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山“辽”落,追忆千年古刹,品读八大辽构

辽代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契丹人建立的封建政权,雄踞北方200多年(公元907年—1125年),先后与中原的五代、北宋和西北地区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相对峙。

由于受唐宋的影响,辽代皇族崇信佛教,在全国各地广建佛教建筑。这些建筑借鉴唐、五代的工艺手法,并保留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建筑风格。

经过近千年历史岁月的冲洗,保存至今的辽代寺院已如凤毛麟角。

现在中国仅存的三大辽代寺院,即天津蓟州的独乐寺、辽宁义县的奉国寺、山西大同的华严寺。

八大辽构,是现存于今世的八座辽代木构建筑。最早由梁思成先生带领的营造学社、日本学者依次发现并测绘公布于世,民国最初发现是以独乐寺观音阁(天津市蓟州区)、独乐寺山门(天津市蓟州区)、佛宫寺释迦塔(山西省朔州市应县木塔)、奉国寺七佛大殿(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广济寺三大士殿(天津市宝坻区)、善化寺普贤阁(山西省大同市)、善化寺大雄宝殿(山西省大同市)、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山西省大同市)这八座木结构宫殿的总成称谓。但是宝坻广济寺三大士殿于1947年被拆除(2005年开始进行仿古复建);建国后和应县木塔构造一致的善化寺普贤阁在大修过程中发现了金代营造的题记,退出了辽构的行列。后来在河北宋辽交界地区发现了开善寺(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和阁院寺(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两座辽代建筑,又补齐了两座。至今,还是以“八大辽构”泛指辽代的建筑遗存。

识别二维码,随我探访八大辽构

千年独乐寺,独乐在此

义县奉国寺,荒野中寂然绽放

大同有过辉煌的历史,曾为北魏的都城和辽金两朝的陪都。在现存的八座辽代木构建筑中,大同独占两座,它们是华严寺和善化寺。

漫步华严寺,

感受云中古刹艺术魅力

华严寺位于大同古城内西南隅,始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慈悲之华,必结庄严之果”的大乘教义而命名,该寺兼具辽国皇室宗庙性质,地位显赫。

辽末保大二年,华严寺毁于兵火。至金熙宗天眷三年(1140年)重建,但规模已逊于辽代。元朝武宗至大年间重修,华严寺仍不失为云中巨刹。元末战乱,又遭破坏。明宣德、景泰年间,予以重修,补塑佛像,勃然中兴。明中叶以后,华严寺分为上下两寺。上华严寺以大雄宝殿为主要殿堂,布局严谨;下华严寺以薄伽教藏殿为中心,风格活泼、古朴。上、下两寺各开山门,自成格局。清初华严寺又遭战火,康熙初年曾事修补,但风光惨淡,所幸大雄宝殿和薄伽教藏殿保存完好。其余则一片断垣衰草。后虽又陆续重修,但规模和结构都不如前朝。清朝末年,华严寺千疮百孔,一片荒凉。

建国后虽多次拨款维修华严寺,也仅限于维持旧貌。1963年,将原来独立的上、下两寺合并为一寺。文革中,被迫停止宗教活动,改为大同市博物馆,反而使建筑、塑像、碑刻、藏经都得以完好的保存。2008年,大同市启动名城复兴工程,投巨资对华严寺进行了大规模整修,恢复了辽金时期大华严寺的鼎盛格局,古寺又重回西京时代。

如今华严寺殿宇嵯峨,气势雄伟壮观。上下二寺虽连成一体,仍各以一主殿为中心。上寺以金建大雄宝殿为主,分为两院,有山门、普光明殿、过殿、观音阁、文殊阁及两厢廊庑,布局严整,高低错落,井然有序。下寺以辽建薄伽教藏殿、华严方塔、观音殿为中轴线,古朴悠然。现已统一为一个寺院,中间有廊相接。但仍为上下两寺格局。

