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病之常①②——六气正纪十二变之第九第十变

我们已经讲完了《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六气正纪十二变”中的前八变,再接着研读后四变。

请点击参看:德化之常②、布政之常、气变之常、令行之常——六气正纪十二变之五至八变

后四变都是“病之常”,我们以病之常①②③④分别命名之,今天我们研读注解第九和第十变:病之常①和病之常②。

人体疾病的发生与时令季节气候密切相相关,相应的六气正纪也就有相应的疾病和症状,是为“病之常”。下文将不再注解“病之常”的含义,届时读者可回翻参看。

一、病之常

岐伯曰:厥阴所至为里急,少阴所至为疡胗身热,太阴所至为积饮否隔,少阳所至为嚏呕,为疮疡,阳明所至为浮虚,太阳所至为屈伸不利,病之常也。

注解:

1. 厥阴所至为里急

厥阴,初之气,风木用事,在人为足厥阴肝经,《素问·痿论》“肝主身之筋膜”。肝风内动则筋脉痉挛拘急,是为“里急”。风证。

2. 少阴所至为疡胗身热

少阴,二之气,君火用事,在人为手少阴心经,心火常内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心主舌……在窍为舌”。心火动甚则口舌溃“疡”;胗(zhēn)通疹,即皮疹,心主身之血脉,心火偏胜则血脉热,血脉热则易发生皮疹、体热等症状。火证。

3. 少阳所至为嚏呕,为疮疡

少阳,三之气,相火用事,在人为手少阳三焦经,相火炎上而不降则为“嚏呕”;相火之气为炎热,热则伤皮肤腠理,故为“疮疡”。热证。

4.太阴所至为积饮否隔

太阴,四之气,湿土用事,在人为足太阴脾经,脾多湿滞则水饮挺积,是为“积饮”,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互为表里,脾土湿滞则胃土难安,是以胃脘闷满痞塞。《难经·五十六难》讲:“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疸,饮食不为肌肤。”否通痞(),痞气积则胸腹胀满,宗气、三焦气、元气流通受阻隔,是以为“否隔”。湿证。

5.阳明所至为浮虚

阳明,五之气,燥金用事,在人为足阳明胃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讲:“凡此阳明司天之政……初之气……其病中热胀,面目浮肿”,里热腹胀,面目浮肿,阳明金气不固,故外浮肿内气虚,故为“浮虚”。燥证。

6. 太阳所至为屈伸不利

太阳,终之气,寒水用事,在人为足少阴肾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讲“肾生骨髓”。寒气冷彻骨,故关节“屈伸不利”。寒证。

二、病之常

岐伯曰:厥阴所至为支痛,少阴所至为惊惑,恶寒战栗,谵妄,太阴所至为稸满,少阳所至惊躁,瞀昧暴病,阳明所至为鼽、尻、阴、股、膝、髀、腨、䯒、足病,太阳所至为腰痛,病之常也。

注解:

1. 厥阴所至为支痛

厥阴,初之气,厥阴风木主肝,足厥阴肝经走两胁肋支,故肝病“为支痛”。风证。

2. 少阴所至为惊惑,恶寒,战栗,谵妄

少阴,二之气,少阴君火主心,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火妄动则心惊心悸,身热极反兼寒化,故“恶寒战栗”,阳亢则伤阴,心乱神迷,胡言乱语,故“谵妄”。火证。

3. 少阳所至惊躁,瞀昧暴病

少阳,三之气,少阳相火,心主火,相火炎上不降则为“惊躁”,瞀(mào)为心绪烦乱,心绪烦乱则神志不清,神志不清则为“蒙昧”。气候炎暑难耐,人容易相火攻心而“暴病”。热证。

4.太阴所至为稸满

太阴,四之气,太阴湿土主脾,水饮积于脾为“痞满”或“稸满”,

胸腹胀满之意。湿证。

5阳明所至为鼽、尻、阴、股、膝、髀、腨、䯒、足病

阳明,五之气,阳明燥金主足阳明胃经,胃病则鼽(qiú,鼻塞不通)、尻(kāo,尾椎骨)、阴(外阴)、股(大腿处)、膝(膝关节)、髀(,大腿骨)、腨( shuàn,小腿处)、䯒( héng,小腿前胫骨腓骨处)、足(脚)等处皆有可能发生疾病。燥证。

6.太阳所至为腰痛

太阳,终之气,太阳寒水主足太阳膀胱经,膀胱经脉挟夹脊而抵腰交于少阴肾经,故为“腰痛”。寒证。

“六气正纪十二变”病之常①②讲完了,明天再讲病之常③④以结束对六气正纪十二变,然后再展开对“郁复”之气的研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脐 诊
薏苡仁
五运六气在临床中的应用
六气针法
《伤寒论》的气化学说
动功六字延寿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