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治痰的8组药
中医学中有“百病皆由痰作祟”的说法,由此可看出痰是引起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怪病、顽证,如果从痰论治,往往能取得不错的疗效。掌握治痰之要,对临床大有裨益。
一、茯苓,桂枝
1、茯苓:味甘而淡,甘能补,淡能渗,功善渗泄水湿,可使湿无所聚,痰无由生,贵在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消肿之要药,《世补斋医书》曰:“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行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又可行湿。”眩晕之“治痰药对”多由茯苓组成。

2、桂枝:甘温,既可温扶脾阳以助运水,又可温肾阳、逐寒邪以助膀胱气化,而行水湿痰饮之邪,为治疗痰饮病的常用药。

        茯苓、桂枝相合,实乃张仲景最为常用之“苓桂剂”,桂枝得茯苓则功在行水而不在发表,茯苓得桂枝则可加强化气行水之力,二药参合,相互为用,治疗眩晕之脾肾阳虚证,疗效尤显。

二、茯苓,陈皮

用于治疗眩晕之痰火郁结证、痰浊中阻证后期、痰瘀互结证、肝风夹痰证等。
陈皮辛香而行,善疏理气机、调畅中焦而使之升降有序,脾健则痰无由以生,气顺则痰自消。陈皮又可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为治痰之要药
茯苓合陈皮,前者偏淡渗利湿,后者偏理气健脾,前者治标,后者治本,二药标本兼顾具有代表性的眩晕之“治痰药对”。
三、茯苓,半夏
用于治疗眩晕之痰火郁结证、痰浊中阻证、痰瘀互结证、肝风夹痰证等。
       半夏是燥湿化痰之要药,《主治秘要》云:“燥胃湿,化痰,益脾胃气,消肿散结,除胸中痰涎。”
茯苓与半夏相合,一偏利湿,一偏燥湿,利湿与燥湿兼顾则湿邪自去。
四、茯苓,白术
用于治疗眩晕之痰火郁结证、痰浊中阻证、痰瘀互结证、肝风夹痰证后期等。白术被前人誉为“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以健脾燥湿为主,茯苓以利水渗湿为要,茯苓合白术,一健一渗,“健”能使湿除、肿消、饮化,“渗”可使水湿有出路,一健一渗则诸恙悉除。
五、茯苓,泽泻
用于治疗眩晕之痰浊中阻证、脾肾阳虚证等。泽泻甘淡寒,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作用较强,可导浊阴下行,又能泄下焦之湿热。泽泻功善利水,茯苓得泽泻利水除湿之功倍增,茯苓味甘能补,泽泻得茯苓则利而不伤正。
茯苓、泽泻相合治“痰”,利水渗湿祛痰之力强,而又无伤正之虞。

 六、陈皮,半夏
用于治疗眩晕之痰火郁结证、痰浊中阻证、痰瘀互结证、肝风夹痰证等。陈皮既可燥湿化痰,又能温化寒痰,是治痰之要药,且陈皮有理气健脾之功,治痰之时体现了治痰先治气,气顺则痰消之意;半夏辛温而性燥,善于燥湿化痰,为治痰湿之要药,《本草从新》谓之曰:“治湿痰之主药。”
两药相合,燥湿化痰之力强,脾可健,湿可去,痰自消,诸症自愈。

七、陈皮,白术
用于治疗眩晕之痰火郁结证、痰浊中阻证、痰瘀互结证等。陈皮、白术均可健脾燥湿,陈皮性温,燥而不烈,其辛散走窜,以散为要;白术性缓,健脾力强,补多于散。两药相合,一散一补,中焦得健,脾胃运化功能正常,水湿不能聚而为痰,痰证自除。
八、陈皮,甘草
用于治疗眩晕之肝风夹痰证、痰火郁结证、痰浊中阻证后期、痰瘀互结证等。陈皮辛散走窜,具理气健脾祛痰之功,《本草纲目》言:“其治百病,总取其理气燥湿之功。”炙甘草善入中焦,具有补益脾气之力,兼具缓和药性之功,《本草汇言》载:“和中益气,补虚解毒之药也。”两药相合,炙甘草既可缓和陈皮辛散之性,又可助其和中健脾以杜生痰之源。
所谓“用药如用兵”,不同药物配伍可产生不同的作用,若用得好,效果甚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治痰有特效的8组药
百病皆由“痰”作祟,名中医告诉你8组特效药,不看亏大了!
【治痰有特效的8组药】
治痰8组药
痛风为啥老复发?间歇期太任性!间歇期各类型啥经方治?均送药方
苍附导痰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