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兔死狗烹:汉高祖刘邦对手下的三类功臣,采取了差异化的处理方式

西汉初年,刘邦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处置位高权重的功臣的问题?这直接关系到西汉政权的稳定,这些曾经和自己出生入死的部下,和自己歃血为盟的伙伴,为自己出谋划策的智者,都可能成为潜在的对手和敌人。在刘邦眼里,功臣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对于每一类人的策略也是不同的,刘邦做到了区别对待和差异化。

第一类人是异姓诸侯。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韩信。韩信代表了一类人,这类人十分彪悍,和刘邦之间是合作伙伴关系,按照张良的说法,他们是刘邦一定要拉拢的战略同盟,这也是张良让刘邦做统一战线工作,联合他们共同对抗项羽的原因。异姓诸侯中除了韩信,其他的还有彭越和英布,他们在一起号称为“汉初三将”,秦末仅次于项羽之外最能打的三个人。他们共同的特点是能够独当一面,在楚汉之争中确实立有战功,这和卢绾、张耳等关系户不同。

对于韩信的处置上,体现出了刘邦过人的智慧。他先把韩信从齐国调到了楚国,从齐王改封为楚王。相较而言,齐地要比楚地大得多,权力也更大,这无形中相当于削弱了韩信的权力,这只是第一步也仅仅是开始。他要进一步观察韩信的作为,以决定自己下一步采取什么行动。

韩信到了楚地之后做了两件事:一件事是去找当初对自己有一饭知恩的老婆婆,赏赐她千金以不负当初之承诺;另一件事是找到了让自己受胯下之辱的那个屠夫,称其为壮士并提升他做了楚国的中尉。对这两件事,很多人说体现了韩信知恩图报、不忘旧恩,不计前仇、不计前嫌的可贵品质。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韩信的这种做派放在他刚刚到楚地之后,就很耐人寻味了。对于嫖母的感恩之心我并不怀疑,但对于屠户的器重就有点矫揉造作、收买人心的嫌疑了。

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史记·淮阴侯列传》

你不计前嫌可以,你给这个屠户封官也可以,但以其能力至多做个小队长,就已经足够体现你的宽容了。但你封他做楚国的中尉,这个中尉可是很多人出生入死都达不到的位置,屠夫其德不配其位,这能体现什么呢?只能体现你韩信是楚王,权力很大,并且不计前嫌收拢天下之人,连一个有仇无能之辈都可以做楚国中尉,那么有能力有有进取之心的人又会怎样想呢?实际上韩信在学刘邦,但是却学的很蹩脚,他的这种在和平时期收买人心的做法,让人感恩于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有不臣之心,在刘邦看来这种做法对于自己是潜在的威胁。

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高帝问诸将,诸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高帝默然。——《史记·陈丞相世家》

结果韩信到了楚国一年多的时间,就有人向刘邦汇报说韩信想谋反,对于这件事刘邦征询群臣的意见,大家都说:“出兵灭了这小子就行了!”刘邦对这些话没有理睬,他问了身边的谋士陈平,陈平问:“韩信谋反这件事,他自己清楚吗?”刘邦回答:“他自己不知道。”陈平又问:“陛下认为手下的精兵能斗得过楚王手下的部队吗?”刘邦说:“不取楚军。”陈平接着又问:“那陛下手下的将领之中,有谁是韩信的对手呢?”刘邦想了想后说:“也没有人是他的对手!”陈平说道:“既然陛下的兵没有楚王精,将也没有楚王更加有谋略,那么出兵讨伐韩信,不是逼着他去造反而不可收拾吗!”

