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施治全医案(二)

三、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愈眩晕一例

叶某,女,46岁。

初诊198854日。

主诉及病史一周前清晨起床时,突然晕眩欲倒,不能起坐,经五官科检查排除美尼尔综合征(现称梅尼埃病)、高血压。发病时正值月经期第二天,此次月经先期而至,量少,无块,色淡黑,现已经净。食少,口干,无寒热,大便略干,每天能解。

诊查舌质暗红,苔白润,脉沉细。

辨证气虚则血不能上奉于脑而作眩晕。

治法∶补气升阳。

处方∶炙黄芪20g桂枝10g生白芍15g大枣15g生姜10g薤白10g茯苓15g陈皮10g炙甘草5g3

二诊∶服上方药3剂后,眩晕减,已能下床,但活动时仍感微晕,食纳稍增,心烦,喜温饮,大便3日未解,小便略黄。脉细弱,舌脉同上。上方加淡苁蓉15g3剂。

三诊∶服完上方药3剂后,眩晕消失,二便畅,心烦止,食纳增。以后在原方基础上随症加减,共服药15剂,痊愈。

【按语】本案眩晕为气血营卫俱不足所致,故借用仲景治血痹虚劳之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之。其用黄芪为主药者,以黄芪甘温,其味较厚,为补气助阳之要药;黄芪伍桂枝除温阳补气外,更能通络祛瘀、散寒宣痹;用桂枝汤者,具益气升阳、调和营卫之功;加薤白、茯苓、陈皮者,温中通阳以助脾运而利升降,故获治效。

四、温阳化饮法治愈痰饮一例

王某,男,44岁。

初诊19861013日。

主诉及病史咳喘10年,每于冬季则发,近年又增心累、气紧和面目、下肢浮肿,小便涩少。多次住院,均诊断为"肺心病"。经中西医治疗,病情反复。

诊查∶患者面如土色,精神委顿,咳嗽,咯白色泡沫痰,心累、气紧,自汗,面目、足跗浮肿。不能进食,流清涕,寐艰,畏寒,肢冷,恶心,口不渴,饮水则腹痞胀,大便一般,小便涩少而黄。舌质淡红,有细裂纹,苔淡黄水滑,脉沉弱不应指。

辨证∶肾阳虚衰,脾失运化,肺失清肃。

治法∶温肾扶阳,化饮逐痰。

处方∶制附片20g(先煎)茯苓15g桂枝10g白术10g炮姜10g陈皮10g炒白芥子10g炙甘草3g3

二诊1016日。服上方药3剂后,咳喘、心累、浮肿均减,但仍不思食饮,痰稍稠,大便干,小便仍不利,余症、舌脉同前。以上药法尚能应手,乃于上方去白芥子,加北五味子10g、麦冬10g,并增附片为30g5剂。

三诊1022日。上药服完后,仍咳喘,小便不利,面浮脚肿,余症同前,舌脉无异。上方加蛤蚧一对,研冲,椒目15g,蝼蛄2只,以后循此治则,随症处方用药,共服药36剂,诸症痊愈。最后拟一调理药方,遂返吉林。

【按语】痰饮一证与肺、脾、肾三脏关系甚切。肺主气,外合皮毛,一旦被邪侵袭,则失清肃下降之权,于是咳逆上气作矣;肺主气,而气之根在肾,肾失潜纳,则气逆为喘;且肾阳虚衰则不能暖土,脾失健运则积为痰饮,上干于肺则为喘咳。古人云∶"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一语道破痰饮机制。本例用附片、干姜温肾扶阳以治其本;用苓桂术甘以温化水饮,平喘降逆;加陈皮、白芥子以理气豁痰。药证相投,如针拾芥,故能于短期获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西医用手术刀,把患者的脂肪瘤从6个变成...
[转载]中医常用经济效方验方
读书与临证--------徐仲才应用小青龙汤的经验l
中医文献刘春堂治疗咳喘验案两则
咳喘
卢化平诊治肺系疾病思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