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辛建伟·朝向自然的呼吸 | “画家的诞生” 系列访谈(8)

辛建伟
·朝向自然的呼吸
艺术家/辛建伟
访谈人/程小雨
辛建伟的创作似乎并不属于那种渗透着强烈自我理性与逻辑干预的过程,他的作品将更多艺术家那里具有的显著的主观沉浸消解得更为淡泊,而以此还原着自然与事物的某种“自在性”。我们眼睛所看到的那种“如其所是”般的天然,就像没有受到某种个人意志或欲念的“侵蚀”。他的每一帧景致的撷取、呈现,如同一个内心平静之人极为舒缓的呼吸。无论是那静谧的花束抑或随处放眼而去的平原、林间,还是朴素人居环境中的乡野村道,辛建伟在此滤去尘垢,滤去事物的交缠混响,而建立着某种单纯的观看。这种观看,不产生凝重,也不是事物瞬息停靠在视网膜上的掠影,而似乎映射着人与物的一种平等,人与物之间的安定。我想这必是建伟的某种禀赋,他不占据,而是在创作过程中呼吸着物的呼吸,观看着自然同时回馈给我们的“观看”。

“强调抒情与书写”           
辛老师,您好,最近有在创作哪些新的系列作品吗?可以分享近阶段的创作感受和思考吗?

最近在尝试一个新的系列,在创作过程中更加关注人,通过人物和特定情境希望呈现一种具有生活气息和场域的作品。整个绘画语言还是延续原来风景创作中相对比较固定的语言表现,强调抒情和书写性,着重表达人的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状态。除了这个题材的拓展之外,还打算画一批大尺幅的花卉作品,表现语言和表达方式跟以往是一致的。因为特定原因,前期一直在创作一些小尺幅的花卉作品,也有很多朋友反复提醒,可以尝试画得尺幅大一些。

《旧时光系列20》 100x150cm 2023年

《旧时光系列21》100x150cm 2023年
《旧时光系列22》80x120cm 2023年
《旧时光系列23》100x150cm 2023年

《旧时光系列24》100x150cm 2023年


《旧时光系列25》100x80cm 2023年

较之于您早年的系列风景作品创作,近两年的创作无论是在色彩还是物象的处理方面都有显著的变化,语言更为纯化了,这种显著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现实中的个体经验和主观的内心选择有怎样影响着您的画风转变吗?
语言更为纯化的原因还是主观能动性的驱使,正因为前些年作品探索的角度错综复杂,整体看上去没有自己明确的语言特色,代表个人气质的图式也没有形成,所以倍感压力。我认为画家的首要目标就是解决语言面貌和语言体系的问题,需要有明确的追求和探索路径。
在探索过程中持续不断地朝着一个方向无止境地去感受自己内心的变化,主要凸显在自我心境、个人修为和审美意趣上的一些变化,随着现实创作中个体经验地慢慢成熟,加上贴合自己内心最真切的需求,自然而然地流露和呈现出所谓画风的转变,其实就是遵从主观内心选择的结果。

《旧时光系列26》60x80cm 2023年


《旧时光系列27》60x80cm 2023年

如果说,每个画家在内心中都曾不断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种“风格”,那么这种稳定风格的形成对您而言,是在哪个阶段?这个阶段起着决定性意义的绘画实践是怎样的?

寻找属于自己的“风格”是每个画家绕不开的命题,也是必修课,就如同代表自己形象的标签和说话的方式一样,都希望是独立且独特的,我还不确定是否完全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但从2020年开始,我的绘画整体来说,语言相对统一,算是找到了自己目前理想的一种画面感觉,这也是多少年来不断寻求和探索的结果,希望能够延续下去。艺无止境,真正好的作品是兼具艺术性与精神性的,是文化的延伸,它能够净化每个人内心的精神价值。


