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表剂一轮重点



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大青龙汤、桂枝汤、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九味羌活汤、香苏散、止嗽散、正柴胡饮


麻黄汤

麻黄汤中臣桂枝,

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汗解表宣肺气,

风寒表实无汗宜。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考点总结

1、辛温发汗之峻剂,当中病即止,不可过服。

或误下而见“身重心悸”等,虽有表寒证,亦皆应禁用。

3、炙甘草的方解①调和药性②缓麻、桂峻烈之性,使汗出而不致耗伤正气

4、麻桂相须,加强发汗解表之力、温通经脉止痛、开腠理畅营阴;麻杏相使,加强宣降之功。

5、麻黄:桂枝=3:2


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桂麻黄,

杏草石膏姜枣藏,

太阳无汗兼烦躁,

风寒两解此方良。

【组成】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石膏、生姜、大枣

【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主治】

1、外感风寒,内有郁热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脉浮紧。

2、溢饮。身体疼痛,或四肢浮肿,恶寒身热,无汗,烦躁,脉浮紧。

【配伍特点】寒温并用,表里同治,重在辛温发汗。

【考点总结】

1、表寒里热兼治的方子:大青龙汤、九味羌活汤、柴葛解肌汤

2、若麻黄汤证不解,表邪入里化热,可发展成大青龙汤证;大青龙汤证不治,邪热入里壅盛,此时表邪仍未解,就会发展成麻杏石甘汤证,若至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仍未解,则肺热愈盛,可完全形成里热证,如泻白散证;故麻黄汤--大青龙汤--麻杏石甘汤--泻白散在病机演变上具有关联性。



桂枝汤

桂枝芍药等量伍,

姜枣甘草啜稀粥,

解肌发表调营卫,

恶风表虚自汗出。

【组成】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考点总结

1、柯琴誉其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2、服用方法:“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借水谷之精气,充养中焦,不但易为酿汗,更可使外邪速去而不致重感。)。温覆令一时许避风助汗,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肺胃之气已和,津液得通,营卫和谐,腠理复固,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如前法;禁生冷黏腻、酒肉、臭恶

扶正祛邪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实卫,合芍药酸甘化阴以益营,营卫同调,阴阳兼顾)

4、桂枝:白芍=11同等配比时调和营卫效果最好

5、附方加减:桂枝汤加葛根:桂枝汤(太阳中风),兼项背强几几




小青龙汤

解表化饮小青龙,

表寒内饮最有功,

细辛半夏甘和味,

姜桂麻黄芍药同。

【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内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考点总结

1、温肺化饮常用组合:干姜、细辛结合二者的功效

2、配伍特点:散中有收开中有合散:干姜+细辛;收:五味子

3、散中有收,开中有合:苓甘五味姜辛汤小青龙汤

4、功用特点:解表温里功用解表温里的方子:小青龙汤、再造散、麻黄细辛附子汤、五积散



射干麻黄汤

射干麻黄汤类)

射干麻黄枣生姜,

五味辛夏菀冬镶,

与小青龙所主同

外寒内饮痰鸣强。

组成射干、麻黄、生姜、细辛、紫菀、款冬花、大枣、半夏、五味子

【功用】宣肺祛痰,降气止咳


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

细辛苍芷与川芎,

黄芩生地同甘草,

发汗祛湿里热清

组成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微渴, 舌苔白或微黄,脉浮或浮紧。

考点总结

1、分经论治,六经分治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

2、外感风寒湿邪,兼内有蕴热所致。证治特点表寒里热

3、原书用法提示:若寒邪较甚,表证较重,宜热服,且应啜粥以助药力,以助酿汗祛邪;若邪不甚,表证较轻,则不必啜粥,温服即可。(了解即可)


香苏散

香苏散内草陈皮,

疏散风寒又理气,

外感风寒兼气滞,

寒热无汗胸脘痞。

【组成】香附、紫苏叶、炙甘草、陈皮

【功用】疏散风寒,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气郁不舒证。恶寒身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脉浮。

