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黄帝内经》“胃不和则卧不安”探讨失眠病机

失眠, 中医又称不得卧、不得眠、目不暝, 是指睡眠的质或量不足的一种病症。常以难以入寐, 寐中易醒、醒后不易再眠或时寐时醒, 或寐而早醒为临床表现。

PART 01

正常睡眠:阳入阴则寐

《灵枢·邪客》:“卫气者, 出其悍气之懔疾, 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 而不休者也, 昼日行于阳, 夜行于阴……行于阳不得入于阴, 行于阳则阳气盛, 阳气盛则阳跷陷, 不得入于阴, 阴虚, 故目不瞑。”指出卫气的正常运行, 阴阳交泰是睡眠的基础。

《灵枢·营卫生会》:“黄帝曰:老人之不夜瞑者, 何气使然?少壮之人,不昼瞑者何气使然?歧伯答曰:壮者之气血盛, 其肌肉滑, 气道通, 营卫之行, 不失其常, 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 其肌肉枯, 气道涩, 五藏之气相搏, 其营气衰少, 而卫气内伐, 故昼不精, 夜不瞑。”

《灵枢·大惑论》亦言:“卫气不得入于阴, 常留于阳, 留于阳则阳气满, 阳气满则阳盛, 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 故目不得暝矣。”

《灵枢·邪客》篇指出卫气:“昼日行于阳, 夜行于阴, 常从足少阴之分间, 行于五藏六府。”

《灵枢·卫气行》也指出卫气:“其始人于阴, 常从足少阴注于肾, 肾注于心, 心注于肺, 肺注于肝, 肝注于脾, 脾复注于肾, 为一周。”

由此可见卫阳之气的运行循环以及其盈虚通滞的状态都会影响阴阳的正常交泰, 即阳不入于阴, 从而导致失眠。

PART 02
失眠病机气机阻则卧不安

阳入于阴则寐, 《黄帝内经》指出卫阳之气从其生成到运行都有一个循环通路,《灵枢·营卫生会》:“人受气于谷, 谷入于胃, 以传与肺, 五脏六腑, 皆以受气, 其轻者为营, 浊者为卫, 营在脉中, 卫在脉外, 营周不休, 五十而复大会, 阴阳相贯, 如环无端。”

水谷入胃, 经消化吸收后的水谷精微上传于肺, 通过肺的宣降一方面将其中的剽悍之气与肺吸入的清气相合成为宗气, 宗气行于血脉, 推动运行营血, 滋养五脏, 行于脉外的则是卫气。另一方面则下输膀胱, 通过肾的气化, 成为元气, 元气经过经隧行于血脉之中, 在脉外者则是卫气。由于卫气在正常生理情况下的循环运行使得阳入于阴则寐, 所以凡是影响卫气的正常升降出入, 使气机不畅的因素均能导致五脏失养, 尤其是心的濡养, 从而引起失眠的发生。

失眠的这种病理改变在《内经》中已经进行了论述, 只是散存各篇。如《素问·逆调论》:“《下经》日:胃不和则卧不安。”吴鞠通注解:“《素问》云胃不和则卧不安, 饮以半夏汤, 覆杯而愈。盖阳气下交于阴则寐, 胃居中焦, 为阳气下交之道路, 中寒饮聚, 致令阳气欲下交而无路可循, 故不寐也。半夏逐痰饮而和胃……饮退胃和, 故曰覆杯而寐也。”

由此可知, 《内经》:“胃不和则卧不安”, 实指中焦气机受阻不通, 气机不畅, 阳交于阴无路可循, 故不寐也。又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因于寒, 欲如运枢, 起居如惊, 神气乃浮。”《素问·逆调论》:“阴阳者, 胃脉也, 胃者六府之海, 其气亦下行, 阳明逆不得从其道, 故不得卧也。”《素问·痹论》:“肝痹者, 夜卧则惊, 多饮, 数小便, 上为引如怀。”《素问·水热穴论》:“故水病, 下为肘肿大腹, 上为喘呼, 不得卧者, 标本俱病, 故肺为喘呼, 肾为水肿, 肺为逆不得卧, 分为相输俱受者, 水气之所留也。”等等此些篇章也对失眠进行了论述。

实则《内经》除了论述痰湿, 六淫邪气, 寒湿, 水饮可以引起失眠, 还有瘀血、七情, 外伤, 劳伤等都有论述, 但都不离乎气机受阻不通而导致失眠的发生。故从以上窥见, 气机受阻不畅导致气在不同部位发生盈虚通滞使得心脏失养才是失眠发生的主要病机。

PART 03
脾胃论治:以通为主, 舒展气机

脾胃位居中焦,为一身气机之枢纽, 亦是人体水液, 能量代谢的主要场所。其化生水谷精微上合肺之宗气, 下合肾之元气, 通调上下, 贯通内外。如《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 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 水精四布, 五经并行, 合于四时五脏阴阳, 揆度以为常也。”指出了脾转输津气的重要枢纽功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谷气通于脾。六经为川, 肠胃为海, 九窍为水注之气。九窍者, 五脏主之。五脏皆得胃气, 乃能通利。”

早在《金匮要略》就有:“五脏元真通畅, 人即安和”之说。而张仲景亦在治疗疾病时不离乎于此。其治疗失眠一症立方有栀子豉汤宣上泻下舒展气机, 立有方大承气汤治疗实热内盛之失眠, 令中焦气机通畅而寐。其方配伍“通”药, 令五脏元真通畅, 令阳通于阴而寐。脾胃为后天生化之本, 调理好脾胃, 就抓住了气血阴阳的要旨, 就可让气血阴阳各归其位, 各行其道, 阴阳偏盛偏衰也可以复而阴平阳秘, 而阳亦可以入阴而寐。

文字来源:蒋涛,王宇其,梁超,潘敏娟.从《黄帝内经》“胃不和则卧不安”探讨失眠病机——从中焦脾胃气机谈失眠的治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12):16-18.

图源网络 侵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经》失眠病证的证治探讨
【医堂论道】《黄帝内经》对于睡眠的认知
秋天失眠、嗜睡《黄帝内经》提醒你注意肠胃保健
失眠不能瞎吃药,分清阴阳是关键
名医李建民:失眠难治?换个角度思考,用这个方挺好
黄帝内经学习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