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朝火器‘三眼枪’的一些资料

资料比较乱,请谅解。希望本帖能让你知道三眼枪是什麽?


中国古代历史上所使用的单兵火器,很少有像三眼铳(枪)这样受到好—坏极端评价的,说它好的人,把他夸成杀手锏,原始机关枪等。说他不好的,认为它只是听个响的摆设。尤其在火绳枪已经大量生产使用的时候,这种较为原始的火门枪依然顽强不息的生存在明中期以后的军队序列里,而且还扩散到李氏朝鲜、琉球等国家的军队里。跟代表着先进军事技术的火绳枪比,这类火门枪应该是百年前的古董,作为一个曾经受到西方先进军事力量入侵,被赤裸裸的剥下了天朝大国外衣,从云端跌进泥地的中国来说,“落后就意味着挨打”被深深的印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于是,跟火绳枪——也就是鸟铳一对比,三眼铳就越发的看着扎眼。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三眼铳(枪)的评价就很难客观,为了证明中国本来不落后的把它捧起来,为了证明中国一直落后的就把它踩下去,于是天差地别的极端评价就出来了。连带着,明朝军队也出现了原始机关枪使用者跟食古不化的脑残白痴军队两个极端。这样是不对的,当你评价一件事物,首先,你要了解它究竟是什么。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茅元仪与赵士祯、戚继光不同的是,这白痴即没带过兵、也没亲自制作过火器,只懂抄书,但连怎样抄都不懂,由于没上过战场,这家伙连士兵用什麽火器都不知道,因此即然连明初的原始火器都载在《武备志》,徐光启的门生韩霖即尝批评茅元仪所编纂的《武备志》“兼收不择,滥恶之器,不可枚举”,且不知“有西洋炮而诸器皆失其利”。与其说是武备志,倒不如说是大明武备发展史。但多亏他的愚蠢,为明初火器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武备志》永乐时期的火门枪(特别注意的是神枪用的箭是没尾羽的!神枪和三只虎钺的木柄尾都装有枪头!钺是古代兵器,青铜制,像斧,比斧大,圆刃可砍劈,中国商及西周盛行。又有玉石制的,供礼仪、殡葬用。):

神枪,永乐年间最具影响力的火器,从安南引进,随后便被明朝广为仿制装备,并衍伸出了神威烈火夜叉铳、单飞神火箭、三只虎钺、九矢钻心神毒火雷炮等火器。


三只虎钺,“一如铁铳,管长腹大,即今神枪也。三铳三管,内三圌条药线俱合会于中,一点火,三矢俱发,与枪无异,三矢易于获贼人散骑,亦善攻步队。”用三支神枪合并在一起制成,三支枪管伸出的三条引线也并在一起,点燃引线,同时射圌出三支箭,经常与明代自备的神机箭,一窝蜂一同使用。


○神机万胜火龙刀: 两刃长三寸五分,馀如前枪法造,量敌远近以应敌。长与前同,铁打两头如铅弹,锐中间隔两断,两头装铅弹,一藏圌毒火。 棍用熟铁打造,中空,以藏神火与毒药。合筒身长三尺,以木为柄,长四尺,用猛士持之以冲马阵。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又一法:以铁打造,两头如铅弹,锐火中间隔两头,一头藏火一头藏弹,最利于战火烧棍。造,击,百战百胜。 前棍中藏铅弹、法药。后法一头藏圌毒火,一头藏铅弹、法药。 与强弓硬弩相间用之,与贼交锋,无论贼之马、步,无有不破之阵也。此近战之法,为将必须详审,择艺精强勇之卒而施者也。



「三眼铳管约长一尺,铳口如鸟铳大,可容铅弹三钱。铁要炼熟,两筒相包务使合缝密实,眼内大小得宜;亦以钢钻稍车之,使眼内光直,出弹方准。三管攒而为一,用箍三道或只用口箍一道。眼要挨底钻使不后坐。铳后共打一库箍装木柄,柄后用一铁钻或以铁箍。」(来自《武备要略》,其实三眼铳的制造除了材料不是精铁外,几乎与鸟铳的造法一样。)


《神器谱》的鸟铳制作方法:

一、播筒双层交错,岔口卷成者为上。若铁不净,内有重皮,反不如单播。全要岔将合未合之时,用铁去铁上灰滓,自然合成一家。筒成丘住一眼,以滚水灌人腹中,看有隙漏处,再加煮火。