考点总结

1、香苏散、藿香正气散、新加香薷饮、香薷散鉴别


主治

不同点

共同点

香苏散

恶寒身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脉浮。

外感风寒,气郁不舒证。
气滞为主,无湿邪。

均有胸脘痞闷

香薷散

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腹痛吐泻,胸脘痞闷,舌苔白腻,脉浮。

暑令感寒夹湿。
腹痛吐泻

新加香薷饮

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口渴面赤,胸闷,舌苔白腻,脉浮而数。

暑温夹湿,复感外寒证。
口渴面赤

藿香正气散

霍乱吐泻,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舌苔白腻, 脉浮或濡缓。以及山岚瘴疟等。

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恶寒为主


止嗽散

止嗽散用百部陈,

白前桔草荆芥菀。

宣肺疏风止咳痰,

姜汤调服不必煎。

【组成】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

【功用】止咳化痰,疏风宣肺

【主治】风邪犯肺之咳嗽证。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正柴胡饮

正柴胡饮平散方,

芍药防风陈草姜,

轻疏风热解热痛,

表寒轻证服之康。

【组成】柴胡、防风、陈皮、芍药、甘草、生姜

【功用】解表散寒

【主治】外感风寒轻证

考点总结

1、平散风寒代表方

2、“凡外感风寒,发热恶寒,头身疼痛,疟疾初起等证,凡血气平和,宜平散者,此方主之。”




辛凉解表剂

银翘散、桑菊饮、麻黄石甘汤、越婢汤、升麻葛根汤、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

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

竹叶荆牛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

辛凉透表解热毒。

【组成】连翘、金银花、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口渴头痛,咽痛咳嗽,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考点总结

1、《温病条辨》称本方为“辛凉平剂剂-银翘散;轻剂-桑菊饮;重剂-白虎汤)

2、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入中焦矣,体现了吴鞠通“治上焦如羽,非轻莫举”(《温病条辨》)的用药原则。

3、去性存用:辛凉之中少佐辛温,既有利于透邪,又不驳辛凉之旨。(薄荷、牛蒡子味辛而入辛而微温之荆芥穗、淡豆豉协君药开皮毛以解表散邪。荆芥穗、淡豆豉辛温配入辛凉解表方中,增强辛散透表之力。

4、银翘散与桑菊饮共同药物: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芦根(建议把方歌背熟,无需额外记忆


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

芦根甘草薄荷饶,

疏风清热宣肺咳,

风温初起服之消。

【组成】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生甘草、芦(苇)根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邪客肺络证。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

考点总结

1、为“辛凉轻剂

2、银翘散与桑菊饮共同药物: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芦根(建议把方歌背熟,无需额外记忆)


麻杏石甘汤

伤寒麻杏石甘汤,

外感风邪热壅肺,

辛凉疏表能清肺,

平喘除烦效力彰。

【组成】麻黄、杏仁、炙甘草、石膏

【功用】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身热不解,有汗或无汗,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

考点总结

1、石膏倍于麻黄石膏:麻黄=21),相制为用。全方主以辛凉,麻黄得石膏,宣肺平喘而不助热;石膏得麻黄,清解肺热而不凉遏。

麻杏石甘汤的主治症候:切记没有清痰热。(高频考点)


越婢汤

越婢汤中有石膏,

麻黄生姜加枣草,

风水恶风一身肿,

水道通调肿自消。

【组成】麻黄、石膏、生姜、大枣、甘草

【功用】发汗行水

【主治】风水夹热证。症见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者。


升麻葛根汤

局方升麻葛根汤,

芍药甘草合成方,

麻疹初起出不透,

解肌透疹此方良。

【组成】升麻、芍药、炙甘草、葛根

【功用】解肌透疹。

【主治】麻疹初起。疹发不出或出而不畅干,脉浮数。

考点总结

1、升麻的方解:第5版教材:本方用升麻散阳明风邪,升胃中清阳,解毒透疹

10最新版为主


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

柴葛解肌芷桔羌,

膏芩芍草枣生姜,

恶寒渐轻热增重,

解肌清热此方良。

【组成】柴胡、葛根、甘草、黄芩、羌活、白芷、芍药、桔梗生姜、大枣、石膏

【功用】解肌清热。

【主治】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恶寒渐轻,身热增重干耳聋,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

考点总结 

1、同名不同方:


共同组成



陶氏《伤寒六书》

柴胡、葛 根、甘草、

白芷、桔梗、羌活、石膏

重在解肌

程氏《医学心悟》

知母、生地、牡丹皮、贝母(知地丹皮母)

