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夏奕钧医案(一)

夏奕钧,1913年生,汉族,江苏省江阴市云亭镇人,江阴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夏氏16岁从堂伯夏维祺学医,3年后转学于江阴名医朱莘农。22岁悬壶宜兴市鼎蜀镇。医声渐振,以治疗外感病见长。1959年在南京中医学院第一期师训班学习。从医六十余年,名噪遐迩。在学术上对气火学说颇多发挥,擅用苦辛合法,临床辨证重于脉舌,并对脐诊及喉诊的研究有独到之处。治疗肺、胃、肝、胆等疑难杂证颇具心得,疗效卓著。撰有《论苦辛法》、《喉诊与内科临床》等论文二十余篇,部分论著及医案收载于《春申医萃》、《老中医医案选编》、《长江医话》等。

一、散风湿法治愈风湿头痛证一例

朱某,女,36岁。

初诊1991712日。

主诉及病史∶发热头痛1周。寒热往来如疟状,多发于晚间,伴头痛。经西医治疗及服中药达原饮,未见好转。

诊查∶寒热日作,头痛热起较剧,热衰则轻;寒来鼻塞,热起鼻通;稍得汗出而热衰;不咳,口不渴;舌苔黄白相兼,腻而不厚,脉濡弦带数。

辨证∶风湿相搏,表气不宣。

治法∶散风化湿,调和营卫。

处方∶桂枝3g白芍10g杏仁2g蔻仁3g炙天虫10g生苡仁10g白芷5g蔓荆子10g六一散15g(包煎)陈皮6g通草5g3

二诊715日。药后寒热止,头痛平,苔黄白腻亦化,脉濡。原方去白芷、蔓荆子,3剂。

【按语】外感病邪客于表者,大多伴头痛,仅是轻重不同。其病发于夏,多夹湿。若是邪困太阴,可见寒热交作,但一般仅兼头昏重而少头痛之象。是证发于夏,寒热如疟,头痛,为风湿在表之候。正如《伤寒论》第二十三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余宗其旨,治用桂枝汤合三仁汤,复入辛散祛风以清头目,竟获尽剂即愈之效。

二、辛开苦降法治愈冒暑上热下寒证一例

陈某,男,22岁。

初诊1988721日。

主诉及病史∶发热院痛5天。5天前因淋雨而发高热,伴胃院疼痛。经西医输液抗菌解热等治疗,未见好转。

诊查∶发热39.5℃,夜间较重,热重时弃被裸体,汗出热衰后体反恶寒,口渴不甚。胃院疼痛,饥而作,纳则舒,按之痞硬;恶心,大便日行,小溲黄;舌苔白腻,脉濡数。

辨证∶暑邪内入,上热下寒。

治法∶辛开苦降,清上温下。

处方∶黄连2g黄芩10g干姜3g桂枝3g制半夏10g陈皮10g大白芍10g川椒3g六一散15g(包煎)2

二诊725日。药后热势大减,院痛减轻,前方续服2剂。寒热已楚(36℃),按院濡软,其痛未止,两少腹胀滞,舌苔白腻,脉濡不数。原方加乌梅5g、制附子5g,两剂而病愈。

【按语】此证由脾胃阳虚于内、暑邪外侵、直入中焦而形成上热下寒,即前人所谓"邪入厥阴"之候。此非芳化清解所适应,故选黄连汤去参、草、枣,入黄芩、川椒、二陈等,以加重辛开苦降之力,而通调体内升隆之机,祛邪外达。药后高热得平,脘痛亦见缓和,继因少腹胀滞、阳伤未复、肝气尚逆,故增入乌梅、附子助阳敛肝而安。

三、润兼施法治愈伤寒稽一例

许某,男,16岁。

初诊1973920日。

主诉及病史∶寒热起伏一月余。患者因发热1周住院,确诊为伤寒,1个月来经中西药并用,而热势起伏,淹缠不解。

诊查∶热势起伏,午后为甚(38~39℃);胸院烦闷,嘈杂易饥;大便稀薄,按腹柔软;胸腹部白稀布而少莹亮,稍有汗,口渴不多饮;舌苔薄黄微腻,中;脉濡略数。

辨证∶湿热留恋,郁久耗阴。

治法∶生津清胃,行气化湿。

处方∶干石斛20g天花粉10g黄芩10g杏仁10g蔻仁2g生苡仁12g豆卷12g陈皮6g六一散18g(包煎)3

二诊923日。药后汗出较畅,热势轻减(37.538.3℃),白布透较晶亮,口不渴,中嘈杂亦减,舌苔薄黄微腻较化,脉尚濡数。原方去石斛加青蒿10g,白薇10g3剂。

俟后热楚神爽,病渐告愈。

【按语】本例伤寒稽留热,况舌参症,乃胃阴耗伤、湿热留恋不解。故以石斛、花粉、黄芩清里热、养胃阴;三仁等流动之品宣畅气机。润燥兼施,实为湿热伤阴而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外感发热6-28方
伤寒名案选新注 (全 75汤症)2
惊恐、恼怒症治医案【312期】
从零开始学伤寒(六十一)桂枝二越婢一汤医案
刘渡舟:这么好的一张方,大家怎么不用呢?!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歌方解,临床应用医案 | 道医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