“尊重直觉感受”
您的很多作品应该都是在户外写生创作的,作品中那种静谧的呼吸感如同身心于自然中最微妙地沉浸,通常意义上写生过程带给您的启发和感受是如何影响着您的绘画创作的呢?
静谧的呼吸、微妙地沉浸这些词汇形容得很贴切,户外写生只是一种形式,关键还要看怎么画,画出心中的风景才是根本。有时之所以喜欢户外写生是在探寻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一种沉浸式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把微小的自己放在大自然中本身就是一种放空自我的方式。不同的自然风景带给人的第一感受也不一样,对于尊重直觉感受,把感受放在第一位的我来说很重要。

《故居》50x60cm 2023年


《夏日》50x60cm 2023年


《潍水边上》60x70cm 2023年


《波浪谷》70x100cm 2023年

您去年以“素处以默”命名新近创作的系列作品的一种自我状态,对您而言,在创作中,自我与您面对的自然之间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反过来,您认为绘画对形塑一个画家的“自我”又有着怎样的影响?
“素处以默”是指保持一种虚静的精神状态,只有当心境极为淡泊、虚静的时候,才可能对大自然最神奇而又最微妙的动人之美,有一种会心的感受与体悟。这句话出自南朝钟嵘所作的《诗品·冲淡》,这也许就是创作中自我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绘画对形塑一个画家的“自我”来说,我认为就是手段和方式,人总要通过一种或某种方式来诠释自我、表达自我。
《旧时光28》60x80cm 2023年
《白城则》70x100cm 2023年


在多元、复杂、更多信息媒介、科技力量介入的当代艺术生态中,您如何看待绘画创作在当下艺术生态中的价值和未来走向?
绘画创作在当下艺术生态中的价值和未来走向,我觉得还是更加尊重人的因素,艺术与科技应该是不可分割的,但有些也是科技所无法替代的,尤其是体现在艺术创作中,作为创作主体的人,其思想首先是不可复制的,情感情绪无法恒定,审美趣味不尽相同,文化修养各有差异,这种不可复制性在艺术创作中是最难能可贵的,作品带给人的不同审美体验也是不尽相同的,这就是它的价值所在。
未来走向很难预判,我觉得要和谐相处,在重视科技发展的同时更不要忽略人的力量,互相弥补,共生共存。就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样,我还是更加看重在非常自然稳定状态下的自我觉知和内心探求,安安静静地创作,哪怕不发挥任何作用,单纯地去书写和表达,回到作品本身,去体会它带给我的遐想与感动,真诚与快乐。

您会将自己放在这种开放的艺术生态中去考量自己的创作还是更专注于自我顺其自然的路径?对您个人言,绘画的意义是什么?
这个问题的提出猛然戳中了我的内心,我自然是选择后者,因为近几年的绘画创作无论是路径探寻上,还是心境调整中都在挖掘如何遵循我这个人,首先是自我,追求内心的自省,对生命喜悦的自我觉知,以一种悲悯和谦逊来形成动人的力量。内心深处的自我修养和审美趣味的一致性是最近一直在思考的,我是一个适合安静、沉静下来的人,沉浸在一种状态中默默呼吸的感觉。开放的艺术生态也没有绝对地脱离,只是研究自我更多一些,与世无争、顺其自然的心态更符合我对当下所有事物的理解。
对我个人而言,绘画的意义就是疗愈,治愈自己,不苛求,不强迫,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流露,感受、思考、修养、审美、技术、表达等等,各方面都是自然而然,从不限定自己该怎么画,放空自己,最直接的就是最纯粹的,也是最真诚的,最难得的。拿起画笔体会其中的乐趣,随着注意力慢慢投入,慢慢会忘掉周围的一切, 甚至忽略自己的身体和意念,只有画笔跟画布在交流,所有物质都变得透明和虚空,反而能感受到自己的精神从未有过如此的饱满和完整,身体和精神融为一体。

