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方四逆汤 医案集

四逆汤 医案集

1.李某某,女,35岁。

两足跟疼痛已4月余,白天如常,夜寝后则感剧痛,站立则舒。

面色不华,精神困倦,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

足跟为足少阴肾经所属,昼日阳气尚充,正能抗邪,故不痛;入夜阳衰阴盛,水寒不化,浸渍足跟,经脉凝涩,故剧痛难寐;病本为虚,故踏地则舒。

综观诸证,为肾阳虚衰,寒湿阻滞之候。

治宜温肾扶阳,祛寒止痛。拟四逆汤加牛膝:

盐附子24克(洗去盐味先煎2小时),炙甘草18克 干姜12克,怀牛膝12克。

服药2剂,症状减半,继服2剂,诸证若失。(覃国基医案)

2.罗某,男,50岁。

夏暑天热而汗出颇多,自觉躁热干渴。入夜又行房事,事后口渴更甚,乃持杯大口饮喝凉水。

不多时便觉小腹急痛,阴茎内抽,手足发凉,次日来诊,其脉沉而弱。舌质嫩苔白。

此少阴阳虚而复受阴寒之重证,急当回阳散寒以救逆。

附子12克 ,干姜10克,炙甘草10克,小茴香6克,荜澄茄6克。

服药仅一剂,则痛止厥回而安。(刘渡舟医案)

3.王某,男,14岁,兰州市人,兰州医学院职工家属。1977年11月4日初诊。患者自小尿床,经久不愈,多方治疗无效。别无不适之感,尿床时也不做梦,脉平。方用:附子3克,干姜8克,炙甘草6克,党参9克。水煎,分二次服,三剂。二诊:患者服上药三剂后,已不尿床,故再未及时来诊治。但从1978年元月开始,近几日来又有尿床发生,仍用上方三剂。之后,再未发生尿床现象。体会:肾司二阴,而肾阳司开合。患者无梦尿床为肾阳虚,阳虚则开合不得,故在夜间阴盛时阳更显其虚而出现尿床现象。用本方以温肾阳,加党参以其尿床日久而气阴两虚之故。本方治无梦尿床甚多,也屡用屡效,特举一例说明之。(《古方新用》)

4.吴某,男,新生儿,55天,成都某厂职工之子。1957年7月来诊。患者足月顺产,初生即周身发黄。现已55天,体重1.5公斤,身长30多厘米。身面长满黄色绒毛,长约1厘米,皮肤晦黄不退,精神萎靡,四肢不温,皮肤干涩,头发稀疏、黄糙,生殖器肿大。虽值炎夏,还须棉花厚裹。稍受微风或惊动,皆易引起呕吐。某医院诊为先天不足,未予治疗。范老认为临床罕见,殊难入手。其母再三恳求,方同意试治。询知其妊娠期间身体状况,得知怀孕后,嗜饮大量浓茶,每日约5~6磅,连茶叶均嚼食之。故脾阳受伤,湿从内生,湿邪久羁,遗于胞胎,致新生儿先天亏损,脾肾阳气衰微,气亏血败,经遂受阻,胆液浸淫,溢于全身肌肤,故发为胎黄,日久不退。精神萎靡,四肢不温,头发稀疏而黄糙,亦显为少阴阴盛阳微之征。法宜破阴回阳,通脉四逆汤加味主之,配以针砂散祛脾胃之温浊。处方一:制附片(久煎)15克,干姜15克,甘草10克,辽细辛1克,葱白30克。处方二:针砂散:针砂、硼砂、绿矾、白矾、神曲、麦芽、木通、广香、甘草各10克,共为细末。每日晨用米汤灌服0.6克,连服20日。月余后,患儿身黄退,体重略增,逗之能笑。遂停药,嘱细心调养,此后逐渐健康成长。1978年12月18日追访:患儿已长成人,参加工作,体重110斤,身高1.64米,喜爱体育运动,在中学时为业余足球运动员。(《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

