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战国秦魏百年战争,魏国实力远超秦国,为何没有乘胜灭掉秦国

英法百年战争影响深远,广为人知。在中国战国初期,也爆发了一场百年战争,强大的秦国在这场百年战争中被打得狼狈不堪,可以说这场战争的结果决定了战国最后的走向,影响了中国未来2000年的历史。

公元前419年,魏国兴兵向秦国发起挑战,抢占了河西地区(黄河以西,洛河以东地区),魏国军队已经踏足沃野千里的关中平原,秦国危在旦夕。

此时的魏国是战国第一霸主,实力远超秦国,却没能把握住这次消灭秦国的绝佳机会,最终先胜后败,被秦国逆风翻盘。

为什么魏国会先胜后败,错失良机呢?

战国第一霸

公元前446年,魏斯(未来魏国开国君主魏文侯)成为晋国魏氏家族的领袖。魏文侯这位老兄是典型的大器晚成,在上位后的21年间在历史上悄无声息。

公元前425年,魏文侯接替去世的赵襄子成为晋国正卿,如何利用权势发展魏氏,成为魏文侯当务之急。

先来看看魏所处形势。

魏的西边是一河之隔的秦国,北边是强大的赵氏,东边是新兴的韩氏,南边越过中条山和黄河是秦、楚、郑国拉锯争夺的陕地(今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陕县和灵宝市地区)。魏统治的核心地区是运城谷地,北部是吕梁山,南部是中条山,东部是王屋山,黄河的大拐角包住了魏氏的西部和南部。

这样的地势,易守难攻,容易被压制封锁,可以说魏国坐居死地,如何破局?魏文侯蛰伏的21年里,每天都在苦苦思考。

成为晋国正卿,一朝权在手,魏文侯顿时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他任用李悝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经济。魏文侯首开战国变法先河,后来的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其实也是以魏氏为蓝本的。

第一个变法的魏国,迅速强大起来。于是,魏文侯开始实施他的发展战略。

首先,他瞄准的是西边的强秦。

公元前419年,魏军西渡黄河向河西地区进攻,秦、魏百年河西之战爆发。

魏国在河西构筑了西梁城,建立了河西前进据点,但陷入了强秦围攻,苦苦支撑。

战局在战神吴起的到来后迎来改观。公元前413年,吴起击破秦军河西防线,不光攻占河西,而且兵锋威胁秦国腹地渭河平原,秦国被迫退守洛河构筑防线。然后吴起兵锋北转,攻占河西以北的戎狄大片土地,设立上郡进行管理。

第一次河西之战,魏国全取河西,攻占函谷关,掌控秦国与中原沟通的崤函谷道,秦国被压制在洛河以西,大秦在魏国的刀锋之下瑟瑟发抖。

特别是吴起一手训练的魏武卒,成为天下强兵,“武卒一出,天下惊。”魏国连续打败秦、齐、楚,攻灭中山国,威震天下。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封魏、赵、韩为诸侯。魏国成为战国第一霸主。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魏文侯任用李悝、吴起、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国强兵,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后世史书无不称赞魏文侯的贤能。

但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魏文侯改革策略非常正确,识人用人能力一流,但是,他却未能抵御“称霸中原”的虚名诱惑,在执行发展战略时左右摇摆,没能真正为魏国打下可以依靠的基业。

前面说了,魏国地理位置四面受敌,要想发展必须破局。所谓“金角银边草肚皮”,魏国要想摆脱草肚皮的处境,只有一个办法,向西。

一开始,魏文侯的战略是正确的,整合建立魏、赵、韩三晋同盟。没有了后顾之忧,魏国抢先动手,打得秦国没有招架之力,顺利占领河西地区。

打下河西地区,实现了西向战略的第一步,如果战略定力足够,魏国应该花30~50年的工夫,不断蚕食,把秦国灭国或者将秦赶过陇山,使关中平原彻底变成魏国的后花园,则魏国战略形势就彻底改变,未来一统天下的就是魏国了。

开始,魏国也的确是这么做的,魏文侯将河西建设成战国文化中心,请来了子夏这个大儒,形成了河西学派,利用秦国仰慕中原文化的弱点,希望能逐渐瓦解秦国人心。军事、文化双管齐下,秦国人心不稳,眼看魏国西向策略开始奏效。

