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谢海洲医案(六)
userphoto

2022.05.06 山东省

关注

例五活血化瘀、补肾填精明目案。

孙某,男,25岁。

初诊∶1981331日。

主诉及病史∶于1980324日从5m高处坠落,当即昏迷,入某医院抢救,诊断为颅骨骨折、硬脑膜外血肿、脑疝,并行清创术,术后6天方恢复知觉。现症;头晕,头胀痛,活动后尤甚;视物昏花,左目偏盲(视力0.1;小便频而清;大便不成形,日行两三次,不能完全控制;纳少,梦多。

诊查∶舌质暗红,脉沉细。

辨证∶瘀血阻滞,髓虚精亏。

治法∶活血化瘀,补肾填精明目。

处方∶土鳖虫6g豨签草30g苏木15g生熟地黄各9g赤白芍各9g川芎6g桑葚30g胡桃肉30g黑芝麻30g夏枯草12g白蒺藜12g

水煎服,14剂。

桑葚蜜膏2瓶,每服1食匙,日服2次。清脑复神液2瓶,每次1小酒杯,日服2次。一二诊;198158日。服上方药后头晕减轻,睡眠好转;大便日行一一两次,已能控制;尿频减轻,惟近日觉手术部疼痛较甚。仍宗前法去夏枯草加制乳没各3g、威灵仙15g、泽兰.12g、蔓荆子9g,以增加活血消瘀止痛之力,甚时曾加用水蛭、虻虫、蜈蚣逐瘀通络。

成药增服丹七片,每次3片,日服2次。

三诊∶198165日。服上方药后手术部位痛止,诸症亦继有减轻,但左目偏盲如故。近日在北京某医院检查,诊断为手术损伤视神经交叉。

治法∶活血祛瘀,补肾填精,滋肝明目。

处方∶土鳖虫6g苏木10g鸡血藤15g赤白芍各9g生熟地黄各15g桑葚30g黑芝麻30g黄精18g枸杞子15g草决明12g茺蔚子12g菊花10g

水煎服,14剂。

首乌片2瓶,每次5片,日服2次。桑甚蜜膏2瓶,每服一食匙,日服2次。

守方加减进治四月余,二便已调,头不痛,眠佳,食可,仅有轻度头晕,惟左目偏盲恢复不理想。嘱仍服上方药,加女贞子15g、旱莲草15g,继续调理。

【按语】本例以瘀血阻滞、髓虚精亏为主要病机。外伤而致头痛诸症,因属瘀血,盖肾司二便而为胃之关,脑髓伤则肾精亏,精化为气,肾气为之不足,以致二便失却固摄,故有尿频而清、大便稀软失控之症。所以,一开始即补肾填精与活血化瘀同施,后期又以补肾荣脑为主,以使瘀血祛、肾精复,而肾自充,故病向愈。中途加重活血化瘀之药,乃是针对其手术部位之疼痛而设。

上述五例,据本人体会;对于脑外伤后遗症之治疗,应抓住外伤后瘀血停积、脑髓受伤、髓虚精亏这个关键,审因审证、辨病辨证合参,治疗以活血化瘀、补肾荣脑为主,并在此基础上视各患者之不同情况而给予其他治法。近年来治疗了近百例,皆遵此方法而见效。不过本病究属重症,见效较慢,一般疗程需数周至数月,故当守法守方,不可操之过急。疗程虽长,仍以汤药为佳;成药如桑椹蜜膏、清脑复神液等,对本病也可起辅助作用。

五、补肾填精法治愈脊髓空洞症一例

齐某,女,32岁。

主诉及病史∶右上肢及腰椎14两侧呈节段性麻木不仁,不知痛温,有时感到自发性闷痛。表面皮肤十燥,触之有感觉,右臂运动无力,肌肉萎缩,脊椎弯曲。经北京某医院确诊为"脊髓空洞症"。历经五年,医治效不显,转来诊治。

诊查∶舌质淡嫩有齿痕,舌边紫暗有瘀点,无苔,脉细涩而结。

辨证∶先天不足,精髓不充,气虚血瘀。

治法∶补肾填精,益髓健脑,补气活血。

处方∶巴戟天12g仙灵脾12g菟丝子15g当归12g鹿角胶9g龟版胶12g黄芪20g枸杞子20g桑寄生15g淮牛膝15g狗脊12g太子参12g赤芍9g鸡血藤20g

山萸肉30g熟地黄12g丹参15g川芎6g

水煎服,14剂。

二诊∶两个月后来告,上方药服60剂后,感觉稍复,痛已消除,麻而不木。舌色淡红,瘀点消失,脉弦细。减活血化瘀药用量,重用补肾填髓益气之品。续服药80剂,腰痛感觉基本消失,右臂活动有力,肌肉渐丰。苔脉复常。疏方为丸以调理。

处方∶巴戟天15g仙灵脾15g菟丝子20g鹿角胶12g龟版胶12g炙黄芪30g枸杞子30g全当归15g赤芍药6g大川芎6g紫丹参12g熟地黄15g肉苁蓉30g川续断20g桑寄生20g淮牛膝20g金狗脊15g太子参15g嫩桂枝12g鸡血藤30g炮山甲12g

共研为细粉,制蜜丸,丸重9g,每次1丸,每日服3次。

服药半年左右,症状体征消失,活动如常,复经北京某医院检查;节段性感觉分离、节段性肌肉萎缩、临床症状等均消失。检无异常发现,病告愈。一年后追访,未见复发。

【按语】本例采用补肾、填精、益髓、补气、活血等法治疗,方选补肾益髓的左归饮、补气生血的当归补血汤,并用血肉有情之品如龟鹿二仙胶等复方图治,灵活加减,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补肾药具有益精填髓、促进生长和发育的作用,能促进功能的恢复,为补益先天之大法。"补后天以养先天"。补气健脾,使水谷之精微滋养周身。用大补气血之品,扶植正气。"久病必有瘀",活血通络以祛其瘀,此寓消于补之法也。

根据病变之具体表现,采取辨证论治之原则,或补或通,兼施并用,灵活机动,方能得心应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体质的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人的口苦、口甜、口咸、口酸、口臭、口淡
中医妇科专辑
活血化瘀10法
自制三方崩漏特效
恶性肿瘤的中医治疗
中医对小儿紫癜肾病的辩证治疗-小儿紫癜肾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