双层铳管。先造两个大小铁棒,各卷一条长铁皮打成铁管,然后细管套进粗管里。内外管子的竖接缝是在反方向,安全性好,小口径,气密性好。


三眼铳(网络上绝大多数的三眼铳图片是假货:满清民间礼炮。下图我认为是真的!从制造工艺水平和装药匙来看,应该是明中期造的。)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永乐年间的火铳,前膛壁自铳口至药室逐渐增大,设计更趋合理;火门之外已经有了可以翻转的活动盖子,目的是为了防止风吹雨打;也开始使用了装药匙,用它将火药放入铳炮的膛内,可保证每次装入的火药没有差异。


致命武士组对三眼铳武器的实测评价(下面是网友翻译的)


步下用三眼铳能够在25码(22.785米)的距离上进行精确的射击,也能够击穿骑士的锁子甲,虽然锁子甲能够有效防御刀的攻击。三眼铳能够有效的让骑士失去作战能力而更容易被杀死。它不能打穿骑士的板甲,但依然在中程武器中占据优势。

最好的武器——三眼铳没有取得最多的击杀数,但如果没有三眼铳的辅助,刀无法取得如此多的击杀数。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三眼枪的用法:


步兵的三眼枪是齐射的,每铳只著铅子一个,在三、四十步内发射;明朝骑兵的三眼枪是连发的,由于马上发射命中率低,为了提高命中率,用的是散弹“每铳著铅子二、三个”,在十五步内发射,但骑兵有时也会下马结阵放三眼枪。三眼枪可根据战场情况选择是否将三圌条引线并在一起,连发还是齐发。(很多人虽知道三眼枪可连发、齐发三弹,但却没想过三眼枪在什麽情况下连发、齐发三弹。)


三眼枪的战术:


每队造十五人为三眼铳手,四人为大炮手。火炮故虏人所忌,然今习闻而巧避,每见放了,却才装药,虏便突来冲屣,故必十五人为三叠,便递入药,可以接放。又多用纸爆,先后混之。此引申前人之法,亦多方误敌之意也。(在明初,有些敌人在临战时伏在地上听声,等明军的铳响过之后,便跃起突阵。因此,明军开枪前后,会在附近连放三五个爆竹,真真假假,使敌人无所适从。)


到了明朝末年因为财务吃紧,且败仗太多损失过大来不及补充,而鸟铳价格又太过高昂且制造不易,只好用三眼铳应急,因此到了明末时,辽东各镇几乎都以三眼铳作为制式装备,无论骑兵还是步兵都普遍装备着三眼铳。根据辽东镇于1630年的编制,正兵火器营的基本战术单位”队”,即是全装备三眼铳部队。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也因为戚继光的练兵有成,经过了大小实战的焠炼,戚继光编练的军队模式及战术运用,以及采用的冷热武器及军械,都成了当时其它边军用之以编装的典范。例如明末辽东镇的编组就是四四制,也编组了正兵队与奇兵队等的冷热兵器搭配模式与战术运用。


北方军队的野战装备是射程较短但火力猛烈的火器,下文的大炮应该是叶公神铳,也有可能是无敌大将军炮,在三十步发射散弹杀伤密集冲锋的虏马。

北方明军一个步骑合成的车营,装备大炮有16位,灭虏炮80位,佛朗机炮256位,三眼枪1984支,火箭7680枝;一个骑兵营,也有灭虏炮35位,小灭虏炮88位,三眼枪888枝;一个水师营有佛朗机炮384位、三眼枪470枝。

叶公神铳滚车、灭虏炮车图式 :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灭虏炮比叶公神铳滚车小,“一车三炮,合三百斤,极其便利”。适合远征。也适合组建车营,而且“一发可五六百步”,“势如巨雷”。在明末明军的武备编制中,灭虏炮被大量配备于军营中。

孙承宗的《车营叩答合编》的三眼枪作战队形:

骑兵分队的装备及战斗队形

骑兵分队设管队1人,编25人。队下分左右两什,每什11人;什下分左右两伍,伍设管伍,每伍5人。此外,队内设背招,传督各一人。左什用火器右什用弓箭。每伍配属5骑,每什配11骑,全队供给25骑。全队除背招,传督以外使用军器的有大炮手2人,三眼枪手10人,弓箭手13人共计23人 。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上述为直阵,根据敌情地形可以变换成区阵(横阵)锐阵(前三角)方阵(方队)圆阵(环形)。

