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边城》的语言特点

《边城》的语言特点

汪凯琼

 

   摘要:《边城》是一部中篇小说,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小说的语言独特、鲜明。小说赋予抒情的笔调,具有诗体的形式。《边城》吸取了湘西口语,吸取了书面语,吸取了文言文的特长。小说的语言简洁质朴,深沉蕴藉,与所叙述的故事内容和谐统一,清新、自然、含蓄,蕴涵着浓郁的诗情,产生清丽、婉约的美感。《边城》语言的美主要有:(1)单纯词的使用;(2)方言的使用;(3)数字的使用;(4)汉字的形体美;(5)连动句的使用;(6)语言的蝉联;(7)语言的诗化;(8)排比句的使用。

   关键词:小说;语言特点;单纯词;方言;数字;汉字形体;连动句;蝉联;诗化;排比句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作品问世以来,备受世人的关注。它给沈从文带来了“震动中外文坛”的盛誉。人们赞美它的语言,赞美它的作者,称沈从文是“文体作家”,是“文字的魔术师”。《边城》这部小说不重曲折情节的铺陈叙写,不重典型人物的精雕细刻。小说的语言古朴简约、清新流利,宛如一首圆润的散文诗。小说采用的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即文化小说、诗小说、抒情小说形式。本文试从语言的角度,谈谈对《边城》语言风格的粗浅认识。

   一、单纯词的使用

   在《边城》中,作家沈从文常常使用单纯词,来描写风景,述说故事。比如:

   (1)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草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

   (2)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

   例句(1)、(2)中,单纯词“多”、“作”、“人”、“过”、“越”、“只”的使用,体现了沈从文语言的简洁,即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更多的内容,“文约而事丰”。除了简约,单纯词还增加了文章的典雅性、古朴性。

   二、方言的使用

   沈从文曾说:“我的文字风格,假若还有些值得注意处,那只是因为我记得水上人的言词太多了。”沈从文常使用生动活泼的湘西口语,来描述当地的淳朴民情、风俗和纯情的人物。方言的使用,使得《边城》呈现出恬静、和谐、优美的乡村风情。例如:

   (1)边地俗话说:“火是各处可烧的,水是各处可流的,日月是各处可照的,爱情是各处可到的。”

   (2)大老说到这个求亲手续时,好像知道二老要笑他,又理解要保山去的用意,只是“因为老的说车有车路,马有马路,我就走了车路”。

   在《边城》中,沈从文大量使用方言、民歌,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地方色彩,使得这部以湘西地区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展现了自然美、人性美。

   三、数字的使用

   汉语中,数字“一、二、三、四……”简明、清晰,可以产生一种视觉美。中国古典小说《金瓶梅》、《红楼梦》中,常常有数字的出现,这些数字增添了作品的艺术性,读来赏心悦目。作为文学大家,沈从文在《边城》中常常把相邻的数字排列在一起,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比如:

   (1)“一本百家姓好多人,我猜不着他是张三李四。”

   “顺顺船总家的二老,他认识你,你不认识他啊!”他呷了一口酒,像赞美这酒,又像赞美另一个人,低低地说:“好的,妙的,这是难得的。”

   (2)他还想说:“二老提得鸭子,一定又会送给我们的。”话不及说,二老来了,站在翠翠面前微笑着。翠翠也不由不抿着嘴微笑着。

   于是三人回到吊脚楼上去。

   (3)五月端阳,渡船头祖父找人作了替手,便带了黄狗同翠翠进城,到大河边去看划船。河边站满了人,四只朱色长船在潭中划船。

   (4)我们应当说一是一,不许三心二意。

   沈从文在《边城》中,用数字写文章,体现了他文字上的简洁,视觉上的匀称。

   四、汉字的形体美

   鲁迅先生曾说汉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汉字是象形文字,其中含有物象的基因,具有某种空间性和可视性,有一种模糊的图画美。小说《边城》中,沈从文多用笔画少的字,如“上、中、下、人、个、了”等等。如:

   (1)这人家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孩子,一只黄狗。

   (2)地下全是糠灰,自己头上包着块白布帕子,头上肩上也全是糠灰。

   (3)“中寨人自己坐在高山寨子上,却喜欢来到这大河边置产业;这是中寨王团总的,值大钱七百吊!”

   (4)于是人货牛马全上了岸,翻过小山不见了。

   (5)白日里,老船夫已在渡船上,同个卖皮纸的过渡人有所争持。

   (6)“人大了就应当守船呢。”

   小说是语言的艺术,作品的情节、结构、思想情感等都离不开语言这个载体。文字不仅仅起了一种符号的作用,它对小说的其他因素也发挥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它本身也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从以上句子看出,笔画少的字给人一种意象,就是简洁,灵动,有生气。如果把字形相近的字放在一起,在形式上,还可产生一种和谐的美。

   五、连动句的使用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认为,连动句是汉语里极有特点的句子。连动句简洁、明了。小说《边城》中,沈从文使用了一些连动句。如:

   (1)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

   (2)过一会儿,翠翠提了个篮子从小山后回来了,方知道大清早翠翠已出门掘竹鞭笋去了。

   六、语言的蝉联

   蝉联是用前一句末尾的词语作为后一句开头的词语,上递下接,首尾相联地把话说下去。使用蝉联可以贯通语气,增强节律感。《边城》中,作家沈从文常常使用蝉联,使得语句更加紧密、顺畅。比如:

   (1)那个人很好,我像认得他,他姓什么?

   (2)翠翠不好意思不说话,便说:“爷爷说不去,去了无人守这个船。”

   七、诗化的语言

   沈从文善于采用排比、对仗、承传等句式,以及押韵、停顿、音节对比等手法,使得他的小说富于节奏,具有优美的旋律。在《边城》中,以下句子无不体现诗化的语言:

   (1)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却永远那么妥贴。

   (2)翠翠的母亲,某一时节原同翠翠一个样子。眉毛长,眼睛大,皮肤红红的。

   (3)露水降了,歌声涩了,到应回家时,就趁残月回家去。

   (4)两人沿城墙脚走去,一面是城,一面是水。

   (5)但到了第二天,人虽起了床,头还沉沉的。

   八、排比句的使用

   《边城》中,沈从文常常使用排比句,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如:

   (1)人又那么乖,和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2)碾盘是新的,水车是新的,屋上稻草也是新的!

   (3)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

   俄罗斯画家列宾说:“光秃秃的线条可以跃然纸上,只要放得是地方。”沈从文的文章深受欢迎,是因为作家语言上的高超。沈从文从不使用华丽的辞藻,而是使用十分平常、十分朴素的语言。沈从文的文笔清新秀丽,读他的文章,会想起柳宗元,想起王维,想起清新秀丽的山水田园诗。沈从文是文学大师,他从民族文化中吸取精华,对民间的语言进行加工。钱钟书在论及“通感”时说:“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往往可以被打通或交通。耳、眼、鼻、身等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有温度,声音似乎有形象,冷暖似乎有重量。”从语言上看,沈从文先生完全达到了钱钟书先生所说的境界。

 

参考文献

[1]王嘉良,颜敏.中国现当代文学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牵牛星.小论沈从文的创作风格[J].

作者单位:内蒙古牙克石大兴安岭师范学校。该文原载于《林区教学》2005年第5期。

 

注:该资料为新安中学学生专题研究性学习之用。谨向作者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边城》,竟错读了这么久
读沈从文边城
沈从文先生的气性·他与汪曾祺先生的区别?
《又读〈边城〉》
沈从文《边城》:最好的语言,最纯真的情感,最遗憾的结局
品读 15沈从文《边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