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溯源探古意 走笔纳新境——专访花鸟画家郭慧庆

'

追溯古人,寻求新意。花鸟画家郭慧庆在艺术上不断探索与创新,从绘画理论到实践的深入,以中国花鸟画写意精神为核心,用独到而高层次的笔墨技法,对传统绘画的规律性进行突破与革新,为当代花鸟画注入了丰富的审美内涵。
托物言志,以物抒怀。郭慧庆花鸟画的意境源自他的生命状态,将平日所见之物化为笔端奇趣,在创作中融入意象、诗意,表达对花鸟草虫的强烈情感,在内心世界产生共鸣,构建了全新的写意花鸟画意境。 

'

故园银装  188x238cm

书画介:郭老师您好,您一直致力于花鸟画的创作与研究,可以介绍一下您的从艺历程吗?
郭慧庆:我从事绘画是受父母影响和家庭文化的熏陶。家里收藏有不少字画,没事就喜欢观赏。父亲擅长书法,每年写了不少门联送给邻里乡亲;母亲心灵手巧,喜欢剪纸绣花,耳濡目染中逐渐对绘画产生了浓厚兴趣。
小时候经常翻看家里的小人书,兴致来了,看到啥东西就用心去临摹,由于自己造型能力比较强,临摹的画作还真是有模有样,时常受到家长的认可。上学后,美术成绩一直得到老师的表扬。17岁那年应征入伍去了部队,因为有绘画的特长,一直没有间断创作。
自己除了绘画外,同时也喜欢体育和音乐,尤其对各种乐器、演奏及乐理知识等有着特殊的爱好。在部队10多年里,业余时间还兼做板报宣传工作,每期板报从文字到插图都是自已动手,自己的爱好得到了较好的利用和发挥。当然,就绘画而言,工笔画各种技法基本上都有掌握,绘画水平也得到长足的进步。转业到地方后,虽然事务较多,工作繁忙,但从没有间断过画画。
2000年前后多次参加广州、宁波、温州等全国艺术博览会,由于看得多了,听的也多,眼界也就自然更加开阔了。所以在不断提高画艺的同时,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画风。
为了更好的在绘画领域深造学习,拓展自己的艺术研究和创新视野,2008年我订阅了《书画报》等报刊,通过纸媒了解到国家画院贾广健工作室招生信息,当即就把个人资料投了过去,可能是运气好或者缘分到,有幸被录取了,成为国家画院贾广健第一届研究生之一。
在贾老师的亲授下,收获颇丰,尤其对中国画认知高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得到较大地提升,比如针对写生不够、绘画线条不过关以及宋元花鸟画研究的深度不足等缺陷,分别作了较大的努力,下了真功夫。
现在回想起来,画家想要成长,就像农民春天种地一样,不付出汗水,很难有秋天的收获。
2012年,我在琉璃厂举办了个人画展,贾老师来到现场,当他看到 50幅小写意作品后,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和认可。


花丛隐逸  68x136cm


书画介:贾广健老师曾谈到您的作品古韵典雅,以古为师博古通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中国画讲究“师古人”,也就是继承中国画创作的传统您如何理解中国画传统一词?
郭慧庆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始终遵循着师古人、师造化再到师本心的原则,师法古人便是临摹学习前人的理法,把握古人之精神,从传统中汲取养分,通过实践,转化成自我的笔墨语言,在体察自然、感悟人生中创造自我,最终达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目的
中国传统绘画是有根基的,也是有规律的。世界万物都是一样,正如庄子所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就是说任何事物它是都有规律的,都有传承,不能臆造。中国绘画作为中华民族之绝学,千百年来无数先贤为之继承与发扬。我也经常跟学生讲,中国画就像盖楼房地基,地基打得越牢,才有空间发挥自己想象力和创作力,因此,中国画打牢基础非常关键。
什么是传统文化,就相当于音乐的音符,如果脱离了音符,就形不成音律,所以继承传统就是我们应向前辈先贤致敬,同时总结前人的经验,取精去粕,进而为传统继续增高阔。
“师古不泥古”,我们面临的时代不断地变化,没有传统走不到今天,但是固守传统也是走不通的。因此“笔墨当随时代”,我们用过去的东西表现现在的生活、环境等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从传统中走出来,就是说靠个人顿悟,把古人的传统精髓吸收过来,加上自己对中国画认知,个人修为,个人思想去挖掘、去寻找更好的表达当下的社会变化,通过笔墨再传达出来,这里既有继承又有发扬。
中国画传统文化必不可少,脱离了传统,也就是说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这不叫中国画,一定要沿着古人脉络打进去再跳出来,这个过程是艰难的。李可染说过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画家想形成自我风格,不是那么简单的,没有个人绘画语言,就没有个人风格。即使有了个人语言和个人风格,还得有高度、深度以及思想与精神。因此,真正的画家,可以从画作里看到传统与创新的元素。
如何更好地继承与借鉴古人的经验?这个过程非常难。学习绘画是螺旋状的,比如说写生一段,转过来又去练笔墨,再转过来去读书,循环往前走,缺一样都不行。画家要掌握好各种笔法,想传达一种精神,思想修养,寄托情感,或者反映自己的喜怒哀乐或者反映社会的一些现状,大自然的美好等均通过画面表达,所以这不仅仅笔墨构图问题,而且还讲究意境的营造和画面的起承转合。
中国画讲究写意性,精神写意是其中一种,写意不追求形式而是精神,工笔画也是如此。现在不少藏家画家喜欢画作落款弄一些吉祥词,诚然,一幅好画有吉祥寓意更好,但它不是最重要的,好作品传递的是思想是精神,表达出自己对社会、人生和自然的感悟。如花鸟画讲究情趣,山水画讲究大山大水。因此,中国画承载的是思想,是想要表达或追求的。