步兵分队的装备和队阵

步兵分队设队长一人,编二十五人,队下下分左右两什,每什11人,各立宜什长;什下分左两伍,伍设伍长,每伍编5人。此外,队内设有奇役一人(勤务兵),火兵1人,合共25人。每队配属运载火炮的偏厢车一辆,队长任车正,执队旗;什长为车副,持刀牌。一伍用炮,一伍用枪。配属朗机2架,每架3人操作;鸟枪2支各一人操作;三眼枪6支,各1人操作;火箭手2人,弓箭手2人,长枪手2人;炮弩手兼用短兵。

上述为直阵,根据敌情地形可以变换成区阵(横阵)锐阵(前三角)方阵(方队)圆阵(环形)。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孙承宗车营的骑兵队中,编有大炮手2人,三眼枪手10人,弓箭手13人.步兵队中,车副执牌刀,编有郎机手6人,鸟枪手2人,三眼枪手6人,火箭手2人,弓箭手2人,长枪手2人,而炮弩手俱兼短兵。战斗时,“步队则鸟枪、郎机在前,而三眼、火箭在后,骑兵则弓箭、三眼大炮连环叠用。”为此,在火器配置上,步兵则鸟枪、郎机在前,三眼铳、火箭在后,骑兵也要配属三眼铳和火炮。作战时,步、骑才能更出迭入,不仅骑与骑、步与步自相更叠,而且骑之与步,步之与骑也互相更迭.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一营之马、步、炮、矢,无一人一器不更番叠阵。”所以,只有叠阵才能使长短兵器,冷热兵器连环叠用,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火器威力的发挥。


在仁臣、丁酉年间东征时,明军在近身战中使用的是一种拥有着惊人威力的被称作子母枪的火枪。对于子母炮,参加碧蹄馆战役的武士们是如此描述的:“共有三个枪口,三个枪筒相连。可自由选择发射一次或三次。”骑马的武士手拿长柄火枪。柄长六尺有余,带有长约一尺的枪身,其上插有刀刃,故枪身分为两部分,一旦靠近武士就会开枪。他们的衣服外层是红色的毛毡,里层用铁链连着一块被切割成大约三寸四平方米大的钢片,有着像道服一样长长的下摆。盔甲是用磨白的钢制成,护臂也是钢制,刀枪不入。(来自《德川家康·乾坤梦.1》)


三眼枪的对手:


其阵利野战,不见利不进。动静之间,知敌强弱;百骑不挠,可里万众;千骑分张,可监百里;推坚陷阵,全藉前锋;衽革当先,例十之三。凡遇敌阵,则三三五五四五,断不簇聚,为敌所包。大率步宜整,而骑宜分。敌分亦分,敌合亦合,故其骑突也,或远或近,或多或少,或聚或散,或出或没,来如天坠,去如雷逝,谓之「鸦兵撒星阵。」其合而分,视马棰之所向;其分而合,听姑诡之声以自为号。自迩而远,俄顷千里。其夜聚。则望燎烟而知其所战。宜极寒而无雪,则磨石而祷天。

  其破敌,则登高眺远,先审地势,察敌情伪,专务乘乱。故交锋之始,每以骑队轻突敌阵,一冲才动,则不论众寡,长驱直入。敌虽十万,亦不能支。不动则前队横过,次队再冲。再不能入,则后队如之。方其冲敌之时,乃迁延时刻,为布兵左右与后之计。兵既四合,则最后至者一声姑诡,四方八面响应齐力,一时俱撞。此计之外,或臂团牌,下马步射。一步中镝,则两旁必溃,溃则必乱,从乱疾入。镝或见便以骑蹙步,则步后驻队驰敌迎击。敌或坚壁,百计不中,则必驱牛畜或鞭生马,以生马搅地,敌阵鲜有不败。敌或森戟外列,拒马绝其奔突,则环骑疏哨,时发一矢,使敌劳动。相持既久,必绝食或乏薪水,不容不动,则进兵相逼。或敌阵已动,故不遽击,待其疲困,然后冲入;待其兵寡,然后则先以土撒,后以木拖,使尘冲天地,疑兵众,每每自溃;不溃则冲,其破可必。或驱降俘,听其战败,乘敌力竭,击以精锐;或才交刃,佯北而走,诡弃辎重,故掷黄白,敌或谓是城败,逐北不止,冲其伏骑,往往全没。或因其败而巧计取胜,只在乎彼纵此横之间,有古法之所未言者。其胜则尾敌袭杀,不容逋逸。其败则四散迸,追之不及。( 摘自《黑鞑事略》,蒙古人的波状冲锋战术,要是一下就冲溃的话就向前赶杀了)


