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讲析】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天道似弓

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yú)?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chǔ),其不欲见(xiàn)贤。

逐句讲解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天之道是不是象张弓射箭一样呢?注:与通欤(yú),语气助词,表示疑问、感叹、反诘等语气。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高了就降低一点,低了就抬高一点。
抑:降低。举:举高。
高者抑之:结合上文“其犹张弓乎”,意思是,要是瞄准离靶心高了,就降低一点;下者举之:要是瞄准离靶心低了,就抬高一点。这两句说明,天之道有个目标,且是在动态调节之中,这个目标就是天长地久。
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多了就减少一点,不足就增加一点。
 损:减少,减力;补:增加,给力。
 力气大了,就要减少一点;力气小了就给力一点。张弓的大小,决定箭的射程的远近,合适才好。
就张弓射箭而言,有余是力度;全文解读“有余”,主要是指财货有余(53章)。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天之道是主动去损有余而补不足,达到均衡,达到正中目的。
 天之道怎样损有余而补不足?比如大气的均衡,大气中的水汽多了,就降下来,形成了雨水,来弥补大地的水。再比如非洲的草、野牛羚羊等食草动物和狮子等食肉动物之间的关系。草多了,食草动物也就多一些,相应的食肉动物也就多一些。旱季,草少了,食草动物也就少了,相应的食肉动物也就少了,他们就达到了一定的平衡,千百年来就是如此。
当然,除了大氣的均衡外,还有财货的均衡、高下的均衡;通过天之道无形的“损补”、“抑举”的机制,让财富自然均衡,让阶层不再固化。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人之道则与天之道不一样,是损去不足而奉献给有余。
而一般人做事情的方法,内心所遵循的道理,与天之道正好相反。一般人的道,反而是让不足的去补充有余的,结果是:有余的更加有余,不足的更加不足。再一个,人的能力也有的高,有的低,能力高的越挣越多,能力低的越来越少。历朝历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财富、权力迅速急剧集中在少数门阀贵族手里,让百姓没有上升的空间和通道,再也没有机会,这种社会不公导致极大的怨气,成为社会动荡的隐患、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
谁不足谁有余?往往管理者是财货有余的,百姓是不足的。但是人的本能和贪婪违背了天之道,让财货有余的更有余。这就太不合道了。财货有余非道也哉。所以,人之道是让高的更高,低的更低,没有目标,不能长久。
天之道在道德经出现了5次:
第9章,功遂身退,天之道。
第73章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第77章 本章两次,天之道其犹张弓与,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第81章 天之道,利而不害。
由此可见,天之道是一种自然之道,是永恒的道,是无私的,无我的,天地之间,有一种平衡的力量始终推进万物变化,这个力量你看不见,能感觉到。但它会把万物进行平衡,太高的山,它就倒塌,太深的谷,就被填平。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低处的水位也因此而变高。浓的气味会扩散到淡的地方,于是淡的地方的气味就变浓。所以,人在绝境时往往就想到了天。比如,窦娥的冤情无处伸张,愤怒得指天骂地:“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霸王别姬时,《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项羽败亡之前吟唱的一首诗,是足以惊神泣鬼的一首壮歌。抒发了项羽在汉军的重重包围之中那种充满怨愤和无可奈何的心情。人人在困难的时候都能想到天之道,天啊,天啊,想让天之道来帮助自己。天之道是民心所向。所以,谁能帮助弱者,就是和天道,就能得到别人的拥护。天是长久的,所以天之道也是有目标的,这个目标就是天长地久。
而人之道呢?就是弱肉强食,讲究得是实力。它是没有目标的,短视的,不可持续的。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谁能做到把多余的奉给天下人呢?只有得道真人,这里指目光长远,能长久统治的统治者。
修之于家其德乃余,这个时候,做到了有余以奉天下,就是无私,就是合道。所以老子的无私并不极端,善言无瑕谪,可以任意复制而不会造成不良后果。
也不一定就是财货有余,无形的真知也可以有余。圣人不积,既不积累有形的财货,也不积无形的真知。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虚而不屈动而愈出,高下相盈。在分享真知的过程之中,越来越新,进入虚灵的境界。
这里还隐含了一个逻辑:既然天之道的目标是动态均衡,谁能辅助天之道完成目标呢?
唯有道者。就是抱一为天下式的圣人。
有真知的人,就会主动损,损了就合于天之道了,他自己也就受益了。这就是舍得,有舍才有得,舍去的是财物,得到的是百姓的爱戴和千古的好名声,就得到了修道的最高境届-修之于天下。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所以圣人:辅育天道而不自恃是自己的能力。
圣人为了而不凭恃什么,不求回报,善利万物而不争。
功成而不处:做成事情而不自居为自己的功劳。
功成而弗居,功遂身退天之道,合于天之道。
其不欲见贤:他不想表现出自己的贤能。
有两层意思:一旦为人所知,就难免被人有意无意干扰,而无法专注于平衡天地氣化的意思,无法达到玄同的境界。《庄子外篇·胠箧》: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所以,道者往往默默无闻。正如《道德经》章句:太上不知有之;道隐无名。
再一个贤者他做好事是出自他的无意之举,出于他高尚的德行。如果做了一件好事,到处宣讲,只怕别人不知道,那他就是无德,他做好事只是为了自己出名,是假贤。

