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华为迷茫了?不,是任正非如履薄冰的危机感与专注向前的精进

华为不是迷茫,

而是在迷航中

探索超越短视与急功近利的长远战略。

势无常也,仁者勿恃。
势伏凶也,智者不矜。
 
当一直梦寐以求的画面就在眼前时,任正非诚惶诚恐。一个从公司创立之初就设定的目标一旦实现了,旋即,一种倒下去的危险却抓住了他。他立刻思谋摆脱这种命运的路径和方法。
 
——摘自《中国经济报告》2015年第7期 
大机会时代,
 一定要有战略耐性

 
“从科技的角度来看,未来二、三十年人类社会将演变成一个智能社会,其深度和广度我们还想象不到。

未来社会是一个智能社会,不是以一般劳动力为中心的社会,没有文化不能驾驭。

华为现在的水平尚停留在工程数学、物理算法等工程科学的创新层面,尚未真正进入基础理论研究。随着逐步逼近香农定理、摩尔定律的极限,而对大流量、低时延的理论还未创造出来,华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华为已前进在迷航中。重大创新是无人区的生存法则,没有理论突破,没有技术突破,没有大量的技术累积,是不可能产生爆发性创新的。”

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任正非如是说。
有人言,任正非是在直言不讳道华为已陷入迷茫。
 

事实上,这无谓迷茫,而是来源于任正非修之于身的一种特质——时刻秉持严密周详的“兢慎”,铭刻如履薄冰的危机感,心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忧患意识。


任正非在大会发言的开头就提出:“面对重重困难,机会危险也重重,不进则退。如果不能扛起重大的社会责任,坚持创新,迟早会被颠覆。”

所谓“泾溪石险人兢慎”,平流无石处却时有沉沦。即使华为如今势攀顶峰,誉满全球,任正非依然别有洞见。
 

他明确,“兵无常势,水无恒形”,无论何时都需要擅在平流中看到蹊泾险石,放远视野,“站在月球看地球”,应势而为:科技的进步飞速,应看到未来社会难以预估的深度与广度;不确定性越来越多,一切形势变动不居。


成功可能产生的堕怠将影响组织的发展前行,他提到,“固守成规是最容易的选择,但也会失去大的机会”时刻的危机意识与战略远见能够让组织保有前进的动力与活力,突破现有局限,实现重大科技甚至社会创新。

 

如果仅仅目视眼前的成败得失,则难以创造领航式的创新与进步。所以,任正非告诫,大机会时代,要有战略耐性。他明白,路尚远,途且险。混沌中的摸索突围,需要沉静与耐力


“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走在基础科学进步的大道上的。而且基础科学的发展,是要耐得住寂寞,板凳不仅仅要坐十年冷,有些人,一生寂寞。
 
华为正在本行业逐步攻入无人区,处在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华为跟着人跑的‘机会主义’高速度,会逐步慢下来,创立引导理论的责任已经到来。” 

专注创新 
 整合全球资源
 
   打造核心竞争


专注向前的精进,是任正非领导华为应势创新的一大特征。精,可谓精纯无杂的沉静专注;进,则是升进不懈怠的完全投入。聚焦创新,毫无保留地驱动创造力的迸发,正是任正非在努力的方向:


“华为有八万多研发人员,每年研发经费中,约20%~30%用于研究和创新,70%用于产品开发。很早以前我们就将销售收入的10%以上用于研发经费。

内部对不确定性的研究、验证,正实行多路径、多梯次的进攻,密集弹药,饱和攻击。蓝军也要实体化。”

“我们鼓励我们几十个能力中心的科学家,数万专家与工程师加强交流,思想碰撞,一杯咖啡吸收别人的火花与能量,把战略技术研讨会变成一个‘罗马广场’,一个开放的科技讨论平台,让思想的火花燃成熊熊大火。

同时,任正非打造的华为,如项兵院长(长江商学院创办院长、中国商业与全球化教授)所述,是一种“建立在全球视野基础上所勾勒出的‘整合全球资源为我所用’的未来发展战略”