 虏贼鸷悍,敢鬪轻生。每遇临阵,彼又驱中国之亡命者在前,以死冲突。况军士之弓矢有限,而彼之冲突不巳,至我矢尽力疲之际,随为彼所蹂,而不能支矣。丑虏凶猾一至於此,吁可畏矣哉。若欲制彼而不为彼所制,惟多备火器火药,取之不穷,用之不竭。如某式炮一眼用药若干,余炮皆然。预先称量足数,谨密包封,如法收贮,不致风雨损湿。一遇行师,炮手预期关领。对垒之时,将三眼铳佛郎机一切小炮沿阵围列,随冲随放,旋放旋装,必使虏不能犯。仍将大式火器,先藏营壁之中。虏若势众壅至,即将大炮一时齐举。庶彼势弗克敌,而我军可以收捷效矣。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前件,照得虏贼之所畏者,惟此火器。中国之所恃以胜虏,亦惟此火器。第恐制备者不多,而习用者不熟耳。近日合造如法,愈大愈精。神炮先声,巳足慑氊裘之胆矣。其必战必胜之一机乎!然大炮之为用也,必因天之时,审敌之情。庶战胜攻取而可收其功,故良将慎之。


鸟铳连南方步兵的冲锋都挡不住,更不用说北方胡骑的冲锋,而三眼枪的齐发三弹能更好的杀伤既将冲过来的虏马,还能当作短矛拒敌骑,这是赵士祯认为三眼枪有利于抗骑的原因。


—、行营之内,鸟铳虽速准而力小,难御大队,难守险阻,难张威武。佛狼机又太重,难於扛随。今以臆创一器,名为赛贡铳,既无下木马延迟之艰,又不坐后其铅子,犹胜佛狼机之大,其声势可比发贡,其速即可比鸟铳。每五百人之中用以五六门,以备守路截险,甚妙。


虽说三眼枪威力比鸟铳弱得多,射击精度也比鸟铳差得多。但这是相对而言的,在三四十步,三眼枪齐发的三弹对成排冲过来的人高马大的虏骑也有很高的命中率、很强的威力。


三眼枪作战猜想:


明军步兵方阵,三眼枪在前,次为刀牌手,次为(火箭)鸟铳手,后面则是长枪手。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上图为《满实录》中绘有萨尔浒大战的诸王破康应乾营战图,画得很糟糕。从图中可以看到右方明军第一排为三眼铳,阵中有两个鸟枪手在牌刀手及长枪手的掩护下作精准射击;第二排大部分为待机的鸟枪手,两旁有执冷兵器的士兵保护。明军虽然已经完成布阵,士兵皆执狼筅、长枪,藤牌,朝鲜兵披纸甲柳条盔,枪炮层层布列。倒霉的是两军交战时,却刮起大风,造成火药烟雾吹向明军本阵,而后金军则利用此一明军能见度低的时机,大举冲入明军阵中,大败明军。虽然画得很糟糕,但从图中不难看出三眼铳的战术地位:加强火力,与火炮鸟铳配合,在肉博战之前杀伤骑兵[伺敌骑三四十步,齐发三弹,之后将三眼枪当长枪用,以拒敌骑]。

个人认为三眼枪能加强火力,与火炮鸟铳配合,在肉博战之前杀伤骑兵:伺敌骑三四十步,齐发三弹,之后将三眼枪当长枪用,以拒敌骑。敌人骑兵近身时,如大棒法近身用铳身敲击敌骑马头,或用枪头刺击马眼,当马匹被击晕或是眼部受伤倒落时,马上骑兵随之落马,此时用枪头刺杀骑兵。下图为欧洲步兵方阵图,当敌骑靠近时,部分火枪要退入方阵内,只留下两层火枪兵,因为长矛手只能保护两层火枪兵,虽然他们的长矛很长。这时步兵方阵的火力会大大减弱,欧洲火枪兵要保持火力连贯至少要六列,这点火力面对骑射是远远不够的。若在方阵前面安置三排身披重铠的三眼枪手,敌骑若想冲锋或骑射,当鸟铳发射完,敌骑冲到三四十步时前一排三眼枪手就起身发射三眼枪,以弥补鸟铳装弹的火力空白,齐发三弹之后,蹲下将三眼枪当长枪用,以拒敌骑,这时装好弹药的鸟铳手可精确射杀三眼枪的弹雨的漏网之鱼。(骑射要在三十步才能有效命中、杀伤敌人!在三十步之外,三眼枪的三发子弹就算打不穿骑兵的重铠,也能在五十步之内重伤不披甲的战马。)