契丹民族原始信仰中“好鬼拜日”,崇拜太阳,认为他们拥有的一切都是太阳给予的。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东向而拜,居住习俗也坐西朝东。因此,华严寺一反汉族寺庙坐北朝南的传统建制,而是坐西面东,让清晨洞开的门窗迎接东方第一缕阳光。金代重建时尊重了契丹人的风俗习惯,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华严寺山门,也称天王殿,高敞舒展,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上覆庑殿顶,尽显皇家气魄。殿中塑有四大天王像,坐于山石上,一派气吞山河、叱咤风云的英武气概,又象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天下国泰民安。

在山门两侧建有高大的六角重檐歇山顶钟、鼓楼,晨钟暮鼓呼唤着逝去的韶华流光,向往着未来的日月更替。

第一座大殿是普光明殿,面阔七间,重檐歇山顶,前出抱厦,气势宏伟,高悬“普光明殿”金字匾额,两旁海蓝色金字楹联:“世事熙熙从来富贵无了局到此说了就了,人生攘攘自古名利难放下如斯当放便放”。

殿内供奉华严三圣,中为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系音译,即“光明普照”,大殿因此得名。左为文殊菩萨,右为普贤菩萨,三尊主佛坐于须弥莲花台上,面容饱满,神态宁静安详,衣纹流畅自然。在三尊主佛前还各有两尊胁侍菩萨站于莲花台上。殿内的塑像、壁画、平棋藻井,皆按辽金特色修建。

普光明殿后是一座面宽三间的清式硬山顶建筑。

左右塑哼哈二将,原是重修前的上华严寺山门。

院内正面为过殿,过殿南北两侧院墙各开一个过门,外是方门,内是圆门。外方表示华严经之大方广,内圆表示华严经理事圆融。

进入方门,便见巍峨耸立、厚重古朴的大雄宝殿。始建于辽清宁八年(公元1062年),金天眷三年(1140年)依旧址重建,是现存辽金时期木构建筑中体量最大的一座,身上满是历史的细节。

四米多高的台级则是辽代遗存。站在高高的台阶下,仰望大殿,只能看到举折平缓,顶部覆盖筒瓦,黄、绿色琉璃瓦剪边的屋脊、鸱吻及屋檐。

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正脊上的琉璃鸱吻规模甚大,竟高达4.5米,其中北端鸱吻系金代遗物,历经风雨,至今光泽灿然,南吻为明代遗存。

登上高高的云阶,大雄宝殿尽入眼底。

单檐庑殿顶建筑面积达1559平方米。屋顶坡面平缓,出檐较深,檐口平直,散发出古朴的气息。

大殿正门檐下悬有“大雄宝殿”、“调御丈夫两块匾额,字体凝重浑宏。“大雄”、“调御大夫”都是释迦牟尼的尊称。此心间形制古朴的大门及左右梢间辟门,为金代旧物。

殿内佛坛上塑有5尊佛像,人称五方佛。正中3尊为木雕,其余两尊为泥塑。佛坛两侧各塑10尊诸天像(护法神),神情各异,身躯前倾。

藻井是平面方形,绘以龙凤花卉图案,非常漂亮华美,为清代制作。大雄宝殿内的塑像与壁画分别为明代和清代作品。

大殿内部光线很暗,又不让进入,未能观察到其采用减柱法构筑等细节。

一座大雄宝殿便贯穿了辽、金、明、清四个朝代,文物地位极高。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大雄宝殿后面这座观音殿并没有历史依据,是现代设计者的创新,不过用的是地道的金代风格,体量也不大。两侧南北建有重檐楼阁各一座,南为观音阁,北为地藏阁,两楼相互辉映。

