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牡丹:我本无意为花王
userphoto

2023.07.28 广东

关注

清·恽寿平 牡丹

牡丹和芍药,一个在暮春时节,压轴出场,尽显王者风范;一个在夏天伊始,尾随而至,花中之相者也。两种花皆“繁之极,盛之至”,似独揽了天地的灵秀之气,令群芳望尘莫及。

然而,每每在花前徘徊,我内心总不觉生出一个疑问:终究是何缘故,牡丹被尊为花王,成了人们心中“富贵”的代言。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笔下,芍药更沦落成了一种陪衬,“庭前芍药妖无格,唯有牡丹真国色”。

这不,爱花如命的李渔就曾为芍药鸣不平:“芍药与牡丹媲美,前人署牡丹以'花王’,署芍药以'花相’,冤哉!”

甚至于,这位才子还在芍药花前奠酒,软语安慰道:你是屈居宰相之位呀,前人没见识,才给你安了这个名。花神有灵,千万不要与之计较,听之任之就好了。

每每读到这里,常忍俊不禁,遂更萌生了探究之心。闲来,细细追寻过去,方略明了此中原委。

01

明代王象贤的《群芳谱》,在此书的牡丹一款中,曾记载道:“秦、汉以前无考,自谢康乐(灵运)始言:永嘉水际竹间多牡丹”。

看来,关于牡丹最早的文字记录,许是南北朝时期的山水诗人谢灵运留下的。不在花圃,而在“水际竹间”,也许说明当时牡丹还处于野生状态,未进入人工栽培阶段。而芍药,早在秦汉之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留下了动人的身影。

那是阳春三月,正逢中国传统节日上巳节,人们在河边沐浴踏春、宴饮游玩。一段浪漫爱情故事的男女主人公,就这样在绿波荡漾的时节邂逅了。

一天的呢喃私语、俏皮调笑后,两人依依惜别。“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故事的画面最后定格在一朵芍药花上,便戛然而止,这是为何?

原来,芍药花,古名将离,是男女临别时送的花,意为期待重逢。赠之以芍药,花为心声,此时无声胜有声,可谓意蕴悠长。

在时间上,芍药比牡丹更早进入人们的视野。其中的缘故,倒不全是因为芍药带有爱情的绮丽色彩,而因其自古即是一味中药,有养颜平肝之功效,对女子最是适宜。在中国人实用精神的驱使下,遂使此花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后来,牡丹之所以为人所注意,也正是因为发现其根皮皆可入药,才以“木芍药”之名附于芍药之末。

那到底是为何,致使牡丹后来者居上,乃至“篡”了花王之位?

话说,有一年冬月,一代女皇武则天游后苑,责令百花盛开,独牡丹顽抗不遵,遂被贬至洛阳,故洛阳牡丹便以其芳姿颜质,艳压群葩。“强项若此,得贬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对此,李渔这样为牡丹解释道。

要说,李渔可真是个两面派,前面还安慰芍药,为她喊冤,转身又说牡丹要是不当花王,不足以洗去这贬谪八千里的屈辱。

02

然而,牡丹真的“威武不能屈”吗?事实上,自从它从野生植物升格为观赏花卉,并兴盛于唐代后,便一直在“日新月异”着。不仅花朵日益重瓣化,品种、花色之多也是令人眼花缭乱。

据《群芳谱》记载,若天气适宜,栽种得法,“花可开至七百叶,面可径尺”。也就是说,一朵牡丹花的花瓣最多能达到七百瓣,花盘的直径能达到30厘米。这在视觉上着实惊艳。

甚至,当时人们“岁益培接、竞出新品”,将牡丹培育出各种缤纷色彩。比如,鞓红、醉杨妃、玉芙蓉、紫金荷、姚黄……更有一捻红、玉兔天象等间色者,让人不得不惊叹人力之巧,似胜于天工!

在北宋时期,一欧姓人家还培育出了绿色的牡丹,名为欧碧(以培育者的姓氏为牡丹命名)。此种牡丹初开颜色浓郁,而后逐渐泛白,幽怨清雅,价格比花王姚黄还要高。魏紫、姚黄、欧碧和清代培育出的赵粉,也被称为牡丹四大名品。

而且,当时宰相栽培牡丹也是风气。据传,北宋宰相魏仁浦,他将自家的牡丹种在湖心岛上,凡是想一睹花容的,都要买票乘舟过去,光是门票就可大赚一笔。

看来,牡丹“善变”得很嘛。虽然这也不能怪它,为了迎合人们审美的求新求异,许多花都经过了园艺栽培,且常常需放弃自己生而为花的尊严——失去繁衍后代的能力。

其实,牡丹花重重叠叠的花瓣、层出不穷的花色,正是它日益为人们所喜爱的重要原因。

另外,单从两花的形态上看去,牡丹和芍药同属毛茛科芍药属,其最大的区别,便是茎干强弱的不同。牡丹为灌木木本,芍药为蓄根草本。

诚如李渔所说:“牡丹系木本之花,其开也,高悬枝梗之上,得其势能则能壮其威仪,是花王之尊,尊于势也。芍药出于草本,仅有叶而无枝,不得一物相扶,则委而仆于地矣,官无舆从,能自壮其威乎?”

