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吕阁关之战——大理段氏与红巾军的死斗


编者按:

元朝末年的云南,大理段氏实际上已经重新成为一支独立的势力,割据滇西数十年。自1333年的河尾关之战后,随着红巾军的狂潮席卷九州南北,云南大地迎来新的挑战。在1363年的吕阁关之战中,大理总管段功阻挡了红巾军建立的明氏大夏政权深入滇云,自己却逃不过卑鄙的蒙古梁王投下的孔雀胆之毒。


作者|历史最美作者团队-薄黜龙

字数:5333,阅读时间:约6分钟

明玉珍的进军

元末天下大乱,群雄纷纷仗剑而起。从徐寿辉部红巾义军中分出的明玉珍部在区区两年(1357-1358年)内平定了整个蜀中,虎踞西南。

明夏政权建立者明玉珍塑像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明玉珍又派大将万胜攻打残元控制下的汉中,攻至剌踏坎,击败侯普颜达失平章的军队,俘获人马万人。这次大捷之后,明氏政权虽然未能夺下汉中,但声势更张。

当年冬,明玉珍便又派万胜南下,攻打残元云南行省,想要如同诸葛亮平定南中一般,获得云南的财物宝货和人力资源。

云南素有有色金属王国之称,公元前5世纪即已开始使用白银。元代平定大理设云南行省之后,虽然云南开发程度依然较低,汉化程度低下,但是开采银矿、征银为赋的系统已经得到了可观的发展。明氏政权图谋云南,无疑也是看重云南宝贵的白银储备。

明夏军队共计三路,战兵三万人,号称十一万。三路军当中,最强的一路自然是由明玉珍麾下头号战将万胜率领,但奇怪的是,这一路的人数竟然不满万人。

是万胜功高盖主,使得明玉珍对他产生猜忌了吗?非也非也,如果我们仔细研究明氏军队的进军路线,就会意识到作为一代豪杰,明玉珍的战略布置能力超乎寻常。

战略布置

明氏军队兵分三路,中路万胜由界首(今泸州叙永县)入,司徒邹兴由建昌(今四川省西昌市),指挥芝麻李由八番(今贵州省贵阳市)入。

当时云南南部、缅甸北部麓川王国的崛起,使得元云南行省丢失了大部分云南的控制,而云南西北部的大理段氏总管府又与云南梁王结仇,互相攻杀,使得洱海一带也实质上失控了。元云南行省这时真正能够控制的,不过云南东北部一带,如下图红线所示。

但虽然如此,但云南地形崎岖,后勤转运困难,明氏政权能用于进攻的兵力也并不多。而经过上千年的发展,滇池一带农业有了很大的进步,云南东北部是云南人口相对稠密的地区。如果想要一举讨平云南梁王,就需要考虑战略。

明氏军队西路的邹兴部由西昌入,取楚雄;东路的芝麻李由重庆向遵义进入贵州地区,而由贵阳长驱至曲靖。这两路一西一东,正好牵制住云南梁王兵力的两头,虽然道路险远难行,然而只要元梁王势力知道这两路军的存在,就不敢轻易调动两头的兵力,这必然会造成中庆府(昆明)空虚。

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称:“云南要害之处有三:东南八百、老挝、交趾诸夷,以元江、临安为锁钥;西南缅甸诸夷,以腾越、永昌、顺宁为咽喉;西北吐蕃,以丽江、永宁、北胜为扼塞。识此三要,足以筹云南矣”。

“西北吐蕃,以丽江、永宁、北胜为扼塞”,这一句中,丽江、北胜都位于今丽江市境内,扼守自西藏入滇的咽喉,正对的是大理,这里不讨论。而永宁正是万胜部所入之路,临近昆明,正好单刀直入,对梁王集团的中枢发动斩首作战。

万胜的行军,是取道今日叙永县城南30华里的两河镇,穿过乌蒙(今云南镇雄、昭通)而向昆明,这一路需要翻越一些丘陵。

乍看起来,取道昭通而在川滇二省之间展开军事行动,经过叙州(今四川省宜宾市)较为便捷,因昭通与宜宾之间有金沙江支流横江的河谷可以穿行。隋将史万岁南征,还军从昭通经石门(今云南盐津县境),沿横江出金沙江而还,其后蒙古将兀良合台斡腹进攻,出横江与宋军在马湖江(即金沙江)激战。

