为涂抹或者取舍材料的痕迹比比皆是。而许渊冲的日记里,随处可见对生活细节的描写,不乏对自己错误的反省,未来前途的迷惘,乃至一些生活糗事的曝光。比如,两头铺位的同学都把脚对着他,只得“两头受气”。自己患得患失,买了联大信笺(一元六十张)和信封(一元四十五个),又嫌太贵。同学把午餐的精肉吃光,只留下肥肉,气得他丢下了碗筷就走。

日记里有大段记录是关于他追求女生时的心动和笨拙。不给女生捡起铅笔,太不体贴,他自认为这是不讨人喜欢的原因。听说有男生追求心仪的女生,就急忙跑去确认,发现并没有,立刻“心就放了一半”。两人分吃一个橘子,觉得分外甜了。有时,再直爽的年轻人也会含羞,不敢直接表达,他就以英语或者法语询问女生。想不到外文系谈朋友还有这样特殊的优势。

这些可能不足为外人道的事情,许渊冲都在日记里一一详记而这正是他对上乘”作品的理解:第一,写好故事不如写好人物。因为好故事只能读一遍,好人物才能百读不厌。第二,写人物不要写成神样的人,可以写成人样的神,如孙悟空。第三,写人物不要只写他的大处,还要写他的深处;不要只写冠冕堂皇的演说,还要写他的私生活。

二、西南联大的一流之处

(一)大师云集

当时的西南联大,大师云集。在入学当天,许渊冲就见到了久闻大名的茅盾和朱自清。以下摘录了一些大师们给学生的指导与启示。

1. 大师讲戏剧

听曹禺讲戏剧:第一要多搜集材料,特别是生活的细节,意味深长的对话等等。第二,人物不要写得太典型化了。太坏的汉奸和太好的爱国青年都很少见。第三,对话应当是生活化的语言,而不是所谓的符合逻辑的正式文体,像期盼不速之客离开的“没有走吗?还?”就很生动真实。第四,方言最能打动人心。

2. 陈寅恪的问答

陈寅恪先生讲“南北朝隋唐史研究”时,常常大笑,气氛十分轻松。他不怕同学提问,如答不出,就说不知道。他以为,中学老师必须给学生答疑解惑,而大学教授如果什么问题都答得出,那还需要研究做什么?陈寅恪讲的材料都是稗官野史之类,特别吸引听众,无怪乎“目中无人”的刘文典先生只佩服他一个人。

3. 名言记录

在座谈会上,许渊冲记下了萧乾对用典的名言:“用典好比擦火柴,一擦冒光,再擦就不亮了。”

谈到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萧乾又指出:“理论充其量只不过是张地图,它代替不了旅行。”

4. 识大体

冯友兰先生讲孟子时,谈到舍生取义,义方为大体。许渊冲才知道怎样做人,如何识大体,为大体牺牲小体。他活学活用,把慷慨借款给他交饭费的章煜然推为识大体的模范。

在联大五周年纪念会上,梅校长也告诫学生,识大体也要与每个人的角色匹配一致。抗战是政治活动,那也不能人人参战,总要有人种田做工读书。所以大体小体有时是相对的,联大学生参军时,政治(包括军事)是大体;现在复学了,读书就是大体。

(二)同学优秀

联大同学多是当世精英,许渊冲与他们共同学习进步,自然乐在其中,获益匪浅。

许渊冲与西南联大同学合影

1. 工学院的学霸

物理系的杨振宁在当时就已经流露出超越常人的才华。英文考试中,他只用了一半的时间就交卷,得分却是第一名。

许渊冲比杨振宁少一分。可许是外文系的学生,而杨是物理系的,二人的实际差距就不只一分了。西南联大工学院的要求极高,有的课程考试及格率才只有一半。王佐良、许国璋等人原来都是工学院学生,因为大一时数理考试成绩不合格,才转学外文系的。

2. 妙语之乐

联大同学见多识广,常有妙悟。

有个中文系的同学戏称,自己知道孔子学生的七十二贤人中结婚者的人数。他的依据是,《论语》的《言志篇》有:“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五六得三十,六七四十二,合计正好七十二。其中,三十个冠者结了婚。这虽然是一个玩笑,可能林语堂在《论语半月刊》中讲过,也能增添读书的乐趣。

3. 讨论真理 

许渊冲与张汝禧谈论翻译,延展到真理与事实的关系。张汝禧认为真理只存在于瞬间,像一个人在一分钟内死了许多细胞,就不是一分钟前的这个人了。许渊冲不同意,认为他把真理和事实混为一谈了。