火绳枪与骑士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北方人对三眼枪评价很高


一遍置火器,务教战守。臣闻中国御夷,火器为最。顾火器之制非一,火器分战守用,其利去具害也。其击之最远者,可以守也。其发之最便者,可以战也。近该守备黄道、册开建造大将军神铳送营看验,该营验放得神铳一发,五里当者一齐碎裂,此最可以守者。凡守营守城大举冲击,似不可缺。又臣同督臣李言恭看议得佛郎机一具,内有子铳,屡发不热,亦非他铳可比。又诸将议得如边军之三眼枪,次如京营之夹把枪,最可利于战者。他如毒虎飞炮、灭虏炮、涌珠炮、连珠炮之类,须择的可用者,方可随宜教习。乞敕部议行令京营各边,各该建造大将军神铳,务觅原匠,造令工致。其三眼枪、佛郎机,次及夹把枪各利战利守火器,尤乞严行京边,重加教习,俾人人熟惯,处处得力。如一营三千,除一千奇兵,精习骑射,可堵可伏外。其二千火器悉练,并可对敌庶神武克振,而兵威足扬矣。伏乞圣裁。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北方人认为三眼枪更适于与虏马作战,而鸟铳更适合对付步兵。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的《兵录》中谈到:「鸟嘴宜南而不宜北,三眼铳宜北而不宜南。何也?北方地寒风冷,鸟嘴必用手击,常易为劳。一开火门,其风甚猛,药信已先吹去;用辗信则火门易坏。一放之后,虏骑如风而至,又不便执此为拒敌之具。近有制竹鸟嘴铳及自闭火门鸟铳,亦一时之奇,然终是费事。惟三眼铳一杆三铳,每铳可著铅子二、三个,伺敌三、四十步内,对真方放;一炮三放,其声不绝,未有不中者。虏马闯至则执此铳以代闷棍,虏纵有铁盔、铁甲,虽利刃所不能入者,惟此铳能击之。故在北方鸟铳不如三眼铳也。


南方倭苗多系步战,其来之势不如虏马之急、虏势之冲;风气柔和,不在山谷,则在蹊田之内。鸟铳照定施放,中敌极准;按定班次一上一下,虽三放铳热不可再放,若每人以布数尺用水打湿,三放之后以布湿铳,可以常放不歇。有狼筅挨牌之类在前,纵冲来此足拒之。若三眼铳,其杆甚短,其去不远,对真不如鸟铳之准;执之以御倭刀,利钝相悬,人易生畏。故在南方,三眼铳不如鸟铳之利也。」


第二次朝鲜战争的南军:“臣路上见南兵来到,皆是步军,所持器械,皆敏捷,多带倭铳筒,火炮诸具。其人皆轻锐,所著巾履,与辽东北京之人不同。”所谓倭铳筒就是日本铁炮了。 南军哨兵也用三眼铳,不过是当号炮报警用的,戚家军就是这样用三眼铳。


上文《兵录》所说的“鸟嘴宜南而不宜北”的原因很勉强:(1)一放之后,虏骑如风而至?鸟嘴铳装弹速度虽然慢,但可采用轮流装弹战术,在骑兵面前还是有时间发射四次!(2)鸟铳手虽不能执鸟铳为拒骑之具,但他却有长矛手和战车保护。(3)用辗信则火门易坏?三眼铳不是也用辗信吗?自闭火门鸟铳费事?赵士祯却说辕轩铳易习易制。(4)北方地寒风冷,鸟嘴必用手击,常易为劳?三眼铳不用手击吗?


北方军队无论是士兵还是将领都对鸟铳存有偏见,不承认鸟铳比火门枪强,比如某北方将领说:“议攻战之势,说者谓倭之鸟铳我难障蔽,倭之利刃我难架隔,然我之快枪、三眼枪及诸神器,岂不能当鸟铳?倭纯熟,故称利,我生熟相半,故称钝,原非火器之不相敌也。”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北方军队少用鸟铳有一个原因,就是鸟铳操作繁琐:"北兵不耐烦剧,执称快枪三眼铳便利过于鸟铳,教场中打靶,鸟铳命中十倍快枪,五倍弓矢,犹自不服。"此戚少保语也。


个人认为北兵对鸟铳有偏见的主要原因就是鸟铳很危险,由于政府腐败,鸟铳的质量得不到保证,一但炸膛后果可想而知。赵士祯曾提到:制铳须用福建铁,他铁性燥,不可用。炼铁,炭火为上。北方炭贵,不得已以煤火代之,故迸炸常多。