但正是如此,元军在这个方向必然有防备。万胜所部走永宁入侵,翻山越岭倏然而至,正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从而长驱夺取昭通,趋敌腹心。

势如破竹

出于对万胜的看重,明玉珍特别挑选了精锐之士编组万胜一军,虽然不到一万人,但都号称能"以一当十"。他还特别派遣自己的弟弟明二与万胜一同出征,从旁边实行协助和监督。

自巴蜀招募的勇士,翻山越岭如履平地。万胜率领着这群轻锐之士,兼程急行,很快抵达了乌蒙路城下。

元末的元军中,云南行省军队因为一直与麓川王国和大理段氏互相攻伐,战斗力退化是比较轻微的。然而突然被从意想不到的后方攻击,元兵根本没有防备,当他们得到消息时,万胜军死士已经爬上城头,在乌蒙路城池上插上了义军的战旗。土兵见此纷纷失去斗志,一哄而散,而蒙古兵也被万胜军如同狂风瀑雨一般向外扑来,打得轰然崩溃,被杀被俘者无算。

取下乌蒙路之后,循着以札河河谷而行,便可长驱至滇池。万胜军人数不多,留下少量军队驻守乌蒙路后,只剩下8000战士,但他们新胜之下,斗志越发高昂,兼程而行,无人掉队。

而西路的邹兴,东路的芝麻李虽然都未能突破元军防线,但也很好地起到了牵制东西两头元军的任务,使得残元云南行省的中枢中庆府空虚。

梁王孛罗身边只有少量卫队,无以御敌,中庆府也没有做好城防准备,得知义军如同天神下凡一样抵达滇池周边消息后,梁王及云南行省廉访司官惊慌失措,急忙率少量兵力逃往城外金马山,又向西遁至威楚路。两日后,万胜军抵达城外金马山驻扎,旋即接收了中庆府城(昆明)。

大破元军

至此,万胜军堪称势如破竹,但却还没有一次大规模的会战。万胜占据中庆府之后,马上分兵四处,招降纳叛,许多汉人和云南各族头面人物都来投奔。万胜马上派侍中杨源带着表章和降人的代表回报明玉珍,将喜讯传回蜀地。

而梁王仓促遇敌,没有接战就丢掉了中庆府,却是根本不服气。他逃到威楚路之后,便招募各土司部落发兵勤王,又征调了威楚路的一部分驻军,东进攻打万胜,想要收复中庆路。

元代重视马政,即使是在云南,也利用滇马资源组建了数量可观的骑兵部队,云南各族在元朝影响下军队的骑兵比例和装备也都有明显进步。

依靠征召云南各族的援兵,梁王很快拼凑了一支兵力多于万胜部的队伍,由一名叫做"大都"的傅官率领,对中庆府发起反攻。

万胜率军出城,在关滩布阵迎战。由于当时是春季,水量较小,元军可以涉水而过,但河滩能够缓解骑兵的冲击力。

红巾军基本都是步兵。他们在初起时凭着反抗暴政、驱逐鞑虏的热情作战,战斗技能和装备都很粗劣。但经过多年战火的磨砺,成为足以与蒙古铁骑正面对抗的劲旅。万胜部远道而来,轻装跋涉,应当并非重甲部队,但他们可以凭借中庆府的盔甲储备迅速重装化。

元军广张两翼,以冲击骑兵打头,骑射手为左右锋,云南诸夷步兵在后。冲击骑兵以数百人小队规模成波次冲锋,试探义军薄弱处,并不恋战。

金鼓声起,蒙古骑兵如同潮水般汹涌而来。但见惯大阵仗的义军毫无惧色,看淡生死,将长枪斜举向前,形成森森铁林,被河滩削弱冲击力的蒙古骑兵撞上来就是血肉飞溅,而又有持长刀、大斧、钩镰枪等短兵的战士夹杂其中,劈砍马蹄,收割着元人战马的生命。