 英文的真理 truth有两个意思:一个是真实的道理,一个是事实。而中文的真理只限于前者,不包括后者在内。如苏俄和希特勒的德国瓜分波兰,这是事实,英文可以说是truth,但是中文不能翻译成为真理。这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所致。一般说来,中国文字更精简,西方文字更精确,但词义的内涵往往并不相同。

4. 选择女性的条件

在出游回校的途中,联大的同学们曾大谈选择女性的条件,并按二十六个字母的顺序排列如下:Ability(能力),Beauty(美丽), Character(性格),Degree(学历), Equality(平等待人),Family(家庭成分),Generosity(慷慨大方),Health(身体健康),ldea(思想清楚),Justice(公平正派),Kindness(和气),Love(爱情),Manner(风度),Nicety(雅兴),Optimism(乐观),Property(财产),Qualification(资历),Respect (尊重),Spirit(精神),Trust(信任),Unity(言行一致),Virginity(静如处子),Work(工作能力),X-radiation(照光体检),Youth(青春年华),Zeal(热心)。

有人认为美最重要,有人却说性格关系更大。大家争个不亦乐乎,简直是归途恨短了。 

(三)多难兴邦

对于一所名校来说,优秀的老师和同学都不是很难的条件,而历经国难,奋发图强才是西南联大独特的基因。

1. 空袭联大

远在西南一隅的联大虽在抗战后方,也不是绝对安全,时常遭到日军飞机的轰炸。一次,二三十架日机轰炸昆明。许渊冲躲在后山松树林中,炸弹在身边纷纷落下。尽管人被掀起的大片泥土淹没,幸好没有受伤。

遭遇大难而不死,学生更加珍惜读书的时光了。他再读莎士比亚的剧作,就发现其中的个人感情相比现在的国仇家恨,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西南联大被炸

2. 报名参军

等到美国志愿空军第一大队(即飞虎队)到了昆明,援助中国对日作战时,需要大批英文翻译。教育部号召各大学外文系高年级的男学生参军一年,参军的一年期满后可以算大学毕业。联大同学纷纷报名参军。

学生对于参军,也存在着三重境界。有人嫌给美军当翻译有失身份,宁愿休学也不参军,即自然境界。有人家境艰难,愿意参军以得到比大学教授还高的工资,即功利境界。有人毅然决然放弃原来的高薪,参军报效国家。这就是道德境界了。许渊冲在高中受过军事训练,本对军队生活深恶痛绝。但一想到同班同学早已参加了空军,有的已经为国捐躯,进入了天地境界,他也不再徘徊,与三十几个同学一起报了名。

在大观楼与参军同学合影

之后,许渊冲被分配到机要秘书室工作,每天将昆明行营的军事情报译成英文,送给陈纳德大队长,以便其指挥作战。

当年,许父要养三个儿子,月薪四十元要打七折,扣掉房租十二元后,一家五口连吃饭都不够。万般窘迫之下,许父也会忽然伏在书桌上大哭,有时也会吓唬不听话的儿子们好好学习,不然就赶他们出门去当学徒。当然,许父还是自己外出工作,多挣些钱来养家。连许渊冲上西南联大的学费,也是靠许父借支的三个月薪水。参军后的许渊冲已有一百四十元的月薪,远比他父亲的工资高很多。不过,此时物价已开始飞涨,除去必要的开支,到手的薪水也所剩无几了。

3. 中兴业,需人杰

感动于电影《火的洗礼》中的大众抗日,许渊冲惭愧未曾有国难当头的意识。除了翻译工作以外,自己想到的还只是穿西服,吃馆子,住洋房,坐汽车,找女朋友,出国留学等等个人享受。他打定主意,竭尽所能,为国出力。不管是参军,还是复学,或者去天祥中学教高三英文,都要如校歌所说的那样发光发热,为“中兴业,需人杰”。

附录联大校歌,《满江红》全文: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

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

绝檄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

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需人杰。

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

多难殷忧兴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

待驱逐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三、永远的西南联大

在校期间,许渊冲大量阅读各类经典书籍,向大师教授学习,与精英同学交流,深刻思考社会及人生问题。此外,他还游历美好山河,积极参与校内活动,参军为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西南联大的经历对他日后的卓越成就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即便到了晚年,回忆起“七十多年前在昆明的大学生活,眼里竟有了少年人的热烈”

许渊冲八十多岁回到昆明

最后,再回头看杨振宁的评价,不难发现:正是有了这样卓越又爱国的教授和学生,西南联合大学才能成为永远的典范,难以被超越。谨以此文,纪念永远的西南联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钱锺书》⑤ | 告别“无效社交”后,简直活得太爽了
西南联合大学简介
拜读百岁翻译泰斗许渊冲《西南联大求学日记》系列笔记之七(杨玲)
书评|翻译家许渊冲:百岁回首,一生少年
许渊冲:路
百岁杨苡回忆中央大学同学(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