境与静系列八  40x65cm


书画介:郭老师看您最近创作的是与静的水乡系列是吧?
郭慧庆很早之前,画了一幅家乡的河,就是童年的那种回忆,小伙伴们经常在老家一条河里抓鱼摸虾的那种场景总是历历在目。之后出去写生,找题材,一个多月里画了30多张水乡系列,真正享受着创作的快乐,寄托一种无法言说的乡愁,深切怀念儿时以及家乡那条河。
我在画这一批画的时候,我是怀着感情或者激情的,我把花草鱼虫,村庄河流都看作是有生命体的灵魂,和它们产生共鸣,作品就会打动人。

境与静系列十五  40X65cm


书画介这次包括上次展出几幅作品在色彩运用方面比原来最早那批的与静系列作品画面雅艳明丽
郭慧庆画家对色彩浓淡的变化是分阶段的。每个时期与其思想波动和审美有关,或者与看书和走出去写生时受色彩的触动,故此创作一批寄托情感的画面,传递个人的想法。
画家每个时期创作画面色形的不同,就看其追求,追求不一样,此时的画作有变化。比如自己今年水乡系列,就是在酝酿了好几年,有了时间也想画,于是就画了一批与之前不同的画。因此,一个好画家,一生都是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不断地调整中度过的。
这批作品融合中西的色彩理念,将谢赫六法中“随类赋彩”的概括性和我的主观色彩统一起来,着意于色调的表现力,这与画家的心性也是一致的,因此呈现给人家的是欢快甜美,多彩缤纷的特点。
我属于不喜欢画重复作品的画家,创作欲望比较强,不断地尝试新鲜的题材,更多的时候是在享受这个过程,通过画作传递自己的情感。正所谓创作有纠结,但也痛并快乐着。

秋山幽寂  68X136cm


书画介不断的尝试,不断探索。您刚才说到画水乡系列也是在写生,其实包括其的花鸟画也是,谈谈您对花鸟画写生的理解。
郭慧庆对于花鸟画写生,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
第一种,速写,平时速写或纯写生要有取舍,注重大自然中植物动物细节,都要交代清楚。如果时间不充足,勾勒写动态的,唯有速度了,以速写手法描绘下来。
第二种,王雪涛所讲的默写,平时注意观察,养成观察并感受大自然的习惯,就是一片枯叶或者一个花瓣,都感觉别样美。这样看多了,大脑就会有储存。比如画植物,在观察中要知道什么季节开花,什么季节落叶,花形有什么变化。也就是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不一样,感受也不一样。
第三种,写实,认真观察各种植物的生长规律,把平时养成一种画画的不好习惯要通过认真写生来纠正。因为大自然的万物生长规律特别生动,也特别的美。
明悉物理,精研画理。物有物性,要想画好描绘的对象就要深入地观察,熟悉物理、物情、物态,把握气势、气氛,这就是写生的重要性。写生应当关注它的写意精神,把所观物象的本质抽离出来,加上自己的主观感受,施以情感,达到表现所见对象的气质与自我所赋予的精神。
我创作的灵感和素材源于大自然,是在大自然的写生当中而来的,用心感受大自然的景物对你的启发和心灵的碰撞,那么你所描绘和表现的物象都是有生命力的、鲜活的、生动的,是能够打动观众的。