比如清末由于政府腐败,清军的鸟枪制作质量比较粗劣,枪管薄厚不均,枪膛宽窄不一。膛宽则弹出无力,飞行不远,毫无准头;管薄则易膛炸,自伤射手,所以清军兵丁往往不愿使用。根据1840年4月4日《澳门新闻纸》上所云:“中国之火枪,系铸成之枪管,常有炸裂之危险,是以兵丁鸟枪多有厌恶施放。”当时清军更愿意习练安全的弓箭,普遍不敢操作有膛炸危险的火枪,士卒尽量避免当火枪兵,火枪兵则不愿实弹训练,长官为安全起见也很少进行实弹射击。这类质量粗劣的火枪不但有膛炸危险,还会泄露火药气体,火星会溅落到手、脸上,所以发射时枪手皆“闭眼、扭头、缩脖子”。这样的射击方式能命中目标都算是奇迹了。1850年杭州将军倭什纳奏称:军需局拨给之鸟枪,经操练后,“多有伤膛,施放打准不甚得力。”据蒋孟引《第二次鸦片战争》记1860年大沽之战,“英法联军的军医说,中国武器杀伤力很小,它的子弹微光一闪,掠过表皮,就失去效力了。另一法国军官说,清军的火枪打得一点也不准,这样我们的损失就和我们所遇到的抵抗成不了比例。”


明代兵书对于三眼枪的型制说明语焉不详含混带过,不是明人偷懒,而是这种火门枪已经用了三百年,根本不用细说。而对三眼枪描述最详细却是号称火绳枪大师的“赵士祯”。


在赵士祯遇到一百余岁的道人之前,与戚继光一样,他也是认为火门枪应该淘汰。


最初版本的《神器谱》中云: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上古制人于百步之外,惟恃弓矢,谓之长兵。战国时,始有弩箭、驳石,不过等于弓矢。自置铳用药,以弹射人,则弓龘弩、驳石失其为利矣。兵法有驱祝融以攻敌者,而制未甚详。观其缘风上下,纵发燔毁,似非近日之铳。宋、元间方有用之者,至我国初始备。然行军战阵随带便利,亦不过神枪、快枪、夹把、三眼、子母诸器。自鸟铳流传中国,则诸器又失其为利矣。诸器一手持柄,一手燃药,未及审固,弹已先出。高底[低]远近,多不自由。鸟铳后有照门,前有照星,机发弹出,两手不动。对准毫厘,命中方寸,兼之筒长气聚,更能致远摧坚。


北方马上用三眼铳以御虏骑,虏颇畏之。然放毕举以博击,头重起艰,利害相半,兼之甚难讨准,往往虚发;因变其制,用照星短床,后尾钩着带鞓带,左手执铳对敌,右手悬刀燃火,放毕为盾,举刀迎敌,马上可备出奇摧坚,步下极便伏路急击,名曰“翼虎”。(这两段话常被人用来黑三眼铳)


(其实马上发射三眼铳的准头没赵士祯所说的那麽差,嘉靖二十三年,明朝就造马上使用小佛朗机一千副,现在长城地区已出土不少马上佛朗机。根据出土实物编号,制造数量比《大明会典》记载的至少多出6861件以上。若火门枪在马上真的往往虚发,那麽明朝为何花钱造那麽多?

下图为马上佛朗机

明朝写火器书的人基本都是主张发展火器的官员,其本质都是政客,为了实现自己的主张,把传统火器贬低得垃圾点,把西洋火器的威力写得夸张点,那是再自然不过。比如赵士祯在鸟铳的射击上常用“无有不中之理”。)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这是《神器谱》国初三眼枪的记叙短文,提到三眼枪与三眼铳的不同之处:


