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家知道冬虫夏草有什么作用吗

说起冬虫夏草的来历,可能大家不是太熟悉。不过,说起文成公主进西藏,相信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相传在公元七世纪,大唐贞观十五年,李世民封李氏为“文成公主”,成为松赞干布王后。随着大唐文成公主进入西藏,也带来了四百多种病方,五种诊断法,以及《医学大全》等。八世纪,金城公主入藏的时候,又带来了许多医务人员和医学论著,并翻译成了藏文。并结合当地的本草,出版了《藏本草》,其中就有冬虫夏草。同时,冬虫夏草也随着文化交流,进入了中原地带,成为贵族享用的滋补品。

冬虫夏草常见于海波4000米及以上的高原,特别是在积雪,排水良好的高寒草甸。比如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地。在清代,吴仪洛《本草从新》中就记载了“冬虫夏草,补肺肾,甘平保肺,益肾止血,化痰已劳嗽”,冬季在土壤之中,身体活像老蚕一般,有毛能动。当了夏季的时候,毛就露出土壤,连身一起化为草。若不取,到冬天的话,就再次变化为虫了。而在《药性考》中,也同样记载了其独特的作用:秘精益气,专补命门。

在《文房肆考》中记载“冬虫夏草,其气阳性温,孔裕堂述其弟患怯汗大泄,虽盛暑处密室帐中,犹畏风甚,病三年,医药不效,症在不起,适有戚自川归,遗以夏草冬虫三斤,逐日和荤蔬作肴炖食,渐至愈。因信此物保肺气,实腠理,确有征验,用之皆效。”,《七椿园西城闻见录》中对虫草是这么记载∶夏草冬虫生雪山中,夏则叶歧出类韭,根如朽木,凌冬叶干,则根蠕动化为虫。入药极热。 《徐后山柳崖外编》∶冬虫夏草,一物也。冬则为虫,夏则为草,虫形似蚕,色微黄,草形似韭,叶较细。入夏虫以头入地,尾自成草,杂错于蔓草间,不知其为虫也,交冬草渐萎黄,乃出地蠕蠕而动,其尾犹簌簌然带草而行。盖随气化转移,理有然者,和鸭肉顿食之,大补,回春效显。

 《本草纲目拾遗》夏为草,冬为虫,长三寸许,下趺六足, 以上绝类蚕,羌俗采为上药。功与人参同。黔囊∶夏草冬虫出乌蒙塞外,暑茁土为草,冬蜇土为虫。 青藜余照∶四川产夏草冬虫,根如蚕形,有毛能动,夏月其顶生苗,长数寸,至冬苗槁,但存其根,严寒积雪中,往往行于地上。 朱排山《柑园小识》∶冬虫夏草生打箭炉,冬生土中如蚕,夏则头上生苗形,长寸许,色微黄,较蚕差小,如三眠状,有口眼,足十有二,宛如蚕形,苗不过三四叶。以酒浸数枚啖之,治腰膝间痛楚,有益肾之功,以番红花同藏则不蛀。或云∶与雄鸭同煮食,宜老人。

清 · 唐宗海《本草问答》此物生于西蕃草地,遍地皆草,莫可识别。秋分后即微雪,采虫草者,看雪中有数寸无雪处,一锄掘起,而虫草即在其中。观其能化雪,则气性纯阳,盖虫为动物,自是阳性,生于冬至,盛阳气也。夏至入土,阳入阴也,其生苗者,则是阳入阴出之象,至灵之品也。故欲补下焦之阳,则单用根,若益上焦之阴,则兼用苗。总显其冬夏二令之气化而已。《本草正义》:“此物补肾兴阳,于真寒、脾肾之虚寒转圜。”

有人问,冬虫夏草和人参都是大补的,那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下面就这个问题,来分析一下。这两个味道都是甘甜,入肺和肾经,用于肺虚咳嗽。但是呢,冬虫夏草性质比较平和,能补肾益精,止血化痰,体虚自汗畏寒等。功效比较缓和,要经常吃,才能看出来其功能。看到别人说,没多大能力,其实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坚持。或把它当成仙丹了,能立竿见影,期望越高,失望越大。人参呢,具有大补元气,鼓舞脾气,补充脾胃的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冬虫夏草的功效与作用简介-中药常识-中草药网|中药材网
本草从新 卷一草部 山草类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是怎么样的 冬虫夏草是什么意思
冬虫夏草(《本草从新》)
中药古今研究: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功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