问陈平,平固辞谢,曰:“诸将云何?”上具告之。陈平曰:“人之上书言信反,有知之者乎?”曰:“未有。”曰:“信知之乎?”曰:“不知。”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上曰:“不能过。”平曰:“陛下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而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史记·陈丞相世家》

这里说韩信能力超过刘邦手下所有的将领是说得过去的,因为楚汉战争中韩信打了大多数的硬仗,而其他的将军不过是韩信手下用来调遣的工具而已。而如果说韩信此时手下的楚军要强于汉军,那就是天方夜谭,因为韩信手下从来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精兵。韩信之兵非强,而将强也!韩信之所以获得胜利并不是依靠强兵,而是依靠自己非凡的军事智慧。他每次打了胜仗之后,刘邦还要从他这里调走部队,所以韩信总是要从头开始训教部队,但正是如此更加衬托出了韩信的军事方面的非凡能力。他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化平庸为伟大,那些别人眼中的杂兵和乌合之众,在他手下都可以被训教成战无不胜的部队。

因此所谓韩信造反,很有可能是刘邦为了拿下韩信故意制造的一种说辞,而韩信也并没有具备绝对的优势。他除了自身军事能力非凡之外,在其他方面都没有什么优势,尤其在政治斗争方面,他远不是刘邦的对手。刘邦有足智多谋的陈平辅助,拿下韩信就是一如反掌的事情。过了不久之后,刘邦就以出巡的借口让韩信来见,借机拿下了韩信。

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系信。至雒阳,赦信罪,以为淮阴侯。——《史记·淮阴侯列传》

但刘邦并没有真正杀死韩信,他只不过是借机将韩信从楚王的位置上拿下来,去其兵权解除威胁。过了不久之后经过彻查,并没有拿到韩信造反的真凭实据,韩信从楚王变成了淮阴侯,从拥有兵权掌握一方势力的诸侯王,变成了有名无实的侯爵,这就是刘邦的真正目的。刚刚夺得天下,就杀害韩信这样的有功之臣,确实说不过去,但是你手中的权力必须交出来,否则对于统治来讲就是巨大的威胁,这是拿下韩信的重要原因。这个淮阴侯尽管有自己的封地,但要待在京城里,待在刘邦的眼皮底下,这时候就算韩信想作乱也没有机会,一个将军离开了自己的部队,他又能有什么作为呢?

后来在高祖刘邦讨伐陈豨的时候,有人告发说韩信和陈豨阴谋叛乱,这时候吕雉就找来萧何,两个人合谋死了韩信。至于说韩信到底有没有谋反,在我看来,他当初手握权柄时候不谋反,此时既没有条件、又没有机会,他为什么要谋反呢?因此韩信之死确实是冤,颇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味道,但韩信之死也有其自身的原因。主要有两件事:第一件是韩信在攻取了齐国之后,在刘邦陷入项羽包围的时候,请求刘邦封自己为假齐王,这相当于在领导的危难时刻,去要挟了领导一把,当时刘邦就有拿下韩信的打算,只不过当时还要依靠韩信,刘邦才忍耐了下来;第二次是垓下之围前,他没有按照原定计划合围项羽,是刘邦云落实了承诺后,他和彭越、英布等人才姗姗来迟。从这两件事上,刘邦就已经下定决心,韩信其人不可不除。韩信的错误在于你既然以小人之心去对待领导,就不能要求领导用君子之仁来对待你。

第二类是以萧何为首的丰沛功臣集团。这类人是刘邦的老部下,为了刘邦出生入死,立下了赫赫战功,刘邦把萧何排在了功臣第一,所得的封邑最多,这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他们认为萧何没有战功,不应该位列第一。刘邦面对大家的质疑,说出了自己的理由,但是把萧何比做猎人,把武将们比做猎狗的说法,显然不能说服人。刘邦之所以这么做,有其深层次的考虑,由进取到守文的转变是刘邦想强调的,他要通过把萧何列为功臣之首这件事,向大家传递一个信号:现在我重视的是治世的能臣,打打杀杀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对于萧何,刘邦的态度是即用且防,毕竟能对自己构成威胁的人除了异姓诸侯,就是萧何这类权臣。在《史记》记载中,刘邦至少三次对萧何产生了怀疑,每一次萧何都采取了针对性的策略,才保住了自己的地位。第一次刘邦在前线派人慰问萧何,萧何立刻把亲族中能打仗的人都派上了前线;第二次萧何把家财都拿出来,支持刘邦在前线的战争;第三次萧何为了摆脱自己邀买人心的嫌疑,萧何故意贪污,损害自己的名誉,以达到自污保身的目的。