5.40年前,吾曾在经坊煤矿遇到一少年患者,表现为头项强痛,发热恶寒,一派太阳病证。似觉辨证容易,遂用辛凉解表药。3剂后,热象增重,体温不减,引起我的思索。观其证是太阳病,为何用治太阳病的方剂无效呢?再详细观察,始见患者两眼瞳孔散大至角膜边缘,这是真阳外现的假太阳病。瞳孔散大指出判断路线,随即用四逆汤加山萸肉2两。方用:附子10克,干姜15克,甘草10克,山萸肉60克。1剂脉静身凉,后服3剂而愈。此病例提示我们,三阳皆热,三阴皆寒是一般规律,亦有三阴之热的特殊现象,必须认真分辨。三阳皆热是邪热,三阴之热是真阳外越的现象。(《刘绍武三部六病传讲录》)

6.舌光无苔案
四逆汤(李可治案)
患者45岁,舌中有5分币大之光红无苔区,尿热而频,令服知柏八味丸5日不效,无苔区反扩大、且干裂出血,又见齿衄。诊脉沉细,不渴,膝以下冰冷。询知近年异常发胖,又见面色发暗,断为上假热,下真寒,予四逆汤1剂,附子用30g,干姜改姜炭,煎成冷服。因上有假热,故用热药冷服、偷渡上焦之法。于子时顿服,次日诸症均退,舌上生出薄白苔。

7.陈某,女,65岁。因“脑血管意外”而左侧半身不遂已经8年,口嘴歪斜,流清涎不止。每年秋冬开始卧床,次年春天可扶床缓慢移步。1971年冬,病势沉重。刻诊:入冬以来,畏寒蜷卧,重被覆盖,左侧半身不遂,骨瘦如柴,手足厥冷;头部发木,如盛盒内;脸面浮肿,面色苍白。舌质淡,苔白腻。分析半身不遂多年,阳气日衰,少阴寒化,阴寒内盛,阳虚水泛已极。急需回阳救逆,化气行水。以四逆汤并真武汤加减主之:
制附片120g(久煎),干姜60g,炙甘草60g,白术30g,茯苓30g,炮姜60g,上肉桂15g(冲服)。
上方服1剂后,全身发痒,如虫爬行。连服4剂,身上开始感觉轻松,头木之感渐消。上方随证加减:遇有外感风寒、关节疼痛,加麻黄、桂枝、细辛;阳气渐回,则姜附酌减。其后又酌加人参、黄芪、当归、菟丝子等,以增助阳益气、活血养血之效。坚持服药半年,面色渐转正常,浮肿消退,食欲倍增,四肢变温,精神好转。1972年4月已能起床,依靠拐杖或他人搀扶,能缓缓移步;同年7月,可丢掉拐杖而行。7年来再未卧床不起,能料理家务。

8.魏某,男,25岁。患“肝炎”已半年余。右胁疼痛,双目白睛发黄,色晦暗,面色亦黄而带青色,大便时溏,小便短少,其色如茶,右胁肋下触之有硬块作痛。脉缓弱,舌苔白而厚腻,舌质边夹青色。此系里寒内盛,土湿木郁,肝木不得温升所致。法当温化寒湿,疏肝达木。拟茵陈四逆汤加味:
附片60g,干姜30g,佛手10g,败酱草10g,苡仁20g,川椒3g(炒去汗),上肉桂5g(研末,泡水兑入),茵陈10g,甘草5g。
3剂后,脉象沉弱而带弦长,厚腻舌苔已退其半,舌已转红,小便色转清、较前长,胁下疼痛大有缓减。继上方加减主之:
附片100g,干姜80g,青皮10g,北细辛10g,茵陈15g,桂枝30g,茯苓30g,上肉桂6g(研末,泡水兑入),甘草6g,川椒6g(炒去汗)。
4剂后,胁痛、肝大已减去十之六七,脉转和缓,舌质红活、苔薄白而润,面、目黄色退净,小便清长,饮食如常。继服下方8剂,即告痊愈:
附片100g,干姜40g,元胡10g,茯苓36g,广木香5g,上肉桂10g(研末,泡水兑入),北细辛10g,甘草10g。