下华严寺位于上寺的东南侧,相距不远。走进院门,是一小院,两侧对称有三间配殿,殿门上无匾,里边供奉有各种罗汉,看意思应该是罗汉堂。经过小院之后便是华严宝塔。

华严宝塔是继应县木塔之后全国第二大纯木榫卯结构的方形木塔,通高43米,上景金盘,下承莲池。木塔建筑技艺参照应县木塔,内设四根通天柱,内外双圈柱网,与原有建筑的风格统一。只是立在薄伽教藏殿后有些突兀,使薄伽教藏这座千岁的国宝建筑显得更为低矮。

采用现代技术建造一座纯木榫卯结构的宝塔也并非难事,所以木塔本身并不是重点。这里最主要的景观是宝塔下面一座用了近130吨纯铜打造的地宫,虽然也是现代建造的,但规模、豪华和精致程度着实令人震惊不已。地宫的顶部、地板、墙体和楼梯,全部用纯铜铸造,殿内四面有四尊大佛,墙壁上镶嵌小铜佛1000尊,金壁辉煌,全国唯一。尤其是地宫正中的铜制宝塔内,有一座纯金打造的小塔,塔内供奉一颗元代高僧慧明法师的一颗牙齿舍利。舍利为白色,黄豆粒大小。

走出地宫,登上宝塔,俯瞰上、下华严寺以及整个大同古城中心区域。

一旁拆掉的老城一片废墟,和很新很华丽的华严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伫立近千年的薄伽教藏殿与大雄宝殿,看着周围的废墟与高楼和来来往往的人群,不知会作何感想?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下了宝塔,继续向前走,就来到下华严寺的大殿薄伽教藏殿。薄伽教藏殿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是辽代殿堂建筑的典型风格。”薄伽“是释迦牟尼佛另外一个名字,是从古印度传入中国后的一个梵语,译为世尊,”教藏“就是存放典籍的地方。”薄伽教藏“殿就是尊贵的释迦牟尼佛存放经书的地方。该牌匾为清代原物。

薄伽教藏殿是下华严寺的藏经殿,据梁上题记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殿身面阔五间,进深八椽,单檐歇山顶,正脊两端矗立着高达3米的琉璃鸱吻。殿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檐柱升起显著。整个建筑结构严谨,比例适当,犹存唐代遗风。

薄迦教藏是释迦牟尼的另外一个名字。梵语:薄伽梵者即世尊,世尊,含有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尊贵、吉祥等六义,又称有德、有名声等,为世间最尊贵的人。世尊者,为世尊重之义。由如来至佛,正为十号,世尊别为尊号。盖具上十号之德,故称为世尊也。

殿内中央宽阔的佛坛上供奉的31尊辽代泥质彩塑佛像,造型优美,神态各异,技法娴熟,如出一手,堪称辽塑精品,尤以合掌露齿菩萨造像为最,史学家郑振铎赞其为“东方维纳斯”,因此而名满天下。这尊菩萨像,上身微裸,头饰华丽,长辫垂肩,面如满月,体态优美丰满,光脚立于莲台之上,在流畅自如的衣饰飘带陪衬下,显得十分出众动人。古人要求女人笑不露齿,她不仅笑而露齿,还露出了后背,背部仅用丝带缠绕,体现了这尊菩萨在当年那个时代是何等的超凡脱俗。不由得让人怀疑,是否雕工把自己最心爱的姑娘摆在了这里。想来,只有出自内心的激情,才能成就如此完美的艺术。

殿内塑像分三组:北部一组以过去佛燃灯佛为本尊,胁侍二弟子、四菩萨;中部一组以现在佛释迦牟尼为本尊,胁侍二弟子、四菩萨;南部一组以未来佛弥勒为本尊,无弟子,有胁侍六菩萨。三尊佛像端坐于莲花座上,庄严静穆。身后有硕大的背光,背光内侧饰网目纹,外侧饰火焰纹。前端坐四大菩萨,由北而南依次为大悲观音、大智文殊、大行普贤、大愿地藏。此外,过去、未来二佛像前各有两尊供养童子像,清秀温静。佛坛四角各有一尊护法天王像。竖三世佛是佛教中的常见题材,不过与华严宗并无密切的关系。