可惜,首先是赵、韩两个小兄弟打乱了魏文侯的部署。赵国面对中山国的猛烈反攻招架不住,而韩国则碰到了郑国这个大麻烦,纷纷向大哥魏文侯求助。

面对插手中原各国纷争,而成为中原霸主的诱惑,魏文侯的战略定力出现动摇,毕竟专心向西发展,比不上成为中原霸主,享受各国诸侯拥戴来得风光。

一入中原这个是非场,虽然魏国攻占中山国,打败郑国和楚国,魏赵韩联军又打得齐国割地求和。魏文侯还顺带敲打了赵国和韩国两个小兄弟,割让了不少土地。一时间魏文侯风光无二,成为当之无愧的天下霸主,各国纷纷来朝。

魏文侯志得意满,可是却埋下了无数隐患,仇家遍地,几乎把天下大国得罪个遍,即使魏赵韩三晋同盟也暗流涌动。

魏文侯踏进了中原争霸的名利场,真正的国家战略却被抛诸脑后,虽然压制了秦国80年,但也给了秦国足够的时间卧薪尝胆,学习魏国先进经验的机会。

一代不如一代的魏国

魏文侯执掌魏氏50年后驾崩,他的儿子魏武侯继位。

魏文侯虽然战略方向出现偏差,但他在位期间,维系住了魏赵韩三晋同盟,任人唯贤,魏国人才济济,成为天下文化中心,他在位时魏国始终是天下霸主,威压四方。

而魏武侯比他老爸差得有点远,信奉武力。

对外穷兵黩武,攻秦、攻楚、攻齐,将魏武卒用到了极致。但他却不懂得团结三晋,竟然想利用赵国内乱操纵赵国朝政,兴兵攻打赵国。三晋最终决裂,魏国的基本盘却变成了大麻烦,魏武侯转而试图统一三晋。魏赵韩三国内战,给了其他大国喘息发展的机会。

对内,不是任人唯贤,而是任人唯亲,他听信公叔痤的谗言,逼走了战神吴起。并重用宗亲,使得人才无法出头。

从此之后,魏国虽然人才辈出,却留不住人才,成为战国人才输出基地。吴起奔楚,楚国变法迅速强大;商鞅、张仪、公孙衍、魏章、范雎入秦,秦国照搬魏国变法;孙膑入齐,两次大败魏国。

特别是魏武侯没有很好地安排好后事,使得自己的幼子公仲绶与太子(后来的魏惠王)争位,使得魏国险些分裂。

而后续的魏惠王则更加在意虚名而不重实效,四处树敌,热衷于与齐、楚、赵争夺中原霸权,甚至不惜迁都大梁,居天下之中而方便争霸。有种说法说魏惠王为了躲避秦国而迁都,其实魏惠王迁都之时,秦国尚未变法,国力一般,不可能威胁到当时的魏国。

热衷于“面子工程”的魏惠王,被商鞅忽悠而霍然称王,结果成为众矢之的,连遭桂陵、马陵之败,魏国精锐魏武卒大半被灭,魏国的霸权宣告终结,魏惠王的面子亦随之丢得干净。

百年河西之战的终章

公元前342年,历经80多年,在前4次河西之战败多胜少的秦国,发起第五次河西之战,意图把魏国赶过黄河收复河西。

这时的魏国,刚刚经历马陵大败,10万精锐魏武卒被齐国歼灭。而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兵强马壮,顺利大败魏军,俘虏魏主将公子卬。此后,秦军连战连捷,于公元前330年雕阴之战,全歼魏国河西主力,斩首8万,俘虏魏国河西主将龙贾。

公元前329年,无力回天的魏国将河西全部割让给了秦国,魏国百年河西攻略至此全部完结,魏国由战国第一霸主沦为二流国家,面对强秦只有招架之功。

持续时间近百年的河西之战,乃是秦、魏之间你死我活得争斗,就像商鞅所说“非魏并秦,秦即并魏”,可惜魏国三代国君都没有秦国上下这么清醒的认识,以至于魏国空有变法先发红利却浪费了,以至于被大秦后来居上,逆风翻盘。

秦、魏百年河西之战,最终以秦国大胜而告终,彻底占据关中形胜之地的秦国国君,却与魏国君主不一样,从秦孝公变法开始,历经六世,坚定执行东进战略,不屈不挠,最终由秦王嬴政横扫六国,一统华夏。

喜欢就转发和点赞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战国初期,魏国实力远超秦国,为何不灭了与魏国有世仇的秦国?
【魏灭中山之战】战国时期五次大战,使魏国登上了顶峰!
战国初期魏国力压秦齐楚赵国,称雄中原百年,为何没能统一六国?
战国初期,魏惠王本是一位雄才大略之主,为何魏国却最终衰落?
从魏国的地缘局势看魏国战略的失误:一副好牌被打烂了
一个超级强国是怎样衰落的 | 文史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