辛丑夏,率家僮辈携铳湖上,弹射水鸟。行至功德寺前,有道人策杖而来,皓首修髯,颜如渥丹。就祯问日:“何器?”应日:“鸟铳。”道人日:“征倭得来乎?”祯日:“西域之制,非倭铳也。”道人日:“至此奚为?”日:“弹飞。”道人日:“杀生有戒。”祯日:“关市苦征,箭羽腾贵。艰于习射,聊破戒为之尔。”道人笑日:“杀物卫人,似亦无伤阴骘。”把玩良久,向祯叹日:“攻守善矣,阵头未也。”祯示以“旋机翼虎”。道人日:“步斗甚善,遇骑犹未也。”祯闻斯言,揖而请日:“师异人也,愿明以教我。”道人日:“子见国初三眼枪、双头枪乎?”祯日:“营伍常用。”道人日:“高皇帝驱逐胡元,文皇帝三犁虏庭,全用此器。土木一变之后,何曾出塞,又何曾对垒?边吏欲就简便,尽去枪头,用为守具,因失其旧,不然何故以枪名铳?”以杖向沙中画式相示。祯拜谢,并问居止。道人笑日:“闲云野鹤,何有住着。足下踪迹贫道,不过欲请益尔。足下之器亦甚足用,求多奚为?使贫道尚有他技,一见问自当吐露。如其缄秘不传,即令足下朝夕供粮贫道无益也。”少顷,又问日:“大器知否?”祯举一二以对。道人口:“何不制式?”祯日:“方今海宇一家,止讲制驭四裔,何敢及此。”道人日:“荩而且哲,不惟善于保邦,更善保身。”策杖从堤上不顾而去。

上文中很显然夸大了三眼枪的作用,虽然明初军队的火器装备史书并没有记载,从出土的明初火铳都是单管铳来看,三只虎钺使用并不多,再从当时的枪管制作技术与火药的威力来看,三只虎钺并不能成为主战火器,若它真的在文皇帝三犁虏庭起作用的话,它应该是配合神机箭、一窝蜂等火箭来杀伤企图冲击或骑射搔扰步兵方阵的虏骑。由于它能连发,神机营的火器骑兵应该多用三只虎钺。至于朱元章的军队有没有三眼枪,史书并无记载。


旋机翼虎是翼虎铳的改进型,为了方便瞄准,将平行并列的铳筒整合成三棱形,可旋转。有三眼铳之便,又有鸟铳之准。步兵和骑兵都可使用的短铳。每铳筒长一尺三、四寸。铳筒上有准星照门,使用火药二钱及一钱五分的铅弹。为增加装弹的效率,其火药罐为三颈设计,可以同步为三个铳筒装填火药,加快装弹速度。用之于百步之内为宜。步下:三十步方能透甲。马上:二三十步方能命中。


下图为今人造的日本三管铁炮“连发铳(Renpatsuju)”:据说是日本江户时代身职幕府铁炮方(Teppo-kata)的井上外记所发明,此铳别名五雷神机与三捷神机。是由《武备志》得到灵感而发明的。 (我觉得不太可信,连发铳应该来自《神器谱》的旋机翼虎铳。赵士祯的三眼枪只是旋机翼虎的火门枪版,三眼枪的枪管长度、弹药重量与旋机翼虎铳一样。)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我对赵士祯相信这百岁道人的话感到很郁闷,作为一名鸟铳射击高手,一位无论是火器的制作、试验还是绘图都是亲自动手的精通战略战术的火器研制家,鸟铳与三眼铳的优劣,没有什麽人比赵士祯更清楚。号称火绳枪大师的“赵士祯”既然吹嘘三眼枪?还为三眼枪的改进绞尽脑汁!!!


下文的合机铳图叙、放九头鸟图可看出赵士祯的想法:鸟铳与三眼枪配合使用!这种三眼枪应该在他家做过打靶实验,表现不错,而且还经过几位沙场老将的认可,但他的三眼枪用的是最精良的铳筒,最精良的火药,而且是在无生命危险的情况下打靶实验。


“臣实无他希冀也,神器制用,臣数年之前,即与戚继光旧日材官林芳声、吕慨、杨鉴、陈绿、高风、叶子高辈朝夕讲究。近复证之思麻、陈寅,利钝洞然,方敢成造恭进。”

合机铳图叙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辛丑岁,偶闻建夷努尔哈赤(野猪皮)用被虏茶客龚五,套虏用宁夏叛卒及久在虏中计龙辈,窃弄铳炮。盖诸酋觇知边备弛极,戎心遂生。故欲兼我中国长技,益彼之强,使狂逞之谋得出万全耳。

祯因哇《防虏车铳议》,微寓酋辈逆谋于其中。壬寅五月刻成,具疏恭进圣明采纳。当事间有意见相左,虽累奉明旨,毕竟纷藉未决,其详委备具首卷。不意今年秋,揞酋纠合套虏直薄云中,以铳炮自卫,连营四十馀里,去塞垣仅数舍,漫辞要挟,假托寻衅,几及两月,复檄青把都、光哈喇二酋会猎开平边外,牵制扰乱,以张声势,守臣告警。祯作"合机铳",并改"三眼枪",疏请颁发宣大、蓟辽二镇,为威敌伐谋之具,并证前议有谓而发,非好事妄作云。