海冬青  145x225cm


书画介您在写生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或者说就是说去哪里写生给您的触动比较大?
郭慧庆写生过程中印象深刻的是去神农架。那次去正好是秋天满山的红叶,在原始森林,遍野都是各种野果子,此情此景真是特别的震撼,之后又相继两次去了神农架,可以这么说,是神农架写生过程逐渐形成了自己画风。在神农架写生,尤其喜欢深秋浅冬季节,硕果累累,染红天际,真是美景如画。
我也钟情寒冬,有一年下大雪,画了不少雪中景色,如芦苇雪景、香椿树、鸡冠花和野果等。为画好这些雪景,我穿着厚厚的大衣,拿着写生本,带着照相机穿过芦苇荡,跨过一片野地。尤其坐在芦苇荡里写生,至今不忘。
写生对画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是一生创作不可缺失和取之不尽的源泉。一个好的画家,不管画什么题材,是看其画的境界,而写生实现自我艺术的提升和对自然物象的主观表现。一花一叶,一枝一草,一虫一鸟皆趣味生动十足,充满生活气息,这是常年呆在工作室做不到的。

殇之二 190X220cm


书画介作品以工写结合,小写意为主,在画花鸟画的时候怎么比较能够更好的掌握这些创作技巧,有没有这个方面的经验可以分享一下?
郭慧庆其实绘画创作不用太多技巧,说白了就是苦练。早期学画的时候,就备齐了芥子园画谱。尤其画花鸟,芥子园画谱里的梅兰竹菊为古人留下来精华,自己研画了无数遍,受益终身。如一长二短三破凤眼,要掌握穿插的规律,有主有辅有破,此为大构图。而穿插万变不离其宗,至于色彩笔法一定是从传统中走出来,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在这上面下功夫,日积月累,时间长了,自然而然的对中国画有更深了解,画下来才能得心应手。
“艺术创作没有捷径可走,摒弃浮躁,静心作画。”这是我现在经常讲的绘画心态,现在很多学画太多想名和利,往往欲速则不达,想得到的往往你是得不到的。
从古至今,凡是成名的画家,特别是大师,最初都是喜爱,没有想过名和利,最后才成了名,所以说心态重要。当代艺术家所面临的挑战很多,作为一个画家,一定要真心热爱生活,亲近自然,植根于博大的民族文化,对传统语言形式进行扬弃,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锤炼心性,潜心创作,才能不断的拥有创作的灵感和创作的意识,最终达到格调高雅的境界。
书画介:谢谢郭老师!

《境与静》系列作品欣赏



境与静—冬系列  33x108cm (1)

境与静—冬系列  33x108cm (2)

境与静—冬系列  33x108cm (3)

境与静—冬系列  33x108cm (4)

境与静系列  43x43cm 

境与静系列  43x43cm 

境与静系列  43x43cm 

境与静系列  43x43cm 

境与静系列之二  40x65cm

境与静系列十四  50X50cm

境与静系列二十三  50X50cm


///

郭慧庆  生于河北黄骅,字铑三,茯园主人,现居北京,结业于中国国家画院贾广健工作室首届高研班,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贾广健工作室首届高研班,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培训中心花鸟画高研班导师,荣宝斋画院贾广健工作室教学助理、文旅部中国书画院国画院艺术顾问、报日人民社《民生周刊·艺术》总策划,艺术总监、北京容珍堂书画院常务副院长,秦皇岛郭慧庆美术馆馆长,中国国家画院贾广健工作室画家。
作品及评介文章发表于《美术报》巜岭南画报》巜美术市场报》《中国书画报》巜中国改革报》《羲之书画报》 《求是》《报日人民海外版》《名家画谱》《名家花鸟画集》《中国画收藏》《名家小品集》等刊物。出版有《境与静》郭慧庆花鸟画作品集,报日人民社《民生周刊·艺术》郭慧庆特刊,《当代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大系—郭慧庆》《彩墨世界--郭慧庆花鸟作品精选》《大家风范--郭慧庆作品》《师古图今--中国画名家档案郭慧庆卷》《逸品汇藏--中国现代艺术荟萃精典郭慧庆卷》《郭慧庆作品精选-名师写生范本》《 水墨艺术百家系列— 郭慧庆》 等, 部分作品被国内外重要艺术机构收藏,传略及作品被载入多部艺术典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郭玫孮|绘画也是用最小的面积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
「庄寿红」墨绘万物——中国当代名家书画四条屏鉴赏大展
当代著名写意花鸟画家 郭执铨先生的绘画艺术
名家作品鉴赏——花鸟画家张云耕
郭西河:画出关东花鸟的新风格
醉心于自然世界的花鸟画家—刘龙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