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藏象肾的病理:肾的病因(四)其他因素(痰饮、水气、淤浊、梅毒等)

痰饮、水气、淤浊等既为病理产物,又可作为致病的因素。

(一)痰饮

痰饮本属一体。如王纶谓:“痰之本水也,原于肾;痰为动,湿也,主于脾”(《明医杂著》);又说人之一身,气血清顺,则津液流通,何痰之有?惟夫气血浊逆,则津液不清,薰蒸成聚而变为痰焉”(同上),说明痰是由于肾的功能失调,津液蒸聚而成的。然五脏之病,俱能生痰。张景岳根据脾肾关系,进一步阐述王纶之说,他指出:“脾主湿,湿动则为痰,肾主水,水泛亦为痰,故痰之化无不在脾,而痰之本无不在肾,……脾家之痰,则有虚有实,……若肾家之痰,则无非虚耳”(《景岳全书》)。而赵养葵论肾经痰说的更为明确,他曾指出:“痰者病名也,原非人身之所有,非水泛为痰,即水沸为痰,但当分有火无火之异耳。肾经真阳虚,不能摄伏其水,则水如洪水,泛滥而为痰,是无火也,……肾经真阴虚,不能制伏其火,水得火而沸腾成痰,是有火也”(《症因脉治》转引)。因此,柯韵伯有“肾为生痰之原。……胃为贮痰之器”(见罗美《古今名医方论》转引)的论点,从而否定李士材《医宗必读》所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我们认为,痰饮产生必有内在条件,或为脾肾阳虚,或为肺肾阴亏,肾本脾标,是以说明源流。至于痰饮为害,病情变化多端。所谓“射肺则咳,凌心则悸,犯肝则胁痛眩冒,入肾则喘逆,侮脾则胀满痞闷”(《王旭高医案》),几乎涉及五脏皆可为病。对肾来说,如《素问》云:“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素问·逆调论》),张景岳为之释云:“水病为喘者,以肾邪干肺也。然水不能化而子病及母”(《景岳全书》),主要属肾中无火,则水无所养,因而上泛为痰,故一卧即喘,乃今之哮喘而属于虚者。又如《金匮》有“水在肾,心下悸”者,以“心属火而宅神,畏水者也。今水在肾,肾水愈盛,上乘于心,火气内郁,神灵不安,故作悸动,筑筑然惧也”(周扬俊《金匮玉函经二注》);也有谓“水在肾,心下悸之'心’字,当是'脐’字,必传写之讹”(见吴谦 《医宗金鉴·订正金匮要略》)。其实水饮既可上犯心阳,而为心下悸,亦可下阻冲气而为脐下悸,只是病邪偏盛之部位不同,均为临床所常见。此外,“外有支饮亦令人痹”(严用和《济生方》);“人手臂或动不得,或骨节遍身痛,坐卧不宁,此痰入骨也”(《医学纲目》转引丹溪),此痰病在筋骨而为病。李时珍云:“肾主水,凝则为痰饮,溢则为肿胀”(《本草纲目》),此又属痰饮在内脏而为害。

(二)水气

水气的现症为水肿,《内经》指出:“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素问·水热穴论》)。水肿与肺脾肾有关。正如张景岳说:“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水不归经则逆而上泛,故传入于脾而肌肉浮肿,传入于肺则气息喘急。……总由阴胜之害,而病本皆归于肾”(《景岳全书》),这就明确指出脾肺肾的功能障碍,不仅是水肿形成的病理连锁反应,而且说明肾对水的决定作用

关门利之与不利,取决于肾气的盛衰,特别是肾开窍于二阴,具有泌尿排水的作用。故喻嘉言又说:“肾司开阖,肾气从阳则开,阳太盛则关门大开,水直下而为消;肾气从阴则阖,阴太盛则关门常阖,水不通而为肿”(《医门法律》)。这就是说,火盛伤阴则为消,消为太过,水盛伤阳则为肿,肿为不及,这一病理机转,恰与李中梓“火盛水亏则病燥,水盛火衰则病湿,故火不能化, 则阴不从阳,而阴气皆化为水,所以水肿之症,多属阳虚”(《病机沙篆》)的看法一致。

就肾来说,有水泛于上,有水积于下,有属于内伤兼外感,有属阴水之寒证者,均与肾阳衰微有关。如《素问·评热病论》曰:“有病肾风者,面胕痝然壅,害于言,……虚不当刺,……病名曰风水”;《素问·大奇论》曰:“肾肝……并浮为风水”。此言肝肾之相火太过,泛滥其水而上浮也。《灵枢·邪气 脏腑病形》曰:“三焦病者,腹胀气满,小腹尤坚,不得小便,窘急,溢则为水,留即为胀”。此言肝肾之相火不及,不能蒸动其水而下积也。《素问·水热 穴论》曰:“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胕肿,本之于肾”。此内伤肾水,外受风邪之风水也。如《素问·阴阳别论》曰:“阴阳结斜,多阴少阳曰石水”,又《大奇论》曰:“肾肝并沉为石水”,此言寒结水邪,后世所名阴水之寒症也。此外,《金匮》有肾水证,“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究其病因病机,纯属阳气不行,寒湿独盛。由于水盛侮土,土败堤防崩溃,不仅形成脾肾之阳两伤,而土湿木郁,病已涉及厥阴疏泄之 令不行,似与上列石水同一机理,惟石水而肿,肾水则面反瘦为异。故周慎斋说:“阴气足,则阳气皆化为液,阴气太过,则阳气即化为水”(《世补斋医书》转引),这就指出水肿之由来,是由命火不足所致。另一方面,也有久病阳气 未复,导致肾阴亦虚,阴虚不能敛阳,虚阳上扰,症见浮肿反复发作,头晕耳鸣,腰痛遗精,牙齿出血,此又属水肿变例,辨证亦当注意。