癸卯岁重阳后二日识。


大都将臣久享承平,未尝究心鸟铳,每每故意求短,藉口阻抑以快忮心。在鸟铳又无他短可议,但以边地风大,门药不便为辞。臣因将《谱》中三长铳增置阴阳机牙,对准之时,火门坚闭,以避惊飚,火到自启,阳机自上而下,专司发火;阴机从下应上,专司启闭;一握总机,上下合发,名曰“合机铳”。是此制造,任教风伯作祟,雨师为梗,我则举放自如,用塞庸人懦夫之口。又将边方常用三眼铳如造鸟铳之法,更改式样,使火送弹,不蹈旧时火带弹出及铅弹熔软化扁,坐致气弱,不能透甲。再加刚刀,便作短兵,马步可用。谨以二式恭进御前,伏乞皇上大奋乾断,敕下兵部详加试验。如其果胜倭铳,足以制虏,然后先发宣大、蓟辽二镇。再造轻车、牌车前拒之器,专习以守为战之法。盖鸟铳从来视为守具,殊不知附之车上牌间,即为战具尤利也。


三眼枪:新改马步相宜三眼枪形。马上:长四尺四寸。步下:长五尺五寸。重七斤。

杆形:三面作槽以纳铳筒。筒形:筒俱有螺丝底。每筒长一尺三寸,重十三两。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有把箍,腰箍,铁箍头,钢刀等零件。

即前图马上三眼枪,欲便于边方制造,以故分拆其事件图式于后。此器亦我中国常用之器,详细具图者盖缘边方不知金火之性,不知炼铁求精,一遇炸膛,归咎筒薄,渐渐加厚,厚则自然沉重,因重求轻,不得不短,因而尽失旧制。兹以木床隔开三筒,不致快热,炼精铁为筒,使得长而且轻,再加锋刀,可作铁兵。变通以求适用,欲边兵易知易习。步下放毕用俞家棍使法,马上或用大刀使法,或用玄女棱使法俱便。


一、三眼枪后用剑刃、铁箍,更可作枪刀,作锤棒。两头相称,落有力而起又便,入巢极妙。


合机铳全形:铳带床共长五尺,筒长三尺三寸,重七斤半。用之城守并车上舟中,长四尺,阴阳二机,阳发火,阴启门,对准之时,即有大风,不怕吹散门药,中国南北将臣若肯究心则海上塞外自此鸟铳无有临时不发之患矣,铳筒长短大小如噜密。

床形前类噜密后类轩辕,空白处是机房。

机的组成:盖机铜板,长九寸四分,上半节阔一寸三分,中七分,下一寸一分,中眼机钉于此,下眼乃受螺蛳捎处。机盖、火轮、阴机、阳机、总机、开合形腰箍。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放九头鸟图

凡乘夜袭人,并敌人偷营之时,先将火球放去,必然看见踪迹,随迹发机,一弹并出无有不中之理。背铳兵持三眼铳一门,大铳一出即放三眼铳,以便再装大铳。

九头鸟即绝大鸟铳。重二十余斤,用药一两二钱,大弹一个,小弹钱许者九个。遇敌冲我,人众则乱打,人少则审定而放。尤宜夜战。枪管口径较粗,射出的火力也大。

赵士祯的处女作,“变形金刚”迅雷铳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由于它那科幻的造型很酷,迷倒了很多人。盾牌外包生牛皮,里面垫有丝绵、头发和纸等物质,以加强对铅弹的防御能力。


不实用的原因

(1)为了减轻重量不得不缩短枪管,但作为刺击格斗兵器而言,十多斤的重量还是过于笨重。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2)喷筒的配置不合理,应该安在枪头那边

(3)虽然其发射一次的火力相对密集,但由于以手工重新为每根枪管装弹需要时间较长,因此火力间歇较长,致使其可以在瞬间发射强大火力的优点几乎消失殆尽。


在迅雷铳之前,就有多管铳“十连珠铳”:10管铳,每管装10弹,共100弹,10管绕轴平行,箍合成10管铳,射击密集齐进之骑兵。这种多管铳曾被明军车营大量装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创]清帝国前期冷热兵器装备图解
真正最小的手枪,你见过吗?
1840年鸦片战争时中英双方火器差别究竟有多大? 【转】
马克沁的新玩意儿——37毫米砰砰炮
明朝与欧洲火器对比,差距显而易见
洋为中用:明朝对西方火器的引进和改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