研习感悟

(一)天之道和人之道的最大区别就是:天之道是无私、无我的,而人之道是以自己的利益为重的,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伤害别人的利益。哪一种好呢?
《道德经》第一章就教给我们研究事物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这个方法是什么呢?
这就是“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就是看这个事物是如何产生的。就是看这个东西为什么会出现,是怎样出现的,然后再“故常有欲以观其徼”,看它能发展成什么样,这样就能把这个事物看得很清,看得很透,成为一个明白人。
用“故常无欲以观其妙”的方法看最简单的社会,比如说蜜蜂,比如说蚂蚁的社会。都知道,蚂蚁虽然个头微不足道,但却很厉害。它们是不可貌相的大力士,能轻松搬动比自己大数倍的树叶;它们是很厉害的建筑师,可以建很复杂的巢穴,里面会有通风系统、排水系统等,如同地下城堡......蚂蚁那么小,为什么力量这么大呢?其实蚂蚁就是真社会性动物。如果一只只蚂蚁都为自己考虑,都不肯为自己的种群作出牺牲,那么,蚂蚁还能不能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肯定是天不长,地不久了。蜜蜂也是一样。由此可得,所有的社会都一样,自私自利不长久,无私无我才合道。
电影《蚂蚁来袭》中,小小的蚂蚁战胜了强大的人类,一个原因是数量多,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们勇于为各类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是生命。所以,一个弱小的东西只要团结起来,无私无我,一切皆可战胜。在抗日战争中、在解放战争中、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们的人民子弟兵前仆后继,抛头脑洒热血,把个人安危抛于脑后,打败了强大的美国联军。由此可见,天之道的力量强大的。
(二)精准扶贫是扶弱济贫的天之道
为什么要精准扶贫?提出这个问题,就是“故常无欲以观其妙”,研究他为什么会出现。
邓小平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准扶贫是平衡社会分配的一个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积累了不少社会财富,做大了蛋糕,但是有人能力强,得到的多,越来越多,有人能力弱,得的越来越少。成了“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了。这就不能长久了。于是,党中央开始了精准扶贫,这是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天之道。是无私之道,是长久之道。
(三)如果一个人的工作是阻止某些过份的“人之道”,那就是替天行道。古代的武侠,杀富济贫,杀富人,把富人的钱给穷人,干的就是损有余以奉不足的事,所谓替天行道,深得我们的喜爱。但仔细想一下,他们无视国家法律,干的是违法乱纪的事。某些人,出于自私自利的想法,干得是损不足而奉有余的事,是短视的。如果任由他们胡作非为,肯定是不能长久的,损害了我们的社会主义伟业。而我们的工作,就是给他们浇浇水,刹刹车,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侠。“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行的是符合中华民族利益的天之道,是替天行道,是长久之道。广大人民一定会鼎力支持,事业肯定会特别顺利。

作者简介

函修草 ,男,中小学一级教师,函谷关镇中心学校教师,函谷关道德经研习社宣讲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经 |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天天学一章道德经之八十一
道德经七十七章——天之道
《道德经》中最经典的99句话
解读:道德经|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损不足而补有余
天道之首是什么,人道之首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