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辈“孩儿王”——初为人师

一辈“孩儿王”——初为人师

吾诗曰:
高中毕业三年整,
割稻插秧成农民。
忽有一天执教鞭,
意气风发献青春。
俗话说: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儿王。自古自古以来,这孩儿王大概是不好当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师者除了报酬不高,清风两袖,好像没什么感到骄傲的,而且你面对的是鲜活的,灵巧的,又各具性格特点的孩子啊。这职业着实有点不好着手,这不像工厂出产品,产品有标准的,你总不能把学生们倒在一个模子里吧。。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那个时候的学校教育年纪大点的都知道。七五年我高中毕业了,接下来就是回乡劳动,谁叫你是农村人呢。我父亲虽是公社的党委委员,偏要叫我劳动三年。我那点劳动技能就是那时学会的。
一直到七八年,社会趋向稳定,一切都开始正常了。农村孩子的求知欲望似乎也高涨起来。但是,农村缺老师呀!有知青当老师的都回城里去了。城里来的老师也调回城里去了。这孩子们没老师教怎么行呢?这不,我们这些在农村也算凤毛麟角的高中毕业生就有机会当老师了。
教育正常化了,也不停课闹革命了。我们公社一招生统计,按规定能读初中的孩子很多,怎么办?一个不算大的公社办了三个初中。除了含山头的中学,在北片乌家板桥设立二中,在观音堂设立三中。七八年九月,我就到含山第三中学当了一名大家都挺羡慕的初中英语老师。报到那天,我挑着被头铺盖走在希望的田野上,庄稼长势喜人,我心里也乐滋滋的,我不再是一位青年农民,我是一位老师,虽然是民办教师;我是一位教英语的老师,我讲的话叽哩哇啦的,大家都听不懂。
含山三中,教室办公室都在人家的前头屋里,吾乡也叫厢屋。我们的办公室就在水发家的两间前头屋里。办公室也是我们的寝室。我,宋新儿,唐新辉晚上就睡在办公室里。其时,徐根发老师是我们三中的负责人。同事的还有国强、凤宝、高淦泉老师等。高老师徐老师都是我初中时的老师,此时我们成为同事。高老师做事非常非常认真,一个月的报纸在报夹上那是夹得整整齐齐,一张不少。
初为人师的我,啥也不懂。怎么备课,怎么上课,怎么批改,怎么考试,真的不懂啊。只能在实践中摸索。
村上人都好奇,尤其是英语课。有时他们站在稻地上,看着我上课。我有点人来疯,见有人看我上课,我就上得越发起劲,因为我讲的可他们听不懂。我就在那摇头晃脑,不是之乎者也,而是叽哩哇啦。有一次区辅导中心的领导来听课,校长让我用英语在小黑板上写条欢迎词。我就写了条“welcome to  our  school”。村上的人一看,不懂啊。他们说这个老师真厉害,连外国话都知道。
这老师当了一段时间,渐渐摸着门道了。知道教案怎么备,课怎么上,学生纪律怎么管,真有点老师的样子。可到单元考试却傻了,这考卷怎么出呀?这考卷怎么印呀?那个时候不像现在,考卷出好了,要用蜡纸蜡笔在钢板上先刻写下来,然后再放在油印机上印下来。这工作可比翻地种田插秧难多了。这钢笔粉笔好使,这刻字的笔就是不听使唤。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完成了,看着这第一张考卷,我想这教书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这书教了一学年,做老师有点像模像样了。我一个农民华丽转身,成了先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南作家内黄篇】杨国存 | 难忘在乡村教书的日子
曹王联中:永不褪色的印记
十字架模型是初中数学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型办公室王老师经过七天七夜的整理,把这个13十字架模型整理的非常的明明白白。
刚恢复高考的考场笑话及我高考的窘态
席波|乐山初中求学记
回望砂河中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