9.田某,女,31岁。失眠,伴心烦、头痛、头晕,咽干,眠时自觉身热,手足暴露于被外方觉舒适,腰疼,带下清稀量多,大便干溏无常。病已2年,曾服养阴清热药80余剂无效而来求治。患者面色红润,舌质淡红,苔薄白多津,脉沉细无力。证属阴盛阳浮,脾肾两虚。治当温肾健脾,宁心安神。处方:
附子25g,干姜10g,党参15g,白术15g,云苓16g,川断13g,合欢花15g,煅龙牡各25g,菟丝子15g,沙苑子15g,炒枣仁15g,安肉桂1.5g(冲),甘草3g。
服药3剂,诸症稍轻。上方加补骨脂15g,又服3剂。除头痛、头晕外,诸症悉除。守方再加川芎10g,白芷10g,继服而愈。(河南中医,1985年第3期)

10.某患者,谵语,双眼直视,两膝以下冰冷,说神说鬼,六脉沉迟而细。辨为正气虚极,神不守舍,真阳欲从上脱。先以大剂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治之,服药后病无进展,亦无不良反应。遂以大剂四逆汤加肉桂、童便施治,连服4剂而谵语减,食量增加。再以附子理中汤先后天并补之,并加肉桂以助命门之火,加琥珀以宁心定魄,连进4剂而诸症大减,唯两膝以下仍冰冷,乃就上方加龙骨、牡蛎、龟甲以迎阳归舍,并配猪心蒸朱砂作为食疗。又服数剂,基本痊愈,最后以附子理中汤加茯神巩固疗效。

11.某年青盲女,患霍乱,上吐下利,往诊时,吐出黄水,衣为之湿;四肢厥逆,脉微欲绝,急投四逆汤。此午间情事也。傍晚着人来问,据云:“呕疴已止,唯头微痛,身有微热,得毋药性过热欤?”予曰:“不然,乃药力透达之故,盖病势已从阴出阳也。”次日精神稍定,与理中汤以温开脾胃。又次日告称“举动无力”,遂处以真武汤加桂枝善后。据患者云:服药入腹后,桂枝之气直达脚趾。

12.胡某,女,66岁。胃胀,反复40年。自觉胃冷,时食少或不思食,经常便秘,医家常用味苦之药治之,药后则泻下,近年吃苦药也已不效。脉沉细微,舌淡透白。此陈寒痼疾,阳虚极甚。方药:
附子150g,干姜100g,炙甘草60g,肉桂20g,生黄芪40g,西砂仁20g。3剂。
二诊:药后胃胀消失,偶稍感微胀,生冷、清热药物全忌。确实,胃病应“节其饮食,适其寒温”。因便秘此方加半硫丸。

13.庄某,女。受寒流鼻涕,咳嗽痰多,口中淡而无味,人困而思睡,二便正常,脉见寸关浮略弦,尺部沉弦、重按无力。处四逆汤:
炙甘草20g,干姜15g,黑附子10g。
前后共服4剂,诸症全消。

14.黄某,男,44岁。以腰痛数年而住某医院治疗,经X线摄片检查,右肾肾盂有10粒结石影像,小如花椒,大至蚕豆,诊断为肾结石。因身体虚弱不能耐受外科手术,遂出院延吴氏诊治。腰痛已久,时有所发,痛如绞作,延及腰腹,下引宗筋,痛甚则神怯而畏寒肢冷。小腹胀痛,小便短涩。饮食欠佳,精神缺乏。舌苔白滑而厚腻,脉沉迟无力。辨为肾脏寒极,寒湿不化,内结成石。以温肾扶阳温化之法主之,投以四逆汤加味:
附片60g,干姜40g,桂枝30g,茯苓30g,上肉桂10g(研末,泡水兑入),杜仲10g,北细辛6g,甘草6g。
服药11剂后,相继经尿道排出结石4粒,其中一粒较大者,排出时嵌于尿道口,尿线中断,其痛非常,经用镊子夹出。X线复查,尚余6粒结石,但影像均较前为小,原大如蚕豆者已不复见。肾寒日久,腰尚冷痛,继以扶阳温化主之:
附片100g,干姜50g,北细辛6g,苡仁30g,桂枝30g,狗脊10g,上肉桂10g(研末,泡水兑入),甘草10g。
因服药有效,信心不移,连服不断,病情大减,食增神健,体质大为好转,前后相继数十剂,腰痛已不复作,开始恢复工作。再以上方加减,数月后,最后一粒结石亦随尿排出。

