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此再无“苏南苏北”?江苏提出“1+3”

华东局稿件均为原创,本文首发于上观新闻app华东局栏目。华东局更多内容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近段时间,江苏各地热议一个新词:“1+3”重点功能区战略。何为“1+3”?“1”指的是扬子江城市群,包括江苏省沿长江南北两岸8座城市;“3”指的是沿海经济带、江淮生态经济区和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经济区。不少人惊呼,江苏是否从此再无“苏南苏北”了?从某种程度上,这确实是“1+3”的目的之一:打破苏南、苏中、苏北三个板块的地理分界和行政壁垒。

确实,长期以来,江苏省内区域发展不均衡。不少人印象中,苏南较苏中、苏北经济发达,江苏沿江城市较沿海城市先进,方言文化风俗等方面也存在不同。但是,区域协调发展一直是江苏省的着力点之一,比如2002年起,长江两岸的江阴、靖江共建工业园区,打造“飞地经济”;还比如前些年,江苏曾提出促进“锡常泰”和“(沪)苏通”融合发展,打破了传统的“苏锡常”,谋求跨江融合发展;再比如,江苏从2009年起开启沿海开发战略,今年还成立了港口集团,规划沿海和沿江港口布局。

而在大桥迭出、长江不再成为天堑的当下,用“1+3”战略重构江苏功能区,自有新逻辑和深意。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院长蒋伏心告诉记者,战略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追求精炼、精准。反观“1+3”,曾经笼统的“大苏北”被细分——沿海经济带的南通、盐城和连云港主攻现代海洋经济和临港产业;江淮生态经济区则让淮安、宿迁及周边的县市发挥生态优势,提高生态竞争力;而淮海经济区则着力于建设徐州成为区域中心城市,增强集聚能力,扩大辐射范围。精确定位能带来差异化、协同化发展,“大苏北”各城市若能跳出原有的区域局限和路径依赖,定能“做自己应该干、能够干、干得好的事”。

精准之外,注重生态也是“1+3”战略的新意所在。尤其是江淮生态经济区,被要求做足生态文章,吸引优质资源、高端要素,展现江苏省发展的生态价值、生态优势、生态竞争力。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告诉记者,“生态区”和“发展区”不能孤立发展,江淮生态经济区的生态资源要与江苏其他地区的发展资源共享、共赢,在“共享思维”下重构功能区,才是发展新路。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1+3”战略对南通是一大利好,它既是扬子江城市群的一部分,又在沿海经济带中承担重任。洪银兴认为,未来江苏将有三条以上海为龙头的交通大动脉,第一条经过苏州,沿沪宁线通向南京;第二条经过南通,沿长江北岸通向南京;第三条经过南通,沿海岸线通向连云港。南通在其中,三者占其二,而能否在跨江融合和沿海发展的纵横交错中谋求新发展,关键还在于全面接轨上海。

实际上,若从南通放开眼去,扬子江城市群将是长三角城市群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长三角城市群的合作进入较深层次,在布局、要素和制度上进一步明晰协同发展的范围和对象至关重要。江苏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教授刘志彪曾告诉记者,处理好与长三角中心城市上海的关系,是扬子江城市群能否协同发展的前提。值得期待的是,“1+3”的江苏经济地理新版图中,苏浙沪皖各城市共同关注、共享共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通:今天起别再叫我“苏中城市”,省委给了我新定位!
徐州、淮安、盐城,谁能“重构”苏北?
江苏新期待 | “1+3”未来模式开启,与苏南苏北苏中说再见?
一直知道江苏有苏南苏北之分,没想到,居然还有这样的说法
我国发展最平衡的省份,也是最不“团结”的省,你不服我我不服你
南京是中国最憋屈的省会城市,没有之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