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讲析】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


原文

善行,无辙迹①;善言②,无瑕谪③;善数④,不用筹策⑤;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⑥;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⑦。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⑧。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⑨。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⑩。

[注释]

1、撤迹:轨迹,行车时车轮留下的痕迹。
2、善言:指善于采用不言之教。
3、瑕谪:过失、缺点、疵病。
4、数:计算。
5、筹策:古时人们用作计算的器具。
6、关楗:栓梢。古代家户里的门有关,即栓;有楗,即梢,是木制的。
7、绳约:绳索。约,指用绳捆物。
8、袭明:内藏智慧聪明。袭,覆盖之意。
9、资:取资、借鉴的意思
10、要妙:精要玄妙,深远奥秘。

[译文]

善于行走的,不会留下辙迹;善于言谈的,不会发生病疵;善于计数的,用不着竹码子;善于关闭的,不用栓梢而使人不能打开;善于捆缚的,不用绳索而使人不能解开。因此,圣人经常挽救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经常善于物尽其用,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品。这就叫做内藏着的聪明智慧。所以善人可以做为恶人们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爱惜他的借鉴作用,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大的糊涂。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

本章是对“自然无为”思想的引申。老子用“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作喻指,说明人只要善于行不言之教,善于处无为之政,符合于自然,不必花费太大的气力,就有可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并且无可挑剔。
“善”就是符合“道”的,就是符合自然的东西。世间任何东西都来自自然,都有符合“道”的条件,都有各自成为“善”的方式。
一开始,老子就列举了种种“上善”的行为——“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这一系列的实例,说的都是“善”的具体行为,而且这些行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与通常的行为有本质的区别。
那么为什么那些真“善”、至“善”都是那么与众不同呢?因为它们都是符合“道”的,都是顺其自然的。让人无可辩驳就好比“天衣无缝”,为什么无缝,因为它是天衣;“筹策”能计算的只是有形的数字,所以它称不得真正的“善数”,真正奥妙的计算是不需要烦琐的计算的(一切自有天数,天数怎么计算?再有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亲情,用什么工具计算?);因此,最上乘、最高超的行为无一不是依据自然、因循自然的,而自然就是“道”的本质,就是“道”的核心。所以只有符合“道”的行为才是真正的“善”。
从“道”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弃人”和“弃物”之分?所谓的“弃人”实际上只是没有把他放到最合适他的岗位上去罢了;所谓的“弃物”其实也就是用错了场合的东西。不是“人”和“物”本身有什么不对,而是因为他们遭到了不正确的对待,才会让他们沦为“弃”——被废弃、抛弃、放弃的一类。只要能完全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耐心细致地去对他们进行引导和分析,给予他们合适的发展和用途,那么原来的“弃人”和“弃物”就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和有益之物。这就是“道”的智慧,是尊重生命、尊重自然、包容万物的大智慧。
在老子看来,“善”人可以作为大家的导师,是学习的榜样;“不善”的人可以作为其他人的前车之鉴、可以作为反面教材,而且他本身也是未被发现和未被正确利用的“善”人——潜在的资源,只要我们肯去引导他,他自己也能选择好发展的方向,也能成为真正的“善”人!
这种大智慧、大道理才是符合“道”这个根本法则的,这才是精要微妙的道理呢。因此,老子认为顺应自然,而不人为好恶,才是真善,才是大道!

【感悟】

一、善为道者善成功——王氏家规“六字箴言,洞悉大道”

山东琅琊王氏家族,被称为“中华第一望族”,就得益于一条神秘的家规。王氏家规仅有六个字“言宜慢,心宜善”。然而,仅仅是“言宜慢”三个字就让这个王氏始祖王吉在险恶的官场上顺利地渡过各种难关,十年间从一名知县成为朝廷重臣、西汉名臣。昌邑王刘贺虽然是汉武帝的嫡孙,却荒淫无度喜怒无常,身边聚集的全是一些溜须拍马的小人。在这样险恶的官场环境中,王吉当然会感到非常忧愁。官场说话是一门艺术,体现一个人的智慧。特别是年轻人,由于人生经验不足,经常在说话上吃亏。不该你讲话的时候,你抢着说,这就不是“善言者无瑕谪”了。尤其在古代官场,一句话说错就可能掉脑袋。但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个指点他走出迷津的老人。凭借着“言宜慢”这三个字,王吉居然渡过了一次次惊险,在官场上获得了很好的声誉,被汉宣帝刘询任命为谏议大夫,成了朝廷重臣。
“心宜善”,是王吉在公元前67年再度经过昌邑时老人送给他的三个字。原来,随着官位的升高,王吉出现了利用职权打击报复政敌的心理,把政敌整得很惨,害得很苦。比如说,长史赵珞,就因为与王吉政见不和,被王吉恶意弹劾,最后被罢官归乡,不久就郁郁而终。在老人的劝导下,王吉痛改前非,不再整人害人,而是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个人,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欢迎,在险恶的官场上一生顺利平安。而这个送给王吉六字秘诀的老人据称就是汉武帝时的著名宰相公孙弘。心宜善,即为老子说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常善救人,而无弃人”。“为善最乐”,心底善良之人与人为善,救人危难,把帮助他人当作自己最大的快乐,他的人际关系肯定非常和谐,心境肯定非常快乐,为官处世的环境也一定是平安康泰的。
感悟二:格局大气-——启示了一种高明的驭人之智
本章重在要求人们尤其是统治者要恪守“无为而治”的原则,有道者顺任自然以待人接物,更表达了有道者无弃人无弃物的心怀。格局要大气。人无弃人,物无弃物,天下的善人不善人,善物不善物,都是有用处的。善者为师,恶者为资,一律加以善待,特别是对于不善的人,并不因其不善而鄙弃他,一方要劝勉他,诱导他,另一方面也给他一个成为善人借鉴的作用。

作为一个集体、一个单位的领导者,也应多发现他人优点,不论“善人”、“不善人”都能根据其特点,做到人尽其才,人人有用武之地,不正是用人之智吗?

(孟尝君门客三千,不乏有乌合之众,“鸡鸣狗盗”过函谷)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也应牢记“不以小恶而弃人之大美”,要多看到别人的优点,胸怀广大,人际关系自然和谐无碍,于人于己都大有裨益!

作者简介

任尚锋,笔名市隐者,《道德经》文化爱好者,灵宝市老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函谷关道德经研习社学术顾问、宣讲员,近年来,致力于《道德经》的研习、传播,组织举办了四期《道德经》百日研习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第27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善行者无辙迹”“是谓袭明”?是老子写错...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
无为的境界: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
173.《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善无行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