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动不动就要放弃?在我看来,这才是训练抗挫力的好时机

之前,有朋友私信我:“我们小朋友上课外班,连教室都不愿意进,该怎么解决呢?”

其实,果果4岁多时,也出现过这种情况。

他上舞蹈课时,中间有几节课,他也不愿意进教室,甚至中途大哭着跑出来。同样不情不愿的,还有另外一位男孩儿,而且他后来再没出现过。

可是,已经错过退课时间了,难道就此放弃?

据我观察,果果每次上兴趣班,开始都是热情高涨的,包括这个舞蹈课。只要能坚持下来,他也能很好的适应。知子莫若母,我知道他不是真的不喜欢舞蹈,只是在困难面前有些气馁。所以,我决定好好跟他沟通一下。

我问他为什么不愿意上课。

他说了挺多理由:

“我太笨了,老是记不住那些动作。”

“老师老是骂我。”

“我跳的没有老师和其他小朋友好。”

……

这些,是不是听着都很耳熟?

他可能是受我们此前不经意说话的影响,也可能是故意找理由逃避上课。但不管有意无意,其实都显示出了悲观的苗头,看看这些词,“笨”、“老是”、“没有xxx好”。

后文将介绍,我是用什么方法让他扭转思想,并坚持下去的。

01

先来看一组数据,悲观,

会带来什么后果?

根据心理学家长期研究,相比乐观的人,悲观者更容易情绪沮丧;在学业成绩、工作场合中,所获得的成绩都远低于其潜在能力;身体健康状况更差;更严重的,还容易得抑郁症和“空心病”。

健康中国数据显示,在我国,抑郁症患者不低于9500万人,也就是不低于6.7%,重度抑郁症患病率为0.6%

更可怕的,抑郁症发病越来越低龄化。

2018年,中国健康委表示,接近3000万儿童和青少年有抑郁情况

根据抽样调查,2012年,香港初中生中,大约有57%有抑郁情况,轻度、中度、重度抑郁分别为15.3%、14.3%、27.4%;中国大陆25个地区10-25岁青少年抑郁比例为20.3%,也就是说,每5个孩子中有1个有抑郁倾向。这数据是同期西方国家相关数据的2~3倍。

需要注意的是,这比率在持续上升,近年只会更高。

更别说,前段时间刷屏的,由北大心理学副教授徐凯文提出的“空心病”。虽然我对北大新生中,“30.4%的学生厌恶学习”、“40.4%的学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如此高的比例和其抽样方法表示怀疑,但这种情况肯定存在。

抑郁症和“空心病”发展到最严重的情况,便会自残、轻生。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自杀的人中,大约有一半都是因为抑郁症,而青少年自杀率也越来越高。

即使没有到那么严重的程度,悲观的性格,本身也会造成很多影响。

让我吐槽下,果爸就是个偏悲观的人。

曾经,他顶着北大博士的头衔,却在一段时间内,担心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某晚还为此情绪崩溃过(我咋没分手?);

要买房时,他担心未来会失业,还不起房贷,进而直接影响了买房决策(那时,我俩矛盾最多),没有尽力一步到位。

上面听着,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

所以,从小养成乐观的性格,不但可以最大程度避免抑郁和“空心”,也能在各个方面,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02

用什么心态,对待人生?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我们都希望孩子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有不屈不挠的精神;更希望孩子对未来充满信心,勇于探索。唯有这样,他们的人生路,才能走的更远、更稳。

抗挫力强的人,往往都有乐观的心态,还有在逆境中忍耐并坚持下来的毅力,最终才能成功。

比如,自称中山靖王之后的刘备,最初只是编草鞋的平民。他虽有鸿鹄之志,但一直颠沛流离,投靠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等多个诸侯,一次次跌入困境,又爬起来,终于入主益州的时候,已经53岁了。古人寿命短,何况他还处于乱世之中。这困难程度,不亚于如今一个白手起家的人,做到全国首富。

再比如,在政治生涯中“三起三落”的邓小平同志,他曾说过:“乐观是我的法宝,天天发愁,日子怎么过啊?”当别人问他怎么度过最艰难的日子,他总是回答“忍耐”。这两个品质结合起来,才成就了一代伟人。

他们最重要的人生底色,其实是乐观的心态。甚至我认为,孩子是否具有乐观的心态,是教育成败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个婴孩,没法选择他的家庭环境,甚至没法选择是否健康,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选择用何种心态,对待自己的人生。