《花非花系列10》80x50cm 2023年


《花非花系列11》50x60cm 2023年

《花非花系列13》50x40cm 2023年


《花非花系列15》60x50cm 2023年


“未来致力于语言的提纯”
当下创作中,最大的困惑是什么?希望自己的绘画走向怎样的理想状态?
说起困惑,这几年明显较少了,因为自我感知好像找到了一种比较贴合自己内心的表达方式,放下很多功利和执念自然就会减少困惑和痛苦,由外求转向内省应该是不尽相同的,但都是合理的存在。
艺术创作按说没有最佳状态,说理想状态也是因人而异,我的理想状态即希望自己的绘画更深沉、厚重,主观把控性更强,作品越来越成熟的同时能够深入呈现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创作不仅仅是营造一个二维或三维的画面,它更宽广更立体,因为背后有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所以兼具艺术和文化的双重属性。艺术能启迪审美,文化能开启心智,所以作品的形式、语言、精神、主体等因素都很重要,无论怎么表达,选择怎样的形式和内容来进行表达,纯粹性是我不断的追求。

接下来的探索方向是怎样的?
语言上更加提纯,使画面尽量接近理想和完美,也就是语言逻辑更加缜密和有秩序;在表达上进一步贴近人的真实性探索,力求个人的精神诉求与绘画本质的有力结合;从题材上探索多角度的突破和尝试,更加注重“怎么画”,更多地去探索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个人心性发展,个人修养、审美意趣、精神佳境和自我实现的结合,关照自己的内心。
如果不是成为一个画家,您会选择做什么?除了绘画,您对别的学科有什么独特的兴趣吗?这些对您的绘画实践会产生什么影响吗?
不知会做什么,现在来看就是喜欢画画,绘画能使我处于一种自我独立的精神领地。但无论做什么都要坚持,坚持下来才会有持续的创造力和深挖的可能,才会有所收获。
说起别的学科,似乎也没什么特别兴趣,不太喜欢逻辑分析,较倾向于直观感受,如果能把第一感受直接表现出来也是很珍贵的,跟个人的性格有直接关系,真诚和朴实。
直观感受对我的绘画实践影响很大,我常依靠直觉画画,除了一些特定意义上的创作,不知道画面是否该结束了,感觉行了就可以,这就是直觉,没有绝对。这也是阻碍我深入探索画面的完整性和语言逻辑缜密性的方面,我的画总是感觉存有不完整的地方或者是不符合逻辑的错误,凭借的只是直观的审美判断。有人说这是天赋,我不承认自己有多大天赋,但有些东西也不是训练出来的,无法用语言描述,直观感受跟人的敏锐度有关系,比如色彩的细腻和微妙,造型的归纳和抽离,画笔、画布、环境等诸多外在的因素都或多或少地会影响到我的画面效果。