殿内斗八藻井等亦是辽代旧物,内槽彩画中所绘网目纹、三角柿蒂等辽代通行的纹样尚依稀可辨。

殿内侧沿壁排列重楼式壁藏38间,至后窗处作天宫楼阁5间,两侧以拱桥相连。壁藏分上下两层,上层为佛龛,下层为藏经的经橱。整个壁藏和天宫楼阁是一组辽代建筑模式,也是国内唯一规模宏大的壁藏制作,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誉为“海内孤品”。

大殿的建造年代及众多的泥塑佛像,要比善化古寺的大雄宝殿及其泥塑佛像还要早上一百多年。在我看来,这座大殿也是华严寺内的精华景观,不论从观赏价值还是文物的历史研究价值,都是华严寺中最珍贵的。 

走出薄伽教藏殿,再向前走是下华严寺前院,即大华严寺南路的第一进院。前院较为宽敞,院中心有个象征性的伴桥,正面的主建筑是观音殿。观音殿不大,只有三开间,硬山顶,是座明代建筑。殿内供奉了一尊新塑的观音站像。

走出观音殿就是下华严寺的山门,也就是华严寺的出口了。

善化寺,

典型而绝妙的辽金建筑

善化寺俗称南寺,创建于唐朝开元年间(713-741),原来叫开元寺,是唐明皇钦赐的庙号。五代后晋时,改名叫大普恩寺。辽代末年,大部毁于兵火。金初,该寺上首圆满大师主持重修。元代仍名普恩寺,并颇具规模,世祖忽必烈曾经“命江浙转运使通管课程,集诸路僧四万于西京普恩寺作资戒会七日夜”。明代宣德三年再度修缮。明正统十年(1445年),明英宗朱祁镇赐名善化寺。

善化寺坐北朝南,最前面是天王殿(山门),中间是三圣殿,大雄宝殿位于最后面。大雄宝殿右前方是普贤阁,左前方是文殊阁,还有东西两个配殿。这,就是唐代佛教标准配置—“迦蓝七堂”。珈蓝七堂布局紧凑,主次分明,左右对称,气魄宏伟,高低错落有致,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辽金时期建筑。

大同素有龙壁之乡称号,有九龙壁,有七龙壁,有五龙壁,有三龙壁,也有一龙壁。有琉璃的,也有砖刻的。从这些龙壁,可以想见大同历史的辉煌灿烂。

善化寺山门前,有一座色泽艳丽、五彩斑斓的五龙壁,全由琉璃砖制成。这座五龙壁,原来是兴国寺前的照壁,建于明万历年(1573-1620)间,1980年整体拆迁挪到这里。

天王殿,单檐五脊顶,面阔5间,进深2间,当心间辟门,为现存金代山门中的巨构。山门悬“威德护世”匾额,字体敦厚有力。

善化寺三圣殿在一米多高的台基上,为金初代表性木构建筑,建于金天会六年。殿平面呈长方形,面阔5间,进深4间,庑殿顶式。

殿内塑立像三尊,中为释迦牟尼佛,右为普贤菩萨,左为文殊菩萨,称“华严三圣”。

三圣佛像之前,有二位助侍菩萨侍立,佛坛后面有护法韦驮塑像,手持降魔杵,威武雄健无比。

三圣殿珍藏着一块重要的金代石碑。这通石碑螭首龟趺,题名为“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碑身精雕细刻,字迹是颜体,雄浑典雅,俊逸挺拔。碑文是南宋著名的文臣朱弁所撰写。所以人称“朱弁碑”。金碑所记的,正是善化寺在辽末保大之乱时被毁坏到金代圆满和尚募化重建的始末。碑文文思并茂,书刻俱佳。金碑除了记述善化寺兴废过程,还提出了兴建寺宇、崇饰塔庙的目的。