重在清里

2、此证乃太阳风寒未解,郁而化热,渐次传入阳明,波及少阳,故属三阳合病。




扶正解表剂

败毒散、荆防败毒散、参苏饮、再造散、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葳蕤汤、葱白七味饮

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

羌独柴前枳桔同,

薄荷少许姜三片,

散寒祛湿益气解。

【组成】羌活、独活、柴胡、甘草、桔梗、人参、川芎、茯苓、枳壳、前胡、生姜、薄荷

【功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

气虚外感风寒湿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 胸膈痞满,舌苔白腻,脉浮而重按无力。

外邪陷里之痢疾

【考点总结】

1、逆流挽舟:喻嘉言又用本方治外邪陷里而成痢疾者,使陷里之邪还出表解,此谓“逆流挽

2、人参的方解扶助正气以鼓邪外出(扶正)②使祛邪不伤正气(祛邪保正)(扶正祛邪

3、主治有憎寒壮热的方子:败毒散、达原饮、防风通圣散


荆防败毒散

荆防败毒羌独芎,

柴前桔苓枳甘同,

风寒湿邪挟痰证,

寒热无汗头身痛。

【组成】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

【功用】发汗解表,消疮止痛(祛风散寒,除湿解表)


参苏饮

参苏饮用草陈皮,

枳壳前胡半夏齐,

干葛木香姜桔伏,

气虚外感兼痰湿。

【组成】陈皮、枳壳、桔梗、炙甘草、木香、半夏、紫苏、葛根、前胡、人参、茯苓

【功用】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咳嗽痰白,胸脘满闷,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苔白脉弱。

考点总结

1、配伍特点体现“治痰先治气

2、治痰先治气:参苏饮、二陈汤、温胆汤


再造散

再造散治阳气虚,

细辛防风川芎羌,

参附黄芪桂枝汤,

助阳益气解表寒。

【组成】黄芪、人参、桂枝、甘草、熟附子、细辛、羌活、防风、川芎、煨生姜

【功用】助阳益气,解表散寒

【主治】阳气虚弱,外感风寒表证。恶寒发热,热轻寒重,无汗肢冷,倦怠嗜卧,面色苍白,语声低微,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或浮大无力。

考点总结

阳证”《伤寒六书》。若强发其汗,易致阳随汗脱亡阳证,唯有助阳益气与解表散寒兼顾,方为两全之策。

2、功用解表温里的方子:小青龙汤、再造散、麻黄细辛附子汤、五积散

3、组成里的一个特殊点:熟附子、煨生姜(生姜不用做发表,因此要煨生姜,温胃)

4、煨生姜:逍遥散、再造散;炮姜:阳和汤、生化汤;高良姜:天台乌药散


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

助阳解表代表方,

阳虚外感风寒证,

寒重热轻脉沉良。

【组成】麻黄、细辛、附子

【功用】助阳解表。

【主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表证。发热,恶寒甚剧,其寒不解,神疲欲寐,脉沉微。

考点总结

1、功用特点:解表温里

2、功用解表温里的方子:小青龙汤、再造散、麻黄细辛附子汤、五积散

3、亦可治疗暴哑。突发声音嘶哑,甚至失音不语,或咽喉疼痛,恶寒发热,神疲欲寐,舌淡苔白,脉沉无力。


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

豆豉葱白桔梗随,

草枣薄荷八味,

滋阴解表功可慰。

【组成】生葳蕤、葱白、桔梗、白薇、淡豆豉、薄荷、炙甘草、红枣

【功用】滋阴解表。

舌红,脉数。

考点总结

1、葳蕤=玉竹

2、葳蕤的方解:①滋阴资汗源②养阴润肺燥


葱白七味饮

葱白七味外台方

新豉葛与生姜

麦冬干地千扬水,

血虚外感最相当

【组成】葱白、葛根、豆豉、生姜、麦门冬、干地黄(生地黄)

【功用】养血解表。

【主治】血虚外感风寒证。病后阴血亏虚,衄血)之后,复感风寒,头痛身热,微寒无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经典方剂1(对症抓药)
汤头歌诀白话解2
方剂学扶正解表剂的简单归纳
拓睿教育|| 方剂背诵——解表剂
方剂学-辛温解表剂-组成、功用、主治全歌诀各种考试考研考执业医师
【方剂学】高频知识点之方剂学各论——解表药(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