滇马肩高不足,因此云南地的具装骑兵马铠重量也往往有限,做不到全覆盖,无论是冲击力和防护力都要打折扣。

而面对骑射战术,义军阵中训练有素的弓弩手直接万箭齐发,如同飞蝗一般,将轻甲或无甲的元军骑射手射得人仰马翻。在对射时,骑射在射程、命中率和威力上往往不是步弓对手。

而不擅长阵战的群蛮步兵,在作为炮灰发起冲击时,不过是徒然送死在义军的刀海枪林之下。蒙古战术需要敌人有很大破绽才能摧破敌军获胜,而义军的步兵战术无懈可击,久攻不下的蒙人军队开始动摇,而盔甲不精、伤亡惨重的云南各族步兵更是严重动摇。

万胜敏锐抓住战机,命令步兵维持阵型,如同移动的城塞一般越过河滩推进,挤压之下元人阵势迅速崩塌,开始溃逃,而义军中极少量的骑兵也发起冲锋,他们的冲击格斗技巧与勇气都远在元军之上,虽少而所向披靡,一时间数量可能多达义军两倍的元军阵列完全崩溃,被义军追杀,河岸被流泻的血肉彻底染红。

败报传来,梁王闻之夺气。威楚路虽然还有驻军未曾调动,但此地正对西路邹兴部,如果全部调去与万胜作战,邹兴部自北面长驱直入,和万胜军团会师,夹击元军,后果不堪设想。

红巾军大战元军

段氏出手

但如果继续拖延下去,万胜稳定了对中庆路的控制,必然要继续西进,梁王同样会死无葬身之地。无可奈何之下,梁王想起了与己方为敌攻战多年的大理段氏,拉下老脸,向段氏总管段功求援,说以唇亡齿寒之理,并许以爱女阿盖公主。阿盖公主以美貌著称,芳名流于云南。

之前元将"大都"所部虽然惨败于万胜,但也俘获了万胜部将,招安元帅姬安礼,得知万胜所部只有八千人的消息。

由于宠臣——员外杨渊海也劝说段功出兵援助梁王,因此段功斟酌之下,还是点兵出战。这一支生力军的加入,很可能出乎了明玉珍、万胜等人的意料,他们应当认为段氏会采取中立态度,不然不会仅派三万军队攻打云南,当然这也和路途遥远补给困难有关系。

段氏在大理国后期就已经沦为权臣高氏傀儡,降元之后反而获得了洱海周边的管理权,有很大独立权限,招兵买马经营多年,实力雄厚,此前在1333年曾于河尾关之战大破金齿群蛮联军,并与梁王一度攻伐不断。

段氏的军队不但装备不错,有少量披甲的具装骑兵,而且凭借着洱海周边的富饶,还拥有威力惊人的战象部队。

段功率军抵达吕阁关,随即在之前梁王军和义军交战的关滩与义军又发生了交锋。义军由于很一部分分散中庆府各地收集粮草物资,兵力当只剩下五千人左右,而又对段功的来临猝不及防,一战之下,不敌段氏的骑兵战象迅猛冲击,死伤近千人,落败后撤。

然而义军素质极为精悍,很快重整了队伍,并召回分散收集粮草物资的军队,与段军再战于平野之上。凭借坚强如顽铁的步兵方阵,义军丝毫不惧骑兵冲锋,甚至连战象也能以弓弩齐射战术打退。

段军与义军厮杀多个回合,终究因为士兵素质不足,体力消耗而先撑不住崩溃,被义军追杀,死伤惨重,段功麾下猛将,具装骑兵指挥官——铁万户也被义军砍翻战马,击杀当场。

段功这时才意识到这群肆虐中原多年的"贼寇",是多么强悍的军队。段军会合了梁王溃兵之后,兵力无疑至少有万人以上,但正面会战中骑兵却仍然被步兵活生生打得彻底崩溃。

红巾军

火烧古田寺

但义军因胜而骄,放松了戒备,当晚驻扎在古田寺,以酒筵庆祝战胜之后休息,段功便潜令云南群蛮中的轻捷勇敢之士,无声无息地穿山走林,接近义军营地,纵火焚烧。

此时正当春夏之交,气候干燥,但明玉珍义军主要在水网密集,气候湿润的地区活动,对于火攻缺乏防备,加上于云南蛮族的偷袭技巧和云南地形也缺乏了解;一时间烟焰张天,火鸦乱舞,义军军营红透,剥啄之声不绝于耳。

