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云鹤|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艺术简介】

刘云鹤,1943年生,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

西泠印社社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第二届、第三届理事,

南京印社第二届副社长,

江苏省文联第六届委员会委员。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

鲁东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我与书法篆刻的不解之缘
 
刘云鹤
 
1943年我出生在江苏宿迁县城贫家。自幼性喜画画,然无缘深造。但在我踏入社会以后,却与书法篆刻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于1960年中等师范学校肄业,为生计奔波,备尝艰辛。幸有缘拜识本地耆宿书法家徐慕农、窦燕客、陈书樵、胡石侬诸前辈,耳濡目染,在他们的引导下,我在工余爱上了书法篆刻。前辈们谆谆教导我,学习书法篆刻必须要在文学历史等领域多所深究,底蕴深厚才能登上大雅之堂。不然一辈子就是写字匠、刻字匠。我铭记前辈的教导,在务工之余发愤读书。学习书法从秦篆入手,上溯金文、甲骨文,下逮汉隶、魏碑及行草。篆刻从汉印入手,溯源古玺,旁及清代以来流派印章中性之所近者。书法篆刻追求浑厚典雅之风貌。
学习书法篆刻我是实践与理论双管齐下。实践到一定程度,没有理论引导,不进则退。我经常利用公差之余,投师访友,认真地学与问。平时多思,若有所悟,取笔记之。有机会去博物院、图书馆,即废寝忘食地搜集、积累我感兴趣的有关资料。没有条件复印和检索卡片,就随机用纸片手抄。多年来积存的零散资料不计其数。待需用时凭记忆“海底捞针”般的在积存零散资料中搜寻。我有幸先后受到南京丁吉甫、扬州孙龙父、苏州沙曼翁、潍坊陈寿荣、温州方介堪、杭州诸乐三、刘江、福州潘主兰等前辈的面教函授。在社会大学里,增长学识和见识。前辈们的谆谆教诲,弥补了我辍学的先天不足。我的做人做事、求实求是的严谨治学品格的形成,都多亏恩师们的潜移默化的薰陶。多年来,我手头积存多位前辈教导我学习的一些信札,仅陈寿荣先生就达260多封。前辈们的人品、博学、平易、询询善诱、殷切期望,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使我受益终生。
积累的学习资料多了,有比较、有鉴别,就对某些问题萌生出自己的看法、见解。我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创始刻治石印初探》于1982年在香港《书谱》杂志第八卷第3期发表。接着《初探》《再探》在杭州西泠印社《西泠艺丛》杂志第6期、第15期发表。从印学领域开拓出去,汲取自然科学领域的“化学成分”,对印章石的质地分析。发前人所未发,受到印学界的关注。发表在香港《书谱》杂志1986年第4期的论文《甲骨文书契之我见》,从甲骨片实物考察的角度,结合篆刻“刀法”实践体验,探索出甲骨文契刻的一般规律。批驳了郭沫若附合者的“不书而刻”说的以偏概全。丰富了甲骨学家董作宾的“先书后刻”说的物证。这在甲骨学界偏重于断代和文字识别的历史阶段,吹进了一股“研究契刻”的清风,引起了甲骨学界的刮目相看。1990年发表在香港《书谱》杂志第90期的论文《岳飞遗印系伪托》,从宋代印章的型制、字体、质地等方面,鉴定该印章并非南宋“敕赐”的印章,而是后世“祭祀”的象征物。指出大金石家罗振玉鉴定珍藏该印拓的“疏失”或“违心”。同时,指出由于人们对民族英雄岳飞的崇敬情结,“爱屋及乌”,以致使这枚“赝品”蒙混过关了。
此外,我在上海《书法》《书法研究》、台湾《印林》、杭州《西泠艺丛》杂志、《西泠艺报》,湖北《书法报》,河南《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报》等专业报刊上,发表论文和学术性文章百余篇。其中不乏有独到见解。上海一友人曾问我:“您在论文中引用了不少古籍里的文字,您家的藏书一定不少吧?”我报之以苦笑。我上有八十多岁的老母,下有4个子女,穷家破院,那里有什么藏书?我写的文章所引用古籍的文字,都是从积存手抄的零散纸片里搜寻的。在老母病瘫的4年间,我以每天推迟睡眠的办法,一边护理,一边学习,直至老母87岁去世。那几年吃的苦最多,但学习收获的成果最大。
著名书画篆刻家孙其峰为我《学术文集》题签附信中说:“阁下是一位自学成才努力不息的治学者”,“能不随权威脚跟转,能自出机杼,是乃我辈读书治学人难能可贵之精神。”著名印学家孙洵在我《学术文集·序》中说:“旁征博引,不走前人之老路,不蹈袭故人之旧说,选题之刁钻,立论之深邃,容当代诸公深思而击节。”
我通过自学成才途径,以多篇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于1985年淮阴市人事局录用为国家干部。并于1992年江苏省出版专业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认定我为“副编审”任职资格。宿迁县成立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上安排我主持地方志工作,冷板凳坐了10年。总纂县级《宿迁市志》。该志书作为我国解放后首轮编修地方志的成果,于1997年获得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中国社会科学院颁发的“全国地方志奖二等奖”。10年期间,虽然我业余用于书法篆刻实践的时间少了,但在书法篆刻史论认知升华的境界上,这就不是仅靠笔墨实践所能达到的。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协助老师陈寿荣编辑《现代印选》一书,于1990年西泠印社出版。该书由沙孟海题写书名,朱复戡作序,刘海粟、诸乐三、刘江等题写扉页。朱复戡在《现代印选·序》中予以很高的评价:“包举八方,囊括千家”,“蔚为大观”之巨制。《现代印选》一书是西泠印社百年来的成果之一。我在退休以后,陆续出版了《刘云鹤学术文集》《刘云鹤藏恩师印集》(方介堪、陈寿荣、沙曼翁印集全三册)等著作。尤以《现代篆刻家印蜕合集》《刘云鹤篆刻附小篆辨似》,在书法篆刻界有一定的影响。
我编著的《现代篆刻家印蜕合集》于2013年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西泠印社《手机报》第40期报道了出版消息,称“工程巨大,收集丰富,裨益后学。”原全国人大常委、浙江省考古学会会长、西泠印社理事毛昭晰打电话给我,赞扬“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是继丁吉甫、陈寿荣编辑现代篆刻家印选之后的又一力作。”著名文艺评论家唐吟方来信中说:“尊编《现代篆刻家印蜕合集》收录的印作之数空前绝后。今后的印学研究者,但凡要研究二十、二十一世纪之交的印壇,一定要征引到尊编。……您的巨制恰恰在体现历史感上超越了大多数印谱。……不惟可作欣赏,它还是研究当代篆刻创作、风格流变重要的参考书。”著名印学家孙洵在拙著《序》中说:“云鹤社兄是从艺术史的角度编辑这部印壇巨著的。在一定程度上钩画出现代篆刻史的轮廓。……该巨著在中国印学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西泠印社副社长李刚田、童衍方、山西省书协副主席沈晓英、西泠印社理事徐畅、韩焕峰等诸多印友,或来电或来信或赋诗予以褒扬。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冰石来信:“《现代篆刻家印蜕合集》乃兄几十年搜集积累,印人作品可谓备矣,真心血之结晶也!特别是建国前的印人作品集中展示,不啻如八宝开箱,光采夺目也!……若兄之《合集》未之见也,弥补了当今出版界的空白。功莫大焉,功莫大焉!”江苏省著名书法家、宿迁市政协原副主席吴应宁,作联“赞印壇文化愚公刘云鹤”,曰:“傾数十年精力,搜寻,钩沉,耐得寂寞,破费钱财,谁能为之;集几千家菁华,筛拣,评说,去芜存真,兼收并蓄,捨我孰欤?”使我愧不敢当!
2019年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刘云鹤篆刻附小篆辨似》一书。该书在篆刻作品集之后,附录了我从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一书中挑选出易混淆的篆字1200余,以两相比较的方式,从形音义上加以辨别。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是书法篆刻家和广大爱好者的益友良师。上海书画出版社编审、西泠印社社员茅子良评价该书:“极富新意,正本清源。对刻印者,对我辈看书稿者,均将大有助益,实属功德无量。”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言恭达在给我的微信中说:“所附小篆辨似一览甚好,解惑释疑,正本清源。”该书受到书法篆刻界众多友人的推许。本人的传略和篆刻作品,收入北京市文联主管、北京中韩书画家联谊会主办的《书画史记》大型月刊,2020年第一期“印人传”专栏。
本人作为史志前贤后继者、业余书法爱好者,于1987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为会员,1994年加入西泠印社为社员。被当选为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第二届、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南京印社第二届副社长,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退休后,应聘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烟台大学文经学院、鲁东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时而与大学生中书法篆刻爱好者分享文史和书法篆刻知识。今我已进耄耋之年,回首往事,我没有碌碌无为、虚度年华。现颐养天年,聊以书画自娱,甚慰矣!
 
