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经》第2篇:和《关雎》齐名,讲的是一个女子回娘家的故事


就单纯内容上来讲,《诗经》所讲述的非常简单。比如说第一首:“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其实就是讲的爱情追逐的主题。

爱情是人类生活的主题之一,而在《诗经》当中,这样一首古诗更是被赋予了很多社会伦理价值。包括弘扬夫妇之德,包括对于爱情的那种含蓄而真挚的表达,体现了古代先民们社会文化心理,一直影响到今天。

今天我们谈到的《诗经》这首诗歌,和《关雎》齐名。就内容上来讲也很简单,说的是一个女子回娘家的故事。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这首诗词就是《诗经》当中的《国风·周南·葛覃》,“”,指的是一种草本植物,经过加工后可以做绳子,还可以织布。“葛覃”就是葛草的藤蔓。诗歌的一开始尽力的在描绘这种草的生长茂盛。“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山谷之中到处都是。

植物的茂盛生长也吸引动物来到此地生活,此地“黄鸟于飞”,纷纷聚体在灌木群上“集于灌木”,发出非常婉转清丽的鸣叫。诗歌的第一行就如同一首歌谣一般,描绘的是先民们生活的环境,讴歌了大自然的美丽,讴歌了大自然的和谐。

第二行诗句的一开始在极力地描绘这种草的漫天遍野的生长,(“施于中谷,维叶莫莫”)。不过诗歌重点放在了对于这种草的使用上,“是刈是濩,为絺为綌”,这是大自然的恩赐,人们就把这种草割藤蒸煮织麻,为了准备能够做衣服,而且穿到身上非常舒适。

在这个女子忙碌的背后,第三行显现出了她内心所思想的事情。“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表述的非常直白:她想回娘家。古代社会对女子归宁有很多的要求,毕竟长期以来,女子的地位相对低下,即便是表露出了想回娘家的想法,也要忙完手中的事情。“薄污我私,薄浣我衣”,把穿过的脏衣服清洗干净,还要“害浣害否”,把洗干净的和没有洗干净的分门别类,这样才能够回娘家去看望父母。

这样的一首古诗,对比《关雎》,在普通人的印象当中流传度要低了很多。但是我们在事中可以看得出古代一个贤惠的女子。古代社会对女子的要求很高,虽然她们长期处于附属的地位,但是整个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却很高。

就如同这首诗中的女子这样,看到漫山遍野的葛草,她们要忙着采摘,要忙着蒸煮,要忙着搓麻绳,要忙着做衣服,做好了衣服还需要清洗。在古代社会当中,女子的这些工作断言是少不了的,而且要比这个要多很多。

正是因为女子如此的忙碌,对于各项工作非常熟悉,而且对家人真正做到了贤妻良母的角色。所以这样一首古诗才会被后世的解读者,认为是为了弘扬“后妃之德”。也就是以诗中的这个女子作为榜样,来衡量现实生活中的女子。

《诗经》当中的诗歌有文学价值,有社会学价值。他们的内容承载着价值是非常复杂的。在文学之外,我们可以看得出一整套的社会价值规范。这首古诗当中的女子,就是规范的化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经·葛覃》:一个出嫁的女子有四种美德,回娘家时的快乐心情
葛覃翻译赏析_来源诗经
《诗经*周南》读后感(一)
《诗经·葛覃》| 两千多年前,女子“回娘家”是什么样?
从《诗经》看古代女子如何回娘家?
大年初二 | 《诗经》告诉我们: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是何滋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