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丁士镛医案(四)

七、理气化法治愈产后发热一例

李某,女,30岁。

初诊196222日。

主诉及病史∶产后发热4天。

诊查∶体温38℃,面神疲,微汗纳差,恶露不多,左少腹滞痛,舌苔白腻中剥尖红,脉象滑数。

辨证∶风邪外袭,痰浊内阻,气滞血瘀。

治法∶理气化瘀、祛痰泄浊。

处方∶法半夏10g橘白5g大贝母10g煨木香3g台乌药6g延胡索10g(酒炒)丹参10g蔚子10g广郁金6g黑山栀12g广藿梗10g云曲10g炙鸡内金6g1

二诊∶身热较退,舌苔较化,而舌红亦淡,左少腹按之极痛,恶露不多,显系气瘀交阻,痰浊留恋也,再拟理气化瘀,祛痰泄浊。

处方∶制香附10g台乌药6g金铃子10g丹参10g延胡索10g(酒炒)归尾10g大贝母10g广郁金6g焦山栀12g茯苓10g淡芩5g茺蔚子10g全瓜萎12g2

三诊∶身热已退,纳谷亦振,恶露较前为多,腹痛大减,苔腻渐化。前方出入,再服2剂而愈。

【按语】产后百脉空虚,外风易袭。多食甜腻之物,以致痰湿较重,偶感风寒。据苔、脉和少腹滞痛,皆为痰湿内盛、气瘀交阻之象,故治疗以理气化浊为大法。以二陈、大贝燥湿化痰乌药延胡索、藿梗,木香理气止痛开参、郁金、荞蔚子活血行瘀云曲、录鸡内金散风,寒消食积。药后热较退,然左少腹仍有滞痛,故二诊又加重行气、破气之剂,使气机上下通行,内外透达,湿滞渐化,发热得退。

八、回阳救逆法治愈痢疾亡阳一例

王某,男,23岁。

初诊1962523日。

主诉及病史∶少腹滞痛,痢下赤白黏冻3天。

诊查∶痢下赤白,质黏如涕,白多红少,里急后重,昼夜达数十次,下痢3天,服西药少效,现痢下无度,甚则临厕不能起立;胸闷烦躁,坐卧不安,大汗淋漓,四肢不温,腰酸难支,体温38℃,按腹当脐动气,少腹疼痛,板滞拒按;舌苔薄腻,舌质不干;脉细软,两尺不露。

辨证∶下虚感寒,直中三阴,脾肾阳衰,寒滞交阻。

治法∶回阳救逆,温中祛寒。

处方∶龟甲15g制附子3g(煎汁炒)淡干姜1.5g炙鳖甲15g川楝子10g两头尖10g(包)焦白术6g白茯苓10g法半夏10g陈皮5g煨木香5g大白芍6g1

∶麝香0.3g、上0.3g、明雄精0.3g,共研末纳入脐中,以膏布贴之。

二诊∶药后少腹板滞疼痛大减,下痢次数减至日夜七八次,汗出渐止,手足亦温,脉象渐显有力,舌苔薄腻已化,体温降至37.5℃,已能进粥汤半碗,证情好转,原方酌情加减。

处方∶老台须5g(另煎服)大白芍6g炒於术5g炮姜1.5g炙鸡内金6g法半夏10g陈皮3g炙鳖甲15g(先煎)菟丝子10g茯苓10g煨木香5g台乌药6g金铃子10g1

三诊∶刻下大便已较干,便时无气滞感,精神稍振,知饥欲食,时以稀粥服之。原方增损。

处方∶老台须3g(另煎服)野白术5g大白芍10g黄芪10g菟丝子10g制半夏10g橘白3g砂仁1.5g(后下)生熟麦芽各10g白梅花3g佛手片5g2

最后以益气助运、健脾和胃之剂调理,先后共服10剂,病愈康复。

【按语】本案属虚寒痢危重之证,发病急骤,两三天之内病人就发展到大汗淋漓、肢冷脉伏,亡阳欲脱的境地,何以如此?先父认为该病初起为夹阴伤寒。追询病史。患者系房事之后因热贪凉,裸睡致病。下虚感寒,寒邪直中三阴,属寒滞交阻重证,非大辛大热之品不足以驱阴之寒,故急以四逆汤回阳救逆。龟甲、鳖甲填补下元。更以麝香、上桂、明雄精研末纳入脐中芳香辟浊,温肾壮阳,内外合治,直驱三阴寒邪,使病情迅速转机。待病者阳气有回复之机,即去附子、干姜辛热之品;改炮姜温中,守而不走,用人参大补元气,余药健脾燥湿,理气行滞。痢疾重证得收全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2理气剂
全身疼痛方剂汇总二(收集整理)
气痛证:
治病当循表里先后
涤痰汤合定志丸治疗情志抑郁惊悸怔忡
痰饮的病因病机、类证鉴别和辨证论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