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莆田] 埔尾石板街上的古驿站
[莆田] 埔尾石板街上的古驿站

福建之窗 www.66163.com   2004-12-31

  埔尾村距涵江旧镇4里许,是莆田通往福州的古驿道必经之地。按照古例,驿道上每隔数里,就要设立一个驿站。驿站是专为传送公文的差使和过往官员休息、用饭、喂马、过夜而设立的接待站。

  出涵江埔尾村,沿着驿道逶迤前行约200米,穿过塔桥,前行3里多地,就到了埔尾村口。所以埔尾村实际上是涵江到福州的第一个驿站。

  埔尾村口横着一道宽阔的河流,这里旧有鲤鱼沟和珠塘诸胜景。跨过河上的一座古石桥,就到了村头。这里村舍毗连,一条笔直的石板道,从西南向东北横贯全村。石板道全长约400米,宽约3米,这就是埔尾石板街,驿站的所在地。

  石板街的西端有古祠,中段还有一座古石桥和一座里社,东段当年还有一座石坊,最东端还有一座观音亭守着村头。出村街向东不远,高高的罗柄岭横挡其前,古驿路至此变成了一条曲曲折折的巷路。行人必须沿着巷路蹭蹬而上。苍路两边是数米高的土坡,坡上杂树荒草丛生,地境幽僻。旧时这里不仅路陡难走,而且常有匪人剪径。所以,当年有一句俗谚说:“过得了相思岭,过不了罗柄岭”。过往的行人每每将它视为畏途。

  翻过了罗柄岭,便是西坡村,这里也全是丘陵地,驿道仍为巷路。出了西坡村,便到了“桥头店”,这里地属九里洋平原,地势平坦如垠,用三块条石铺砌的驿道蜿蜒直达江口镇,俗称“三块石”。

  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埔尾村不仅是周围各村到涵江的必经之地,而且村内外河道宽阔纵横,水路运输十分便捷,自明、清以来,这里就逐渐变成了一个商旅汇聚、贸易繁华的古驿站。

  早在明末,村内石板街的两旁就出现了众多的店铺,民国期间,石板街上有官办厘金局、海关处、邮政局及盐仓等机构。这些官办机构的大门前,都设有“旗花石”,树着各色不同的“旗花”。

  除官办机构外,街上还有为数不少的店铺,最多的是“米行”,约有七八家。当时,没有碾米机,要用大石臼舂,用拖砻磨,把稻谷加工成大米。

  最大的石臼一次可舂100斤谷子。舂好后,再把臼中的糙米和谷壳倒进手摇风车的木斗中,扬出谷壳,就得到了大米。

  除米行外,石板街上还有杂货铺、豆饼行、药铺、烟馆、寿木店、客栈、轿行(后改为车馆)等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街心的二三家点心店,有素的,也有荤的,十分适合商旅的口味,名声颇响。石板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埔尾村河道宽阔,水运发达。当年从莆田县城运往福州的大宗货物,常常都要先用沟船运到埔尾村口的古桥码头上岸,存放在货栈中,然后再雇佣当地的挑夫成批挑送福州、渔溪等地出售。所以,这里实际上又是一个货物转运站。

  石板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有出卖苦力的挑夫、轿夫、车夫、农夫,也有购物贩货的小商小贩,还有各色政府官员及过往的军队……每天早上八九点,下午四五点,是街上最热闹的时刻。

  福莆公路开通后,驿路荒废了,古街冷落了,驿站终结了,但是那条石板道还在,它在默默地诉说着二百年沧桑。(黄黎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藏在莆田大山里的千年古村,美不胜收
臺灣郵訊 • 78〡當愛再一次靠近
“闽东剑狮”:有身子的“剑狮“!
福清驿道探源
莆田三日游攻略
海南周刊丨《琼崖古驿道》:还原海南千年驿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