刘邦为什么会怀疑萧何呢?是他自己心胸狭窄吗?并不是这样,这是位高权重者一种“居安思危”的反应。刘邦的这个猜疑的结果是建立在对方反应基础上的,既不是猜疑所有人搞得自己众叛亲离,也不是只要猜疑就杀掉搞得残忍极端。对于不同的人,他的态度和手段都是不同的,对于韩信、彭越、英布这些异姓诸侯王,他们一旦被猜疑,就立刻惶惶而不可终日,英布更是直接选择了造反,还认为韩信已经死了,刘邦年纪又大了,不会亲自来讨伐,结果刘邦亲征,英布就覆灭了。

而萧何则不同,面对领导的怀疑,他既没有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也没有采取极端的手段对抗,而是采取了妥善的应对当时,打消了刘邦的疑惑,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

第三类是以张良和陈平为代表的谋臣。对于谋臣,刘邦是很放心的,因为谋臣只要不依附于异姓诸侯或权臣,就无法成势,他们必须趁势而起。面对刘邦的封赏,张良和陈平都选择了谦让,当刘邦让张良自己选择三万户封邑的时候,张良表现出了感恩之心,他说:“三万户太多了,我和您最初是在留县相遇的,你就把留县封给我吧,这样让臣终身不忘陛下对我的知遇之恩!”这样的感恩之人,怎么不让君主感到心头宽慰呢?

于是与平剖符,世世勿绝,为户牖侯。平辞曰:“此非臣之功也。”上曰:“吾用先生谋计,战胜克敌,非功而何?”平曰:“非魏无知臣安得进?”上曰;“若子可谓不背本矣。”乃复赏魏无知。——《史记·陈丞相世家》

当刘邦要封赏陈平时,陈平说:“您不要封赏我,当初如果没有魏无知引荐,我就没有机会为你出谋划策,如果你要封赏,就先封赏魏无知吧。”陈平这种姿态,也表明了他是个感恩之人,这样的人从任何角度都没有让刘邦猜忌的理由,因此刘邦对他们选择了信任和倚重。

张良又对刘邦说:“我家人世代做韩国的宰相,到韩国灭亡的时候,我不吝惜万贯家财,为韩国向强大的秦朝报仇,使天下震动。如今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成为皇帝的军师,被封为万户侯,这已是个一个平民所能享受的最高待遇。对我来说已经足够,我只希望抛开人间的俗事,追随仙人赤松子去修仙。”大凡有生就有死,犹如黑夜过后是白天一样,是自然规律。从古至今,根本没有超越自然而独立存在的事物,按张良的明辨是非、通晓事理而论,他完全知道神仙不过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但他却宣称要随赤松子远游,他的聪明智慧是显而易见的。

功勋和名利之间,正是为人臣子的人所难以长久立足之处。即使高祖刘邦所称道的“汉初三杰”,也不能例外。最后韩信被诛杀,萧何被关在大牢之中,这都是由于功名已经达到顶峰却还不能停步的缘故,到了头还能追求什么呢?恐怕只有像刘邦一样造反,这怎么能让刘邦不忧心忡忡而疑心不以呢?所以张良才借与神仙相游为由而推脱,遗弃人间的凡事,视功名如身外之物,把荣誉和利禄都抛在脑后,这就是所谓“明者保身”者,张良就是个榜样。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淮阴侯韩信研究之系列报告
八比刘邦与项羽
刘邦论功行赏 张良谏上抚下
汉代帝王野史:雄才大略汉高祖、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汉高祖刘邦:HR管理的大师
流氓无赖得天下的汉高祖刘邦[图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