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本来就有逻辑推理能力,你只是不知道怎样用它来写议论文

你会做数学题对不对?

会做数学题,就会逻辑推理。

数学的逻辑是什么?

是根据已知条件,推导出确定或不确定的答案。

推导的依据是什么?

是公理和定理。

数学的大厦是建立在公理和定理之上的。

换句话说,符合公理和定理的答案“一定是”正确的答案。

你注意,我用了“一定是”,绝对语气。

数学,是人类知识体系里最严密的逻辑体系。(我又用了“最”)

符合数学逻辑的,被认为是最可靠的结论。

所以,借用数学的方式,来进行推理,能得到逻辑上可靠的结论。

推理小说,就借用了数学思维模型,来帮助搭建故事基本逻辑框架。大侦探公布凶手是谁的时候,都会把他的推理过程揭示给你看。

这种推理过程,就是逻辑,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证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议论文中的“数学逻辑”在哪里呢?

就在你经常使用的“引用名人名言”里,引用格言警句里。

名人名言,就起到了“公理和定理”的作用。

【举例】

1.我的“公理和定理”:

管子说,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马克思也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我的结论:

①所以,要把经济发展放在头等重要位置。

②谈自由之前,先养活自己。

我的结论,符合管子和马克思的理论。

假如大家公认,管子和马克思是对的,那,我的结论也应该会得到大家的认可。

问题是,名人名言那么多,有的还互相冲突。

只要是名人名言警句,推导出的结论一定是可靠的吗?

当然不是。

亚里士多德说,重的物品比轻点物品先落地;伽利略说,两个物品同时落地。

哪个对?

你不假思索:“伽利略对!”

你答错了!

正确的答案是:“他俩的看法在特定限制条件下是对的。”

真实世界比数学逻辑要复杂得多。

同样一则事件,引用不同名人的话,会有不同的结论。

也就是说,面对社会事件,你面前的“定理”太多了,让人无所适从。

这些“定理”跟数学定理不同,真假难辨。

我是怎样做的呢?

我选择“当前科学共识”。

有最新“定理”可选,我就选它。

假如人们承认,人类的认知水平是在“进步”的,那么,“当前科学共识”,就比从前的“共识”更有解释力和说服力。

【举例】

从前的“共识”:孩子是一张白纸,你画什么,他将来就是什么。

今天的“共识”:孩子不是白纸,基因的作用难以后天改变。

我选后者。

应用到对待孩子问题上,我主张,多尝试,发现自己的特长。巧借基因优势,能事半功倍。

假如你选前者,就会主张:大家都是人,认真刻苦程度决定了高低不同。

我给你介绍是一回事,你看懂了是另一回事,你会用又是另一回事。

你有这种体验:上课听懂了,下课后,作业还是不会做。

不会做,说明你没有真懂。

一定要练手!

一定要练手!

一定要练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逻辑推理系统 - 江泓的备忘录
数理逻辑——算法数学的形式化语言
反证法的一般步骤
论逻辑学在数学中的运用
道理论证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推理与证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