《花非花系列16》60x50cm 2023年

《花非花系列17》60x50cm 2023年
《花非花系列18》60x50cm 2023年


《花非花系列19》50x60cm 2023年


 访谈人简介:
辛建伟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油画学会会员
中国70油画公社社员

 访谈人简介:
程小雨
85后,艺术写作者,兼事诗歌与随笔写作,70油画公社学术观察人。



画家的诞生
学术观察人| 程小雨
连日来,整个身心沉浸于南方漫长的雨季之中,被弥漫的水雾所笼罩的时间似乎变得分外悠长。读贾科梅蒂传《行走的人》在这雨天中如此应景,伟大的艺术家充满疯狂、激情、理想的一生在眼前铺展开又聚合为一个时代与个体彼此映照的内核,那种同时伴随着具体、充盈的生活与思想的凝聚感,让在阅读中体验的多变、起伏的一切与悠长的时间既具有某种反差却又平静地仿佛互为背景。
《行走的人》正是让我们看到一个天才的艺术家如何诞生,如何确认自我的精神与个性。与超现实主义的若即若离,在群星拱月的肯定与誉声之中如何一次次退回到自我的犹疑而后最终面向他追寻的本质。回顾星河朗照、艺术激变的时代,我们总是经由伟大的人所占据的位置勾勒出那个时代大致的精神形象。而今天的时代,无数创造者恰以他们自身持续探寻的方式确认作为个体,作为人如何存在的位置。今天我们观察一个群体,目光总是更密集地朝向具体之人,因为具体之人那里绵延的创造日常所展现的“坚实”,不管是否抱有映照时代的野心,也亦自然而然成为庞大时代必有的真实脉搏。
自有幸受邀作为70油画公社这一独特画家群体的学术观察人以来,我的视角始终基建于试图梳理观照个体的存在以此对这个特定群体进行可能性的呈现。我们一直在思考,在这些诞生于1970年代的画家群体身上,所历的时代印记、绘画历史传统、个体经验与自我认知是如何必然地“共冶一炉”影响着一个画家具体的绘画实践?这一代画家在美术史生成、行进的河流中身居“承上启下”的位置,较之于50、60一代的画家们以充满宏大叙事性的绘画实践必然地回应着时代对个体的剧烈“裹挟”,70年代的画家们开始了艺术探索的自主觉醒,而改革开放之后诞生的80、90一代的画家们则被时代置于复杂多元的当代文化的巨大潮流之中。可以说,无论是跳脱出前者被历史命运席卷的被动性,还是未及后者面临多元文化的过渡刺激和迎来价值选择的困境,70一代的画家们正是站在这之间的分水岭上既拥有相对完整的视野,在他们优沃的历史与当代文化资源的土壤中,同时具有西方传统、本土传统、现当代艺术的盛宴以供选择,亦有对自身价值清醒、笃定的求索,是历史将他们推向能够真正自觉选择、决定自我命运的位置上。
70油画公社赋予画家群体的代际界定,不是一个简单团体的集群设定,而是他们作为一个团体进行的所有共同艺术实践都意味着朝向“美术史”正在发生的当下,是担负着这一代画家继承传统,确认自我价值与预言未来的美术责任的,如同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决澜社”这样的团体,70油画公社必然也是时代艺术文化背景下的应运而生。这种蕴藉着多重历史与未来意义的团体界定也必然要求我们将这些其中的画家个体置于一个更富使命感与背景和经验完整性的总体观察之下,进行对其绘画实践的“透视”,而非孤立的割裂的个体视角。
在这个界定之下,我们将看到这些油画家身上,既栖居勾连着多元驳杂的绘画历史传统,却又在当下鲜活的时代与生活中抒写艺术的价值。我愿意将这样的个体本身视为一条艺术史的河流,在不同的人那里可能依然秉持对某种古典主义精神的致敬却始终是当下的,必然以自我存在的不断省思朝向绘画,以最终揭示有关人与世界的深沉奥义。画家的诞生』2023年度访谈计划也正是这样一种梳理工作,以期经由对70油画公社每个画家个体的访谈,描摹呈现这一代画家如何沐浴于时代背景与个体经验的搜索、求证中以独一无二的绘画实践去确认自我存在的方式。
即便是这样一种借助访谈的梳理,也总是给予出有限的“询问”,原本辽阔中的却短促地仅窥山川一角。但我欣然将之看作对“诞生”一词的深沉应和,画家的存在也同时在我们词语与描述的不可及之处,在看不见的地方“诞生”,总是继续着。而这也正是基于一种“观察”所显示的“开放性”与自由,因为这意味着我们总是具有无数可以建立的方式去认识这个群体,那么,这样的梳理也便在我们持续的“耕耘”精神中完成着一种讲述,一种“暗示”着来路与愿景的可见麦田。

《五色缤纷-70油画公社五周年文献集》

《五色缤纷:70油画公社五周年文献集》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

购买请长按识别小程序码进入 




---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八零后画家李晓写实人物油画作品专辑
美学艺术欣赏:女性形体油画:绝世曲线
东西方油画是一样的绘画语言吗?为啥味道不一样?
观察的方式——戴家峰油画作品(风景 静物)
姚 永 油 画
烙画新秀——忧郁王子相立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