(天生没有手脚,却从一无所有,到一无所缺)

03

性格养成的事实和误区

我曾认为,要锻炼孩子的抗挫能力/乐观性格,人为给他们制造一点困难就行了。

但对于孩子们来说,小到玩具坏了、搭好的积木倒塌了、爸妈上班了,大到不会做作业、被老师批评了,都是他们遇到的各类挫折。

他们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理解并支持孩子,做他们坚强的后盾,而不是故意给他们制造各式困难。假如他们发现,最应信赖的父母,反而是挫折和压力的来源,不客气的说,也许他们会怀疑全世界。

根据相关研究,悲观性格有四个来源:

  • 基因;

  • 父母的悲观性格;

  • 从身边人获得的悲观性评价;

  • 失去掌控感的经历和现实压力,比如亲人去世、学习任务过于繁重而难以完成等。

这四项来源中,第一项无法改变,但后三项都是可以改变的。

首先,大人需要尽量乐观一点,哪怕是装出来的呢。

孩子就像一块海绵似的,吸收并放大父母的优缺点。在幼年时期,他们就开始形成性格,如果不加干预,则会一直持续至成年。

我们评判一件事情时,需要注意“3P原则”,即永久性(permanence)、普遍性(pervasiveness)与人格化(personalization),这是形成乐观/悲观性格的基础。

(精华都总结在此了,细品)

此外,孩子们需要有“通过自身不断努力,改变现实困难,最终取得进步”的经验。这种经验越多越好,这有助于不断加强他们对生活的掌控感。以后,遇到更多、更大困难时,他们才能更有勇气克服。这需要我们做父母的,尽量少插手,鼓励他们自行战胜各式挑战(除了完全在他们能力范围之外的)。

上文里,果果不愿意上跳舞课的各类理由,说明什么呢?

  • “我太笨了”:这是“永久性”下定义。人是笨是聪明,很难改变,不能上来就自我否定。

  • “老是记不住”:这强调了“普遍性”,把偶发的小挫折,灾难化了。

  • “老师老是骂我”:是“人格化”的表现,他把遇到的困难,怪罪到了他人身上。

  • “我跳的没有老师和其他小朋友好”:则显示了他的无助和缺乏掌控感。

事实情况,当然不是如此。

为了让他愿意上课,我开始给他解释:

(娃对最后一点尤其满意)

经过上述苦口婆心的一番解释(实际上再困难N倍),外加许诺他认真上完课后,可以奖励一个小蛋糕,他终于进了教室。

后来,他偶尔仍会说“不喜欢跳舞课”,但是每次都屁颠儿的进教室了。有几次,他还开心的告诉我:“今天老师表扬我了,说我做动作很认真。”

(这类压腿动作,持续数分钟。汇报表演时,他压腿动作做的最实诚,看着就疼,怪不得不爱。)

小朋友用悲观方式表述一件事时,我们需要纠正他们的话语。平时,在他们面前批评与自我批评时,自然更得注意表达方式。

其实,养成乐观的性格,绝对不是一件事情之功。我们得在生活每一个细节里,都要多注意。

限于篇幅,我暂且先写这么多。更多内容,以后再分享给大家吧。

本文仅是抛砖引玉,欢迎大家留言,说说你们的看法。也欢迎多多转发、点在看啊。良心之作,有木有!

参考文献:

《健康大咖谈|关于抑郁症,“你以为的”那些事并非如此》健康中国公众号(国家卫生健康委)

《医者名片|放慢“奔跑”的脚步,远离猝死,别让生命之宽吞噬其长》健康中国公众号(国家卫生健康委)

Depression in Chinese adolescents: Prevalence, changes, and social-demographic correlates,Xinli Chi、Xiaofeng Liu、Qiaomin Huang

《教出乐观的孩子:让孩子受用一生的幸福经典》,马丁·塞利格曼著

 

点在看!不失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受害者心态」是如何养成的?
孩子摔倒后,你说的第一句话将决定孩子以后的性格!
精辟句子,句句金玉良言,受用一生!【735】
逆商低的孩子“输不起”,教会孩子掌控生活,把逆商变情商差一步
别等孩子抑郁了,才后悔没给他“挫折”教育!
心态决定一切--生活感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