段功急率轻军抢攻,万胜军被烧得灰头土脸,完全无力抵御,四散而逃。段功率军追杀,梁王也派留驻云南的陕西行省参知政事车力帖木儿等人率兵前来支援,对红巾军形成绝对兵力优势,万胜部在回磴关(位于昆明以西今禄丰县境内的广通回蹬山)再次惨败。

万胜撤去

然而即便如此,段功和梁王合兵之后,很可能仍没有信心收复中庆府。按照杨慎《滇载记》的说法,段功捕获了明玉珍寄给万胜和兄弟明二的信使,获得军书,将"尔征南务得之,不得轻还。军少粮乏,我当添补",令宠臣杨渊海模仿字迹,改为"中国兵来急,尔宜早归",而后令小卒陈惠冒充信使,送到中庆府内,万胜和明玉珍弟明二于是才放弃中庆府,率军撤去。当然,这个故事显得过于传奇性,姑妄听之即可。

在撤军过程中,段功又发兵追击,将殿后的明玉珍之弟明二擒获,明二后事不详,可能被杀。杨慎《滇载记》说万胜撤离路上兵败之处为七星关,地理上有误,笔者认为万胜应当是原路返回,不可能经过七星关。

《明氏实录》载"留逮水元帅府千户聂瑾率领八千人与大都拒守,遂引兵还重庆",这里"八千人"当为"千人"之误,万胜部虽然败走,但派千户聂瑾率领千人仍占据乌蒙路(昭通),与元军对峙,以控制入滇要路。而万胜败走后,东路芝麻李和西路邹兴也相继撤走。

《明史·明玉珍传》载万胜部被"杀伤者过半",是包括受伤,战死的应在1000-2000人之间。

而段功遂娶得梁王美貌的女儿阿盖公主,又由梁王向元廷上奏,担任云南平章,可谓是年少气盛,意气风发。

段功遇害

段功战胜之后,在云南威名大振,时常率军往来于中庆府。当然如果将政治人物想象得过于傻白甜,为了区区美女便忘记怨仇,未免思想过于简单化。

梁王猜忌段功有"吞金马、咽碧鸡之心(吞并整个云南的野心)",很可能是事实。段功死因有两种说法,被"孔雀胆"毒杀,或是被埋伏在桥下的刺客刺杀于通济桥。则显然段功身边一定时常有精锐卫队保护,而段功也多半想凭借打退红巾军的战功和梁王女婿的身份,夺取中庆,全据滇地,恢复故国。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年轻气盛的段功终于没有玩过老奸巨猾的梁王,惨死在昆明城中,也不知他临死之前,对于自己援救梁王会有如何的悔恨。此后,段功的卫队群龙无首,想必也在城中被缴械或消灭。

按照云南民间传说,段功死后,其妻阿盖公主也殉情自杀,成为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后人作《孔雀胆》以记之。

不管阿盖殉情是否真实,在残酷的利益博弈面前,爱情和婚姻总是显得轻如白纸。

但无论如何,下次,等朱元璋麾下的明军来攻打云南的时候,段氏不会再出兵救援了。

本文系历史最美原创稿件。主编枪君,作者薄黜龙。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一个正确的选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列滇史第七章【五】悲情的大理捍卫者段功
把匝剌瓦尔密传
{原创·第二稿}中国历代帝王小传之六七一·大理总管段功(马怀超)
七百骑兵暴揍缅甸象兵阵,大理段氏的独门绝技不是六脉神剑,而是骑射突击?
一位忠心耿耿的大理段氏总管:段功
凋谢的押不芦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