15.李某,女,40岁,农民。低热年余,每天上午7点开始发热,体温37.1℃左右,下午2点以后达37.3℃~37.4℃,活动劳累后加剧,休息后减轻,曾经全身系统检查无异常,现症见:气短懒言,体困乏力,不耐劳作,畏寒肢冷喜热恶寒,口渴而饮水不多,大便偏干,舌淡水滑,脉沉细无力。证属虚阳上浮,治宜温阳益气,方用四逆汤加味:
附子30g(先煎2小时),干姜30g,炙甘草10g,红参10g。3剂。水煎服,每天1剂。
服药效果较佳,体温恢复正常,困乏明显改善,又服3剂,巩固疗效。随访月余,病情无反复。

16.刘某,女,43岁。足心发热7年,日夜不休,日轻夜重。自觉涌泉穴处呼呼往外冒火,不论冬夏,夜卧必将脚伸出被外,始能入睡。多次服滋阴降火补肾之剂不效。诊见面色嫩红,艳若桃李,此阳浮于上显然。脉细数,小便清长,饮一溲一,脘腹冷感,胃纳不佳,稍进凉食则觉酸腐不适,双膝独冷。
此证乃阴阳衰盛之变引起,阳气一衰,火不生土,胃中水谷便无由蒸化,故见纳少化艰;人身津液赖此火之温煦,始能蒸腾于上,敷布上下,此火一衰,气化便弱,津液不能升腾,故口干;涌泉为足少阴肾经井穴,为肾气之所出,今下焦阳衰,不能统摄肾阴,而致阴火沸腾,足心热如火焚。宜补火之原,真火一旺,阴火自安。处方:
炙甘草60g,干姜、附子各30g。冷水1500mL,文火煮取500mL,2次分服。3剂。
药后热势顿减,双膝冷感消失。

17杨某,男,32岁。双下肢小腿部血管胀痛,皮色发青,双足冰冷,终日不能回温,稍多行走,则足软无力,胀痛难忍,步履维艰。昆明某医院诊断为慢性血栓性静脉炎,建议手术治疗,病者改服中药。吴氏视之,认为系阳气内虚,寒湿凝滞下焦,阳不足以温煦筋脉,遂致寒凝血瘀,血脉不通而作痛。察其脉沉迟而涩,舌质含青、杂有瘀斑瘀点。主以温肾助阳,行瘀通络之法。方用:
附片80g,干姜30g,桂枝50g,北细辛10g,伸筋草10g,桃仁10g(捣),红花8g,甘草8g。
初服则胀痛更甚,再服觉痛麻兼作,患者疑之,遂来复诊。告之此乃阳药温化运行,行瘀通脉之效果,再服无妨。照原方去桃仁加羌活9g,吴白芷9g,连服两剂则疼痛渐除,双足回温。在原方基础上加减散寒除湿活络之剂调治之,数剂而愈。

18王某,女,42岁。已生四胎,二年内又人工流产3次,正元亏耗,面色不华,头昏眼花,腰酸肢凉,食少疲乏,每次月经量较多,半年来清带如溺。经某医院妇科检查,诊断为“轻度宫颈炎”,经抗炎、理疗及中药六君、完带、理中等方药治疗未廖。脉细缓无力,舌淡,苔白滑。此脾肾阳虚,带脉不束,非辛温重剂难以消其阴霾。方用四逆建中化裁以治,忌食酸冷。处方:
附片30g(开水先煎透),黄芪30g,上桂心3g(研末调服),炒杭芍12g,白术15g,苍术12g,芡实24g,煅牡蛎24g,莲须6g,炮姜15g,炙甘草6g。
上方服3剂后,自觉症状改善,又照方自服3剂,精神食欲渐增,清带减少过半,四肢渐温,腰酸缓解。守上方加赤石脂12g,炒杜仲15g以壮腰肾而固带脉,续服6剂即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扶阳名家医案赏析
戴丽三医案
中医火神派部分医案全解
火神派案例赏析之一
火神派案例赏析
中医火神派医案新选之【顾树祥医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