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魏延之死是个分界线,标志着前期猛将折损殆尽,虽然还有丁奉、廖化之流,但不过是二流,常言道:“江山代有才人出”,后三国时代猛将虽然不如前期那么耀眼,然而依旧可以称得上人才济济,在这些人中,又有谁能当得起第一猛将的称号呢?
呼声最高的当属文鸯,如果按《资治通鉴》的记载,文鸯单枪匹马杀退八千追兵,别说三国后期第一猛将,就算是整个三国时期最强猛将,他也是有资格争一争,然而演义中的表现其实远不如《资治通鉴》,我们来看看原文:
鸯纵马看时,只见一军行如猛风,为首一将,乃邓艾也,跃马横刀,大呼曰:“反贼休走!”鸯大怒,挺枪迎之。战有五十合,不分胜败。正斗间,魏兵大进,前后夹攻,鸯部下兵乃各自逃散,只文鸯单人独马,冲开魏兵,望南而走。 背后数百员魏将,抖擞精神,骤马追来;将至乐嘉桥边,看看赶上。鸯忽然勒回马大喝一 声,直冲入魏将阵中来;钢鞭起处,纷纷落马,各各倒退。鸯复缓缓而行。魏将聚在一处, 惊讶曰:“此人尚敢退我等之众耶!可并力追之!”于是魏将百员,复来追赶。鸯勃然大怒 曰:“鼠辈何不惜命也!”提鞭拨马,杀入魏将丛中,用鞭打死数人,复回马缓辔而行。魏 将连追四五番,皆被文鸯一人杀退。
最大区别就算追兵从八千骁骑变成魏将百员,那么文鸯乐嘉之战表现是大大缩水,此外,还和邓艾大战五十合不分胜负,虽然此时文鸯是疲惫状态,但单挑那么久,可见即使文鸯胜过邓艾,差距也不大。
文鸯
邓艾又有两个旗鼓相当的对比对象,一个是儿子邓忠,一个是宿敌姜维,这三人基本一个档次,姜维和邓艾父子的单挑都是不分胜负,其中姜维认为邓忠枪法毫无破绽,自认不用计是无法胜过。
姜维和邓忠又各自有一处败绩,我们先说姜维,姜维在作魏将之时,不敌张翼和王平联手。
姜维
忽然一彪军拦住,为首蜀将张翼也。二将交锋,战不数合,王平引一军又到,两下夹攻。维力穷抵敌不住,夺路归城。
而张翼曾经两合败给过一个人,那就是魏将徐质,徐质是后三国时代容易被忽视猛将,单从战绩而言。不数合败廖化、不数合败张翼,将蜀兵杀退三十里,这几个表现定位已经在姜维之上,姜维对他的评价为“徐质勇甚”,不过和文丑一样,心理素质较差,在中计人困马乏时,大惊无措被姜维刺倒马落地被乱军砍死。
徐质
而邓忠就更丢脸了,与师纂联手被诸葛尚单枪匹马战退,诸葛尚的武艺显然也在姜维、邓艾之上。
艾闻之,谓师纂、邓忠曰:“成败之机,在此一举。汝二人再不取胜,必当斩首!”师、邓二人又引一万兵来战。诸葛尚匹马单枪,抖擞精神,战退二人。
诸葛尚
可以说,文鸯、徐质、诸葛尚,这三个人的武力在后三国时期是第一梯队的,而姜维等人则是第二梯度,至于这三人谁强谁弱,由于战例太少,无法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