2022年3月3日于江苏宿迁还我堂

【作品鉴赏】


为項羽故里铸“霸王鼎”书大篆铭文拓片

为江苏宿迁宿豫文昌阁复建作小篆匾额


为友人著作题写隶字《习拳心语》书名

为友人著作题写草字《飞舞》书名


为山东淄硯作小篆“墨香开国”铭文

龙门对联篆书释文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

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寻平处住,

向宽处行。

自作诗汉隶简书释文

人杰地灵换新天,

腾飞建市欲图南。

与时俱进兴华夏,

造福子孙亿万年。


篆刻作品:

篆刻释文(连款):韧斋

篆刻释文:寻梦者之歌

篆刻释文(连款):而今迈步从头越

篆刻释文:福寿康宁子孙永宜

篆刻释文(连款):只有竹兰是知音

篆刻释文:映日荷花别样红

篆刻释文:先天下之忧忧,后天下之乐乐

篆刻释文:安能摧眉折腰

篆刻释文(连款):白云生处是我家

篆刻释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物关注】刘云鹤 — 学者型的书法篆刻家
青年篆刻家西泠印社社员魏晓伟篆刻作品—念依草堂第204期
【抢鲜!】相聚淘宝1.22│西泠印社名家精品专场第二回(推荐二)
浙江文史印林|集萃之四:毕民望、叶一苇、王京盙篆刻作品选
西泠公益行 | 名家系列·岐岖
【两岸汉字艺术节10周年回顾】 第八届“两岸汉字文化艺术节”作品选登(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