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德光医案(一)

王德光,1924年生,天津市宁河县人。主任中医师。18岁随舅父孙玉坡先生学医,23岁悬壶于牡丹江市。工内科、针灸科。

临床40余年,学术上重视对《内经》、《伤寒论》的研究,强调熟记经旨,不断领会;推崇金元四大家之成就与其敢于创新精神。对刘河间之寒凉、张子和之攻下,颇有心得,尝师其法,验于临床,每获良效。

王氏精通日文,除多次在国内刊物上发表日译汉译文外,并曾参加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大辞典》的汉译日工作,为中日两国医学学术交流作出了贡献。

曾任牡丹江市中医医院顾问、中华全国中医学会黑龙江省分会理事、牡丹江市分会理事长。

一、一味甘遂治愈痰一例

单某,男,40岁。

初诊∶1970115日。

主诉及病史;1969年夏,因郁怒日久,常觉闷胁痛,纳呆泛酸,头晕耳鸣,失眠乏力。曾经余诊视,其脉弦而沉,舌赤苔薄黄。予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之品调理之。月余,诸症逐渐缓解,惟觉左背部相当于肺俞、心俞穴部位,约6cm×7cm范围有寒冷感,虽重裘亦不能解。初起尚不介意,2个月后,局部寒冷感加重,经中西医多方治疗数月无效。

诊查其人身躯略肥胖,脉沉滑而细,舌淡苔薄白。

辨证因思此病起于郁怒,肝失条达,疏泄失权,以致津液随气郁凝结于局部而成痰;肝郁缓解后,停痰未能随之而消,反而胶着日甚。

治法拟用丹溪"郁痰则开之"之法,予疏肝解郁,化痰通络之剂治之。月余,其症如故。此乃药力尚微,非攻下逐痰之猛剂,不足以触动久着经络之顽痰。

处方遂疏煨甘遂末2g,装胶囊内,晨起空腹时一次顿服。投药为3日量,嘱其"中病即止",不必尽剂。

二诊∶118日。据云服药1剂后,当日泻下约10余次,背部寒冷感顿减;服第二三剂药后,泻下已不似第1日之频繁,而患部之冰冷感则完全消失。

【按语】王隐君云∶"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或背心常作一点冰冷。"(《医述》)其论与本例病证相符。此等胶固之顽痰,原非一般理气化痰、通经活络之品所能奏效,必须用峻烈逐水药以荡涤之。甄权谓甘遂能"去痰水",盖此药除快利通下外,尚能搜剔顽痰巢穴,无论其潜伏于皮里膜外,或胶着于经络之中,只要正气尚充,多能一鼓而下,痼疾亦随之而愈。

《经》云;"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此患者服第1剂药后,症状已明显缓解;本应停服,以免伤及正气。然据余观察,初服甘遂,多反应强烈,至于连续再服,则效果递减,反应轻微,不致过于伤正。病去后,只要患者平日不虚,亦无需再用补剂,正如张子和所云;"陈垄去而胃肠洁,瘤痕尽而荣卫昌,不补之中,有其补存焉"(《儒门事亲》)。故"糜粥自养",自能恢复.

二、健和胃、行气化瘀法治愈胃院痛一例

汪某,男,42岁。

初诊∶1976119日。

主诉及病史患消化性溃疡病8年。此次劳累感寒,胃脱疼痛。得食与热则痛减,痛处喜按,泛酸,嗳气,大便潜血阳性。3天前参加宴会后,前症转重,呕频频,物为大量清水,上腹胀满,腹中雷鸣,痛如刀割,阵阵加剧,痛处固定不移,拒按,疼痛攻筑右侧胁肋、腰背部,口干,不能食,大便4日未通,小便量少而黄。经X线钡餐透视,诊断为完全性幽门梗,准备手术治疗。因家属不同意手术而邀余往诊。

;见其形体消瘦,颜面苍白,神疲气短,四肢不温,六脉沉弦虚细,舌淡,苔白厚腻。

辨证乃脾胃虚寒为主,兼有气滞、血瘀、肝旺之象。

治法;拟健脾疏肝,理气化瘀,降逆和胃。用黄芪健中汤、柴胡疏肝饮、小半夏汤二方出入加减处方黄芪35g白芍40g桂枝20g生姜20g甘草20g柴胡15g陈皮15g五灵脂15g郁金15g生半夏20g玄胡索15g良姜15g

浓煎,分多次频频饮之。服药前先用胃管吸尽胃内液体。

二诊∶1111日。服药2剂后,饮水不吐,腹痛大减,仍感闷,不思食,舌苔脉象无明显变化。原方加白蔻10g,以醒脾快气。

三诊;1113日。腹痛完全缓解,能饮少量牛乳,舌苔转薄。原方去生姜,减柴胡、半夏量(各为10g),以防耗阴。停止输液。

四诊;1115日。腹痛明显减轻;10余日之便秘,今日始通下;胃纳转佳,惟感全身乏力。舌苔薄白,脉象较前有力,仍有弦象。原方加党参30g,莱菔子10g,以扶正益气,消食导滞。

五诊;1122日。前方药连服1周,饮食正常,二便通畅,胃脘已无任何不活。

【按语】张介宾认为胃脘痛"因寒者十居八九,因热者十惟一二"(《景岳全书·心腹痛》)。笔者之经验,亦以寒者为多。在慢性病中,外寒多为诱因,内寒乃为其本。本例属于脾阳不振、寒由内生,更因天气,转寒。饮食不节。以致宿疾大发,清阳不升。胃气上逆。气滞血瘀痰阳等证纷至沓来。用黄芪健中汤温养中焦,以振脾阳,即以治其本。伍用疏肝、理气、化瘀之品,使木郁得疏,气机流畅,自无乘土之患。

小半夏汤降逆止呕、湿化痰饮,本方中用之以治其标。生半夏之功优于制半夏,已为多数临床医家所证实。用胃管吸尽胃中积液者,亦为治疗痰饮方法之一。可使痰饮速消,以免重伤脾胃,并可避免其稀释药液,影响疗效,俾药物能迅速发挥其功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病例精选
水、饮、痰、湿乃四大阴邪诊断治疗方
痰饮药方
张锡纯对药运用经验
jt伤寒论偷偷教52一一心血管病、肠燥证、肝硬化的腹水、心肾阳虚的水肿、脂肪瘤、泽泻汤、防眩汤、肺源性的心衰竭、经闭、胃痛、肾炎、眼病方补充、结膜炎、角膜炎、胃反、胃癌、杂病痰饮篇、水肿病篇
痰饮的经方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