奔豚气病,亦为阳虚寒水上逆。其症脐下悸,气从少腹上至心,《金匮》、《伤寒》均认为误汗变证。必其人下焦素有寒水,加以误汗伤阳,以致心火不 能下温肾水,肾水乘虚上凌于心,故奔豚将发,脐下悸动,及其已发,则上冲胸腹,故仲景以桂枝茯苓甘草大枣汤及桂枝加桂汤,温中散寒,培土泄水。奔豚即冲气,冲气上逆,其发病急,所谓“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金匮要略》),其病因惊恐得之,这与误汗伤阳的病因不同。惟冲气上逆, “亦有从肝病得者,以肾肝同处下焦,而其气并善上逆也”(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陆渊雷指出奔豚冲气的关系说:“《金匮》谓惊发得之者,推其得病之原因,《素问》谓冲脉为病者,拟其病变之所在,各见一端,合之斯备”(《金匮要略今释》)。据此可知,《金匮》奔豚病即《素问》冲脉病,似可无疑。

(三)淤浊

淤浊:淤浊包括单纯血淤与兼挟湿浊。血淤有内伤、外伤之别,外伤多由闪挫、跌仆,以其局部溢血,郁积不去,久则或为蓄淤,影响某部机能。内伤则因气郁血滞,久而停淤,甚则积聚成形,妇科尤为多见。淤浊之为病,常因脾之浊气下趋入肾所致。如喻嘉言说:“女劳痺额上黑,谓身黄加以额黑也。……必先有胃热脾寒之浊气,下流入肾,益以女劳无度,而后成之,其由来自非一日” (《医门法律》)。黑疸与女劳疸同一发病机理。所谓“脾胃湿热,肾阴又虚,则湿热下陷于肾,而为黑疸”(周学海《读医随笔》)。周氏又说:“肾恶燥者也。肾燥而适脾湿有余,遂吸引之不暇矣,遂不觉并其热而亦吸之矣。湿热胶固,菀结浊气,不得宣泄,熏蒸渐渍,久郁下焦,致血液之中久不得引受清气,而色为浊暗矣”(同上)。惟女劳疸与黑疸,同中有异,女劳疸在大劳大热之后,与女交接而得,浊气下流入肾;黑疸则为阴虚肾燥,脾家湿热一并吸入而成。

(四)梅毒

此外,梅毒即为性病,它是外洋输入的一种传染病。张景岳曾指出其传染途径说:“杨梅疮一证,……必由淫毒传染而生。盖此淫秽之毒,由精泄之后,气从 精道乘虚直透命门,以灌冲脉,所以外而皮毛,内而骨髓,凡冲脉所到之处,则无处不到,此其为害,最深最恶”(《景岳全书》)。吴谦等则进一步分为气化、精化二种,所谓:“气化者毒在表,……精化者毒在里”。因此,他说:“气化者,或遇生此疮之人,……或登圊受梅毒不洁之气,脾、肺受毒,故先从上部见之,皮肤作痒,筋骨微疼,其形小而且干也。精化者,由交媾不洁,精泄时,毒气乘肝、 肾之虚而入于里,此为欲染,先从下部见之,筋骨多痛、或小水涩淋、疮形大而且坚”(《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及其延久不愈,遗毒于后代者,主要通过胞胎,其中又有“禀受、染受之分。禀受者,由父母先患杨梅,而后结胎元。婴儿生后,则周身色赤无皮,毒攻九窍,以致烂斑。患此难愈,百无一生。染受者,乃先结胎元,父母后患杨梅,毒气传入胎中,婴儿既生,则头上坑凹,肌肤先岀红点,次发烂斑,甚者毒攻口角、眼眶、耳鼻及前阴、谷道破烂”(同上)。故“杨梅初起,火毒甚重,……此等毒由肝肾受者居多”(李文荣《知医必辨》),治 以泻火解毒为主。应该指出,我国解放后,随着制度建立,革命的新风尚、新道德,已将旧中国遗留的余毒,一扫而空。因而梅毒一证,基本消减。在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下,天花也已在我国绝迹。

本文选自姚荷生、潘佛巖、廖家兴《脏象学说与诊断应用的文献探讨:肾脏》,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小编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真武汤加味治疗脾肾阳虚水气上泛,咳嗽反复发作
水湿内停
桂苓五味甘草汤治疗转气病案
第三节逐水药----------甘遂(《本经》)
试析心阳在水气病中的作用
大师茯苓人(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