这段话可谓形象生动,牡丹花开于枝叶的顶端,绿叶们好似古代高官后面的“舆从”,殷勤地将花托举起来,花王的气场,俨然流露在外;全不像芍药被花叶所掩,孱弱无力地匍匐于地,何来王者风范?正是红花也需绿叶来扶持呀。

不过,我想,这些都离不开最高统治者的推广。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文人墨客,在赏花之余,无不争相歌咏。

比如,一提到牡丹,我们首先联想到的,便是大唐的盛世繁华,以及从中款步而来的杨贵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喝了一夜酒、宿醉未醒的李白,不曾想到,自己的一曲清平调,从此将牡丹等同于贵妃的化身,雍容华贵、风姿绰约。

由此,牡丹花名与杨贵妃相关的甚多。据说贵妃一天清晨于镜前梳妆打扮,不小心掉落了一点胭脂于花上,来岁花开,花瓣上竟留有指印红痕,明皇即命名此种牡丹为“一捻红”。

03

其实,若我们从人自身狭隘的视角中抽离出来,忘却那种相互攀比、非得踩高贬低的俗气作风,就会发现:大自然中,所有生命本就是独一无二的,缺了谁都是损失。

虽然“一山容不下二虎”,但原本生于山野间的牡丹,或许从来无意于花王之位。让今人尤为艳羡的是,牡丹曾经给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带去了无穷乐趣。在《古代中国文言琐事小说》,就曾记载了这样一场盛宴:

王简卿尝赴张无功滋牡丹会,云众宾既集,一堂寂无所有,俄问左右云:“香发未?”答曰:“已发。”命卷帘,则异香自内出,郁然满坐。群妓以酒肴、丝竹,次第而至,别有名姬十辈,皆衣白,凡首饰衣领,皆牡丹,首戴照殿红,一妓执板奏歌侑殇(劝酒),歌罢乐作而退。复垂帘谈论自如,良久香起,卷帘如前,别十姬,易服与花而出。大抵簪白花而衣紫,紫花而衣鹅黄,黄花则衣红。如是十杯,衣与花凡十易,所讴者皆前辈牡丹名词。酒竟,歌乐无虑数百十人,列行送客,烛光香雾,歌吹杂作,客皆恍然如仙游。

在宾客齐聚的宴会上,一群妙龄女子,身穿各色衣裳,头簪各色牡丹花,伴随着阵阵牡丹花香,在丝竹悠扬的乐声中,从帘子里款款而出,歌喉婉转、长袖漫舞,飘忽若仙。

最为绝妙的是,她们每一次出场,皆“易服与花而出”。花与服的颜色搭配,也颇为讲究,“簪白花而衣紫,紫花而衣鹅黄,黄花则衣红”,好似这些女子就是盛开的一朵朵牡丹花。

如此盛宴,见所未见,闻所未闻,难怪乎“客皆恍然如仙游”。不知道真实演绎出来,会是何等美轮美奂。幸而前人记之,后人方得知,天下竟有如此之“色香俱全”的牡丹盛会啊。

而且,我惊讶地发现,对牡丹的喜爱,也真是无弗远近。甚至,当绘有牡丹花的中国瓷器和丝绸输送到欧洲时,西方人一度以为这是中国人想象出来的,就如龙凤一样,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直到他们发现果有其花时,便费尽心思“安插”植物猎人,借着医生的名义,漂洋过海来猎取。

当中国的牡丹终于盛放在欧洲大陆时,一个叫班克斯的人不禁自豪地宣称:“我们的国王在邱园,中国的皇帝在承德,虽两地两隔,却在相同之树荫下,抚树遣怀:虽在各自的花园,却欣赏着相同的芳菲”。

时光流转间,无论花王抑或花相,如今早已走入了寻常百姓家。虽性子仍有些傲娇,不殷勤伺候,便轻易不肯开花,但至少我们在家中便可将其供养在花瓶中,细细欣赏其绝世花容。

所以,无需厚此薄彼,各美其美,才构成了大自然的丰富多元。不如用一种真诚欣赏的目光,看桌上的那朵花,如何从花苞紧锁,徐徐绽放为一个完满自足的世界。

--The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芍药: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
【城市眼】百花争春都斗伤了,“花相”姗姗来迟,有梦幻的珊瑚色
不与牡丹争花王,榜眼芍药赛百花 ——汉中天汉长街芍药花拍摄记
春来谁作韶华主 总领群芳是牡丹
花中宰相芍药花(原创)
紫禁城花讯 之 芍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