华为过去是一个封闭的人才金字塔结构,我们已炸开金字塔尖,开放地吸收“宇宙”能量,加强与全世界科学家的对话和合作,支持同方向科学家的研究,积极地参加各种国际产业与标准组织,各种学术讨论,多于能人喝喝咖啡,从思想的火花中,感知发展方向。有了巨大势能的积累、释放,才有厚积薄发。
 
我们不仅仅是以内生为主,外引也要更强。我们的俄罗斯数学家,他们更乐意做更长期、挑战很大的项目,与我们勤奋的中国人结合起来;日本科学家的精细,法国数学家的浪漫,意大利科学家的忘我工作,英国、比利时科学家领导世界的能力……”
 

保有理想,更学会“容错”,正是任正非在极度的投入、专注与精进中坚持的另一理念——他曾说,我们要能接受有缺陷的完美,没有缺陷,是假的:


“公司要具有理想,就要具有局部范围内抛弃利益计算的精神。重大创新是很难规划出来的。” 


“不以成败论英雄。从失败中提取成功的因子,总结,肯定,表扬,使探索持续不断。对未来的探索本来就没有“失败”这个名词。不完美的英雄,也是英雄。


鼓舞人们不断地献身科学,不断地探索,使“失败”的人才、经验继续留在我们的队伍里,我们会更成熟。”


“我们要理解歪瓜裂枣,允许黑天鹅在我们的咖啡杯中飞起来。创新本来就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我们也要敢于拥抱颠覆。鸡蛋从外向内打破是煎蛋,从里面打破飞出来的是孔雀。


长江商学院廖建文教授曾谈到在新商业文明进程中企业家应具备的两种精神:“海盗——灵活的机制,勇于开拓的行动力,对‘海的那一边’的梦想和想像力” 、“极客——专注,在一个行业精耕细作,匠心,与极致的热情”这两种精神正完美总结了任正非在华为打造并传递的企业文化基因。 

用最优秀的人
 去培养更优秀的人

 

“如果说自己做一个公司是N=1,如果能够指导一家公司一年成功做10-15个项目,N=10-15,所以说做教育的杠杆是最大的。” 长江商学院项兵院长曾在一次采访中说道,这与任正非的教育观点互为呼应:


我们国家百年振兴中国梦的基础在教育,教育的基础在老师。教育要瞄准未来。未来社会是一个智能社会,不是以一般劳动力为中心的社会,没有文化不能驾驭。若这个时期同时发生资本大规模雇佣“智能机器人”,两极分化会更严重。这时,有可能西方制造业重回低成本,产业将转移回西方,我们将空心化。即使我们实现生产、服务过程智能化,需要的也是高级技师、专家、现代农民……,因此,我们要争夺这个机会,就要大规模地培养人。

今天的孩子,都是二、三十年后冲锋的博士、硕士、专家、技师、技工、现代农民……,代表社会为人类去做出贡献。因此,发展科技的唯一出路在教育,也只在教育。我们要更多关心农村教师与孩子。让教师成为最光荣的职业,成为优秀青年的向往,用最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
 

而教育和引导更需要的是积极的价值取向与超越短视及急功近利的心态,如项兵院长所述,我们必须有更多年轻人超越为了创富而创新,必须有更多人为了兴趣、为了理想、为了梦想、为了担当,为了全球责任而创新创业。”也如任正非所言:

“用什么样的价值观就能塑造什么样的一代青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奋斗,创造价值是一代青年的责任与义务。”

能够“憋得住”,怀有感恩之心,敬畏之心,同时拥有“站在月球看地球”的视野,才能看到新的空间,才有可能创造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思想与科学,创造出自己的互联网革新,才敢于实现全球引领。

——长江商学院创办院长
中国商业与全球化教授
项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项兵:案例教学局限性一目了然 前瞻得靠理论-搜狐商学院
深圳校区启动/长江商学院三亚校区开工
艾诚主持2017全球科技创新峰会 与科技领军人物共话资本机会
华为大车已经驶入无人区
两年前任正非向中央汇报发言2000字 字字珠玑(全文)
任正非:科学就是无尽的前沿,不要急功近利!(发人深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