朱弁,是徽州婺源人,南宋通问副使。他是宋代大儒朱熹的族叔祖。他被派到云中跟金国议和,面对金国大将军粘罕的胁迫,他威武不屈,恪守气节。议和失败,他被扣留在大同长达17年,在善化寺居14年。在大同羁押期间,朱弁设馆教书,广泛接触平民,深受大同人民爱戴。朱弁认为,兴建寺宇崇饰塔庙,不仅仅是民众信仰的行善行为,也不仅仅是佛教建筑艺术普及行为,而是佛教积极“应世”,参与世俗社会思想文化建设的一种姿态和境界。这种思想特别值得重视。

大雄宝殿,建于辽代,金代又有增修,是善化寺殿宇中惟一未被战火毁灭的辽代建筑。特别是大殿内的五方佛和二十诸天彩塑,更是辽金时期的巅峰之作。

大殿立在高大的台基上,月台上有明万历年间建造的牌坊和钟鼓亭。

大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单檐庑殿顶。殿顶梁架构造雄伟,殿内采用减柱法配列,空间开阔。大殿斗拱形制多样,特别是补间铺作的斗拱像绽放的花朵,转角铺作硕大华丽。

殿内佛坛正中有泥塑金身如来五尊,端座于莲台,人称五方佛,是金代原作。

法相庄严,姿态清雅,衣纹流畅,雕技高超,虽然经过历代彩绘修饰,但仍保留辽金塑像之艺术风格。硕大的莲座镶有莲瓣、串珠、三角柿蒂及狮首等装饰,手法雄健,与其上之五如来佛像同为辽代遗物。周围还有弟子、菩萨恭谦敬谨。大殿内东西两壁下排列二十四诸天,为金代彩塑,也是最富灵动色彩的作品。

善化寺里没有很好的角度拍摄整个大殿,一是建筑体量大而周围环境狭小。

再就是人为的绿化不当,导致遮挡视线影响审美。

另外,所有的精彩只能在文字中体会了,不让进殿,不让拍照,手机也是不行!

普贤阁,座落在三圣殿与大雄宝殿之间的西侧,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乃是一座三间见方重檐九脊的辽式楼阁,是中国仅存的几座早期楼阁建筑之一。采用平座暗层做法(即两明层之间有一暗层),尚存唐代楼阁遗风。

细部结构许多处与辽清宁二年(1056年)所建应县木塔相似。1953年修缮时发现“(金)贞元二年(1154年)一行造”题记,证明系金代重建。此楼阁斗拱简洁,而楼阁结构的精彩之处,却无法从外观欣赏得到。

对于楼阁,自己也不大懂,此文只简单分享一下拍摄的照片。

文殊阁和普贤阁为一对称的楼阁建筑,位于大殿与三圣殿间的东侧,在民国初年毁于火灾,现仅剩遗址。

进人善化寺的西花园,亭台楼阁,赏心悦目。

山水园林,曲径通幽。

更可贵的是,亭亭有对,阁阁有联。

那真是园不在大,有对则名;水不在深,有联则灵。园联辉映,相得益彰。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衔接千年时光的应县木塔

走进涞源阁院寺

访高碑店开善寺

江山辽落,居然有万里之势,

千年传承,竟真可历久弥新。

善化寺 2009年5月

善化寺 2020年7月

前人精神通过建筑跨越时代触及今人,

大抵也是种永恒……

华严寺 2009年5月

华严寺 2020年7月

1

END

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访八大辽构(转载自豆瓣,作者,鹿王本生)
晋见带您游山西:大同华严寺
晋游记:北魏遗珠 辽金旧梦
中国现存八大辽构之一:大同善化寺大雄宝殿
大同:金辽佛都——华严寺、善化寺与观音堂
古刹佛光—从五台山到云冈石窟【8】华严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