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悟经络(18)|| 养身先调脾~脾经21穴

()

脾经上的穴位从隐白(井穴)、大都(荥穴)、太白(输穴,原穴)、公孙(络穴)、商丘(经穴)、三阴交(肝脾肾交会穴)、漏谷、地机(郄穴)、阴陵泉(合穴)、血海(血症要穴)、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脾之大络),左右各21个穴位。

隐白穴:井穴。在足大趾内侧,由足大趾趾甲内侧缘(即掌背交界线,又称赤白肉际)与下缘各作一垂线之交点处,距趾甲角0.1寸,即为此穴。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临床上艾灸用的较多。
主治:(1)月经过多、崩漏;便血、尿血等慢性出血性疾病(该穴重要的特殊作用)(2)昏厥、癫狂、多梦、惊风等神志类疾病;(3)腹满、暴泄(脏腑病症)。
配伍:隐白穴配伍治疗脾胃系病证的优选腧穴:腹通谷、商丘、阴陵泉、足三里;配伍治疗心系病证(井主心下满,脾经入了胸)首选:厉兑、大都、大敦、大陵。

大都穴:荥穴。足拇趾内侧第一趾关节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可灸。

主治:(1)胃痛,腹胀,呕吐,泄泻,便秘;(2)热病,无汗(荥主身热);(3)体重肢肿,心痛,心烦。

太白穴:输穴、原穴(阴经穴位以输代原,脏腑经气饱满集中的穴位 )。足拇趾内侧第一趾关节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可灸(补脾艾灸太白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主治:胃痛、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体重节痛。
配伍:配大都治疗胃脱疼痛,腹胀,胸闷等疾病;配足三里(表里经配)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公孙穴络穴,八脉交会穴(交冲脉)。第一趾骨基底的前下缘凹陷处,赤白肉际。可灸。

主治:(1)胃痛、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

(2)心烦失眠,嗜卧(脾虚湿盛)。

配伍:配内关(上下配穴)可治疗胃、心、胸方面的疾病;配丰隆、膻中(宽胸)可治痰涎、眩晕(神志不清,迷糊);配束骨、八风可治足趾麻痛疼痛(如痛风,健脾化湿。

商丘穴:经穴。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之中点。可灸。

主治:腹胀、腹痛、便秘、黄疸;足踝痛;癫狂、小儿癫病、嗜卧。

三阴交穴:肝脾肾经交会穴(一穴管三经,活血作用强)内踝直上3寸(踝尖上4指并拢),胫骨内侧缘后方。可灸。
主治: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统治肝、脾、肾三阴经所主疾病,是治疗妇科病的特效穴
(1)肠鸣腹胀,泄泻;
(2)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临床中有经量过少者通过艾灸三阴交补脾活血化瘀,一段时间后得到很好的改善。)
(3)遗精,阳痿,遗尿,症气;
(4)失眠
(5)下肢痿痹。
配伍:(1)配天枢、合谷,有清热除湿、健脾和中的作用,主治小儿急性肠炎。
(2)配中院、内关、足三里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3)配阴陵泉、膀胱俞、中极,有渗湿利尿的作用,主治癃闭。
(4)配血海、气海、关元、支沟,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痛经。
孕妇禁穴:合谷、足三里、三阴交、肩井!
漏谷穴:小腿内侧,内踝尖上6寸(从内踝尖上两个4指),胫骨内侧缘后方。可灸。
主治:腹胀,肠鸣泄泻(脾虚,助消化);小便不利,遗精(泌尿生殖);下肢痿痹。

地机穴:郄穴(经气集中在深处的穴位,阳经郄穴治痛症,阴经郄穴治血症)。阴陵泉下3寸,阴陵泉与内踝尖高点的连线上。可灸。
主治:(1)腹痛,腹泻,食欲不振;(2)小便不利,水肿;(3)月经不调,痛经,崩漏。
配伍:配血海,有调经作用,主治月经不调;配肾俞、中极、三阴交,有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的作用,主治痛经。
阴陵泉穴:合穴。胫骨内侧髁下缘,后下方凹陷处。可灸。脾经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穴位。有中医认为一切疾病以补土(脾)为本。
主治:(1)膝痛、腹胀、腹泻、水肿、小便不利或失禁。(2)阴茎痛、妇人阴痛。(3)除湿要穴,通过健脾来利湿。(头重如裹,头面泛油,爱长痘,舌苔厚,身体沉,易困乏,大腹便便,浮肿,腹泻等等,很多情况与湿气有关。)
配伍:配水分,有利尿行水消肿作用,主治水肿;配三阴交、日月、至阳、胆俞,有清热利湿的作用,主治黄疸。

血海穴:屈膝,髌骨内上缘上方二寸处,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或患者屈膝,以手掌按于髌骨上,第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可灸(偏于补、调)。
主治:膝痛、骨内侧痛;崩漏、月经不调、痛经。
血海是血症要穴以活血化瘀为主;皮肤病:丹毒、神经性皮炎。
配伍:配带脉主治月经不调;配曲池、合谷主治荨麻疹(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配犊鼻、阳陵泉主治膝痛。
大横穴:仰卧,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乳中线与脐平线交点)。可灸。
主治:泄泻,便秘,腹痛。
双向调节作用。虚寒性可灸(温补),气虚或寒的便秘可以灸,但热症便秘只能用针。
配伍:配天枢、中脘、足三里主治腹痛、腹泻;配四缝或足三里主治肠道寄生虫病;配阳陵泉、支沟、照海主治习惯性便秘。

大包穴脾之大络。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六肋间隙处。可灸。
主治:(1)咳喘、胸肋胀痛;(2)全身疼痛,四肢无力。
配伍:配支沟、阳陵泉主治胸肋痛;配阳陵泉、曲池治全身疼痛。

总结:足太阴脾经输穴主要用于治疗脾胃病、泌尿生殖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的其他病症。

(1)脾胃病: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治腹痛、泄泻、便秘、痴疾、纳呆;

(2)泌尿生殖系统病:隐白治月经过多、崩漏三阴交、地机、血海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经闭、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尽、不孕等妇科疾病;三阴交、阴陵泉治阴茎痛、症气、遗精、阳痿、小便不利。

(3)神志病:隐白治癫狂、梦魔;公孙治失眠;商丘治癫狂;三阴交治失眠。

(4)经脉循行所过外经病症:商丘治足踝痛,三阴交、阴陵泉、血海治下肢痿痹、脚气、膝痛、腰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七)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示意图 十二经络图
认识人体经络 - 足太阴脾经
【奇穴】足太阴脾经:滋阴养血、健脾益气。商丘穴,通调肠胃!
健脾化湿,通调肠胃
针道至简:十二经脉解读系列之足太阴脾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